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从拯救大哥开始 / 第二十四章 大王卤肉

第二十四章 大王卤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没有拿到秘方,夏东升虽略有遗憾,但没有任何失望。
  老妈卤肉的手艺已经很好了,做出的卤煮可能没那么正宗,但口感一样香美,一定会大受市场欢迎。
  王素云有点兴奋。
  她对秘方真的不太在意;她在意的是,不能让王素芳如愿以偿。这次,王素芳竟然没能得到秘方,让她感到无比的痛快。
  这得感谢自己小儿子,终于让自己也高兴一回。
  她坐在自行车后座上高兴地拍了夏东升后背一巴掌,咯咯地笑着,大声叫到,“好儿子。”
  把夏东升吓一跳,,从没见老妈这么高兴过。只是看到自己小妹在自己面前吃瘪,就兴奋的这样,至于嘛。
  第二天凌晨四点多,天还漆黑一片。
  村里杀猪匠刘顺父子俩,顶着夜色,扛着杆大秤,敲开夏东升家大门。
  昨晚夏家全家商量好了。
  把家里养了一年多的大肥猪卖给杀猪户刘顺;猪头、猪蹄和猪下货,自己留下做卤煮。
  没有秘方又怎样。缺了张屠户还不吃带毛猪了。
  卤煮生意必须先做起来,时间不等人啊。
  刘顺和白良才一样也是在集上做杀猪卖肉生意。
  两家约定好了,以后,刘顺卖肉剩下的猪头猪蹄和下货,以便宜价卖给夏家。
  现在吃下货的人少,做卤煮肉的更少,所以猪下货像个鸡肋,扔了可惜;卖又不值钱。
  当王耀宗和刘顺谈起合作的事,刘顺高兴坏了,这可解决了他一大麻烦。
  抓猪,过秤,将猪拉走。
  不久,夏东升挑着两个大水桶的猪头、猪蹄和下货回来。一共有八十多斤,才花了三十多块钱。煮熟后,带汤汁能多卖出二十多斤。
  夏耀宗、王素英两口子一起动手收拾猪下货。夏东阳吊着一只胳膊在一旁帮忙。
  三个人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清理好。
  最费事的要数清洗肠子。用面粉,粗盐,醋连着清洗三遍,去除粘膜和腥臊味。
  再用葱姜和花椒水浸泡二十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四五遍,这才算彻底清理干净。
  全部清理好后,上大锅大火煮开。王素英把自己昨晚准备好的佐料包放进大锅。
  大火后又改小火慢炖,到了下午一点多才炖好。
  浓浓的肉香弥漫在天井里,久久不散,让人垂诞三尺。
  按照王素云的想法,卤肉去公社赶大集卖。
  可夏东升非要坚持直接去省城去卖。理由就是省城有钱人多,能卖上好价钱,还卖的快。
  夏东升想着自己一个人去。
  可王素云那放心的下。才十五岁孩子,一个人去那么远的省城,车水马龙,人生地不熟,要真出个意外,那怎么办。
  一家人都觉得让一个孩子独自出门做生意太冒险。
  王耀宗和夏东阳都抢着去。
  夏东升最终决定,让大哥陪自己去。以后这卤煮生意还得靠大哥。
  临走,王素云问知道卖什么价吗。
  夏东阳有点发蒙,他对做买卖,对猪肉市场行情一点没概念。
  夏东升早就核算好了,答道:
  “猪下货、猪头、猪蹄是平均三毛多买的。猪肉三块一斤,卤煮定价一块钱吧。省城消费能力强,价格应该更贵些。
  他知道,现在肉比卤煮贵。以后,卤煮比猪肉贵,而且贵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这让王素云放心不少。小儿子还有点做生意脑子,比他大哥强。
