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武侠仙侠 / 武侠世界的气运搜集者 / 第二十三章 胡宗宪的算计

第二十三章 胡宗宪的算计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楚江空提议对王直进行招安,并非是无的放矢。实际上历史上的王直在被胡宗宪带领的大明精锐威逼利诱之后,便索性选择了向朝廷招安。但朝廷却没有放过他这个倭寇头子的打算,在王直投降后不久便将他杀了。
  结果王直之死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没有了王直的约束,他的旧部在东南逐渐做大,倭寇之患反而愈演愈烈。而朝廷的招安对这些倭寇的诱惑也大减,东南局势就此彻底糜***得刚刚上位的隆庆皇帝不得不放开海禁,进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隆庆开关”,等同于大明朝廷向东南倭寇服了个软,这才让倭患暂时平息下去。
  当然,楚江空如此提议还有一个现实因素的影响,那便是胡宗宪的动向。
  “李太医,刚峰兄,你们可曾知道。那王直自号徽王,与那胡宗宪胡部堂本是同乡。胡宗宪便是因此捉住了王直的老母与儿子,方才让王直投鼠忌器,势力日渐衰落。”
  楚江空所说的乃是大明军方的最高机密,海瑞和李时珍自然是不清楚的。便是楚江空也是从风清扬口中得知,大明朝廷为了剿灭倭寇,居然搞出了这种挟持老幼的手段。而实际上胡宗宪类似的手段还不少,各种阴损的计谋更是层出不穷。再加上胡宗宪身边还有个大才子徐渭煽风点火,大明朝廷剿灭倭寇的行为绝对称不上光明正大。
  风清扬之所以对胡宗宪不屑一顾,也是因为他觉得胡宗宪此人不仅巴结严党,生活奢靡,而且背信弃义,阴险下作,不是英雄好汉的行径。
  “再者,毁堤淹田本就是朝廷机密。就算后来走漏了消息,也不是寻常人能打探到的。而王直却早早做好了准备,这说明定然是有心之人将消息透露给了王直。而胡部堂偏偏早就挟持了王直的老母与儿子,与王直有了联系……”
  楚江空说到这里,李时珍已然觉得自己的脑子已经快不够用了。思索之后,他方才道:
  “江空兄,你可不要冤枉好人啊!胡汝贞私德有损,但大节无亏啊!他为了抗倭虽然施展了不少阴损手段,但怎么可能与倭寇勾结,放任王直趁着毁堤淹田的机会收买东南人心呢!”
  楚江空摇了摇头解释道:
  “这有什么不可能的。李太医,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倭寇固然横行东南,但胡汝贞麾下也不是吃素的。王直在海上也还罢了,你觉得他们怎么敢带着一船船的粮食深入大明腹地,甚至敢在淳安这么要紧的地方赈灾的。难道大明的水师都是吃素的吗?”
  “只有一种可能才能解释,那便是新安江沿岸的大明军队早就接到了上边的命令,放任了王直的所作所为。而在整个东南,除了胡宗宪胡部堂之外,还有哪一个官员能有这样的威严,能压制住东南半壁的大明军队放着倭寇深入不管?”
  听到这里,李时珍终于开始相信了楚江空的推测。而海瑞的权谋水平显然比李时珍高出不少,此刻的他不仅认可了楚江空的推测,对浙直总督胡宗宪也是佩服之至。就听他为胡宗宪开脱道:
  “李先生,其实胡部堂这么做也是被逼的。毁堤淹田这么重大的事情,别人不知道,胡部堂能不清楚吗?他定然是早早知道了毁堤淹田的事情,可碍于这件事背后的水太深,就连他这个浙直总督也阻挡不了,所以只好提前准备救灾事宜。”
  “胡部堂也知道如今东南各省之中,只有南直隶能调出赈灾粮。可偏偏南直隶巡抚赵贞吉是个铁杆的倒严派,为了扳倒严嵩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根本不可能出手赈济严党掌控的新安江沿岸。所以万般无奈之下,胡部堂唯一能求助的只有倭寇。”
  听到以刚强闻名的海瑞居然为胡宗宪开脱,楚江空惊讶道:
  “胡宗宪生活奢靡,贪婪无度,是大明朝廷人所共知的贪官。想不到清廉如水的刚峰兄,居然也会为他说好话?”
