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困龙孤丘 / 第22章 钱家庄

第22章 钱家庄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离开了汾湖,郑宇前往了此行的第二个目的地:钱家庄。
  钱家庄,位于长兴西北的北山脚下,是一个历经千年的自然村,村内人家大多是钱姓,据传是吴越国钱镠的后人。
  郑宇到地方了才发现,这个所谓的村庄早已发展成一个人口规模不小的小镇。
  可能是当地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小镇上饭店林立,到处挂着民宿的招牌,还好当天人不算多,可能是才过完五一,游客大多已经归巢了。
  人生地不熟,郑宇决定先去找找当地的派出所,试试能不能找到了解情况的人。
  小镇内部属于全步行区域,车辆无法进入,郑宇找了个停车场停好车,在路边的店家那里打听到了派出所的位置,转过几条小街找到了派出所。
  可能时间的关系,下午4点多的派出所里没几个人,办事窗口就一个女警坐在那里。
  郑宇从包里翻出刘启光代办的介绍信,轻轻放在柜台上:“你好,我姓郑,从江东分局来,想找你们所长了解些事情。”
  很快,脚步声从后面传来,一位挂着二级警司警衔的中年警察向着郑宇跑来,边跑还不忘整理衣冠。
  “您好,我是钱家庄派出所所长钱志光。”钱志光伸出手。
  “您好,我是从申城过来的,想找您了解一些情况。”郑宇也客气的回应。
  双方寒暄几句后,钱志光陪同郑宇来到所长办公室。
  郑宇此时才想起,之前携带的钱乐的照片,已经被于芳撕了个粉碎,无奈对钱所长说道:“不好意思,今天来是想了解一个人,以及他的家庭背景,照片我让同事马上发过来,请稍等一下。”
  “没事没事。我先让人给您沏一壶茶。”
  在郑宇联系后,一张钱乐的照片马上发到了手机上。
  “就是这个人,名叫钱乐。”指着手机上的照片,郑宇说道:“从目前的资料显示,钱乐祖籍就是这里,而且好像是在念完小学之后才离开的,我想请钱所长带我去他曾经的住处看看。”
  此时,门被敲响,在所长的招呼声中走进一位青年警员,手上还托着个一个茶盘。
  青年警员将茶盘放下,正准备离去,刚好瞟到了桌上的手机,看到钱乐的照片,警员不禁“咦”了一声。
  看到青年警员发呆,钱所长脸上浮现一丝不悦,低声呵斥:“钱嘉轩,还愣着干啥,还不出去!”
  叫钱嘉轩的青年警员脸一红,就准备离开,倒是郑宇发现了不同寻常,出声问道:“怎么,照片上的人你认识?”
  钱嘉轩期期艾艾的点头,“是,好像认识,刚一下子没看太清。”
  “那你再仔细看看。”郑宇递上手机。
  钱嘉轩仔细看了看,点头说道:“认识,我们是小学同学。钱乐,虽然好些年没见了,还能认得出来,说起来我们还是本家。”
  听钱嘉轩这么一说,钱所长也细细看了下照片,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对了,我也想起来了,这个就是大祠堂那家老三钱国庆家的小子,对,对,就叫钱乐。”
  郑宇好奇的问道:“怎么,你们都认识?”
  钱所长替郑宇斟上一杯茶回答道:“哪能不知道呢,这镇上大多都姓钱,里里外外都沾着亲,早十几二十年,这还是个村子,没那么多外来人口,讲不好听的,谁家有人放了个屁,都会熏到好几家……”
  可能自知刚说的话粗俗了点,钱所长马上转移话题:“哎,那个钱嘉轩,你来说说,你的这个同学是什么情况。”
  “是!不过我也不了解他现在的情况,他小学毕业之后,他们全家就都离开了,听说好像是去了嘉市。”钱嘉轩停顿了一下,继续回忆着。
  “记得好像是两年还是三年前,钱乐回来过一次,说是说回来祭祖的,那时请我们几个同学吃了顿饭。那时看他行为举止,像是挣了点钱的样子。好像当时在这里就呆了几天,之后就不知道去哪里了。”
  钱嘉轩说完之后,马上又想起了什么,掏出手机翻出一个号码:“当时还互相留了个电话,说有空联系的。诺,就是这个。”说着将手机递给郑宇。
  郑宇看了看,随手拨打了出去,不一会儿,电话里传出一个女声:“您所拨打的电话号码已停机……”
  郑宇笑了笑,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将手中的电话还给了钱嘉轩:“你们刚说的大祠堂在什么地方,钱乐过去就住在那里?能带我去看看吗?”
