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军中情报人 / 03

03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敌特侦查到在北国,群山万壑中隐藏着我军的情报人的摇篮。她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障,她哺育的情报精英数不胜数,战功卓越。昔日情报人曾为红军长征顺利到达陕北立下功勋,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下汗马功劳,功同日月。
  蒋介石同高参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其中之一**的情报人太精英。没有他们搞不到的情报,没有他们打不开的堡垒。攻,保密局,国防部…如履平地,像是猛虎下山。守,如气似风,无形无踪,恰如蛟龙入海。她的伟大,她的功绩,引起蒋介石嫉妒,憎恨,猎奇,派出架架侦察机,批批特务搜寻她的秘密和藏身之地,企图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一天,军校附近的村子张家堡张二宝家来了一个瘦小老头,自称是二宝家解放前被抓了壮丁的叔叔张泄火回来了。说他当年被挟持随国军南逃,受尽折磨,后来寻机逃了出来。可他逃出来后身无分文,腿又受了伤,没钱医治落下残疾。再后来,遇到了好心人一个小炉匠,就拜师学了手艺。全国解放后,思念故乡,就担着挑子,一路摸回老家。
  二宝父亲早年去世了,二宝当年年幼,对叔叔没啥印象,只听父亲说过有个叔叔解放前被抓了壮丁,从此渺无音讯。村里上年纪的人,如今过去这些年了,谁也记不得张泄火确切模样。他一番话,又见他拿出糖果,帽子袜子分给大人孩子,大伙都同情他的遭遇,信他说的。他和侄儿先住在一起,每天早出晚归,寻活儿做。
  张泄火待人热情,和气,谁家有烂碗破盆啥的让他修补,他从不收钱。谁家有急事找他借钱,帮忙,他从不打艮。借了钱,如果谁长时间不还,他也不找人要,大伙都待见他。
  在军校一带,我军情报人,侦听到一个特殊的新信号。经定位,信号在张家堡。军校附近发现可疑电台讯号,这还了得。速派公安协同情报人近距离搜寻。
  泄火被抓壮丁后,上司见他有文化,送他去了特训班,培养他成为一名军统特务。这次,他受委派,途径香港回国,以二宝叔叔身份作掩护收集情报。
  一天午夜。泄火又开始发报。他知道解放军的内防厉害,祖国又是全民皆兵,布下了天罗地网。他如惊弓之鸟,一边发报一边聆听四周的动静。突然传来几声狗吠,吓得他双腿一阵痉挛,急忙趁夜色,丢下电台逃了。
  公安扑了个空,设卡检查。泄火化妆成村妇,骗过公安检查,消失的无影无踪。
  没抓到泄火,却得到了战利品,三块如砚台大小的东西,美式特工专用交直流收发报机。
  祖国北方塞外,隆冬季节,数九寒天,辽阔的原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朔风凛冽,天寒地坼,白雪皑皑,一刬银装素裹,冰雪世界。真乃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之严冬景色啊!
  在冰封雪飞世界里,有座塞外重镇林家港市,市远郊山区,蓝蓝苍穹,白云飘绕,巉岩奇峰,林深松涛,真乃是:山色空蒙雪亦飞,林绕环抱下翠微。山林深处,山环林抱,云遮雾罩着一所神秘的军营。这是一所综合性的技术学校,是专为我军培育“特工”人员的基地,素有“特工摇篮”之称。
  春节刚过,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流毫不留情地扫荡了塞北大地,凛冽的北风打着呼哨卷起沙尘、雪粒儿,吼叫着,肆无忌惮地漫天疯舞,直刮得昏天黑地,日月无辉。寒流导致原本极度寒冷的天气温急降至摄氏零下40多度。气温之低,百年不遇,阴气太盛,太阳公公失去了往日的阳刚,像位耄耋的老人,少气无力地挂在半空喘息,时不时的还被霾尘遮住了脸面。
  有首绝句单赞冬景:
  隆冬颓废少生机,万木凋零绿叶稀。
  陌野芊芊何处去,银装素裹雪花飞。
  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没跑远,各大队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上至校首长,下至士兵学员,不分昼夜地忙碌着。更深夜阑,校行政综合楼校长办公室里灯火通明。陈校长和钱政委与几位副职,还有司令部的参谋干事们商议学校搬迁的事宜。
  上星期接到举校搬迁的命令,陈校长和钱政委就没睡好觉。是啊!整个学校搬迁,还要秘密的,不动声色地搬迁至数千里之外,谈何容易!这不是小范围近距离地挪挪窝,拉拉练,而是把学校的器材、设备和人员,包括家属等,悄无声息地迁移至中原腹地。大规模地迁徒谁也没经历过,如何完成任务,心里都在打鼓。搬迁牵涉的单位多,人员复杂,动静大,搞不好就会乱套;一旦失密走漏风声,有悖首长指示,失去搬迁的意义。首长之所以决定大动干戈地搬迁,因学校的情况已被敌特窃密,其地址,性质等,都详细地刊登在境外的报刊上了。
  按总部首长的要求,除机密文件,重要教学器材和必须的小物件外,其它的设施、器材、文件等,整理登记封存,由殿后人员处理。
  总部首长对搬迁工作十分不放心,一天几个电话安排强调,要求做好保密工作,做好思想工作。搬迁的时间,路线,目的地,绝对保密。总部把搬迁列为绝密等级,要求做到上不告父母,下不传妻子儿女。不搞告别宴请和告别会议,对政府官员大队社员,不告别不惊动,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不能使任何人嗅到味道。
  是啊,搬迁是为了摆脱失密所造成的不利局面而采取的补救措施,倘若搬迁至新地方,因保密工作没做好,消息外泄,岂不失去了搬迁的意义。
  陈校长面对搬迁的诸多难题,感到棘手,力不从心。好在他有位配合默契的老搭档号称“智多星”的钱政委。如何办?他把希望寄托在老搭“智多星”身上。他用信任的目光望着老搭档说:
  “老伙计,总部的精神已传达了,你看该如何办?”