  听到楚江空的揶揄,海瑞先是一怔,随后才道:
  “江空兄以为我是戏台上的包龙图,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子吗?大明朝廷如今这风气便是如此,想做事就必须和光同尘。别的不说,如今淳安的的县丞田有禄同样贪污官仓,可我照样得用他。真要是一尘不染,谁会为我卖命?胡部堂想来也是如此,不向上巴结着严嵩,用钱财笼络各路官员,难道就靠一腔热血与倭寇为敌吗?”
  听到海瑞的话语,楚江空对海瑞的印象却是再次发生转变。心道难怪这位以举人出身,却能做上二品大员。看来他虽然清廉正直,但对官场风气却了若指掌,不会因为别的官员不是清官便一昧抨击,而是会站在公正的角度看问题。
  说来历史上海瑞对张居正的评价也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几乎是同时代最公正的评价。相较之下,同时代许多官员对张居正的评价简直不堪入目。
  意识到自己是误会了海瑞的公正,楚江空当即给海瑞道了个歉,然后又道:
  “其实胡部堂这也是死里求活啊!毁堤淹田一旦发生,东南立刻便会出现数十万灾民。这些灾民一旦乱起来,胡宗宪这个浙直总督便是第一负责人。届时丢官罢职是小事,东南糜烂,危急江山社稷才是真正的大事。”
  “危急之下,胡部堂除了与倭寇联手之外,其实已经别无他法了。至少有了王直的协助,这东南的灾民总算有了条活路。不过此番过后,胡部堂就算能保住官位,也变相得罪了东南大户。毕竟有了倭寇的粮食,这些东南大户就别想再兼并土地了。胡宗宪此举等同于断了东南无数大户的财路,必然会让他们恨之入骨!”
  “所以李太医评价胡部堂‘私德有损,大节无亏’,确实恰如其分。作为东南柱石,胡宗宪绝对是定国安邦的社稷之臣。只是这样的臣子注定会得罪很多人……想来早晚有一天,他也会像岳爷爷一样冤死狱中吧。”
  听到楚江空推测胡宗宪会落得岳飞那样的下场,李时珍一时不可置信,而海瑞却微微颔首,显然是认可楚江空的推测。不过海瑞觉得胡宗宪下场凄惨的原因除了得罪人之外,还有便是功高震主!
  便如同昔年的王阳明那般,这些功勋卓著的地方大员远比整日里在京城混迹的京官威望要高,他们若是一旦入阁,必然独掌朝廷大权。这样的事情,不管是严党还是清流都不会允许。内阁高官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绝不会任由胡宗宪更进一步。由此而来的各种明枪暗箭,海瑞只是想想都会觉得恶心。
  不过胡宗宪的结局赞且不提,如今有了楚江空的分析,海瑞已然有了五成把握能招安王直。心下了已然开始思考,如何与王直接触并招安对方。
  同时他对楚江空的评价也日渐抬高,毕竟就连他一时之间都没看出来,倭寇赈灾这件事的背后可能是胡宗宪的手笔。想想如今大明官场上多少人尸位素餐,而楚江空如此才能却只能混迹江湖,海瑞对如今的朝廷越发失望。
  如此又过了三日,王直的船队已然行驶到淳安县的码头上。灾民们早早听说了倭寇赈灾的事情,虽然大部分灾民都觉得这件事太过匪夷所思,但还是有不少灾民迫于生计来到码头打探情况。
  而在王直运送粮食的粮船上,一个穿着倭国铠甲,腰上别着把武士刀的健壮汉子正打量着下方的情况。看着远处码头聚集的灾民,感受到这些灾民行为举止间的小心与提防,不禁疑惑道:
  “其它县城的灾民看到我们来了,无不是欢呼雀跃,求着我们放粮赈灾。怎么淳安的灾民与其它县城不同,好像还有些防着我们?”
