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召唤万岁 / 第十九章 报纸

第十九章 报纸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收下了黄药师。王硕第一时间就安排他担任自己的秘书长,又从本地挑选了十多个年轻的世家和寒门子弟,共同组成秘书处。
  秘书处的任务就是发布王硕的行政命令,这一天,十多个年轻的士子都在一个腾空的书房里坐着整理资料。突然有个眼尖的,看到了远处的黄药师走过来。
  “咦,那不是药师吗,他怎么过来了”?因为秘书处是草创,所以这十多个人除了黄药师,并没有多少事做。
  猛的看到黄药师不在王硕身边伺候,他们就有些议论。
  有人猜测到,“不是有命令传达就是被主公打发回来了吧”。
  别看他们猜的不靠谱,可是还有些相连。
  “各位,传递主公命令,让大家起草一份常山报,内容以常山的人事,政策为主,民间奇谈为辅,然后交由印刷厂,然后印刷发行”。黄药师一进屋,就宣读了王硕的意思。
  其他人一听,不明思议,怎么没听过这个东西呢,要知道他们可是常山的地头蛇啊,“药师兄,什么叫常山报呢”?
  “常山报,顾名思义,以常山为中心,发表近日的常山趣事,和郡中的政策,报道给百姓,士人和商人观看,因为只在常山发行,所以叫常山报,这是主公根据邸报想出来的,依托郡里造纸术的发达,能够很便宜的制作出报纸,各位,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文字,你的作品,能够通过报纸,传递到全常山,整个冀州,北方,甚至是全国各地,你的名士会到什么地步,到时候哪怕是所谓的四世三公袁绍,也不及你的名气,毕竟四世三公只在士人中流传,那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在开始被王硕说出这些幻想的时候,以黄药师的潇洒不羁,也都被震撼到了,更何况是一些百里之才的他们呢。
  有个士子,当场就说了,“药师兄,主公说的可是真的,难道造纸术已经做到可以把纸张流传给百姓观看的地步了吗”?
  “是啊,如果纸张真的便宜到白菜价了,这可不是小事啊”。能读过书的,都不是蠢人,蠢人也不会读书。
  这些士子,都是各自家中的英杰,虽然因为家庭的原因,并不像一些游学天下的士子而见多识广,可是一些见识,还是不可小觑的。
  黄药师略带骄傲的说到,“诸位,这种大事,难道我还会骗你们吗,再说了,只要你们写出来,然后交给印刷厂,印刷出来再发行出去,你们就知道真相了,到时候是真是假,不问便知了”。
  “那好,我就开个头吧,这第一个事。我就写,记造纸术对大汉的影响”。
  “嗯,我写民间趣事吧”。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三言两语,就写出了几百字,别看相对现代小说动不动就上千万的数字很少,可是在古代,这些字数就不少了。
  古代的造纸术没有发展以前,书籍的流传和写作,通常都用很少的字数,能不写的就不写,能简写的就简写,能一个字代表十个字的就用一个字。
  现在他们说了几百个字,放在竹简上,已经不少了。
  黄药师拿着他们誊写在纸张上的第一期报纸,不敢做主,只好拿到王硕的书房,请他观看。“主公,第一期已经出来了,还请您过目把关”。
  “嗯,你先等会,我看看”。王硕接过来,只用了几眼,就看完了。
  习惯了现代看小说一看就是几十个字的他,再看古代一张纸上竟然只有几百字,很是不舒服,就像小说看到正过瘾呢,突然太监了一样。
  很快,他就意识到了,是报纸的字数不对,相对来说,这些士子还是用心了的,没个文章,只用了几十个字,就表达出来现代几百个字都表达不出来的意思。
  如果是同为士人观看,肯定是很爽,觉得报纸很有用,可是那些百姓嚄?他们不是读书人,甚至没有读过书,他们需要的不是精简,而是怎么意思简单怎么好。
  不过黄药师和那些秘书们,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能写成这样,也是不错了,“药师啊,文章写的很好,不过我建议,写的简单一些,报纸不光是给士人看的,更是给百姓看的,以后,我要把报纸发到每一个村子,每一个城门口,让他们观看,要都是这样只有读书人能看懂听懂,那就违背了我的初衷了,你回去,把我的意思,和秘书处说一声,让他们改一下吧”。
  “是,主公,我这就去”。
  拿着原稿,黄药师回到了秘书处,把王硕的意思,又说了一遍,“各位,主公可是说了,意思简单,文字普通,要让百姓能够读懂,听懂,你们明白了吗”?
  “我试试吧,毕竟以前没有过这种报纸和文章”。一个士子说到。
  古代的文章,哪怕是给天下人观看的,也让很多百姓看不懂,三国时期,有过很多著名的缴文,按说是给天下百姓看的,可是看缴文的意思和文字,百姓能懂的有几个?
  所以为了把自己的政策直接传递给百姓,王硕可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士子们有了王硕的指导,很快就写出了一份新的报纸,其中的意思和事情是一样的,可是现在观看阅读,就是比刚才要简单许多。最起码王硕能一次就明白。
  这一次阅读过后,王硕直接让亲兵,拿着自己的竟然去印刷厂,印刷成报纸,发放给城门口,和太守府,以及常山治下的政府衙门。
  不过光是这样,起到的作用还不大,王硕决定,要把报纸的价钱订到最低,能让每个百姓都看懂才行。
  报纸拿到了印刷厂,经过一晚上的活字印刷,很快一万份报纸,就新鲜出炉,摆放到了仓库,同时一百个郡兵准备好,每个人带一百张报纸,送到郡内的衙门,以及城门口和百姓手中。
  第二天清晨,郡兵们就带着报纸送到了各地衙门。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