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女生频道 / 那云晓月君知否 / 第一百三十八章 无思百忧 二

第一百三十八章 无思百忧 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见凌芸一本正经的问他,景明也收起玩闹的心思,“虽然没有查到大哥与这个案子有直接关系,但是你不觉得与东宫相关的人很奇怪吗?”
  “太子身为储君,下面自然有人巴结,他想稳住地位,结交朝臣,在各个路子里做些手脚,从中获利也无厚非。父皇都不计较,你又何必深究,更何况,这回的问题不是出在军中吗,而且还都是漠南那边的人,奇氏一族总不会避开豫王反帮着他吧。”
  “父皇碍着面子,念着父子情分,只要他不过分,自然是不会跟他追究。可这次不一样,虽然他没插手,但是他的两个岳家都跟此案有瓜葛啊,苑氏折在里头,嘉氏却全身而退,成了最大的赢家。”
  “那照你这么说,我家也许不是置身事外,也是从中获利了呢。”
  “你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的,爹能出山,完全都是因为漠西,你大伯继任兵部尚书也是顺理成章,父皇不过是想借此机会,让阮家军重组而已。”
  看景明一脸着急的跟自己解释,凌芸不禁扑哧一笑,“好了啦,我逗你呢,怎么还当真了呢,我当然知道,若非漠西形势紧张,父皇也不会调日成去宁州,更不会让爹重新领兵。”说着凌芸朝景明努了努嘴,“你继续说,我听着。”
  景明不禁对凌芸翻了个白眼,转念回头从案上拿出了一份关于岭北案子的结案卷宗递给她,“你看,岭北大案由嘉志揭开,受灾区内府级以下各级主事官员无一幸免,吉州巡抚府署的藩台、臬台几乎全员受到牵连,唯有身为按察使的嘉壬脱颖而出,升任吉州巡抚一职,同时,本案的主审官便是嘉琼。”
  大致翻看了一下案情,凌芸看景明嘴角挂着玩味的笑,试探问了一句,“你是觉得,嘉氏父子不是真的独善其身?”
  景明点了点头,接着又叹了口气,低眼看向案上的那张笔笺,郁郁道:“我大概查了一下,像这次这样牵连甚广的案子,烨和年间还有两次,一次是癸酉年的营南省水灾案,另一次是乙酉年的河东省漕运沉船案。这次的案子跟营南那次都是因为赈灾官员贪污,只不过这回有将官勾结,在性质上比之前更严重。在彻查这两个案子的时候,嘉琼都在涉案地任职,他就跟嘉壬似的丝毫没有被牵连,而且都是在结案后不久升的职。嘉琼的仕途之路可谓顺风顺水,扶摇直上,虽然没有查到实证,但我还是不能完全相信,他真的如此洁身自好,便是他能,他被委以重任的儿子们,也都是干净的吗?”
  这次结案收尾做得利落果断,想来,太微宫人人自危,非议嘉琼的同时,自然是更加忌惮父皇才对。你倒是不怕外头的风言风语,顶风而上,好端端的,你又何必查他,就不怕为人察觉,招惹是非?没查出来什么倒还好,万一查到什么,你又能怎样?他是外戚,就算是父皇,也不好随便动他吧。”
  “我连父皇都不怕,我为何要怕他?就算有什么,我倒不信他敢对我怎样,动不动是父皇的事,查不查是我的事。再说了,违法乱纪,犯罪受惩,杀人偿命,不是天经地义吗?”
  “景明,你这样倒让我觉得有些不认识你了,而且,就算你查到什么,又能怎么样呢?”说着凌芸心悸一下,怯怯问道:“难不成,你想争储?”
  看凌芸倏忽间冒出这么一句话,景明也是一愣。争储,他当真从未想过。他深知自己半斤八两,他倒是不比景旸差,但威望不及景昱,资质不及景晟,心机不及景晔,更何况,还有他的身世。
  看景明迟迟不回答她,凌芸震惊不已,急着问他,“不是吧,你真的存了这样的心思啊?!”凌芸一时想起世宗朝的谋逆案,不禁背脊发凉,说话磕磕巴巴的,“这、这算不算大、大逆不道啊?”
