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科幻灵异 / 一触即发 / 第六章:“小行星防卫计划” 3

第六章:“小行星防卫计划” 3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经过初步的建设,“一重天”港区主要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和运输舰同期到达轨道的几十艘矿用舰也从小行星带里面拉回了各种各样材质的小行星。
  完全复制与“月宫”号的“一重天”以超过“月宫”几倍的建设速度在火星外侧的轨道上从一片虚无拔地而起,规模越来越大,不断的延伸开来。各个企业的产能从年产几万吨,到几十几百万吨飞速增长,驻留人员从几百人开始,几年之内猛增到了几百万人,活生生在火星轨道外侧建设出来一个小型城市,生活区的规模扩了又扩,从离控制中心几公里的地方向外延伸到了十几公里,因为保持模拟重力需要旋转的速度一降再降,最后不得不向上和向下延伸,又因此把港区向下方又推了十几公里,来保证生活区的安全,最后“一重天”的扩张速度因为“二重天”的建设开始减慢。
  横亘在港区上方几十公里地方的“一重天”生活区,就是一个流光溢彩厚达十几公里,高度也有几公里不断旋转的空心塔楼,犹如太空中的神殿,呈现在了宇宙当中,就好像神话中的仙界突兀的在几年之内出现在了人类的眼前。
  2123年,“一重天”基地完成验收,具备作为“小行星防卫计划”九个基地建设的工业基地能力。当新闻中出现“一重天”的画面后,整个地球都为此惊讶。因为中国崛起而衰退,分裂的地球上其他国家的局势都平稳了下来,然后迅速的爆发大规模的逃离潮,认为自己有一技之长的所有人都想着在这个“太空世纪”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从“玄鸟”级空天飞机研制成功列装服役以来,原来的其他强国不可抑制的失去了竞争能力陷入衰退,但除了因为动乱刚开始的几次难民潮之外,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大规模的逃离潮。
  “一重天”的建设成功,彻底击碎了他们仅存的信心,从此他们这些国家高知人群放下心里种族的结缔,团结在我们提出的“建设人类空间站,展示璀璨人类文明”,争先恐后的逃离已经战乱七十多年的家乡,来到中国,想要加入到人类征服宇宙的大军中来。
  “一重天”建设完成后,国家又按照已经选定的轨道,紧罗密布的安排在“小行星带外侧,靠近木星轨道的地方,建设“二重天”基地,基地主要功能偏向于相关气体能源的炼化与制造,着重利用木星及木星卫星的矿产,作为“长城”工程的能源基地,建造方式趋同与“一重天”主要设备和核电站从“一重天”起运,但相关设施设备所需材料由“一重天”完成制造之后运往“二重天”直接安装,“二重天”只建设略微超出自身需求的设备、电力和水的生产制造能力,港区重点建设能源保障能力和空气制造和补给的能力,建设人员由“月宫”基地和“南天门”基地以及地球本土三家联合培训和调配,除星舰驾驶员以外的所有人员从“南天门”基地出发。
  木星外侧靠近土星轨道的地方建设“三重天”基地,建设标准和“二重天”趋同,但主要生产设备按照土星及其卫星的矿产做微调,重点建设能源和水以及空气制造和补给能力,建设物资由“二重天”基地提供,人员由地球本土和“南天门”培训和调配,除星舰驾驶员以外的所有人员从“南天门”基地出发。。
  土星外侧靠近天王星轨道的地方建设“四重天”基地,建设标准和“二重天”趋同,但主要生产设备按照天王星及其卫星的矿产做微调,重点建设能源和水以及空气制造和补给能力,建设物资由“三重天”基地提供,建设人员由“月宫”基地和“南天门”基地以及地球本土三家联合培训和调配,除星舰驾驶员以外的所有人员从“南天门”基地出发。。
  天王星轨道外侧靠近海王星的地方建设“五重天”基地,建设标准和“一重天”趋同,但主要生产设备按照海王星及其卫星的矿产做微调,重点建设能源和水以及空气制造和补给能力以及装备制造,机械设备等能力,建设物资主要靠矿用星舰在柯伊伯带抓取小行星分解冶炼,建设人员由“月宫”基地和“南天门”基地以及地球本土三家联合培训和调配,除星舰驾驶员以外的所有人员从“南天门”基地出发。