  钱政委合上钢笔,慢慢地抬起头,望一眼老校长,四目相对心有灵犀。他用手指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
  “同志们,我看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文件处理工作。哪些要带走,哪些要就地销毁,仔细分类。这工作做不好,极有可能会失密。其次,保密工作。整个学校消失得无影无踪,又不使任何人嗅到味儿,军人做到完全没问题,最不靠谱的是家属,那些老娘们平时爱打听消息,若是不让她们知道,那比啥都难受。再次,搬迁的时间,路线,交通工具等,军人和家属如何撤离?第四,善后工作。这项工作很重要,要有专人负责处理……”
  陈校长,叫陈布展。他是位老红军,军委二局的老谍报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负过伤,战功卓越。小时候因家穷他没上过几年学,文化知识不多。可他军人气质十足,实践经验丰富,讲话,办事儿,有军人干练、果断、利落的作风和性格。建国后,论功被授予少将军衔,享正部级待遇。军校的发展规划,政治思想工作,他不愿多动脑子,让老搭档“智多星”发挥其所长,帷幄运筹。他和钱政委一文一武,互补短长,相得益彰,是最佳的黄金搭档。学校在他俩的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竭尽齐力,恪尽职守,各项工作成绩辉煌。
  钱政委大名钱大江。他是文化人,军委二局三科侦听员,长征途中,提供了大量情报,数次使面临绝境的红军,化险为夷,突出重围,顺利脱险。钱大江五岁进学堂读书,读中学时参加了抗日救国的学生进步组织,师范肄业当了红军,任过指挥员,抗大教员,师政治委员等职,六零年来军校任政委。他不但擅长做政治思想工作,而且熟读《孙子兵法》,军事知识、指挥打仗经验丰富,是位难得的文武全才。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八路军一个团转战冀晋山区,发动群众,运用毛**的军事理论抗击日寇,打了许多大胜仗。加之,他工作能力强,思想觉悟高,虚心好学,严于师表,大胆心细,工作考虑周全,细致严谨,被同志们誉为“智多星”。
  学校搬迁,钱政委心里早有谱。为慎重起见,他没和盘端出他的计划,而是让大家集思广益,再为他的计划作最后地修正。
  副职都充分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参谋干事也谈了各自的高见。钱政委与陈校长小声交谈几句,他挥挥手制止住大家的议论,他开始作总结。
  “同志们讲得都很好。结合大家所谈,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机要人员全力以赴整理文件,按机密等级分类。用过的密码,工作日记本,机密文件,信函等,报上级同意就地销毁;需带走的文件,逐一登记,入箱装好,加贴密封条密封,安排人员二十四小时看守。销毁文件的程序,老四部曲:火焚,加水,和泥,深埋。加强监督,增加监烧人员,做到:烧尽、烧透,确保万无一失。二是加强保密。搬迁的消息,时间、去向、严加保密,一定做到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搬迁的顺序:先家属,后军工,最后军人。军人再分先机要人员,后各系,司、政、后机关。以紧急集合的形式拉走部队。另外,成立家属搬迁领导组,负责指导家属搬迁。警卫连除少部分人和机要室的人员随文件箱走外,校部其他人员和后勤处的同志协助家属迁移。三是组织精干人员化妆秘密乘火车。三辆大轿车,一辆专送家属去车站。另外,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以大局为重,不能带更多的东西,锅碗瓢勺,坛坛罐罐一律不许带。还要做好临时来队家属的工作,动员他们离开部队。四是重申保密纪律。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一旦出了事故,不管他功劳多大,资格多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迁就。后果严重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五是成立几个小组。成立督办组,由后勤处李处长牵头。负责督促、指导搬迁工作落实情况;成立保密组,由保密处王处长牵头。负责检查文件处理,装箱启运,保密制度落实;成立督察组,由李参谋长负责。督察各单位搬迁过程中违规违纪问题。各组每天早晚开次碰头会,扶正纠偏,惩后奖先。老陈,你先撤离,我来做殿后工作。是不是成立留守组?留守数月,处理遗留问题。”
  陈校长说:
  “我看留守很有必要,好收集收集走后的情报。这任务由后勤处来办吧?”
  后勤处长见点到了他的将,赶忙表态说:请领导放心,一定完成任务。
  陈校长沉思片刻:“老伙计,还是你先走吧,把你留下来恐怕你那身子骨会吃不消的。”
  “老陈,那边的工作也不轻松。不过我已安排了孙副政委,让他帮衬你工作。老陈,你看还有啥安排的?”
  陈校长不加思索地说:
  “你们(副职)还有什么要说的?”
  副职们相互看了看,都说没啥了。
  陈校长说:
  “各位回去按照政委安排的逐条落实。尽心尽力,各负其责,不能出纰漏。倘若谁把差事给办砸了,到时候可别怪俺老陈对他不客气!”
  参谋干事见首长拍板了,哪还敢品头论足,接下来只有无条件执行的份儿。搬迁工作暗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三天后,除一部分留守人员,大部队悄无声息地走了。
  偌大个学校,人员众多,突然间塞外蒸发了,听来让人不可置信。
  有首绝句赞曰:
  为避摇篮外敌知,明防暗调校军移。
  北疆迁至中原地,教出如星报国师。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