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将门 / 第二十三章 蔗糖

第二十三章 蔗糖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夏七月,风尘仆仆的王延年,赶到了成纪。李广听到王延年回来,在府外求见,不禁大喜,忙迎了出去。见到黑瘦了一圈的王延年,李广伸出双臂相迎:“王公,一路辛苦!”
  王延年见到李广后,咧嘴笑了,拱手一礼,道:“大郎,王某不负使命,今特来献诸柘。”王延年没弄来甘蔗苗,这个季节在南方,也没了苗。但他行商多年,自有手段,却是想办法给李广运来了许多正在成长中的甘蔗,还是连根带土一起弄来的。
  李广见了这许多甘蔗,喜出望外,便看向王延年道:“王公,一路花费多少?”
  王延年双手连摆,道:“诸柘于南方,不值一钱,且大郎于我有活命之恩,如何敢劳大郎破费。”
  李广本就不是挟恩图报的人,他执意要给,但王延年却又死活不肯收。这下两人却是僵住了。过了半晌,李广就突然一笑,自己着相了。汉人重恩义,薄情寡义的也有,但毕竟还是少数。这老王既然是个感恩的。那自己还怕没有回报他的机会?于是就道:“如此,小子便谢过王公了。”
  李广一边让府中仆役将甘蔗给运进来,一边请王延年入府叙话。李广问了些王延年南边风物,王延年就滔滔不绝的给李广讲述起来,说得性起处,眉飞色舞,唾沫四溅。他见李广发愣出神,只道是这李大郎平生没出过陇西,心慕南方景色。于是叙述得更是活灵活现了。却不知道李广的思绪,早就飘向了南方,飘到了自己的故乡。巴陵城这会还没有影子吧?此时的云梦泽不知道又是何等的波澜壮阔?
  李广回过神来,继续安静的听着王延年的滔滔不绝。等王延年终于喉干舌燥的住了嘴,李广就笑道:“王公想不想知道我为何欲求此诸柘?”
  王延年心想我哪里知道啊,这诸柘汁多而甘,或许是你哪里听来了,就想尝个鲜?于是就笑道:“小老儿不知。”
  李广就慢悠悠的道:“吾尝从古籍中,得一熬糖之法,其原料便是诸柘。其上有记载曰若行此法,可得糖如霜。”
  王延年一听,顿时就浑身颤抖,目光中露出不敢思议的神色来:“大郎,此言可真!”
  李广看着王延年笑道:“自然当真!”
  他刚才已经想得明白了。他李家,说得好听是陇西李氏,说得不好听,其实就是一群除了骑射就知道种田的土包子。没了弓箭马匹,一个个全和老农没半分区别。想做生意,家里也没有这种人材。这王延年是个行商经验极其丰富的人。足迹遍布天下不说,还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自己救过他的命,然后自己一声吩咐,他就不辞辛苦,半点折扣也不打的放弃自己的生意,远赴南方,给自己弄来了诸柘。既然如此,何不带上他一起。让他来给自己打理商业上的事?
  反正自己也只是打算搞搞副业,等这法子真成了,自己也会主动献给天子。一是以朝廷的力量,可以更快的推动制糖业的发展。朝廷有了钱,对外战略自然就会有所改变。二是自己不上交,留着有什么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要是惦记你家里的东西,你还能留得住?今上或许忍得住,他儿子呢?他孙子呢?等到汉武帝上台,你要不识趣,搞不好就是家破人亡。还不如主动点,用此来捞点好处。最不济在天子心中刷刷印象分也是好的啊。
  封建社会,天子最大。你不跪舔他,跪舔谁?李广才不在乎什么节操不节操。更何况,这事干系不小。往小里说,是关系到汉匈形势;往大里说,是关系到推动解放促进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穿越者要是不改变历史,不推动人类社会事业的进步,那穿越了干嘛?
