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将门 / 第二十章 长安

第二十章 长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李广辞别了依依不舍的李蔡、李宣俩兄弟,辞别了狄道的亲人,一路快马加鞭,回到了成纪。到了成纪还没喘口气,就被父亲李尚唤到了房中。
  李尚见到李广,就气不打一处来了。吹胡子瞪眼睛的看着李广道:“瞧瞧你做的好事!”
  李广一脸懵然,我干啥了?我是穿越者的秘密被发现了?
  李尚看着自家儿子一脸无辜的模样,心中也是极不痛快,于是就甩手把一卷文书扔了过来,道:“自己看罢!”
  李广弯下腰,伸手去捡那竹简,入手的瞬间,脑袋里还在想,要是穿越的时候脑袋里能装个硬盘就好了,非得把纸给先造出来不可。可惜他也只知道个大概,只能等有钱了慢慢请人研究探索了。这竹简又笨又重不说,一片简上还写不了几个字。文章长点就是一大卷好几斤,看得脖子酸手也累。以前总觉得古代人好厉害,竟然动不动就学富五车。李广自来了西汉,就只想大笑。其实,学富五车,他也完全可以的嘛。一车才能拉多少简牍?五车又能拉多少?这比起后世的大部头专著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李广打开一看,眼睛就瞪圆了。这世上,竟然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尼玛的,自己白混了几年官场了,为啥自己就想不到呢?怪不得自家老爹生气,现在自己也很气!李广觉得自己要气炸了!
  那陇西郡守,获得七叔送来的新家具之后,爱不释手,于是又让李家用上好木料给他定做了一套。这套做工精致无比的家具,陇西郡守没有自己用,他用朝廷的邮传系统,加急送到长安去了。他也没送给天子,却是送进了长乐宫,进献给薄太后。
  薄太后年事已高,又是妇人,每日里跪坐在席上,哪怕这席用了各种填充物,薄太后也觉得这膝盖受不住。她也不能一天到晚躺着,汉代的太后们,也是会过问朝政、接见大臣,关心天下大事的。这时间一长,薄太后的膝盖早就不堪负重了。陇西郡守这会把此物一进献,立马就得到了薄太后的欢喜。
  这精心打造的太师椅,不但让薄太后解放了双膝,在疲倦的时候,后背也可以轻靠椅背,双手也有了地方放。坐在椅子上,一天下来,薄太后不但没有感觉到劳累,反而有点精神奕奕的感觉,这种感觉,多少年头没有过了?
  在晚上,薄太后就立马让女官把今上给请了来,今上到了长信宫,还没得得及向太后请安,就听见太后乐呵呵的笑道:“皇帝,你且来。”
  今上听到太后笑声,心想多久没见娘亲这般开怀了,不知有何喜事发生?脑中转了一圈,今上也没想到有啥喜事是他不知道的。脑中转着念头,脚下却是向太后移了过去。
  薄太后起身,站在椅子旁边,对今上道:“皇帝,你君临天下,处理朝政,不知有多辛苦,如今有了此物,便可让你轻松一些了。”
  可怜天下母亲心,哪怕是贵为太后,薄太后也是一心念着自己的儿子。哪怕是三年前,自己的儿子,逼杀了他的亲舅舅,自己唯一的亲弟弟。
  今上闻言,疑惑的走了过来,薄太后示意皇帝坐下。今上依言,便坐在这太师椅上。一坐上去,今上就明白了过来,这椅子的意义了。
  在古代,君王对于天下大事,非常慎重,并不是如同影视剧中所演的那样乾纲独断,一人说了算。在军事、外交、经济、礼制、文化等各方面,天子都要和大臣们诸般商讨。来权衡各种政策的利与弊。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制度。拥有最后决断权的皇帝能够听到更多合理的意见,然后采纳最有利的一条来施行。这就是封建王朝的朝议制度,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其实这跟后世的民主集中制没啥区别嘛。大臣们畅所欲言,皇帝则做最后决定。这能够尽量的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维护王朝的稳定统治。
  这会丞相的权利很大。皇权相对后来的汉武帝时期来说弱的不是一点半点。后来的汉武大帝为了集权,搞了个中外朝制度出来,变着法的削弱相权和三公九卿们的权利。但就算此时的皇权较弱,皇帝也是全天下最忙碌的一个人。
  朝议、廷议、二府议、有司议,还有各种各样的专门机构的会议,皇帝都要听取专门汇报,大多数的会议,他还要亲自参与主持。白天累个半死,晚上好不容易能歇歇,那些后、宫的妃子们,又变着法来诱惑勾引。只要是个男人,哪里忍受得了这些妖精?所以自古以来,那些帝王们,孜孜不倦的求仙丹、求神仙。那不是他们傻,那真的是被逼的啊。一方面是舍不得手中的权力,想自己的铁桶江山千秋万载,一方面就是想借助丹药把自己的肾给炼成铁做的。
  闲话扯远了,今上一坐在椅子上,感受到了这椅子的妙处后,他心中就有种想流泪的感觉。终于不用天天跪坐了。有时候朝议一讨论就是一整天,就算是隔一会儿就休息,这一天搞下来,也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时间久了,腿部肌肉会麻木,血管会受到压迫,气血运行不畅。有时候我们自己蹲着蹲久了,站起来的时候,都会觉得腿部发麻,眼前发黑。何况是跪着?
