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征服史 / 明朝简明历史

明朝简明历史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明朝历史,包括明朝(1368—1644年)以及南明(1644—1662年)和明郑时期(1662—1683年)的历史。
  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开创洪武之治。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此间国力强盛,万国来朝,史称永乐盛世,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仍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明英宗在位发生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明宪宗与明孝宗相继与民休息,政局平稳。明武宗因死后无子使明孝宗一脉绝嗣,引发大礼议之争。明世宗即位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总揽朝纲。明世宗驾崩后十数年,经历隆庆新政和万历中兴,国力得到恢复。明代社会经济发达,农产品丰富,手工业生产具备很高水平,陶瓷业、丝棉纺业、冶炼、建筑等闻名世界。16世纪隆庆、万历年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若干手工业行业中出现。
  明神宗中期,完成万历三大征。然而因国本之争,逐渐疏于朝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政治混乱,史称万历怠政。明熹宗时,魏忠贤祸乱朝纲,到明思宗即位后由于政策失误和天灾不断,明朝最终亡于农民军建立的大顺。
  1644年,明思宗自缢于北京煤山,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结束。随后,清朝军队击败大顺军并入主中原。之后明朝宗室在南方重建大明,史称南明,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亡。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时期结束。
  西吴建立
  元末政治腐朽,经济崩溃,灾害连年。广大人民无法生存,掀起大规模的反元斗争。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等在颖州起义,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二月,郭子兴、孙德崖等起义于濠州。出身贫苦的朱元璋也参加到队伍中来。由于受到郭子兴的器重,等郭子兴死后,起义军就由朱元璋领导。李善长见朱元璋的队伍军纪好,就前来投靠,留他在身边,出谋划策,向朱元璋出说了平定天下的方略。
  元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朱元璋亲率水陆大军攻克集庆路(今南京),改名应天府。然后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招贤纳士,刘基、宋濂等都来投奔朱元璋,并且得到重用。
  朱元璋以应天为中心,四处征战,附近的元军据点被依次攻占。这时,朱元璋的占领地区东北邻张士诚,西邻陈友谅,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秋天,陈友谅率领大军,进攻洪都(江西南昌)。朱元璋亲自率领大军援救。两军船队在鄱阳湖相遇,展开了一场为期36天的鄱阳湖大战。最后陈友谅战死,全军瓦解,朱元璋乘胜攻取武昌。
  消灭了陈友谅,南方群雄之中再也无人能和朱元璋争锋,早在朱元璋攻占南京以后,就把南京作为兴业的根据地,在城内筑应天府城,新建吴王宫殿,准备建国登基。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即吴王位,史称西吴王,西吴政权,与位于平江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至此正式明确了朱元璋与诸将的君臣关系,并逐步建立国家制度。朱元璋通过改制,创立了军权归于他直接控制的行中书省,而行枢密院无兵权的制度体系。还注重军纪和司法,提出过“纪纲法度,为治之本”的主张。
  后又派徐达、常遇春率领大军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北伐残元。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明军与元军在中原和西北广大区域内进行的战略决战。洪武元年,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大都城下。元顺帝见大势已去,由居庸关逃往上都开平(内蒙古多伦西北)。元大都的陷落,标志着元朝统治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明朝的统一。
  元王朝在各地的残存力量和元末起义中建立起来的诸多割据政权,都在威胁着明朝的统治。为此,明太祖称帝后,在进行改革和建设的同时,秣马厉兵,南征北战,经过20年之久,于1388年最终实现统一大业。
  (材料皆来自浏览器)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