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就是朱元璋 / 第18章 白莲金花

第18章 白莲金花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18章白莲金花
  明教院,又被称为铁佛寺,原为三国时期曹操所筑的教弩台,俗称“曹操点将台”。
  大历年间,在废墟中挖得铁佛一尊,高丈八,庐州刺史裴休奏告朝廷,代宗皇帝李毅诏令重建,定名明教院。
  如今庐州的明教院香火十分鼎盛,除了有彭和尚曾在此避难讲经,更因白莲教之人将此辟为了据点,形成惯例,常年在此讲经,吸纳城中无业无职的苦难之人加入。
  白莲教以“普化在家清信之士”为号召,形成了一大批有家室的职业教徒,称白莲道人。因其“在家出家”,不剃发,不穿僧衣,又被称为不剃染道人或有发僧。元代由白莲道人组成的堂庵遍布南北各地,聚徒多者千百,少者数十,规模堪与佛寺道观相比。
  而白莲教上层人物,多掌握堂庵,多拥有田地资产,主持者往往父死子继,世代相传,堂庵的财产实际上是主持者世传的家产。有些头面道人勾通官府,交结豪强,成为地方一霸。
  赵普胜本为黄墩守将,在抓捕彭和尚之时,受其感召,随后加入白莲教,成为普字辈的忠实信徒。
  今日休沐,也来明教院听讲。
  “弥勒下生,明王出世。”
  “你们为何会没有饭吃,不是你们不够勤劳,只因前世作孽太多,今世受苦,未来弥勒下生,你们要做的就是跟随明王,建立一个没有困难的世界,你们的罪孽也就赎了,可以在未来享受……”
  “我把我所有的交钞全部捐了,我要烧三柱香,我要跟随明王,建立一个无痛无忧的世界……”
  听着大堂里疯狂的呼喊声,赵普胜只觉得心烦意乱,彭祖不在此地作阵,那些堂主完全乱来,好好的讲经,整成了入教仪式,在关键时候不知低调,反而大肆吸收香民入教。
  当着众堂主的面,赵普胜刚见到李普胜,便追问道:“三日之后,庐州白莲正式结社,便是起事之事,所有准备可齐全了?”
  李普胜乃是巢湖各水寨的少总把头,算是在巢湖地界,跺一跺脚,整个黑道都要抖一抖的人物。
  早年间拜入金花小姐门下,后来被金花小姐介绍给了彭和尚,自此正式成为彭祖座下普字辈弟子。
  少年公子,颇有侠气。
  腰间一柄金丝剑,专斩世间不平事。
  “要做什么准备,杀官造反,只要刀剑够利,粮多兵广,还怕事不成吗?”
  赵普胜看着这个公子哥,若不是看在金花小姐的面子上,他今天都不会亲自前来,不满的说道:“不是说从今日开始,要连施三天的粥,粮食可备齐了。”
  “常平仓里的粮食又去哪儿了,为什么提举司的兵马会全部调到常平仓去。平准行用库里的金银又被运去了何处,武库里的武器、铠甲是否还在武库里。”
  “庐州路的大小官员,联系反水的有几人,左家的态度又是如何,其他如俞廷玉张德胜等豪绅态度又是如何。如果抓到鞑子官员,是杀了祭旗,以泄民愤,还是作为筹码和朝廷谈判。”
  一连串问题,问得李普胜有些懵逼,根本不知该如何回答,瞧着一众堂主、庵主戏谑的眼神,李普胜恨死了赵普胜。
  “赵把头大才,不愧为彭祖亲传弟子。我今早已去左府试探过了,左家不想鼎力相助,只愿坐享其成,但我一计,吓得达鲁花赤钻了桌底,已在他的心中种下了道种,三日之后的结社,他定然会当着全城的人,归顺我白莲教,到时全城大小官吏,皆在我的掌控之中。”
  赵普胜看着忽然进来的女子,肤若凝脂,容貌并不惊艳,不过是一平常村妇罢了,若不是眉间一朵含苞待放的金莲,他都不能确定这便是纵横汝、颍二州的女侠,金花小姐。
  反而是金花小姐身旁随侍的丫鬟,画着淡妆,一头华丽的头饰,淡扫蛾眉,青春靓丽,令人目眩神迷。
  赵普胜赶快收敛眼神,能和金花小姐一块的,绝非普通人家的姑娘,对这些善使幻术的妖女,避之如蛇蝎。
  恭敬的抱拳行礼说道:“金花姐当面,赵某不敢放肆,三日之后的结社,金花姐当选圣女,实乃是众望所归之事,不知金花姐,对拿下庐州,有何具体布置,需要我等配合。”
  金花姐没想到,赵普胜如此轻易便让贤了,若能指挥他手下的一众悍将,对于起义之事,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我本无意圣女之位,实乃蒙元鞑虏残暴,民不聊生,逼得上天震怒,弥勒下生,待明王出世,我自将这一片基业,交于明王之手。”
  “赵把头如此深明大义,若遇明王,将来定为开国元勋,享世代荣华富贵。”
  “李把头,你现在便带人去催促各大粮商摊牌纳粮,在城外放粮,先将灾民全部聚拢起来……”
  “赵把头,具体起义时间不定,只待灾民团结起来之时,便是起义之日,到时候还需你打开水西门,放百姓进城。”
  “廖堂主……”
  “……”
  赵普胜看着金花小姐一个个点名,将他提出的疑问,安排下去,每一件大小事务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颇有了几分朝廷大员的风姿,心中感叹,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
  送走了赵普胜,李普胜回头去找自己的师傅,对于金花小姐将大小安排全部告知的举动,他是有几分意见的,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万一赵普胜有个好歹,庐州城里的这次起事,绝对会输的干净。
  从水西门进去,紧挨着水码头,便有一大片的私人货舱,不到一炷香时间,便有一队手持水火棍的壮汉巡逻而过,此地戒严比官仓还要严上几分。
  一个牙人管事敲着铜锣,当即一大群闲汉蜂拥而来。
  “张员外家,需要三十个力巴,愿意干活的,无需凭引,但要缴纳1贯的保证金。”
  “俞老员外家,要新招二十个看家的,待遇优厚,需凭引齐全。”
  管事看着城里忽然多出了些生面孔,直感叹世道多艰,又将招人的价格压低了三成,只招了一些凭引齐全,无犯罪记录的,便早早离开。
  “啐!这个狗入的奸商。”
  朱耀祖还在发愁该去哪里,一旁骂骂咧咧的牙人凑了过来。
  “你们是同乡,一块进城找活儿干的吧?利器库的水码头还缺人搬货,你们去不去?”
  朱耀祖眼前一亮,简直就是瞌睡遇到了枕头,当即打听起来:“利器库是干什么的,城里都有些什么好地方?”
  牙人看着这些进城的土包子,感觉就像是见到了肥羊一般。
  其中一人听朱耀祖的口音,挤开拉散客的一众牙人,高兴的自我介绍道:“我们可是濠州老乡,同乡都叫我费大,我爹曾是五河乡游缴卒,我能识字,相信我,我能帮你们找到好活儿干。”
  “凡是濠州老乡,我都能安排去一个好去处,不说大富大贵,至少吃饱喝足是没有问题的。”
  同乡!自己不正好缺人,还有比同乡更好用的人手吗?
  只能说老天待自己不薄。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