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从木叶前300年开始苟 / 第十一章 港口

第十一章 港口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门口等了大概五分钟左右,进去探路的四名护卫先后回归,向仁性汇报了寨内大致的情况。
  晴明在一旁也听的分明,这大致就是一个商旅的歇脚地。常驻人口并不多,拢共不到千五百人的规模。大多从事旅社、仓储之类的营生。
  只是不知为何,这里居然没有一个派遣官。
  无论是筑前国国厅,还是太政府,在此地都没有遣官。
  明面上,反倒是寨内十多个大小商会的常驻办事处,组成了一个小型联合会,充当此地的管理者,并雇佣了些闲散武士充当护卫。
  仁性听完属下汇报,回头看向晴明。
  “殿下,如何,暂且在这里休整吗?”
  “那就这样吧,找间干净的旅社,大家各自拾缀拾缀,好好休息下。无意外的话傍晚出发。”
  仁性点头表示明白,当先走了进去,余下众人自然跟上。
  城寨并不大,他们很快就找到了适合的地方。
  这是隶属于此地最大商会的一间房舍,通常只用于接待来自他们总部的大人物,今天主动贡献了出来。
  驻地的头脑们在房舍外等候了许久,见晴明等人过来,恭恭敬敬的把人领了进去,安顿完毕奉上吃食后才告辞离开。
  期间,晴明倒是拉住领头者攀谈了许久,实在是他挺好奇这里的情况。
  漩涡家虽说不至于与世隔绝,各个大贵族的领地内也有支脉的联络人员存在。但接触到的消息也只是大的方向,细节方面很是欠缺,导致他连家门口这片地方都不了解。
  仔细一问才明白,自码头向西半日的距离画弧,巴掌大的地方居然有了大小十几处这样规模的城寨。
  加起来人口数万,每日吞吐的货物,丝毫不少于正规的大港口。
  如此多的人口、货物,按理说合为一城才更符合商旅的利益。
  至于为何分散成了如此模样,就要说说这些商旅的背景了。
  这些商社原先大多都是京畿地区大公卿、大武家用来进行非法贸易的产业。
  粮、铜铁等限制物资,从公卿们遍布诸国的庄园、矿山而来。
  其中,合法的部分走备南国、摄津国等大港;
  在这里,则是些见不得人的部分化整为零进行走私贸易,自然不能太明目张胆。
  早些年,倒是不太讲究。大家只顾着便利,当太政府是瞎子般在港口处越聚越多。
  最后太政府看不下去,勒令筑前国国厅进行整改。
  周边几国、甚至筑前国内,之前被排斥在外、只能眼馋,却吃不着这巨大蛋糕的本地豪族,此时终于有机会横插一手。
  内地的公卿为了让本地豪族当睁眼瞎,也顺水推舟选择合作。
  于是,走私贸易没能被取缔,反到以太政府的政令为契机,融合了本地豪族的利益,构成了更大、更隐蔽的贸易链。
  晴明摇摇头,心中感叹全天下的乌鸦都一般黑,却也没心思去管此间的龌龊。
  吩咐准备洗漱,就挥手驱退了管事。
  简单的洗漱后,晴明合衣卧下,此刻距离太阳落山尚有大半天的时间,足够他睡一觉,调整好被大海折腾不轻的身体。
  反正时刻有人轮换着禁戒,安全是无虞的。
  等他再次醒来,天色已暗了下去。
  “殿下,该出发了。”门外传来仁性的声音。
  “知道了,请稍等。”
  收拾完毕,穿戴整齐后的晴明走出房间,一众护卫早已等在院中。
  “现在是什么时辰。”
  伸了个懒腰,用略显慵懒的声音问道。
  “已是晚九点。”
  “嗯,辛苦诸位了,仁性叔有好好休息吗?”
  “辛苦不敢当,属下们已调整完毕。”
  “那就出发吧。”
  “是!”
  伴随整齐的应诺声,一众人等电射而走,不消片刻变出了城寨,奔西北方而去。
  夜色在诸人奔跑间逐渐来临,旷野的破旧商路荒无人烟。
  没有前世的路灯,光污染也压根儿谈不上,一入夜便是漆黑。
  虽说月色有着些微光亮,但等闲还是无人会在此时赶路。
  众人都有着不俗的实力,倒是不做他想,就这么保持着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闷头奔行。
  中间时不时有人加速,去探查前路,好在一路平安无事。
  这一跑就是一夜,直到天蒙蒙亮,他们已是深入内陆近千公里,在一座几百米高的小山顶部停下。
  横贯大陆东部的加贺川,就在目下不远处的平原上奔流不息。
  河道两岸是一望无际、田垄纵横的平原。
  正是东方天际一轮红日将现未现之时,沿着加贺川向西北望去,远远的,一座大城矗立在地平线边上。
  一行人背着朦胧的霞光,看那大城如同匍伏在平原上的巨兽,背靠着黑暗,坐落在加合川两岸张牙舞爪。
  这已经摸到大陆最繁华地带的边儿了。
  这是眼下这个时代少见的大城了,看那规模少说能装下十几万人。
  “仁性叔,这城是?”