  恍惚中听到这句话,惊得景明倏然回过神来,他连连摆手摇头,不停解释,“不是不是,我不是想争储,我真的是一不小心,不是,真的只是凑巧查他的。凌芸,你要相信我,我说的是真的。”看凌芸的脸色青白,景明有些语无伦次,“我本来是查兆瑞祥的,查的时候发现嘉琼做过他的直接上司,然后岭北的案子就结案了,嘉壬、嘉志升职,所以我就顺手查了嘉琼。”说着景明回身开始胡乱翻案上铺满的信笺,从中抽出一张,一脸诚恳的递给凌芸,“不信你看,我真的是先查的兆瑞祥。”
  凌芸一时有些错乱,她顺势接过那张纸,定神一看。
  “烨和十二年,正六品渤州管粮通判
  烨和十三年,从五品渤州都转盐运使司副使
  烨和十四年,正五品渤州监掣同知
  烨和十五年,正五品顺州监掣同知
  烨和廿二年,代任顺州督粮道
  烨和廿七年,正四品詹事府少詹事”
  看凌芸投来怀疑的目光,景明又再解释,“你都已经看到了,我真的没有,而且,我是在发现兆瑞祥在嘉琼兼领兵部尚书之后,暂代了督粮道的职务才去查他的。”
  “那你好好的,为什么要去查兆瑞祥?”话未说完,凌芸便反应过来了,更是紧张的问他,“不是吧,你就因为我那天跟你说兆雪嫣说她见过四姐,你就去查她了?”
  庆幸凌芸最主动最擅长找台阶下,景明窃喜,“嗯......”他半低着头,有些心虚的应了一声,然后又抬眼暼看凌芸那写满难以相信的脸,抿嘴道:“户部湖州清吏司郎中兆珂祎是兆瑞祥的堂弟,我也是在三司审查的时候正好负责查他,那天你说兆雪嫣不对劲,而且,我也好奇西苑的是怎么看上这个儿媳妇的,所以我随便就把兆瑞祥查了。”
  “那你查明白什么了啊?”
  “除了发现他做过嘉琼的下属,没别的。”
  “唉,你真是要吓死我了,你说你要是想......那我......”
  凌芸话没说完,就被景明突然打断,“你怎样?”
  “我能怎样啊!”说着凌芸横了他一眼,然后回身去拿司宾司的册子,“我还有活呢,懒得理你。”
  景明凑到凌芸跟前,摆出一副讨好的模样,嬉皮笑脸的哄着她,“媳妇,你别担心,我真的没那心思”,说着低下头,正想要将下巴抵在凌芸的左肩上,想要跟她套近乎,“你别生气嘛。”凌芸故意缩了一下肩膀,让景明扑了个空。景明厚着脸皮,展臂从背后抱住凌芸,顺眼瞅了一眼她手里的薄子,主动找话,“又是宫宴啊?不是有旧例吗?”
  “你怎么老是想偷懒,每年的诏封诰命都会有增减,自然不能完全按照旧例来。”
  景明正好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随口念道:“工部侍郎任鸣妻,淑人皇甫氏,她是?”
  “东宫任昭媛的生母,九月末他父亲任鸣升任工部侍郎,她的母亲便被诰封为三品淑人了。”
  “不是,她怎么也姓皇甫?难不成,她是兆雪嫣母亲的姐妹?”
  “嗯,而且还是亲姐妹呢。”
  “不是吧,真的假的。”
  “本来我也挺奇怪的,皇甫氏乃檀君王室之姓,所以在修玉牒的时候我查了一下,封王景宇的女儿景祈尘嫁给了檀君国世子皇甫恩承为良娣,后来世子继位为王,她便被封为禧嫔。景祈尘为皇甫恩承生养了三子两女,这两个女儿还是双胞胎,长女皇甫文雅嫁给了任鸣,次女皇甫文静嫁给了兆瑞祥。”
  “这么说,任鸣和兆瑞祥是连襟。”话音未落,景明惊叫一声,“啊,我知道了。”
  凌芸忍不住抱怨景明,“你又一惊一乍的......”
