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都市言情 / 回档九二 / 五、集资与众筹

五、集资与众筹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村办有一间书报室,村民都可到这里来阅读,不仅有农工业生产技术书籍,还有向邮局订购的报纸杂志。杂志可以不去理会,而报纸则是他需翻找的。
  “小达,报纸找了这久还没找到要看的?说说看,我帮你找。”三叔倒了开水来到书报室。
  “三叔,我自己来就行了,我前段时间看了张报纸说今年上半年沪市的股票认购证,最少翻了十倍,当时买了的人都赚疯,下个月鹏城也有认购证要卖,我有同学约我下个月去鹏城买,这不我在找报纸再看祥细点吗。”刘已达悄声说。
  此时书报室只有他们叔侄两人,压低声音说话目的是增加神秘感,二是事关重大不可与他人言。
  三叔听了是一脸严肃,好像在想什么,一会才说:“这事我真在报纸上看过,好像是年初吧,几万人排队购买,买到的人都赚了好几万。”
  在这个前几年万元户都上报纸的年代,一夜暴富赚了几万元户对人们的冲击可不小。当初从报纸上看到此事后许多人少不了长叹唏嘘,少不了羡慕嫉妒恨,恨事先不知此事,恨发财机会溜走。
  “小达,你说的下个月鹏城的事是真的吗?”三叔回过神来拉近刘已达悄声问。
  “当然是真的,报纸上都有报道了,我只是忘了在哪一期的报纸。时间就在八月初,有了沪市发财的事估计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买这东西能赚钱,要不我那同学怎么会约我一起去呢?”
  “是啊,还是你们年轻人记性好,要不是你提醒我都忘了这件事。”三叔感叹说,“对了,你们有说过这事怎么做吗?”
  “还能怎么做,排队呗,据说一证对应一张身份证,我这次来就是来借身份证的,其他的别人怎么做咱们跟着做就行。”
  “还要身份证呀?!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有什么问题?沪市那次同样要身份证,而且听说还必须本地户口的,这次鹏城的没了户口限制,不然我们想排队买都买不了。这次估计去鹏城买的人更多,所以每个人能买到认购证就更少了,凭身份证购买才能防止那些票贩子捣鬼嘛。”刘已达不紧不慢的沉声说,一脸智计在握的表情。
  “说的也是。”三叔点头附和,“小达这次除了要借身份证还有什么要三叔帮忙的吗?”
  刘已达沉吟了一下,说道:“还有一事就是钱的问题,您知道我现在还是学生,我爸妈那里其实并不是很宽裕,再说了以他俩的性子也不会同意这事,所以根本就没对他们说,所以我还要筹钱。”看了三叔的脸色没有闻言色变后又说,“钱我可以给三分利,身份证也不白拿,每张给十块钱,都是两个月。”
  此时民间借贷并不少见,通常都是一到二分,比这再高的不是没有,但大都是听说而已。
  如民间标会,一份百元,最低标底十元,第一个月足额入会,由会头收取,第二个月开始起标,标价高者得标,如有出三十元,有人出二十九元,出三十元者得标,其他人只需支出七十元,每人只准得标一次,会头不准参标,如此一轮过后,重新组标会。
  例如十人组标会,会头收入九百,支出八百一十(最多),收入九十,其他人收入八百一十,支出八百二十,亏损十元。
  所以民间标会除了会头有赚,其余都输,那为什么标会在民间盛行呢?
  归根到底就是贷款难和融资难。
  换另一种角度看,甲做生意要用到八百元,所以他通过标会得到八百一十元,除去先前入会的一百元,其余八个月最多只需支付九十元的本息,跟按揭是不是很相似,平均每月支付的利息一元。
  刘以达给出的三分,两个月期,每份百元需付出的利息六元,如果直接先扣除利息的话,对接下的资金使用不利,且无形之中抬高了利率,所以他想的是类似债券的方式。
  “三叔,这钱我想这样,太零散的钱我是不要的,每份五百元整,我给打借条,两个月期到之后归还本息共五百三十元。你看这样可好?”