  “没问题,钱嘉轩,你和我一起给领导带路。”钱所长站起身来,做了个请的动作。
  三个人离开派出所,走向大祠堂。
  钱氏大祠堂,据传始建于公元981年前后,距今已超千年,为当时吴越国末代忠懿王钱俶在纳土归宋之后,部分吴越王后裔移居此地后兴建。
  原来的建筑面积近两百亩,可惜历经千年在饱经战乱灾害之后,现在仅余半顷之地。
  三人来到宗祠门口,古朴的大门漆黑油亮,大门上挂着牌匾:长兴钱氏宗祠,看着应该是重新制作的。
  大门两边挂着木制楹联,上书:“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一派诗书传家的气象。
  可惜进入祠内,可以看到许多地方已经残旧,好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修葺。
  在钱所长的带领下,找到了看管宗祠的一位老人,说明来意后,老人领着他们从侧门出去来到一片旧宅。那是一座两进小院,老人打开小院门,几人缓步而入。
  在二进的小院子里,老人指着其中一间小屋说道:“喏,那就是小乐住的房间,每次回来都会住这里。”
  “哦,每次回来?他全家离开后回来过几次?上次是什么时候回来的?”郑宇问道。
  “几次我可记不清了,我这把年纪哪能记得了这么多,4、5次?还是6、7次?”老人摇着头:“上次回来啊,我想想……有两年了吧……”
  房间并没有上锁,只在门上的铜环穿了根电线扎着。打开房门,看得出房子一直有人打扫,青色方砖铺就的地面一尘不染。
  一个雕花架子床靠墙放着,床上没铺任何东西。另一边立着一个双门立柜,其余就是一个雕花书案和一个官帽椅。陈设极其简单,一眼看去一览无遗,像是明摆着告诉别人,此处无秘密。
  征得老人同意后,郑宇一人进了房间仔细查看。发现这一屋子家具竟然都是价值不菲的大红酸枝制成,整套家具价值不下百万!
  单就这套家具,这钱乐就不应该是差钱的主,郑宇暗自想到。
  随手打开立柜,空的。再环顾四周,没什么地方能容物了。
  看来是白跑一趟了,郑宇不由有点沮丧。
  三人离开小院,重新从侧门回到祠堂。郑宇看看时间不早,就想着今天不走了,就在镇上找个地方对付一晚。
  钱所长一听,立刻表示他来安排,等下一起吃个饭。郑宇想了想,还是婉拒了钱所长的好意。在确认郑宇没有其他事情需要协助后,钱所长带着钱嘉轩和郑宇告辞。
  两人离开后,郑宇反倒空闲了下来,闲着也是闲着,干脆饶有兴趣的参观起正在修葺的祠堂。
  之前没怎么注意的祠堂,在郑宇细看之后才发现这座祠堂的不凡之处。
  祠堂以中轴线对称建造,围墙的基座几乎都是整块的花岗岩,地上铺着规则的大块青砖。
  主殿由八柱支撑,每柱直径约一尺,由紫杉制造。主梁呈方形,因为高且昏暗,看不清是什么木料,但如此一尺见方的木材也是价值不菲。
  前后几座殿堂都是四四方方,整体大气端庄,有着唐代建筑的影子,可四角飞檐偏又曲线柔美,弧弯润圆,飞檐上下雕刻飞鸟走兽异常华丽,明显是宋代风格。
  直线与曲线叠加,硬朗和柔美相容,竟然有着说不出的和谐,直叫自诩对唐代建筑颇有见地的郑宇啧啧称奇。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