  这时,健壮汉子身旁又一个做倭国武士打扮的男子上前道:
  “少主,据由良传来的消息,淳安县的新任知县海瑞是个很有能力的官员。刚到淳安不久,就逼得当地大户拿出了接近一半的粮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粮食,灾民有了一定的依靠,才会防备着我们。”
  这被称作“少主”的健壮汉子不是别人,乃是王直的义子王滶。原来王直虽然纵横东南,但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跟着自己栉风沐雨。所以他将爱子留在家中照看老母,自己则收了一个义子作为事业的传承。
  而跟在王滶这义子身边的,则是王直在倭国招揽的武士松浦泉奈。他与妹妹松浦由良都是武士出身,本来在倭国有着自己效忠的主君。但因为倭国战国乱世纷争,兄妹效忠的主君在战场上战死,失去了依靠的兄妹为了养活家人,便只好投靠王直这倭寇。
  只是两人投靠的时候,王直麾下已然是人才济济,根本看不上这对落魄兄妹。于是兄妹二人便投奔还未发迹的王滶,算是有了个容身之处。之后的数年里,兄妹二人便在王滶麾下与大明朝廷作战。
  松浦兄妹中,松浦泉奈曾经在倭国剑术名家上泉信纲的道馆中学习过,一身武功颇为精湛,再加上打起仗来悍不畏死,很快就在王直麾下出人头地,成了王滶信赖的勇将。而作为妹妹的松浦由良没有兄长的悍勇,但却精通倭国忍者的变装术与遁术。所以经常变装在大明各地打探消息,搜集情报,同样是王滶麾下不可或缺的心腹。
  听到松浦泉奈对海瑞的评价,王滶惊讶道:
  “如今的朝廷早已腐败透顶,就连胡宗宪和戚继光那样的能人,都靠着得贪墨的钱粮阿谀奉承,才能保住自己的官位。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淳安知县到是与众不同,居然连当地大户都敢得罪。难道他就不怕这些大户报复吗?”
  松浦泉奈解释道:
  “这些大户已经报复过了。现在黑市里已然有了海瑞的悬赏,只要能干掉海瑞,便能拿到三千两的赏银。”
  “三千两,这么多?”王滶惊呼一声,转而又疑惑道:
  “这么高的赏银,这个海瑞怎么还活蹦乱跳的?难道是江湖好汉也敬重清官好官,不曾对他出手?”
  “少主说笑了。江湖中人,尤其是在海上混迹的江湖人,哪个不是贪鄙无耻,怎么可能在乎海瑞的这点名声。之所以他们还未得手,是因为这个海瑞身边有能人。据说是个华山派的高手,一身功夫极为了得,许多好手因为忌惮都不曾出手。有个甲贺派的忍者想着给海瑞饭菜里下毒,也被对方看破,反而丧命在对方手中。”松浦泉奈解释道。
  “华山高手?风清扬?”
  听到松浦泉奈的解释,王滶不由得想起了曾经在战场上见过的那位华山剑神。虽然这位剑神与倭国许多剑豪一般,上了战场后从不用剑。但他内力精深,随手弹出的石子威力居然堪比火铳。
  彼时的王滶便吃了风清扬一记石子,靠着身上铠甲坚韧才逃得性命。不过就算如此,王滶心中对风清扬也留下阴影。以至于听到华山高手的名号后,王滶居然生出了退却之意。
  松浦泉奈作为王滶的亲信,自然知道对方的心思。当下宽慰道:
  “少主不必担忧,那保护海瑞的华山高手不是风清扬,而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想来是风清扬的师侄,华山‘不’字辈的门人。”
  “师侄便好,师侄便好……”
  听到不是风清扬,王滶松了口气,随后便指挥着粮船靠近淳安的码头。就在王滶准备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的时候,却有喽啰忽然来报:
  “少主,淳安知县海瑞来访。”
  听到喽啰的禀报,王滶只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其它县城的知县看到自己这些倭寇的到来,不是带着衙役装模作样的打上一番,借此与倭寇划清界限。就是干脆弃官而逃,从东南这个大火坑中溜出去。主动上门与倭寇接触的知县,这还是王滶遇见的第一个。
  “好大的胆子!”
  一想到这个海瑞在任上就得罪了本地大户,如今又不顾通倭的罪名主动与倭寇接触,饶是王滶这等刀头舔血的倭寇也对海瑞的胆气敬佩不已。转而他便下令道:
  “通知下边,好好张罗起来。我要让周边所有人都知道,淳安知县海瑞与我们这些倭寇接上头了!”
热门推荐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