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色生骄 / 第三章:昔有佳人公孙氏

第三章:昔有佳人公孙氏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回到了世子大院,薛青在房间里选了一套男装给李季兰换上,准备去逛夜市,赏灯玩耍。
  “哟,小娘子真是长得好俊呀,怪不得那么多的风流才子为之倾倒呢。”
  “青儿,别闹了……”
  房间里传出了两人嬉闹的声音,不多时两个俊俏的假小子便走了出来。
  住在厢房的云阳,早已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世子要出去游玩他自然要跟着的。长夜漫漫,也无心睡眠,出去看看这古代的人情风物倒也不错。
  云阳走了出去向薛青以及李季兰作揖行礼。面对李季兰的时候便也称郎君,她本人倒是婉儿一笑并不在意。薛青却是打趣说道:
  “云阳,兰姐这打扮你便认不出来了?”
  “这身打扮不是要掩人耳目嘛,我自然也要配合的。”
  “你倒也机智,看来失忆之后你变聪明多了。”
  “是啊。”云阳笑了笑。
  ………………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从苏味道的一首《正月十五夜》大概可窥出古人欢度元宵节之盛况。
  在这难得的节日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外出赏灯。平日受妇德束缚,终年禁锢家中的妇女,深居闺阁之中的大家闺秀,上元节却是例外,都要盛装打扮一番,出门夜游赏灯,甚至是通宵达旦,夜不归宿,以至于街市中车马塞路,人潮汹涌。
  此时的晋阳城,人声鼎沸,爆竹声声,舞龙舞狮。随处可见的花灯,将整个街市照的犹如白昼。
  “桥头佳人相道别的谜底是什么啊?”
  “还有这个:一形一体,四支八头;一八五八,飞泉仰流……好难啊我一个也猜不出来。”
  小蛮孩子心性一到街上便兴高采烈,滔滔不绝。
  “我也不知道啊,这得问问我身边的这位李大才子了。”
  薛青装模作样的拱了拱手,李季兰也回礼笑道:“薛兄就莫要取笑我了。”
  “李兄谦虚了,你的才学可是咱们北燕士子公认的。不过今晚我们便一人猜一个如何?”
  “那就依李兄了。”
  两人拱手作揖,冰冰有礼,云阳在后面倒也看的有趣。
  随后两人相继说出了谜底,原来前者是“樱”字,后者是“井”字。摊主听了连说俩位小郎君大才之类的赞美,将赠品递了过来。
  小蛮拿着获得的灯笼赠品又蹦又跳叽叽喳喳个不停。
  几人沿着街道一路游玩,忽然看见前方一群人围着一盏大红灯笼争论不休,于是便挤了进去瞧个究竟。
  原来灯上写着一副对联:“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打一日常把用物,并用一谜对出下联。”这则灯谜谜面很是平常,可却没有人能够对出下联来。
  这下薛青和李季兰也都犯难了,虽然她们知识渊博,可读的却是圣贤书,讲究的是君子远庖厨。加之从小就是锦衣玉食便很少去关注这些寻常百姓所用的日常之物,一时间倒也想不出下联来。
  云阳看着两个女扮男装的小妞皱眉沉思的样子,微微一笑,他正好知道这个谜底,想了想便轻声对着一旁的小蛮耳语了几句。
  小蛮听了狐疑地看了他一眼,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轻声说给薛青听了。
  正在百思不得其解的薛青顿时眼睛一亮,当即走上前提笔写道:“乌龙上壁,身披万点金星。”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乌龙上壁,身披万点金星,……这谜底到底是何物啊?”
  周围有人念了出来,可是众人看着这两副灯谜都是惑然不解,目光纷纷落在了薛青的身上。
  “这位小郎君既已填出了下联,何不把谜底也说了让我等解惑?”
  “诸位,猜灯谜的有趣之处便在于“猜”字之上,我若直接说出了答案岂不扫兴?”