  王延年听得李广确认,心中就是轰的一声雷响。他做了一辈子生意,哪里还不知道李广话中的含义。这意味着,一条黄金大道就此成型。只要古籍中的熬糖法被李广证明,那全天下的钱财,都会汹涌而来。
  做什么生意最赚钱?除了写进法律里的那些不能干,自然是垄断生意最赚钱。盐、铁、酒、糖等等自然都在其中。后世有个笑话,说是要有一家空气公司,规定每个人呼吸空气都要交钱,那么这家公司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公司。这话自然是没错啊。谁能离得了呼吸,就像鱼儿不能离开水一样。
  盐、铁、酒王延年没这个本事,也没这个本钱。他巨亏一笔之后,现在甚至连承包一座矿山的钱都拿不出来,就别说雇人开采了。不然的话,现在私人还可以铸钱,他倒是也能大赚一笔。
  如今李广当着他的面,毫不忌讳的把古法给说了出来。王延年之所以心中激动的原因是,他不指望李广能把秘法传给他。他只要李广肯让他投资,然后在研制成功后,新糖的销售权有他一份就行了。
  王延年对李广以及他身后的李家也基本上了如指掌。陇西李,将门子。让他们操刀杀人,那是个中高手,让他们刀枪入库,做个本分农民,也勉强过得去。但若让他们来做生意,这就不是他们的所长了。现在李广当着他的面说出如此惊天的秘密,自然是想拉他王延年上船,不然凭什么,难道就凭自己给李广运了几车不值几个钱的诸柘不成?
  最最关键的,李广说的什么?古法熬糖,糖白如霜。这真成了,这就是天下独此一家的生意。此时的糖,基本上都是麦芽糖,卖相非常的不好看,里面的杂质也非常多。但就算是如此,糖贩子也是每年赚得手软。这就是消耗品的魅力。从老到少,从男到女,谁不爱吃甜食呀?
  以王延年对陇西李氏和李广的了解,王延年选择了相信李广。这个少年子,很有本事,骑射无双,杀人不眨眼。而且做事又很有分寸,不贪小利。当日自己与众多人等,凑了几大车的财物送到他面前去感谢他的救命之恩,李广也是看都不多看一眼就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种人,天生就应该是做大事的。现在机会摆到了面前,自己还要错过么?不!王延年内心一阵咆哮,绝不!
  王延年内心翻腾着热浪,一双眼睛精光四射,迫切的看向李广。李广也没让王延年久候,口中说出了王延年期待不已的消息:“我请王公运来诸柘,目的有二,一是想于陇西试种诸柘。二是便想依古法来熬制柘糖。王公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王延年犹闻仙音,激动之下,起身向李广一拜到底:“王某为愿大郎效力。万死不辞。”
  李广笑盈盈的扶起了王延年:“不用王公万死不辞。”拉来老王,也是一举数得的事情。自己不可能时时刻刻去搞这熬糖的事情。不然父亲李尚会觉得自己不务正业,又要棍棒加身。而且这搞试种工作和研究工作,自己手里这点赏钱,估计不太够。有了老王来分担下,自己的资金压力也小得多。这会要是不让老王出钱,老王非跟自己急不可。
  当然,话还是要跟王延年说清楚。别让王延年以后觉得是自己坑他,那这就没啥意思了。李广就一本正经的看着王延年道:“王公,还有一事,我得与你说分明。此法若得成,我将会进献朝廷。或许未来,柘糖便将会由朝廷专营了。”
  李广本来还以为王延年会有不满的地方。毕竟这么个聚宝盆,一声不吭就要送给天子。谁曾想王延年听了,满脸喜色,看着李广道:“大郎有些想法,再好不过。”
  这下就轮到李广懵了。啥意思,你也同意?
  李广哪里知道,老刘家虽然影帝多,但基本的规则还是有的。就是对等交易。汉家大臣贪腐成风,但也很干脆,就是拿钱办事,非常痛快。皇帝也是这样,对主动又识趣的臣子,向来待遇不差。你把这么个大金矿无偿献给了天子,天子难道不给点好处出来?天子富有四海,手指缝里随便漏点,就够王延年享用无穷,福泽子孙的了。邓通得宠,是以富甲天下;桑弘羊会给汉武帝捞钱,稳坐朝堂几十年,攻讦他的奏书成千上万,也不见他少了一根毫毛。
  王延年就是这个打算。他在这红尘中打滚了几十年,富贵过,落拓过。很多东西早就看开了。钱他当然是喜欢。但相比天子的奖赏,那钱财就无足轻重了。他年纪也大了,现在也开始在为子孙考虑了。若能得天子的欢心,子孙有个出路。他就是死也算瞑目了。他现在风里来雨里去,不顾年迈,不顾风霜,不就是为了子孙吗?
  现在只要能协助李广把霜糖法研制成功,那就皆大欢喜了。以李广的为人,将来就算是将此法献给朝廷,功劳簿上,自然也少不了他王延年的一份。想到这里,王延年再看李广时,心中的感激之情,就真的是难以言表了。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