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科幻灵异 / 造物赐福 / 第一章 基因突变的准线

第一章 基因突变的准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虽然DNA复制的错误率约为10^-9……但是在含有10^9个细胞的培养物中,由于DNA复制的差错就可能发生几百万个突变,可能包含大肠杆菌基因的上千种变异形式。”
  【总注:本书前三章会出现大量注释帮助你阅读,有极少数注释会涉及到剧透,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为了我自己少受非议,只能降低你的阅读体验了。这些注释在6月1日前是没有的,但近期有些人的表现越来越出格,各种抹黑人的手段都出来了,包括但不限于截下我的评论并进行拼接,为应对这些状况,我作出一些修改。“注”的部分可不读,请你不用担心“注”是否会影响到全书的特质,这些内容只在初期出现】
  【注1:不知这熟悉的生物课本有没有让你回想起什么、有没有对我这本书的世界观有一个基本印象。本书中的年份对应到现实是有迹可循的。书中的世界观就是现世,但为了过审,不得不稍作改动。书中的4025年即为2020年,主角4024年秋季上高中,此时有一套新教材投入部分省份使用,即2019版。按照书中的设定,主角使用的是旧版教材,即2004版。三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选修《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其中选修二不学、不考】
  生物课本上的重点知识用的是黑体字,这句话没有用黑体,算不上重要,不是常考的点,老师照本宣科念一遍就翻过去了。
  慕正光盯着课本走神了片刻,老师讲到了下一个重点知识“基因重组”,但他的目光还停留在书的左边,过去的一页。DNA复制出错、基因突变,看似混乱无序不可预测,其实都是确定的,必定存在一种或多种力量力量在指引、规划、约束着这一切。
  【注2;“过去的一页”指的是“虽然DNA复制的错误率……”,这是第82页,确实是在书的左边。“书的左边”不是多余描写。“基因重组”是第83页,在书的右边】
  【注3:开始剧透了。见到那股约束一切的力量并发自内心认可其存在,这份“认可”将会成为他的力量】
  他撕下一张便利贴,把课本上的原话完完整整地抄下来,向有粘胶的那一面对折,折成方形。
  【注4:这张纸还要用到不止一次】
  4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注5:对应的是2020年,但不包含“大事件”,只取其风土人情、日常生活。此外,日期和星期几并不对应,因为作者想省事,用的是其他年份的日历,这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平年和闰年出错。但由于书中并不涉及2月29日的大规模活动,所以影响不大,还请包容】
  勤国(即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建立的国家),百川城,凭霖县高级中学。
  【注6:为了过审,修改地名也无可厚非】
  教学楼之间的架空走廊采光极好,适合看风景,适合吹风。但由于走廊连接的是高一教学楼和一栋废弃的实验楼,实验楼不对外开放,此路不通,所以在放学期间这段路上几乎没人。
  【注7:北方教学楼更加注重保暖,大多采用四四方方的封闭式结构。百川城在南北分界线附近,凭霖县高级中学有大面积的架空走廊】
  徐白树穿着明显偏大的深蓝色校服外套,半个身子都倚在栏杆上,双臂摊开,慵懒地和他打招呼:“同学,好久不见。”
  【注8:又到剧透了。“明显偏大”,此为重要伏笔,在第十章揭晓】
  凭霖高级中学的校服男女有别。男生外套的配色是深蓝色上半部分、灰白色条带、紫黑色下半部分。女生外套则是把上半部分的深蓝色换成鲜红色。
  【注9:重要伏笔的补充。这段话并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毫无意义是水字数】
  他站在那人一米外,抛出纸条,轻快笑道:“哪有那么久,上个周末我还在你家吃过饭。嗯……你为什么也在?”
  【注10:由此不难看出两人的关系非常好,但为什么要抛出纸条而非传递纸条呢?这依然是伏笔。问“你为什么也在”是有原因的:现在是放学时候,走廊前面是死路,所以大家通常不往这里走、不在此处停留】
  【注11:这段对话发生在4月30日,周三,两人上周周末才见过面,最多只隔了三天未见。徐白树说“好久不见”,纯属开玩笑。慕正光能笑着道出事实,由此可见两人交情匪浅】
  徐白树接住纸条后并未立刻打开,而是饶有兴趣地用手指捏住方形的两个角放在眼前,缓缓说出四个字:“因为直觉。”
  “你不好奇里面写了什么?”