  从家里把地排车抬出来,把两大水桶的卤肉、一只铝锅、一个家里取暖用的炭炉子,以及其它卖肉的家伙什都捆绑好。
  夏东升在前面拉车,夏东阳一只手帮着推车,哥俩直奔省城而去。
  到了平坦公路上,夏东阳坐在地排车后面,夏东升一只腿跨坐在车把上,另一只腿用力蹬地,地排车飞快地滑行向前。
  这种行车方式,在平地上省力又快速,不亚于骑自行车的速度。
  出了山口,到了马家公社所在地马家庄。
  从马家庄往西三十里是县城。从马家庄沿国道往东四十里到省城。
  因为距离省城和县城差不多距离,大王村人办事一般直接去省城,县城反而去的很少。
  夏东升将地排车滑出了自行车的速度,让公路上行人忍不住行注目礼,赞叹骑车小孩的骑车技术和力量。
  二十多分钟后,夏东升“骑”着地排车到了位于省城西郊的万泉市机床厂。轻车熟路,快速拐进机床厂宿舍区。
  宿舍区是开放式住宅区。小区里,不时看到挎着篮子、挑着筐,卖核桃苹果、卖豆腐的小商小贩。
  夏东升停车打听杨唯伊,可没人知道这个人。
  他灵机一动,说出杨唯伊的外国人长相。这一提,马上有人告诉他了杨唯伊的住址。
  看来,杨唯伊的长相的确与众不同,让人记记犹新。
  杨唯伊家住在一个筒子楼的一层。
  夏东升把地排车停在楼前。
  夏东阳下车,就急忙问道:“铁蛋,你怎么来着了,我们不去卖肉了?”
  夏东升一指小区,道,“我们就在这里卖啊,大哥,你看这个小区得有三十多座楼,住着几千人,在这里咱们的卤煮,不愁销路。
  我有个朋友住在这里,我先去大声招呼。”
  夏东阳拉着夏东升手,说道,“你才多大,什么时候在省城交朋友了?”
  “大哥,以后我再和你解释,给人打了招呼,得抓紧时间卖肉。
  不过,大哥,以后在外面不要再叫我小名,太难听了。”
  夏东阳笑道,“人不大,脸面倒是挺薄。不叫你铁蛋,那叫你什么?”
  “我有大名。”夏东升有点不满。
  “好好,你要脸面,以后就叫你夏东升。
  怎么叫的这么怪啊。”
  夏东阳在外边看着车子。
  夏东升独自走到杨唯伊家门口。敲门后,就见杨唯伊的母亲杨文丽打开了房门。
  见是夏东升站在门口,杨文丽高兴地赶快开门,把夏东升让进屋里。
  房间是一室一厅,没有卫生间,没有厨房,非常简陋拥挤。
  客厅也就有四五个平方,放着一张铁床,一张折叠圆桌和几把折叠椅子。
  杨文丽让夏东升坐在一张折叠椅上,急忙去倒水,连声埋怨。
  埋怨儿子没能请恩人吃饭;没能让夏东升来家里坐坐。
  也埋怨夏东升太客气,不该不来家里玩。
  夏东升客气地应付着,询问杨唯伊情况。
  听杨文丽介绍,杨唯伊在跟着秦琪琪跑事情。人忙的根本顾不上家。
  刚开始,还晚上能回家住。最近连着几天都没着家,连人影都见不到。
  杨文丽问过儿子,在忙什么?可儿子直说是忙正事,就是不说在干什么,让她很担心。
  夏东升暗想,这是好事,说明秦琪琪粮食销售有希望。
  他劝解一番,把自己想在小区里支摊卖猪下货的事说了。
  杨文丽一听很高兴,能帮到救命恩人,让自己心里安稳了许多。
  正好,杨文丽里间窗户下面是一块空地,再走几步就是小区马路。这里是支摊做生意的最佳位置。
  夏东升出去把猪头肉、猪大肠和猪肝都切些,拿进来让杨文丽品尝。
  杨文丽刚开始推让,在夏东升劝说下,才不好意思地留下。
  可她切了点猪头肉放在嘴里,立即连声夸赞,连声说,从没有吃过这么香的猪头肉,入口即化。
  这让夏东升心里有了底。
  夏东升哥俩开始摆摊。