  跪坐虽然上半身的重量大部分都压在了足后跟上,但膝盖那里,也是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的。尤其是身体胖的人,身体会不自觉的前倾而把体重压在膝盖上。这就更加难受了。跪坐得久了,免不了膝盖就如针刺般难受,全身也是到处不得劲的不舒服。
  但你不舒服又能怎样?只能忍着。偶尔双膝挪动一下,就算是放松了。现在好了,有了椅子,谁还愿意跪坐?
  薄太后一看今上这舒服得快呻吟的表情,当下就知道这椅子合皇帝的心意了。能让儿子轻松、舒服一些,薄太后自己心里最高兴。
  今上坐在椅子上享受了一会,然后睁开眼,看着自己娘亲笑眯眯的在一旁慈祥的看着自己。今上立马就跳了起来,请太后入座。哪里有儿子坐着,娘亲站着的道理。
  太后也不推辞,欣然接受了今上的好意。然后今上就问道:“太后,不知此物乃何人所献?”
  薄太后就笑道:“此乃陇西郡守所献,邮传加急送来。”陇西郡守也不是个想独占功劳的人,当然,他想独占也没用。天子派人一查,什么都清清楚楚。所以随家具一起送来的,还有陇西郡守的一封奏书。
  他在奏书的,详细的描述了这家具的起源,顺带把陇西李氏给扯了进来。又凑趣的把李氏三兄弟在雀山的壮举给讲了一遍,也算是给太后讲个乐子了。
  陇西郡守毫不隐瞒陇西李氏的功劳。一是因为瞒不住;二是陇西李氏是陇西的坐地户,他也懒得惹;当然,最最重要的是,他通过此事,向天家证明了他的忠心。一有好东西,他就立马加急送到长安宫中,他时时刻刻挂念着天子与太后,这不是天大的忠心,是什么?他陇西郡守不是天大的忠臣,是什么?只要天子与太后明白了这一点,些许发明家具的功劳,他又何必放在眼中?比起简在帝心来,这算个屁啊!
  天子听了,沉吟了一会,道:“陇西李氏,李信之后?”于是又唤来侍郎,让他去查一查。看看这陇西郡守有没有夸大其词。
  薄太后就笑道:“那李信,就是前秦大将么,本宫也听过他的大名。想不到他的子孙,现在也有如此本事。皇帝,若那李广真如陇西守所言,你莫如将其调至长安来,随侍你左右?”
  今上听了,心中就是一阵心动,任何一个上位者,对麾下的良材美玉,都会发自内心的欣赏喜欢。若那李广是一块璞玉,调到身边来打磨些许年,将来还怕没他的用处?自己用不上,也可以留给太子啊。
  今上想了想,最后还是否决了这个动人的想法。因为他想起了贾谊。当年的贾谊初入朝时,年方弱冠即拜为博士,一年又迁太中大夫。何等的少年得志,意气风发。贾谊的才具,不但得到了自己的欣赏推许,也引起了朝中老臣们的嫉妒。后来在自己想要任命贾谊为公卿的时候,大臣们出面劝阻了。
  看看站出来反对的名单: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这名单上的任何一个人单拎出来,今上都觉得不好惹,何况一出来就是一打。虽然也有张苍的原因在里面,但这些老臣们,何尝又不是觉得贾谊升迁太快,威胁到他们的地位了?
  最后,自己只能按照大臣们的意思,疏远贾谊,谪贬其至地方。结果,贾谊三十余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就郁郁而终。自己也因此而感慨惆怅了许久。
  现在又出现个良材苗子李广,自己这次却不能拔苗助长了。不忍心呐。且看看吧。看这李家子,还能做出什么事来。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