  “三分利不低了,只是三十看起来有些少。有能力且肯拿钱出来的对这三十块钱我想不大能看上眼,要不把时间延长到半年,每份定为一千。”三叔想了想给出这样的建议。
  “这样也行,相对于未来获得的利润,多给四个月的利息不算什么。不过经您的提醒我反倒是有些小家子气了,这次认购证的事可能今后不会再有了,就让全村全乡的乡亲都来沾光。
  这个众筹债卷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刚才说的每份一千元,半年期到时返还本息1180元;另一种为小额一百元,不过利息只有二分半,半年期到时返还本息115元,以这月20号为截止期,过了20号就是不收了。
  这件事我就托付三叔您替我操办,同时,去鹏城我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三叔您有空的话也一起去,还有小姑丈。”刘已达自信地说,“另外的,买这个众筹债卷的人购买金额每达到五千的,可以给一个名额一起去鹏城,算是临时工,时间两个月,吃住全包,每月一百。”
  “小达,你究竟要筹多少钱?还有包吃住还给一百,是不是多了?”三叔惊讶道,他有些被吓着了,想了想又说道“让他们去帮你,一个月时间就够了,而且你别忘了你九月份上大学的事。”
  好吧,上大学的事真的是忘了。包括爷爷奶奶在内,所有认识的人遇到时就没有一位不问“考得怎样?”,然后他的回答就是“还行。”“能上重本不?”“应该可以吧。”
  事实上他连留在家等估分都不敢,现在被三叔一说自然也不敢作出真实的回答。
  “能有多少是多少吧,资金量大有大的运作方法,小也有小的玩法,总之这次机会难得,我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虽说咱是让着乡亲们沾光,但也是要他们有眼光,有勇气,有信任,咱不强求。”
  “大学开学一般都要等到九月中旬左右,不过您说的对,其实一个月的时间就能解决好大部分的事,剩下一些收尾的事就用不着太多人手。”
  刘已达的耐心解释和虚心受教让三叔脸上多了些笑意,侄子以后可是响当当的大学生呀!以前虽然两人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场合交流过,但今天侄子的表现可真是让他心中暗暗折服。
  如果一开始听到认购证的事还能想着自己插手,主导鹏城之行。但当侄子说借钱的事后他就没底了,尤其是侄子说这些时滔滔不绝一套一套的样子更是让他甘拜下风,没了将他当小辈看的心思。
  “你知道就好,这几天我就去给你放话出去,不过这样一来你还想不让你爸妈知道吗?”
  “瞒是瞒不了的,只能尽量不让他们太早知道。”刘已达轻笑说,也不敢说太多,打定主意“悄悄进村,打枪不要”。估计等他们知道的时候已是生米成熟饭,面对着众筹债券的利息和先行支付的身份证借用费,那时再说服会更让人接受。
  三叔在兄弟姐妹中是唯一没有脱下农民身份的,故而他是最急于改变自己命运,改变自己在兄弟姐妹中地位之人,刘已达的计划对他而言最具吸引力。
  三叔容易说服,但在三湾乡,二叔才是主心骨,而小姑与自己最亲近,拉拢小姑一起说服二叔是既定的策略之一。
  小姑家就在乡学校里,因为刘父和二叔的关系,学校给他们腾出一套带有小院的一卧一厅一厨一卫的房子,这条件说不上太好,但比一些用两间单身宿舍改造的房子在格局上好了许多。
  小姑上午正好没课,看到刘已达的到来自是高兴不已,姑侄两人因为岁数相差不大,可以说他从小是跟着她混大的,包括她与小姑丈去县城约会都不忘拉上他当灯泡,事实上直至他重生之前,两家的关系都很好。
  到了小姑家自不用太过拘束,都不用招呼,几桌上的水果拿起就吃,顺便问候他们小家如何如何,边吃边说,嘴根本停不下来。
  小姑新婚不过一年,小表妹还要到明年五月份才能迎来新生,现在没有小孩的拖累,小夫妻的家居环境收掇得很整洁温馨。
  刘已达不仅和小姑亲近,与小姑丈沈俊聪也谈得来,小姑丈是复读一年后考上师专的,复读高三时就在追求小姑,师专两年毕业后主动要到小姑代课的三湾乡中学任教继续追求。
  “小姑丈今年什么时候放假?”
  “18号左右,每年这时候什么考试都挤一堆了,现在就你最轻松。一来就关心你姑丈,怎么不关心关心我,还有,昨天来了也不到我这,白疼你了。”小姑不愧是教英语的,一串话说出来都不用停顿歇气。
  “这不我计划去鹏城买认购证,就想着小姑丈一起去帮我,你看吧,有好事没忘记,这样还不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