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帝皇分身系统 / 第17章 误解圣意 新

第17章 误解圣意 新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7误解圣意
  【新书求收藏推荐!】
  孙承宗离开皇宫后,就马不停蹄的投入到工作,此时他对崇祯的信任非常满意,热血澎湃,甚至感觉自己都年轻了。
  孙承宗离开皇宫后,王承恩进来,将几份奏折递上来,对朱勇说道:“圣上,这是几份重要的奏折,您必须过目。”
  朱勇打开奏折看后,脸上露出怒色。
  “哼,这帮子不争气的臣子,还在给朕耍花样。”
  原来,这几份奏折上写的,是昨日京城周边几处卫所千户发来的,说他们那里的士卒闹饷。
  但按照之前朱勇了解到的,这几名千户全都是东林党的人,至于其他千户所却没有闹饷的事情。
  朱勇知道,这摆明是朝中东林党官员想出的新办法,想用这种方式,继续逼迫他放弃锦衣卫和东厂。
  之前,朝中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联合上书,以请辞为要求,让朱勇放弃重建锦衣卫和东厂。
  但朱勇并没有理会他们,让这些官员像是一拳打到了棉花上,有力使不出。
  再者,这些官员其实也并不是真的想要辞官,见到崇祯迟迟没有回应他们,他们也没办法。
  总不能让他们真的主动放弃权力,抛弃官职,回老家吧,真让他们这么做,他们还真做不到。
  所以,一计不成,他们便再出一计,而且是更危险的计策。
  这才有了这几名京城周边千户上书,夸大他们那边士卒闹饷的严重,想让崇祯意识到他们的重要性。
  让崇祯能够听取他们这些臣子的意见,但可惜现在的崇祯,可不是以前的崇祯了,不会被这点小伎俩吓到。
  “不用理会他们,你派人告诉这几名千户,就说下个月,朝廷便会补上他们士卒所缺的军饷。”
  朱勇将几份奏折扔到书桌上,对王承恩说道。
  但这一次,因为这几名千户的上书,也让朱勇意识到大明此时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军队欠饷的问题。
  大明的卫所制度,到了明末这个时候,也已经腐朽的差不多了,卫所军户的战斗力,已经成了渣渣。
  庞大的卫所军,不但不能为朝廷提供多少合格的士卒,反而需要朝廷庞大的军饷养着。
  而大明这些年来的财政,早已经糜烂的不行,入不敷出,使得军饷也是一拖再拖。
  往往朝廷在这些卫所军中,拖军饷拖个半年一年,那都是轻的,严重的都已经三四年没发军饷了。
  “哎,补发这些卫所军的军饷,又是一大笔开支,偏偏养着的这些都是一群废物,白浪费银子。
  除了朝廷要进行改革之外,军队的改革,也得缓慢展开呀!
  不过军队的改革,比朝政改革更加敏感,更得小心谨慎。
  要不然此时国内乱贼四起,关外鞑子虎视眈眈,军队改革一个弄不好,会有亡国之危啊!
  我得仔细想想,真是头疼。”
  朱勇思考着,发现军队改革更加困难,不由得头疼。
  不过,目前来说,朱勇将稳定朝局,筹划税改的事情,交给了孙承宗全权负责。
  而军队改革这边,暂时也不好开展,得让朱勇好好筹划一下。
  但是,无论是税收改革,还是军队改革,甚至给官员发工资,给士卒发军饷,赈济灾民,剿灭乱贼,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在朱勇此时还没有想好,如何进行军队改革时,他发现目前他只有做一件事,那是绝对不会错的,那就是想办法搞到银子。
  “大伴,你将朕的这份命令,交给骆养性。”
  朱勇意识临退出崇祯身体前,交给王承恩一份命令,是他给骆养性开展对京城官员调查的命令。
  很快,骆养性就收到了朱勇的命令,看着朱勇下达的命令,骆养性也是蠢蠢欲试。
  骆养性正准备大干一场,以证明自己和新锦衣卫的价值,重新得到崇祯的器重。
  但这个时候,他身边的一位心腹,却劝说骆养性:“大人,圣上让咱们调查朝廷官员有没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的行为。
  不过,卑职觉得,咱们最好只针对六品一下的官员进行调查。
  否则,咱们要是真的一上来,就扳倒一些大官,那岂不是更让朝堂上的那些大老爷们,敌视我们了嘛!
  到时候,他们恐怕会更加针对咱们,万一他们再胁迫圣上,让圣上顶不住压力,再次废除我们锦衣卫,就不好了。”
  骆养性听到自己的心腹这么一说,也感觉十分有道理。、
  这个时候,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对他们锦衣卫重建,充满了反对。
  这个时候,他们新锦衣卫要是刚一重建完,就开始清查朝廷高官,扳倒朝廷高官。
  到时候他们岂不是会成为满朝文武的死敌,再也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了。
  而且,骆养性作为锦衣卫指挥使,朝廷正三品官员,也算是大明高官了,他对于此时大明朝廷那些官员私下里的所作所为,也是十分清楚的。
  他敢保证,这个时候整个京城的官员,没几个人屁股是干净的。
  如此他要是真的认真执行朱勇的命令,调查京城的官员,恐怕真的会城外全京城官员的死敌。
  所以,最终骆养性决定采纳心腹的提议,不对六品以上的官员进行调查,只调查六品以下官员。
  这样既能避免彻底得罪死朝廷重臣,也算给朱勇交差了,两全其美。
  随即,骆养性便召集麾下督查司的千户,百户们开会,下达了任务,选择了一批六品以下的官员,作为第一批调查对象。
  很快,朱勇此时作为锦衣卫的一名小旗官,也接到一项任务,对京城一名从九品京府检校进行调查。
  “骆养性到底在搞什么鬼?放着那么多大官不去查,去查这些小官小吏做什么?”
  朱勇在收到这项任务后,也是一阵懵逼。
  按照朱勇的想法,他这次发起对京城官员的反腐败调查,就是准备在京城高官里面抓几个典型给办了。
  然后,起到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的效果,震慑京城其他官员,让他们贪墨成风的歪风邪气收敛一些。
  顺便,朱勇也可以趁机从那些被办的贪官家中,抄出一些银子,暂时急用。
  朱勇从没想过,要将京城所有官吏都统统查一遍,锦衣卫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手。
  就算锦衣卫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朱勇也不可能让他们去做的。
  笑话,锦衣卫真的要将京城所有官员都调查,最后所有官员都犯罪了,那岂不是要将全京城所有官员都办了。
  那到时候,还有谁为朝廷办事,大明的政府机构岂不就崩溃了吗?
  再者说,像京城这些从九品,七八品的小官小吏,他们顶多捞点百姓的油水,还能贪多少。
  这些小官小吏是大明政府运转的根基,在朱勇看来,比一些朝廷大臣都重要。
  朝廷大臣少几个,很容易可以找到替代者,可你要搅乱最底层的这些小吏,就是动摇了大明的统治基础啊!
  可以说,这一次骆养性是完全弄错了朱勇这道命令的意图。
  主要是骆养性的思想出了错误。
  朱勇这次重建锦衣卫,本来就是为了收集情报,督查百官用的,注定了他们依旧不可能和朝廷那些官员们的关系,保持的太好。。
  但骆养性也是被上次百官逼迫崇祯,废除锦衣卫的事情弄怕了,竟然想着要和百官处好关系。
  这就完全背离了锦衣卫督查百官的初衷,这点朱勇也没想到。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