  薛青微微一笑,拱了拱手随即走出了人群,随后看着小蛮微笑道:
  “小蛮是倒是深藏不露了,我们想了许久还没有你厉害。”
  小蛮忙不迭地摇头说道:“不是我……是云阳跟我说的。”
  “云阳……”
  薛青一愣,随即目光落在云阳的身上。李季兰也是有些诧异,这则灯谜虽说不难其实她也想出了答案,但是云阳能够这么快的对了出来倒也有些出乎意料。
  “我只是恰巧听人说过这则灯谜,所以方才就忍不住说了出来了。”
  云阳随口找了个理由糊弄过去,薛青、李季兰倒也没有什么怀疑的,对她们而言只是区区小事,能对出一副对联猜出一则灯谜也算不得什么惊才绝艳,不会太在意。
  倒是小蛮没忍住心中的好奇问道:“那谜底到底是什么啊?”
  云阳说出了谜底,小蛮顿时恍然道:“油灯和杆秤,原来这么简单啊。”
  ………………
  晋阳城论名头最大的地方那当然是燕王府,但若要问最为风雅之处,所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天香坊”了。
  位于北城的晋阳湖畔,处处是碧瓦飞甍、亭台楼榭,小桥流水,颇有江南烟雨风情的韵味。天香坊便也座落于此,庭院深深,古色古香。
  歌舞坊内的技艺广涉琴棋书画,歌舞杂艺。姑娘们无不曲艺娴熟,能歌善舞。可谓是文人骚客们的天堂。曾经就有一位风流才子写下了“上有天堂下有香坊”的绝笔,一时脍炙人口。
  因此天香坊极富盛名,就连圣上来晋阳行宫避暑的时候,都曾微服私访过天香坊,便只为一睹那位当年在北都之地当之无愧首席花魁公孙姑娘的倾城之姿。
  虽然这只是无据可查的小道消息,不过当今圣上确实曾多次下诏令她入宫表演,由此可见这位公孙姑娘的名气之盛了。
  当年的公孙姑娘善舞剑器,舞姿浑脱,浏漓顿挫,剑舞之名遍于天下!世人皆称公孙大娘,更是获得了“舞圣”的美誉,是时,或官员达贵,或江湖豪侠,或诗人雅士,无不以能赏剑舞为荣。
  然而世事浮云,自公孙大娘销声匿迹之后天香坊便再也没有出过毫无争议的花魁了。如今百花争放一般,各地青楼的美人们费劲心机争芳斗艳。
  然而这些年来虽然花魁无数,却无一人能达到“舞圣”公孙大娘之高度。细细数来也只有那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花神”杨贵妃方能与之相提并论。
  在“舞圣”公孙大娘的掌舵下,天香坊风头一时无两。即便是由当今圣上和杨贵妃所创建的梨园也要稍逊一头,在晋阳城更是有了“一坊两院三楼的说法”。不过公孙大娘芳踪渺然之后,天香坊的名气便每况愈下。
  这些年来,便有三届花魁易主别处,若是今年再无花魁之位,唐武朝三大风雅之名的天香坊怕是要沦为明日黄花了。所幸凭空出现了一位公孙氏剑舞真传的李倩姑娘,才有了希望挽回天香坊三年无魁的尴尬局面。
  说起这位李倩姑娘倒是颇有些神秘之处,据说一年前她孤身一人来到天香坊自称是公孙大娘的亲传弟子。当场舞了一曲绚烂的剑舞,看得众人是目瞪口呆,无不惊叹。
  别看这位李倩姑娘年纪虽轻,但对于剑舞的领悟之深比之当年的公孙大娘也不遑多让。就连早就退居幕后不问世事、已经是人老珠黄的老坊主听闻之后也顾不得形象,当即颤巍巍地跑了出来是喜极而泣。
  此后,李倩的名声便水涨船高,红遍了北燕之地,即便是京城长安那边也知道了出了这么一位公孙大娘的亲传弟子。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