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陈氏子 / 第九章 文有一若

第九章 文有一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果然不能小觑任何人啊……”
  泡在浴桶里的陈启发出了如此感叹。
  原来就在他从郡守府出来不久,李旻刚要去准备跟府君司马儁汇报那件事的时候。
  司马儁倒是先找了李旻这个郡丞,直接了当的让他另行安置流民。
  要知道这事本事陈启给李旻准备的功劳,也是给自己预备的升迁资本。
  却不曾想他已经把眼看到手的功劳送到李旻嘴边,就差捣碎锤烂喂下肚去了,李旻还是丢了这个机会。
  不过论说起来,也是郡守反应快,再有李旻自己磨蹭的原因。
  但头功没机会抢,表现一下自己的机会李旻却是不曾放过。
  他还是原原本本的将事情前因后果跟郡守说了个清楚,倒是让计划落空的陈启另有收获,便是借此机会入了府君的眼!
  当然,要不说陈启没有看错人呢。
  李旻果然不是那种吃干抹净不干事的主。
  整件事情的经过,还是他事后召陈启过去,当面叙述了一遍。
  不然的话,恐怕陈启还不知道真相,觉得这偌大的阳翟城真只有自己一个聪明人呢。
  但错有错着,陈启顺便成为了处理流民一事的副手,也算他没有白跑一趟。
  甚至若是这份差事办得好,那不就又是一份送到手的功劳吗!
  至于为什么是副手?
  答案很简单,因为主官是郡守亲自点选的人,哪怕陈启有一份建言之功,但就凭上述一点,主官的位子就注定与他无缘……
  在得知少主又得了份新的差事后,老管家心里那别提多高兴了。
  哪怕陈启已经跟他解释过,自己不是升迁,就只是得了个郡守指派的任务,而且还不是全权负责,只是打个下手做副而已。
  但老管家可不管这些,当即表示要给陈启先父母上柱香,感谢先家主母二人在天之灵的保佑。
  陈启见此也没什么办法,只是无奈的笑了笑便由着老人家去了。
  整理好衣冠,陈启将能够出入校场的牌符挂在腰上,便就此上差去了。
  郡卒所驻校场在阳翟城西北角。
  陈启在营门处守卫查验牌符后才得以准入校场。
  眼见的场地被分成了两部分,一边是郡兵屯住所在,一边则是安置进去的一万余流民。
  事实上此处校场原本驻扎两千郡兵是绰绰有余,五千人也能安排的下。
  可在多了这些流民之后,场地就瞬间显得拥挤了许多。
  原本的五千郡兵现在只剩下一半的活动空间,剩下那一半则有倍于他们的流民。
  两方互不打扰,但实际上郡兵这边却是有着监管流民的任务。
  而陈启和那位还没谋面,他仅仅只知晓是颍川世家子弟的主官,两人负责的却是流民的生活起居问题,首先要保证这些人有的吃有的喝,而不是放在这里就不管不顾了。
  须知这批流民将来等到地方稳固之后,可都是要发派回原地继续生活的。
  在原地他们可能有的有田,有的有房,总之是要比现在的流民生活强出不知道多少倍!
  倘若真要是那种根本无家可归之人,这些人去留何处就不是陈启能左右的了。
  毕竟如今世道这般景象,陈启自己照顾自己还算尚可,哪还有什么余力去关心陌生人。
  要想真正改变这些人的命运,首先的一点便是天下太平朝廷吏治清明,而不是如今这般,汉帝自己都卖官鬻爵……
  在一命郡兵的引领下,陈启来到一处营房前,想来此处便是他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办公点跟居所了。
  营帐敞开,陈启迈步走入其中。
  迎面便看到一个穿着跟自己同样属吏衣服的背影,正在营内整理着案几和书简。
  许是听到了身后的脚步声,那人忙是放下手中物件,转过身来便看到了陈启,当即拱手道:“在下颖阴荀彧字文若,不知阁下便是郡丞所荐同僚否?”
  正欲抬手回礼的陈启听到这话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荀彧?
  文若?
  好家伙!
  满打满算自己穿越过来都已经月余光景,本想着郡守是自己即将遇到的第一个汉末名人。
  却未曾料想今日竟然见到了王佐之才荀文若!
  当初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陈启还曾经幻想过自己会不会跟后世的小说中一样,出门便能碰到名将,拐角就有名士出现,而后相谈甚欢因为知己云云。
  可现实却是他忙忙碌碌的一个月,整日在郡府跟家中两点一线,哪还有什么闲工夫去偶遇。
  这让陈启一度觉得那些小说上都是骗人的,名将名士之流哪是随随便便就能够遇见的。
  可未曾想今时今日,就在这拥挤的校场上,他却真正意义上的跟一位名士进行了初次会面!
  要说整个东汉末年群雄英杰之中,陈启最喜欢哪一个可能连他自己也说不上。
  但要说能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之人,却是不少!
  而王佐荀文若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留香荀令,王佐之才,忠君为汉,亡身殉节!
  一个只做了不到一年守宫令,却是一辈子汉臣的荀彧又怎么能不让人印象深刻!
  不过眼下可不是任由他放空发愣的时候。
  勉强压下心底的激动,陈启连忙整衣理冠,躬身揖礼:“在下阳翟陈启,陈子庚!”
  荀彧不知眼前这位同僚为何突然如此郑重其事,但君子待人以诚,当下也整理衣冠回礼道:“颖阴荀彧,荀文若!”
  礼罢二人起身,陈启看着眼前的荀彧,竟是不自觉的笑了起来。
  荀彧不知陈启因何而笑,但却并没有感到一点恶意,反而只觉得面前这位同僚散发出来的善意,还有对自己莫名的敬重。
  虽然少有才名,但荀彧很清楚自己那所谓的才名更多是因为长辈们的牵带。
  甚至在父亲安排下,自己娶了中常侍唐衡之女后,那些大族子弟看向自己的目光中都多了几分莫名之意。
  荀彧很清楚,那是对于自己父亲的讥讽,对于荀氏阿谀宦官惧怕宦官的不屑。
  自那以后,荀彧便离开了颖阴转而到阳翟投身为吏,一是也到了该出仕的年级,先从吏员坐起积累也好积累经验。
  其二便是有心要闯荡一番,少年意气想要亲身为自己正名!
  然而就在方才,就在面前这位同僚陈启的眼中,荀彧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半点讥讽不屑之意。
  那种真切的目光,他只从少数几个至交好友的身上才能看到。
  而此刻,在这座简陋的营房当中。
  荀彧竟莫名的觉得自己与眼前的陈启,恰似多年的至交知己,恨不得当下便与其促膝长谈一番方得痛快!
  …………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