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蛹仙 / 第2章 龙子篇 二

第2章 龙子篇 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九峰矗立在九宫方位上,把干天府邸围起来,仿佛战场垓心。
  这里囤积着难以驱散的迷雾,有自然形成的因素,也有此方霸主——童氏布下的大型法阵,能够屏蔽敌对势力从百里以外的神识窥探,也能阻挡山外一些慕长生而来的庸常人士。受雨季影响,潮湿的天然迷雾格外浓重,早已同阵法部分的迷雾失去明显界限,二者模糊在一起,共同庇护着天玄地界霸主——童氏一族的核心。一个白衣身影飞进迷雾。
  飞临其中,便难以分清昼夜交替,发现周围比任何一片幽谷更加清冷,不比寒山寺禅院远远就能听见渺渺的诵音。若是陌生来者初到此地,则可能撞到一些空中楼阁,这些层叠孤立的高阁都有坚固符箓的加持,符中注入不俗灵修,所以头破血流的往往是自己。于是,那些影影绰绰、氤氲的灯火光晕也就成了向导,将他们小心翼翼引往这座修仙圣域的各个片区。
  片区之间的灯火十分零星,就像无精打采的夜幕一样,但若把零星灯火连成线,就会发现几乎都排列笔直,曲折有序,可以由此判断出护墙、石径或是露天长廊的大致走向。纵然如此,干天殿的坐落处仍无从得知。
  有些片区灯火相当密集,结成一簇偏红色的光晕群落,说明那边是某个规模较大的建筑或机构部门,比如药阁里的许多火炉子在日夜不停的炼制仙丹,培元丹,洗骨丹,还魂丹等等,还有能让修为大增的大圣丹,炼制仙丹需要有人无时无刻的看顾火候,切记要定时搅拌,定时更换药汤,定量的加勺和萃取,同时用蒲扇进行驱烟并散热,否则得到的不是固体丹药而是一炉子渣,总之,单单是炼丹的一个个步骤就需要不少人手,更何况炼丹房仅仅是药阁的一小部分,于是那边的灯火极其通明。
  相比较下,藏经阁的灯火也格外注目,光晕点缀着经阁的轮廓,勾勒出那建筑如同谷粒的形状,规模十分宽广,尽管不算高耸,但经阁顶部插着一根‘知识堪比利剑’的象征性尖雕,尖端有一盏淡蓝色灵火,其高度足以比肩不远处那座聚灵塔;另一方面,毕竟智慧和修仙的极高天赋只垂青于少数人,比如童氏一族,而寻常之辈需要依靠日夜挑灯来补拙,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参透仙奥——再不济也能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学究——于是,通往书籍的大门永远敞开,挑灯永不熄灭。
  聚灵塔最顶层的石墩正中央有一个四方凹槽,采精匣就镶嵌在上边,匣子一直处于开启状态,采集天地灵气而释放出强势的白芒,像一束会发光的蒲公英,格外美丽。陌生远客们很容易被白芒吸引过来,近到跟前,会发现这仅仅是一座观赏性建筑,除此以外,别无他用。因为早在很久以前,当修仙者们发现紧贴着丹田的部位有一种叫作灵根的器官,能够吸收天地灵气入体,于是就不再需要借助外物——采精匣——来汲取灵气了,从那以后,匣子以另一种意义留存至今,被视作修仙史漫漫长途的一座‘纪念碑’。再者,近观的聚灵塔完全不像远观那样‘出淤泥而不染’,其散发出阴森气息,每层都有五扇漆黑的窗户,高层的墙壁更映出老宅子的斑驳,整体上呈现闹鬼的氛围,而迷雾的存在使其鬼祟更加。陌生远客们往往是慕名而来,却铩兴而归。
  最引人注目、璀璨、同时也透出杀气的‘光晕’,反而离那些灯火群落远远的,独自绽放在角落,便是那座登仙台——正中央一盏不灭三阳三昧真火,闪闪夺目,足以同日月争辉。
  童婧飘落到台面上,四周灵气十分踊跃,比吸入一口早晨的空气更叫人心情好转,有那么一瞬间,她竟忘了袖子里兄长的信笺。
