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宋朝探花郎 / 第五零四节 刘安的檄文

第五零四节 刘安的檄文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铁头看地图,竟然是一片荒山,连人烟都没有。
  铁头不解:“主君,一块荒山,我不明白。大娘子问起来我当如何回答?”
  “天下最好的玉,这里是唯一的产地。不,这里的玉不行,里在玉矿区之中还有一种宝,叫翡翠,是玉之精华。价值远超黄金,你安排可靠的人秘密占下,但却不要挖掘,还不到时候,天下没有大定之前,不需要这些富贵之物。”
  “是,我这就去安排。”铁头施礼退下。
  接下来几天,刘安完全就没有越过大理的边界,因为曾会虽然迂腐,却在大理国有着不小的声望,自己进入大理国或许会引发大理百姓的反感。
  让曾会监国,那么意义会大不同。
  几天后,潘罗支到。
  “安哥儿。”
  “恩。”刘安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然后两人相互一礼,谁也没再说话。
  刘安和潘罗支肩并肩的回到了军营之中,此时的大宋军营已经空了大半,宋军借道大理,一边整合大理的军队,接受大理国各城池的仓库,然后开始准备南下作战。
  刘安与潘罗支在帐内坐定,潘罗支问:“你怎么想?”
  “不知道。”
  潘罗支听的出来,刘安说的是实情。
  并非刘安优柔寡断,这样的大事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潘罗支再问:“你怎么想。”
  刘安说道:“结果没有,我却想了很多。”
  “说说。”
  刘安摇了摇头:“没想好,不过我没想过当皇帝。我以前倒是想过,搞一个大评论会制度,就是大伙说了算。”
  潘罗支摇了摇头:“人心是没底的。”
  刘安问:“唐,强吗?”
  “强?”
  “三代帝皇之后,第四代如何?第五代如何?”
  潘罗支说道:“用你们中原的一句话,天下分分合合,你能管多久?”
  刘安回答:“我想要的是一个文明的长久。”
  “对,你说的是文明,不是王朝。”
  “也对。”
  刘安倒是没办法反驳潘罗支。
  潘问:“接下来要如何?”
  刘安笑了:“这事没决定,也不影响咱们吃饭,喝酒,对不对。”
  “确实,不影响吃饭、喝酒。可影响性命。”
  潘罗支一点也没笑,很是严肃。
  刘安:“我明白了。”
  “恩。”潘罗支点了点头:“那么接下来,并不是往南边征战,而是先将内部稳定。”
  “蜀军南下是必要的,你那边吐蕃军也要南下。”
  “没错,他们不是嫡系,他们并非能够十分信任的,让他们远离也有好处。”
  刘安:“是,但补给、军械不差他们的,而且我也需要南下。”
  两人正说着,铁头发疯一样冲了进来。
  潘罗支没生气,铁头是刘安的长随,并非普通人,能这么急冲进来必有大事。
  “主,主君。”
  “慢慢讲。”
  铁头整个人伏于地上:“主君,六百里加急,官家的船队过扬州在江面上出了大事,佑哥儿落水,皇城司的消息是有人陷害,对外公布的是意外,娘娘悲痛欲绝,重病不治亡故。佑哥儿生死不明。”
  刘安的脸上平静,没有表情。
  潘罗支坐在一旁什么也没说,安静的等着。
  潘罗支知道,大宋赵家完了。
  约一柱香后,刘安开口说道:“铁头,带亲信护卫随我回汴梁,派人回急前往占城,告诉泰山,佑哥儿无论生死,这天下不再姓赵。请泰山回汴梁。”
  说完,刘安站了起来转身潘罗支:“兄西去,帮我镇住大理。”
  “我身边一千亲卫,皆为敢死之士,为弟战至一兵一卒。”
  刘安摇了摇头:“不用。”
  拒绝之后刘安又解释:“若是大宋开国百年,那么汴梁城我无人可用。现才四十年,开国将领无数,四大武勋的羽翼还没有被剪去。他们不敢反,可我敢。我相信他们已经有了选择,请兄等我,我信至,兄赴汴梁。”
  潘罗支起身将自己怀中一把很破旧的障刀递给了刘安。
  刘安双手接过:“兄等我。”
  “若有须,我定会前往相助。”
  “好。”
  刘安将刀塞进怀中,大步往外走。
  在帐外,三百亲卫已经集结完毕,刘安慢慢的脱去了身上的大宋官服,换上了他更喜欢的后世元帅服后坐下。
  铁头上前,用刀为刘安削发。
  很快,刘安从长发变成了寸头,然后起身披上了大衣,至于头发渣子现在很难受,刘安也顾不得了。
  “回京。”
  “是。”
  蜀军的将军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看刘安的反应,京中必有大事。
  有人在猜测,大理平定,那么刘安回汴梁便是夺天下。
  刘安回到蜀中益州,林理已经出迎三十里。
  见到刘安之后,林理什么也没说,只是递上了一张纸。
  檄文。
  檄文的内容是,天子身边的奸人,臣刘安清君侧。
  刘安将檄文看完后折了几下塞进怀中。
  林理这才说道:“有圣旨到……”
  林理犹豫了片刻,在他想如何称呼刘安,最终他还是说道:“你进大学士,其父进国舅,官家要封刘氏为皇后,朝中无一人反对,吕蒙正告病在家,向敏中殿上怒骂官家后将冠袍扔在地上,自入大牢。”
  刘安开口说道:“帮我写一份檄文,清君侧自古以为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是造反或是夺权的借口。我刘安不需要这样,直接替我写,赵氏一族对功勋无情,对士卒无义,对内强权,对外软弱,既无富国强民之举,又无于创汉唐盛世之能,我刘安代天下弹劾赵氏,免去其皇帝之位,为天下,为我华夏之文明,邀请天下愿奉华夏为先祖之民,汴梁城商议天下共治。”
  “好。”林理没反对。
  刘安反了。
  汴梁城依旧是一片繁华,依旧是一片歌舞升平,市集的商人们依旧在谈论着他们的生意。
  朝堂之上,早朝只来了一半的官员。
  三相没在。
  六尚书只来了一个温仲舒。现为刑部尚书。
  “讨贼!!!”
  皇帝这一声呐喊喊到嗓子都破音了。
  无人领军。
  兵符发到了温仲舒手中。
  温仲舒本就是软弱之人,咬破舌头装出一副吐血的惨样,然后被抬下了大殿。
  林特领了兵符,文官带兵。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