  凌芸正想回头问景明,左脸突然被亲了一下,紧接着便听他兴奋的说:“谢谢你,媳妇。”
  “你又去干什么啊?”看景明胡乱套上靴子,撒腿往外跑,凌芸急着喊他,“喂,大雪天的,穿件大氅啊!”
  透过窗户,隐隐约约看景明已经没了影子,凌芸赶紧从暖阁里出来,趿拉着鞋,从北间的衣架上取下景明的大氅,边往外走边喊:“福祐!福祐!”
  刚走进正堂,便看着福祐一脸猴急地窜进门来,躬身行礼,“王妃有何吩咐?”
  “别整这些虚礼了,”说着紧忙将大氅塞进福祐的怀里,“赶紧去追殿下。”福祐胡乱应了一声,忙不迭地抱着大氅向外急速奔去。
  在东耳房的秋菊也闻声过来,看凌芸一脸担心的望着敞开的房门出神,便上前安慰道:“主子别担心,外头风雪已经不大了,这雪地湿滑,殿下也走不远,福祐肯定一会儿就追上他了。”看凌芸犹疑的点了点头,秋菊试探着问了句,“门口凉,主子,要不要先进屋暖和暖和?”
  “也罢,我也是白担心,走吧,你进来把暖阁简单收拾收拾。”
  乍看暖阁里一片狼藉,四下里几乎全被各种案卷纸张铺满,秋菊一怔,踌躇不前。
  凌芸也未察觉到秋菊的犹豫,复又坐到景明刚才坐着的地方,开始整理案上的笔砚,顺手翻开一摞纸,只看镇纸从层层叠叠的里显现出来,再瞧镇纸下压着的笔笺,上面仍是景明所写的一份履历:
  “烨和十二年,正五品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
  烨和十三年,从四品渤州都转盐运使司运同
  烨和十五年,从四品顺州丹城知府
  烨和十六年,正四品顺州分守道
  烨和十九年,从三品东都府丞
  烨和廿二年,正三品詹事府詹事
  烨和廿七年,从二品工部侍郎”
  见此,凌芸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她倒是相信景明无心争储,但看到他整理的这些东西,她实在无法相信,他只是恰巧去查兆瑞祥和嘉琼了。
  秋菊正准备蹲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一些奏本的时候,突然听到凌芸叫她,“秋菊,不用你收拾这些了。”秋菊一愣,抬头只看凌芸神情有些慌乱,眼神闪躲,右手刻意的压在案上,强露出的笑脸很是尴尬,“之前你不是说应该赏些东西给服侍莲心的两位典侍嬷嬷吗,你这就去库房拿两盒金瓜子给她们,另外问问莲心这两天的情况,还有你替我转告莲心,点心的事别忧心,该怎么做,就吩咐厨房的使女去做,别让她亲自动手。”
  秋菊从未见过凌芸如此刻意镇定而又紧张,她不敢多问,立马应下,“哎,奴婢这就去办。”
  秋菊行过礼,正要退下,不想凌芸又说道:“然后你去厨房看看,糕点试验的如何了,要是做好了,你拿来一些,我先尝尝味道如何。”
  秋菊连连点头,“是,奴婢知道了。”随即快步离开,掩门而去。
  凌芸无意识的向后靠在炕柜上,试图让自己惶惶难安的心稳下来,看炕上胡乱堆放的一摞又一摞的奏疏,她又翻了翻镇纸下放着的十多张纸,张张都是履历。
  按理,太微宫应该跟内侍局一样,各司部院的档本房皆保留五年以内的一应案簿卷宗。以景明郡王的身份,要一份抄本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是要如此细致的查找到这么多官员和案子的信息,势必要从吏部、刑部、六科等处,甚至还有去内阁大库调十年以上的案宗。如此,除了东宫诏令、内阁钧令,便只有......如许,才不会被外人轻易察觉。
  ——————我是正文分割线——————
  官制设定参考清朝官制、《清史稿》等
  内侍局及女官等设定,请移步第八十四章白露为霜(四);
  行政区域及军队等设定,请移步第八十八章悠悠我心(二);
  九州驻军设定,请移步第一百零六章有匪君子(三);
  场景图等,请微博关注@妃色蜻蜓,查看文章《花落无言念心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