  夏东升将一块用毛笔写在一块薄木板上的“大王卤肉”招牌,挂在窗户高处。
  杨文丽从家里搬来折叠圆桌和两把折叠椅子,哥俩将案板、刀叉、小称都放在桌上。
  将封闷的煤炭炉子打开一点,把卤肉放到铝锅里,蹲到炉子上慢慢加热,一会香气飘出,在家属院里慢慢扩散。
  这时,才下午三点多,院里来往行人很少,更多的是一些老人带着小孩在散步游玩。
  在三个人忙活着摆摊时,就有人好奇地探望,不知道这里是要干什么。
  当肉香弥漫开来时,就有小孩开始拉着大人往这里凑。
  夏东升心里高兴,不管什么时候,孩子的钱最好挣。
  一个老奶奶耐不住孩子缠磨,被孩子拉到小摊前。
  小孩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大盆里的各种卤肉,小手咬在嘴里,哈喇子直流。
  夏东升知道自己第一客人就落在这个五六岁小男孩身上。
  面对上帝,他不敢怠慢,立即起身,把大盆里的一块猪头肉跳起来,向着小孩微微摇晃,让香气发散的更加猛烈些。
  笑脸问道,“小弟弟,喜欢吃吗,可香了。”
  小孩拉着奶奶的手,就往大盆前拽。
  奶奶看看馋的直流口水的大孙子,又看看大盆里香气弥漫,热气腾腾,鲜艳亮丽的卤肉,自己也忍不住咽下了口水。
  在孩子纠缠下,奶奶从棉衣里面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手绢,打开手绢,从里面拿钱,这时,才想起还不知道价格呢。
  当听说一毛八一斤时,立马收起手绢,生气地质问道:“你这是金子还是银子啊,这么贵,不买了。”
  说着,就拉着孩子要走。
  夏东阳不知如何回答,愣在一边束手无措。
  夏东阳笑脸相迎,亲切地叫了一声,“奶奶,我家卤煮可是祖传秘方,是从皇宫里传出来的,以前都是给皇帝吃的,味道绝对精美香浓。
  好不好吃,你尝尝就知道了;不好吃不要钱。”
  奶奶犹豫,可孩子不乐意了,抱着奶奶大腿,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奶奶心烦意乱,只得重新拿出钱,买了一块钱的猪头肉。当场,让夏东升切了一片,塞到孩子嘴里。
  孩子吃的满嘴流油,咬了两下就吞下去了。
  奶奶抱起孩子回家去了。
  第一个孩子买肉走了,陆陆续续围上来的小孩和大人,许多人也都买了一点。
  尽管买的都不多,大都是一两块钱的,可毕竟是开张,开业大吉。
  过了一会,第一个买肉的小孩又被他爷爷抱着来了,买了二斤猪头肉、一斤大肠。
  直说,好吃,好吃。还问以后还来不来了。
  见到了第一个回头客。夏东升高兴地保证,以后每天都来。并随手给老人加了一小块猪肝,让老人回去尝尝。
  老人满脸带笑,夸奖夏东升会做生意,保证明天还来买。
  慢慢到了五点多,天也渐渐黑了下来。
  杨文丽从家里拉根电线,把灯泡挂在窗户上,小摊立马明亮起来。
  这时机床厂到了下班时间,许多工人从大门拥进来。
  在看到挂着大王卤肉招牌时,闻着诱人香气,许多人不由停下脚步,询问价格。
  很快将小摊围了起来,开始掏钱买肉。
  夏东升负责卖肉,夏东阳负责收钱找钱,哥俩忙的不亦乐乎。
  杨文丽在旁边打下手。
  看见夏东升切肉、过称、算账,同时,沉着地应答着客人各种询问,干脆利索,忙而不乱。心里不由赞叹,这小孩真是个做生意的好手,不看年龄,还以为是个做了多少年生意的老手呢。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