  “殿下,这就是下加贺川国的国厅驻在,下加贺川城。”
  “下加贺川国?是个什么品级?”
  漩涡仁性略显无奈的叹了口气,
  “殿下,下加贺川国为上国,国守为从四品上国守,原则上还负责辖制加贺川下游除江右国外,江左、下加贺川、筑前、筑后、备南五国兵事。如今应该是京都公方的中臣家家督兼任。”
  “噢?中臣家?就是那个和物部、苏我、大江、清原并称太阁五公方的中臣家?那可了不得呢。”
  “正是如此。殿下,太阁五公方都出自太政氏,上下绵延几百载,可说是这世上最古老的家系之一。这中臣家,就是出自三百年前,太政府第21代太政太阁公的次子,当时的太政西阁秀殿。其长兄,也就是当时的中务卿东阁殿,继任22代太政太阁后感念其功,于是赐姓'中臣'、赐字'义'使其立家,是为太政氏中臣家初代督主中臣义秀殿。如今,中臣家当代督主中臣大纳言义光阁下,官至从二位;长子,在议政台为从四位左中辩;次子为八省台正五位大藏大辅;三女为太政府西阁夫人;幼子在弹正台任正六品少忠。家中支脉、分家也多有禁中、地方的高位,可称权势滔天。”
  “既在京都当大纳言,又怎么在地方为国守?”
  “殿下有所不知,不只是下加贺川国,太政府辖内包括桔梗、浚河、摄津、伊豆、江右、中加贺川在内的七上国的上国守,以及京都的大国守,具是由禁中的公卿兼任。”
  “也就是说,实际上上国守并无实权,辖制诸国兵事也只是个虚名?这国内政事如何安排?”
  “这..自然是由国辅与国内诸豪族公卿共议。”
  “共议...呵!。”晴明嗤笑一声不再多问。
  只看这沿途大大小小的公卿、豪族庄园就大致能明白这所谓'共议'是个什么议法。
  仁性始终记得花间院大人临行前的嘱咐,却拿不准该怎么去做。
  总之,应该从劝诫下手没错。但劝诫总有个时机,你不能人家还什么都没说就上去一顿说,那只会徒惹人厌。
  就像现在,殿下只是笑了一声,虽说这笑中明显带着不屑。但那又如何?
  于是,此时任性只能略显纠结的张了张嘴,最终默然退下,准备再等个明确的时机。
  晴明遥望着面前一望无际的田亩,心中思考着后世所谓的战国时代。
  如今这世上大体是太平的。
  几个主要政体之间,虽有着延绵不绝的争端,但大多是在边界线上小打小闹。
  等闲见不到大战,更别提举国之力的国战了。
  各政体内,地多人少,精细的稻米作业更谈不上土地不够。
  民间粮产丰富、物资充盈,至少平民饱腹是可以满足的,短时间不虞有百姓造反之祸。
  公卿、豪族间虽说龌龊不断,但大多都是古今皆有的利益之争。
  在规则内的争斗,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完全不像是会撕破脸皮的样子。
  如此种种,完全想象不到约莫百余年后,会有个敌我不分的战国时代。
  而记忆中,又只是些琐碎的信息。
  比如千手和宇智波你打我、我打你,打着打着又结盟。
  隔天又拉了几家忍族建了个村,扶持了个大名。
  再隔天居然就有火之国了,再之后就五影会谈了...
  这初代火大名姓甚名谁,是公卿?是武家?亦或者是哪个角落里的土豪?
  或者干脆就是现如今的太政氏换了个马甲继续?
  如今半隐居,只挣大公卿、大武家、大土豪钱的各忍族,又怎么亲自出山争天下了?
  这战国的'国'是哪些?几时形成的?诱因是什么?忍族、武家、公卿、地方土豪、商人们分别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诸多信息具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
  他如此茫然的想了良久后,突然反应过来。
  这如今想百多年后的事情做什么?就是活到那个时代,他也是即将入土的人,又能做什么。
  于是,无声的笑了笑,按耐下心中些许的不甘。
  '先活到那时候再说吧……'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