  慕正光靠在那人对面的栏杆上,两人保持着友好的距离。宽阔繁茂的树枝伸进走廊,路过的行人一抬手就能采到。夏光从叶片的缝隙中穿过,投到地上,像一张张明亮的碎纸片。他顺手拽了两片叶子,折叠,但不至于碾碎。
  【注12:这段话用途不大,只是写了写人之常情的正常表现】
  “猜一下?生物必修二第82页第25行,DNA复制的错误率。”
  【注13:徐白树也仔细看过这句话了,不然不会记得它在哪一页哪一行】
  “呃……好强悍的直觉。”
  穿校服的人打开纸条,一眼扫过,按照原来的折痕叠好还给他。
  “我猜对了。不全是直觉,还有默契。生物老师带三个班,我和你恰好是同一个生物老师。轮到我提问了。请问,第83页图5-4,图里有几只猫?”
  【注14:生物老师带三个班,符合实情】
  图5-4,猫由于基因重组而产生的毛色变异,图片里有一只大猫与数只小猫。
  他深深感到默契和直觉或许都是很可怕的东西:你问的问题,我也想到了。
  【注15:这里用到了人称的转换。此处的用法还是比较规范的,但再往后用法可能就不那么规范了,比如说我会把那个冒号改成句号。而且这里一眼就能看出是慕正光的想法,是心理活动。在后文中是没有注释的,也不一定会出现与“感”、“想”类似的词,我希望你能明白这种人称的组合使用。即便不明白,你也不要直接否认】
  他说:“我和卢浩讨论过,应该是五只。一只大猫,两只能看见头的小猫,还有两个身子,也是两只。”
  【注16:慕正光和卢浩的关系也很好。课本上有几只猫,这个问题不是任何人都能问的,和无关人士说起这个问题会被笑话,而非讨论】
  徐白树离开栏杆,走到水泥柱挡出的阴影里,轻声言道:“我也觉得是五只猫。”
  ————————————
  【注17:长线放在这里也是为了便于你阅读,但这种使用法并不规范】
  4025年5月5日,立夏,星期一。这是很不同寻常的一天,任何亲历者都会记住这一天。
  黎明破晓时分,朝霞迟迟没有洒落。在星球的另一侧,月亮和群星的光都潇洒地缺席了。
  大地被浓雾遮盖,天昏地暗,漆黑一片。无数道黑色的圆虹高悬天际,如同密林。所有水域都结了极暗的薄冰,深不见底。更惊悚的是,这时全球断电,信号皆无。
  【注18:暗的四种表现形式:雾,虹,冰,断电。对应四个人。这是很久之后的故事了,跟你说了也没事】
  “暗”持续了大约十二个小时。有人说,如果“暗”更长久一些,长达半个月、一个月、甚至半年,将会带来灭顶之灾。
  【注19:大约12个小时,不是真的就是720分钟】
  来电后,慕正光做的第一件事是联系徐白树。
  【注20:再次表现出两人的关系。不妨设想一下,一个人劫后余生,他最先会给谁打电话】
  两人几乎同时发出消息。
  【注21:两人的选择基本一致】
  “你吃饭了吗?”徐白树问他吃饭了吗,那是考虑到他一人独居,且家里没有明火,极有可能一整天没吃东西。
  “你去学校了吗?”慕正光想:你家离学校很近,虽然天黑了,但你去学校就是出门溜达一会儿的事,不费多大力气。
  “没吃。”
  “没去。”
  “到我家吃晚饭,一起去学校。”
  “好。”
  慕正光去到那人家里的时候,饭还没好。他在客厅坐下,徐白树把手机推到他面前。
  “刚出的新闻。视频不长,你看一下。”
  “暗”才刚退不久,看视频里的天色,黄昏已至,日光微薄,是最近几分钟刚拍的吗?视频传的这么快?
  【注22:天刚亮,青年男子就在公园里招鸽子,他肯定早就在公园等候了。后面主角猜测“让人在黑暗中视物”也是针对这一点说的】
  一个青年男子站在鸽群里,发出鸽子一般的叫声。漫天飞舞的白鸽听从他的号令,在空中聚成各种各样的图案。视频末尾,那人声称他得到了精灵之力,能与动物交流。弹幕里有人说常常看见他到公园喂鸽子,鸽群形成图案纯属表演,呼吁大家不要轻信精灵之力。
  新闻放完,徐白树把手机拿到一边:“有什么感想?”
  慕正光意识到变故出现了:能驱使上千只鸽子,精灵之力大概是真的。世间本就客观存在极少数超能力者,这些人正式走进人们的视线了?精灵之力从何而来?从笼罩世界的阴影而来?见到阴影的人太多了,得到力量的人是不是也有很多?