  无极老儿曾告诉她,历代战争捣毁了许多天地间的灵气泉眼,当今世上,比之古往,灵气算是稀薄了,而利用身下这座圆柱形平台飞升、登上仙界、进而匹敌妖魔至尊,最近一次也是极久远的事。究竟有多久远?她问,老儿说她年纪还小,不能完全体会那种‘久远’的感受,最好一辈子也不要体会。她追问,老儿醉意熏熏道:“老儿重回混沌之中,却不似少年游……”老儿又喝醉了。
  不远处,四位长老的身影从雾中显现,向自己走来,仿佛他们正把她逼进死胡同,陷入退无可退的境地。
  干脆……让他们把信拿走,自己打道回府罢。她心下叹气。长老们已经逼近了,她下意识的后撤一小步。为什么他们的眼神如此淡定?她差些忘了,那四个人从来是面无表情的。
  “童婧殿下,请。”杨长老上前一步,站在最前面,向她稍微欠了个身。就连阿爹死去的那一天,杨长老看上去也是无动于衷,她陷入回忆里,又把自己拉出来,眼前这个老朽的法令纹和下塌的脸皮能够彻底把他的愤怒和难受掩饰下去,都说笑意可以透过眼神传达,可他的上眼睑过于低垂厚实了,就像泡水后鼓囊囊的豌豆苞一样,而下边的眼袋也浮肿得厉害,就连嘴巴也是瘪着的,两条法令纹直接钻进那下拉的嘴角里,整张脸看起来像极了核桃的表面,既干瘪又褶皱。她对他的靠近有一种排斥感。
  跟在长老们身后,她默不作声,向前方大殿走去。登仙台的特殊构造使得每一步仿佛行走在一片碧波上,有一种失足落水的错觉,不知是由于台面结实,还是踩在上面后身子自然变得轻盈了,就像一只池塘里的水蜘蛛,此刻正要上岸去。
  越靠近岸边,前方渐渐淡出灰蒙蒙的巨大墙体和一条通往迷雾深处的向上石阶,仿佛置身于幻境,“如果我的梦像这样子的就好了,”她想着,“我就可以行走自在,去寻找那个‘印记’。”她叹了一口气,这个烦恼不该在这时窜进脑海的。墙面在冷色调的单调中透出冷峻,两头隐没在雾里,高处不能见顶,只能当作一座雄伟的山峰来看待,顺着那些石阶开始攀登。
  踏上阶梯那一刻,只是眨眼的瞬间,迷雾就彻底消散了,干天殿那块方正的漆色牌匾悬挂在石阶顶部一条横线挡住的大门之上,而殿身的边檐像大鹏精怪展开的黑翼将她笼罩,视线被扣得死死的,根本看不到更上一层的那些朱格栅、玉花案和四角雕梁,琉璃灵焰以及朝向旭日、最高层那面驱魔慑妖的八卦镜。
  回头遥望,视野变得极其辽阔,身下所处的位置正是护山大阵的“第九峰”,也是唯独一座真实存在,而非九宫阵法创造、耸立而起的障眼幻物。清晰的远景里,灯火变得阑珊了。
  “童婧殿下,你姐姐在里边等候多时,若是怠慢了,受责的却是我们四位呐……”杨长老说道。
  她回过头,还没对上那双眼睛,四位长老便再一次启步了,她跟随着,继续踩在雨迹未干的石阶上。走在最后面是她唯一的要求,看到背影总好过看到大殿里的景象。
  就是眼前这种背影,这种感觉,不会错的。她说不上来究竟是什么感觉,但有些东西就是能感觉出来,在很多年以后仍然印象深刻,这种感觉非要有一个名字的话,那就是‘熟悉’——二十几年前,那天清晨,她还记得阳光是温和的,还记得几个时辰前那只蚊子的嗡嗡声,就在那天清晨,杨长老将她带出了寝宫,飞上磅礴的云海,杨长老飞得不紧不慢,她不知道长老要带她去哪里,只说带她去见阿爹。杨长老带她降落在一处拱门前,里边的建筑只有黑色和白色,杨长老走在前面,她能看见对方的背影,那种淡然的背影太寻常了,不可能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再穿过一条两边坐满人的长廊,她不知道那些人的名字,但一张张面孔也略微熟悉,他们都是家族的一份子。过道很窄,而人们都在瞧着她,却没有一个人敢真正抬起头看向她,人们低声细语,像是在议论她,空气变得很闷,她看着杨长老的背影。最终,那个背影把她带到了阿爹的灵堂前......
  为了不让受害者伤心,人们非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残忍地揭露真相。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