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启示录 / 第42章

第42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天晚上,一大妈给一大爷说了后院大扫除的事,一大爷听了,说“这刘海忠倒是走到了前面,我也得组织大伙在春节前干一下,这是好事”“什么呀,这是郑文带头搞的,二大爷不是和你一样上班嘛,他就没回来”,一大爷楞了“郑文组织的?他能组织的起来?”,“能啊,后院的人都参与了”,一大爷心想;郑文这个孩子都有些影响力了,后院的人都参与了。
  二大爷回家后看院子干净清爽多了,就问了二大妈,知道了情况后却很不高兴,这事不是该他这位大爷领导大伙干吗?怎么郑文一个小孩子就领大家干了,自己的面子往哪搁。
  他却不想想,自己根本没想到这事,郑文做了他倒有意见了,真是官迷心思作祟。二大妈都看不过眼,白他一眼转身就走了,懒得理他。跟个孩子计较这事,也真是不嫌丢人了。
  年初生产任务不重,又快过春节了,大家就比较放松了。轧钢厂领导们大家去年忙活了一年,顺利完成了生产任务,今年又比去年日子好过了些,所以都兴致勃勃的想着咋让全厂上万名职工过个好年,这不晚上还开会研究咋办呢。会议室里中层以上的领导们济济一堂,会议已开了会儿,屋里烟雾缭绕的,工人阶级兄弟嘛,抽烟的何其多。
  过年发奖金、发福利自是当然,评选优秀、先进也是必然。其他都好说,就是福利的问题卡壳了。福利的问题不只是你有钱没钱的问题,而是这年月啥都凭票供应,你有钱没票也得干瞪眼。指望上级多批些东西希望不大,京城同一个系统的兄弟工厂可太多了,僧多粥少你自个想去吧。谁要觉得自己脸大,可以尽管上去试试。
  轧钢厂一把手杨厂长在台上正中,只觉得坐的板凳都发热,看大家都说的热闹,又等等了一会儿,才说“大家有什么主意没有,谁上来给大家说说”,大家四处打量,相互瞅瞅,却没人吱声了。
  杨厂长也不生气“大家都想想办法,怎么给职工多弄些好东西,要群策群力,有什么好主意只管说,咱现在要集思广益,人多力量大,搞不好就能想出好方法”,会议室里的人得到鼓励,就有人说“听说有人从山东沿海地区搞了不少海鲜,咱看看有没有可能也整点”,“好,先记下来,只管说,不管能不能办成,大家先把想法说出来,这就是好同志啊!大家鼓掌!”,大家一顿掌声送上,这下情绪更加高涨了。于是乎衣食住行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有人提出来,哪家单位搞了,怎么搞的,真看不出来,大家消息灵通的很,大多数意见杨厂长都完全不知道。
  会上有人提到了新鲜蔬菜的事,说军报社不知道从哪弄来了好多新鲜蔬菜,分给了不少单位。这事轧钢厂没啥人知道,但杨厂长却知道,他是从战友闲聊的时候知道的。不过那是军队线上,和咱工业战线不搭边,所以杨厂长听听也就过去了。
  这次会议开的真是很成功,只要会后再研究一下,能落实其中的两三项都了不得了,必定和往年大为不同,好!
  两三天以后,杨厂长和一众领导就笑不出来了。那么多主意,居然都没落实一条,各种不合适、各种没办法、各种不可能,跑出去办事的人马全是坏消息。这下条条路都堵死了,让职工们知道了,这不显得无能嘛!
  于是乎再次开紧急会议,这次开小会不开大会了,形势不妙控制一下层面。负责后勤的李副厂长、采购科于科长先后发言,说了当前不好的形势,客观原因说了一大堆,总而言之一句话,没辙了。
  十几位厂领导听完后都是紧皱眉头,京城的各家单位都想让本单位职工春节过好点,所以都想一块去了,反而造成物资供应空前紧张,竞争激烈。轧钢厂和人家一比毫无优势可言,本系统内都争不过,还想在外面弄点啥,那是毫无可能。大家这下真急了,个个绞尽脑汁,好不容易又想了几个路子,那就连夜落实去,别等明天了。
  翻翻家底,现有的物资普普通通,数量还马马虎虎,看的人就心里来气,这不和往年一样嘛,去年、前年是啥年?三年自然灾害啊!和去年一样?啊,咜!
  晚上十点多了,杨厂长才回到家,老伴过来问“吃饭了吗?没吃我给你做点?”,杨厂长摆摆手“吃了,厂里对付了点”,疲惫的躺沙发上,老伴端了盆热水说“泡泡脚解解乏吧”。
  杨厂长泡着脚时,老伴又说“今天,老孙那口子来了,还给咱带个稀罕东西过来”,杨厂长没啥兴趣,说“能有啥稀罕东西?”,老伴却兴致很高,搬来个纸箱子在他面前打开了,笑着说“你还别吹,保证你想不到”。
  杨厂长探头一看,直接坐了起来,嚯,他都以为眼花了,只见一箱子草莓和大樱桃,那红艳艳的直刺眼睑。他惊讶的说“这老孙可以啊,是怪稀罕的”,老伴又拿个盘子过来都是洗过的那两种水果。杨厂长掂了颗草莓吃了,“真甜,这味道比夏天吃到的还好啊!”