  【注23:从想法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思维】
  宏观层面的事暂且不看,先看细节:从“暗”消退到视频发布只有十几分钟,这人是不是提前在公园里等着了?精灵之力是不是还有其他作用,比如,让人在黑暗中视物?
  【注24:“宏观层面的事暂且不看”,那是因为他先看了宏观】
  他颇费心思遣词造句:“故事就要开始了,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吗?”
  “可能是个悲伤的,但有美好结局的故事吧。”
  徐白树的定论完全符合事实,在他们未见到的地方,有少部分人已经走入“悲伤”,在久远的未来之后,也必有人走入“美好”。
  【注25:“定论完全符合事实”是很高的评价。但这样的评价在此时并不仅仅用于徐白树,慕正光也是如此】
  故事开始,故事发展,故事结束,一切早已记录在案。
  【注26:这句话可看可不看。你若认同,这句话就很重要。你若是不认同,就当做水字数】
  从厨房里传来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沉思。慕正光听到阿姨喊“徐白树,吃饭了”,他下意识地看向白同学。
  徐白树起身回应道:“知道,我来了。”
  他目送同学去往厨房,犹豫了片刻,跟了上去。
  徐白树端着一个大盘,盘里装西红柿炒蛋。慕正光看到灶台上有一大盆面条,连忙也往外端。徐白树的妈妈取了碗筷,分给他们两个。
  三人围着方桌坐下。慕正光挨着同学坐,离门最近。同学的妈妈坐在最左边,离厨房最近。
  【注27:不妨设想一下,同学到你家吃饭,座位是怎么排的?想不到也没关系,人在潜意识里都会靠近和自己熟悉的人,知道这一点就可以了】
  王庆萍和他简单客套了几句便没说了。你们认识十年,你也不是头一次到我家吃饭,平时饭菜好,我多说两句,但今天的饭菜便宜、简单,除了量大,没什么可夸口的。
  【注28:王庆萍的形象已经可以看出一些了。可到第二十五章末尾、二十六章起初查看与她有关的更多描写,以此作为验证】
  慕正光对晚餐很满意。过了凉水的面条配上西红柿炒蛋,两者充分搅拌,口感香浓,温度刚好。
  【注29:“满意”,这个态度很重要。“口感香浓,温度刚好”,这是体验。体验和态度互相补充,更真实,更细致】
  饭后,他们同行去学校。校园空荡荡的,没几个人。
  慕正光透过窗户看见教室里的景象,心生疑惑:按理说,好学的人是不会错过回校上自习的机会的,但来的人是不是太少了?屈指可数啊!
  还未进教室,徐白树先行提议:“就差十几分钟了,他们还没来,看来是没有晚自习了,我们回去吧。”
  就差十几分钟?你这话真惊人啊!这关键的十几分钟,正是大部分同学到校的时间段,再等一会儿就有结果了。
  【注30:这里用到了“你”这个人称,我不想和你纠结人称的对错。就此处而言,这一段是慕正光的心理描写】
  “不急,十几分钟,很快就到。”
  “好吧,听你的。”
  “嗯。先进教室。”
  “可以。你的位置给我坐。”
  “乐意之至。”
  靠过道的位置给白同学了,他坐在卢浩的座位上,靠窗靠墙。
  “你的座位还是这么偏远啊。”
  高一(19)班的座位是按照学习成绩和特殊背景排的,慕正光的位置靠窗靠过道。
  在班主任眼中,他的学习成绩并不优异。在全班八十几个人里,他只能排进前二十,勉强进前十五。往年,他这个排名的人高考时大约能拿570~580分,能考上末流211。
  【注31:成绩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不知你从中看出了什么,但我想表达的是:徐白树的成绩比慕正光好,所以觉得他的座位偏远。无论是按照成绩排座位、还是570分考上末流211,这都是有大量现实事例做依据的】
  “座位左右对称互换,从左边换到右边,是有点偏。”
  “不打扰别人学习了,看新闻吧。”
  “好。”
  哪家医院断电、病人死亡,哪条路上天黑、出了车祸……一眼望去,坏事无边。此外,如精灵之力一般罕有的异能也不在少数。念动力、读心能力、控火能力……种类繁多,妙不可言。
  【注32:“不在少数”是指单独的事件而言的,不是指总体】
  晚自习到了,人依旧很少,两人出校,谈论,分别。
  
热门推荐
灵境行者 光明壁垒 灵境行者 光明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