  在海王星外侧靠近柯伊伯带的地方建设四座基地,分别是“六重天”,“七重天”“八重天”和“九重天”四个基地,每个基地负责90度的天区,建设标准和“一重天”趋同,建设物资由“五重天”基地提供,建设人员由“月宫”基地和“南天门”基地以及地球本土三家联合培训和调配,除星舰驾驶员以外的所有人员从“南天门”基地出发,不足人员由“三重天”、“四重天”“五重天”备份人员补全。六、七、八、九、四个基地全部按照现有最高标准建设,所有设施设备均按照饱和超出标准配备,人员双份配置,保障每个基地都能成为人类突破太阳系的出发基地。
  “小行星防卫计划”的全面铺开建设,标志着人类终于迈出了征服宇宙的脚步,我们的探索已经不再限于,能源,物资等的制约,仅仅局限在与地球,月球,火星的周围,人员也不仅仅限于几个人,物资不再限于火箭的运载能力一次只能运输几顿、几十吨上百吨的规模,空间城市的也不在只存在于脑海的想象中,依靠着基地们的自我复制和补给,人类的脚步终于到达了柯伊伯带,这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地方,科考站遍布于太阳系各大固态行星,我们对于宇宙的了解已经完全的超出了对于自己本身的了解。
  九大基地,从“一重天”开始建设,每十年建设完成一个,2165年,六、七、八、九四个基地同时开建,2180年完成验收。
  至此,我国的“小行星防卫计划”全部预订建设目标实现,“长城”工程从全线从建设转入运营。
  九个基地按照一定的角度在太阳系的各个轨道上排开,除了最外围的四个前哨基地每个控制九十度的天区之外,二、三、四、五,四个基地也相互夹角90度,作为备份;“一重天”基地抓总做最后防卫。
  “小行星防卫计划”和两千多年前开建的长城一样,首先是作为前进基地来建设的,每个基地都拥有独立的生产生活保障设施设备,能完全自持运行,除此之外还担任人员培训,物资补给等功能,为远航的星舰搭建完善的补给渠道,以满足这些星舰庞大的能源需求和能在漫长的太空旅行中获得落脚点,缓解行程的疲惫。
  因为科技的迟迟不能突破,人类的远征星舰选择了和将近两百多年前一样的技术渠道,主要动力来源是靠工质喷射,调姿发动机选用霍尔推进器,这就意味着所有星舰都有着容量巨大的能源仓和太阳帆,就像人类刚刚开始涉足海洋的那样,远航的主要动力来源是风,在地球上空气吹动的船帆推动着人类一步一步的探索世界,到达彼岸;在宇宙中,人类的的扁舟顺着行星之间引力的河流,到达了以前从未来过的地方,太阳风吹动着远航的星舰,从地球走向火星,穿越小行星带,走向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柯伊伯带,甚至更远的地方;星舰发动机喷射的尾流,点亮了沉闷的宇宙,这片地方,因为“长城”计划的实施,慢慢的开始喧闹了起来。
  柯伊伯带里面,来回穿梭的矿舰和科考星舰,就像近海的渔场一样,从此没有安静下来过,人类不断的从里面拖出来小行星,又从基地开出去崭新的矿舰和远征舰队,张开的太阳帆,把他们送到更远的地方,然后又回来。
  太阳系的藩篱不再是几乎无法探索,不可知的遥远的柯伊伯带;而是新建起来的九层“重天”;柯伊伯带也不在是我们所认知的边界,“长城”守卫者人类的家,太阳风吹动着人类,将边界推到奥尔特云,数年的远征,不过是为了一丝仅存的可能。一条条航路的开辟,一条条生命的逝去,助力人类突破没有“引力弹弓”的浅滩,航线图的平滑的曲线,向远方延伸。
  人类一路狂飙,100年里,将足迹踏遍了整个太阳系。
  远征的行程越来越远,回家的路越来越长,从“一重天”开始,建设者们就开始把家安在了这一座座的太空城市当中,九座“重天”无数的仙台楼阁,上亿的人类从地球出发进入了太空,从此没有回到过地球。
  太空婴儿一代代的在“重天”之上长大,又走向更远的“重天”。
  
热门推荐
灵境行者 光明壁垒 灵境行者 光明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