  “可不是嘛,哪家单位运过来的,这只有从南方运过来才行”杨厂长摇头说“恐怕是他们单位进蔬菜时一块运过来的”。老孙就是军报的一位部室主管,他这次也分到了三箱,他和杨厂长是过命的战友关系,这次当然也给杨厂长送一箱。
  杨厂长吃着水果和老伴说话“老孙他单位今年厉害了,又是蔬菜、又是水果的,日子肯定好过多了,这节啊也过的舒坦,我那厂里可是不好过,今天开会到刚才,也不知道会咋样,我看还是难”老伴顺口说“不行看老孙能帮上忙不”“这事不好找,这是横叉一杠子的事,招人嫌”“试试能咋的,不定能行呢”,这倒是可以,试试就试试吧。
  郑文这两天很忙,小院子交工了,他得各种布置,他准备好好收拾一下,以后要把这当家了,原来的四合院他是不太想住,不过住着也无所谓,考虑到妞妞的小朋友们都在哪,而住到仓库这边,四周没啥人家,那妞妞就无聊死了,她上学得六岁以上吧,还有至少两年,所以还得常住四合院,这边只能偶尔住住。
  布置一个新家,简直是千头万绪,搞了个开头,郑文头都要炸了,直接落挑子不干了。有张床睡得了,铺盖买一套就行了。完事,将来缺啥买啥吧。郭静本来也跟着帮忙的,见郑文不起劲,她才不管呢。
  一月份的蔬菜也开始拉了,本来是不着急的,但赶上春节了,自然要的急了。郑文和牛主任测算了一下,两千吨二十天就得拉完,春节肯定得放假几天,这一月份已经过了好几天了,这掐头去尾的一算,不行,得抓紧了。于是每天至少二十车,又忙乎起来了。
  却说杨厂长早上到了厂里,忙活的不可开交,快中午了才喘口气,想起来昨晚开会说的事,就打电话问问李副厂长,却没什么好消息。放下电话,杨厂长揉揉眉心,咋办啊这事,在办公室转悠了会儿。拿起电话,联系起老孙了。老孙听他开了个头就打断了,说晚上见面再说。看来这事不好办,从老孙的态度上就说明了问题。
  下午还是有点进展的,采购科弄来了两头骆驼,找人杀了后,整出来的骆驼肉足有一千多斤。这骆驼肉有几个人吃过啊!真是怪稀奇的东西。
  杨厂长听了咧咧嘴,无语的很。但还是给采购科打去电话鼓励了一番。又有人弄来了一批鸡蛋的指标,唔,这可是好东西,谁知一问价,只有一个字送给他,“滚”。娘的,这不是鸡蛋价这是凤凰蛋的价。
  下午下了班,杨厂长坐着小车就去找老孙了,两人约好在一个小酒馆见面。老孙已经到了,点了几个小菜等着他呢,两人先吃点喝点再说话,两人也是有段时间没见了,说了些闲话后,老孙主动提起“蔬菜水果的事不好办,这是社里主要领导负责的事,大家都很关注,没人敢打这事的主意”,又说“水果可不是社里弄来的,是别人送给社里的年货”。这事得说清楚了,免得杨厂长不明白。
  杨厂长也不是为水果的事来的,给他也买不起,这玩意肯定贵的很。他还不死心,压低声音问“蔬菜的事能说说吗?”,老孙吐出口气,想了想才说“具体的事我也不知道,社里只有几个人知道,两个多月了,没人外传,很保密的”,杨厂长瞅着他,说“哈,你肯定知道点啥,甭想瞒我”,老孙笑了说“确实,我是知道一点”,杨厂长赶忙给他倒满了酒杯,和他碰了一杯,“说说,赶紧的”
  老孙说“我那外甥不是在报社车队开卡车吗,他发现了件事。就是每次去拉蔬菜,对方管事的居然是个孩子,前些天给领导送年货时,跟着牛主任也给了那个孩子送了年货,年货的数量堪比文社长。你说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杨厂长眼睛一亮,“这孩子负责蔬菜的事,起码他家长是负责蔬菜的事”,杨厂长只剩一件事要落实“这孩子家在哪?”老孙却不回答了。
  他郑重的说“我告诉了你,可就是挖报社的墙角了,或者说难听的就是当报社的叛徒了,你说,我能说吗?”。杨厂长苦笑,是他心急了,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你不必说了,啥时候都不能当叛徒”,老孙喝了口酒也轻松了。
  两人喝起了酒,又聊了些别的就散伙了。临上车时,老孙说“我们报社有个烈士,他的子女住在你们轧钢厂家属院里,你得照顾着点啊”,杨厂长自然满口答应了,这是小事,也应该照顾。
  回到家,杨厂长很是沮丧,老孙留的尾巴难住了他,他上哪打听去。没头没脑的,报社这么注意保密,瞎打听传了出去让报社知道了自己得多尴尬。
  杨厂长习惯性的手指在沙发扶手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忽然他的手停了,不对,很不对,老孙刚才提起了烈士子女,自己没在意。但是,报社的烈士去年只有一位,记得是去年十月份牺牲的,这事报纸电台都报道了这位烈士的英雄事迹,号召大家学习。
  自己和老孙十一月见面时还谈起这位烈士,当时并没有提到让他照顾的事,之后虽然没再见过面,但通过几次电话,也没听他提起,这都过去几个月了怎么今晚忽然就提起照顾的事呢?不合理啊!老孙可不是冷血的人,都是军人,又一个单位的,要照顾早照顾了。
  嘿嘿,老孙这家伙狡猾狡猾的,可是咱也不蠢。明天就派人问问这烈士家属的情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