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将门 / 第十六章 奖励

第十六章 奖励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县丞又闲扯了几句,终于谈到正事了:“李广,按律令,捕盗杀贼者可得赏金或爵位。你愿得赏金,还是爵位?”
  李广又不是傻子,他李家也不缺钱:“禀县丞,我兄弟三人,愿得爵位。”
  于是县丞就告诉李广兄弟三人,他们一起擒杀了十三个贼人,如果想要获得爵位的话,他们三个可以用六个首级,来获得上造的爵位。至于另外七个脑袋,因为从上造到簪袅的升迁,并没有那么简单容易。而且也不是平襄县能够自行决定的了。得要上报郡里,由郡守批准才行。所以这七个脑袋,建议李广拿赏金得了。如果李广不愿意,那就慢慢等候结果。
  二十级爵,从布衣到公士,斩首一级;从公士到上造,斩首二级;从上造开始,要想升迁,那就不容易了。而且盗贼的首级与战阵上敌寇甲士的首级相比起来,含金量还是差那么一些。
  这会虽然民爵与吏爵还有军功爵已经分开了,而且汉朝从孝惠帝开始,就允许平民百姓买民爵。但毕竟还没有像后来汉武帝时那样泛滥成灾。所以汉朝上下对以功授爵,还是很慎重的。
  李广听完之后,也是有点头晕。他看了看李蔡,心想这个弟弟也是个不靠谱的,估计也是一知半解。
  李蔡与李宣这时就互望一眼,然后李蔡上前一步,向县丞躬身一礼,道:“县丞,擒杀贼寇,多赖家兄之力。我与弟愿将功劳皆归于家兄,不知道家兄可得何爵?”
  李蔡和李宣想得很简单,簪袅难,那就把十三个人头全给李广,这下够了吧?至于他们,区区上造,只需要斩首二级,到时上了战场那还不容易?
  县丞听完李蔡所言,就抚须呵呵笑了:“不可!汉家自有制度。”汉朝的法律,规定了该怎么样就得怎么样。令史已经检验得分明,确实有贼人是被李蔡和李宣所击毙,这功自然得归他二人。岂可无故分给李广?
  李广立了头功没错,不还剩了七个首级吗?只要李广愿意,这七个首级随时可以记入李广的档案中。然后在将来再立下功劳时,一并奖赏。
  李广听了李蔡的话,心中欢喜,却白了李蔡一眼,对县丞道:“县丞,我已有计较,那七个首级,给我换成赏金便可。”
  李蔡与李宣同时急道:“大兄不可!”这是七个脑袋啊。就是上了战场,要砍七个脑袋只怕也不容易。怎么可以放弃换钱。他们李家又不差钱。
  李广心想,你们视我为兄,可以归功于我。我又怎能视若无睹独占此功?既然晋升簪袅还在两可之间,便莫如换了钱,咱们三兄弟一起分了。
  李广就看着县丞道:“县丞,我意已决!”
  县丞道:“善!尔等生捕三人,斩首四人,当获赏金二斤十二两。”
  汉初因为天下大乱,社会秩序不稳定的原因,货币制度混乱。秦半两钱、金、银、龟甲、贝壳、布帛大行其道,都在当钱用。
  当然,还是秦半两在流通货币市场最为常见,只是秦半两铸造得太好了。大家觉得这钱太重了,也就是说这秦半两的货币价值有点高。大家用着不方便。打个比方说就是秦半两是十元货币,但普通老百姓买东西经常是一元、二元、或五元的。
  所以汉太祖刘邦在了解情况之后,就一拍脑袋,下令铸造荚钱,因为荚钱的方孔太大,周边像四片榆钱,所以又被称为榆荚钱。这荚钱大概重三铢。刚开始推出市场,反应良好。结果民间看到了这个机会,那些奸滑的商人们也开始大量仿制荚钱。大量的偷工减料的荚钱流入市场,劣币驱逐良币,搞得市面上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到了吕后临朝,她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先造八铢钱,后造五分钱。折腾了好些年,还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八铢钱大贵族和大商人自己收了重铸荚钱,五分钱又和荚钱差不多……到了今上继位,就开始铸造四铢钱。四铢钱还是很实诚的。很快就获得了天下百姓的喜欢。而物价也因此迅速稳定下来。
  所以现在的一斤黄金,大概可以换1万个荚钱,换8000余个四铢钱。也就是说,李广三兄弟,除了各得爵为上造外,还可以拿22000余个四铢钱回去。
  李家三兄弟,向来是以李广为主。李广作了决定,李蔡和李宣也就不再吭声。当一堆四铢钱堆在李广三人面前的时候。三兄弟的眼神,就不由自主的被这些散发着金属光泽的钱币给吸引过去了。家里有钱是一回事,自己有钱又是另外一回事。
  三兄弟长这么大,手里没缺过零花钱,但家里又何时曾一次性给过这么多钱?而且这钱还是他们自己凭本事赚的,想怎么花都可以。汉朝自今上登基以来,使民养息,内外少徭役之苦,于是天下殷富。粟谷一石只值四十余钱。2万余钱可以买粟500多石,跟李广他爹李尚一年的俸禄相差无几了。
  这下,三兄弟就把爵位的事情暂时抛在一边了。喜滋滋的就一下围了上去。金钱的魔力实在是诱人呐。
  李广看着这一堆钱,心中只闪过一个念头:老子有钱了!接下来几个月,自己要鼓捣点什么事情,就不用向家里伸手了!
  李家三兄弟辞别县丞,把钱带回馆驿。进了房间,李广就摊开包裹,把钱分做三份,道:“你我手足兄弟,如同一体。这赏金,我们三个分了。”
  李蔡脸胀得通红,道:“大兄怎可如此?擒杀贼寇,你是首功,这钱我不要。”
  李宣也是无比坚定:“我也不要!”
  李广打小是贫苦出身,家里穷。自上小学起,就没少被人嘲笑。他清楚的记得,读初中的时候一次期中考,他考了班级第一,因为没鞋子穿,光着脚板上去领奖状,台下许多同学看着他发出低低的嘲笑声:“叫花子!”也因为他经常穿着不合身的衣服,形象不佳,也有许多次应该他去的比赛,而被别人取代……
  他敏感又自卑,直到考上大学,这种现状才渐渐好转。或许是因为大学生也算是成年了,不再会当众鄙视一个人了。这样会显得很低级。可他在大学里,也没交到什么朋友。后来毕业进了官场,更是如此。官场上,捧高踩低,表面上笑嘻嘻,转过身就传小道消息诋毁人的事,层出不穷。他也是封闭内心,一路孤军奋战,埋头苦干,在尽量不得罪任何人的情况下,这才看到了一丝曙光……
  现在到了这里,李蔡与李宣,却又让他重新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暖。这种温暖,不是父母之爱,而是一种同龄人之间所特有的温情。让他感觉到,他并不孤单,他被人信任、被人依靠、被人需要。
  一个内心孤独的人,在有人靠近并温暖他的时候,那种内心的炽热,可想而知。你对我好,我自然要对你更好。你是我弟弟,我当然要保护你们、照顾你们!
  当在成纪县外庄外,帮助百姓射杀野猪之时,李蔡与李宣毫不犹豫的站在李广身前之时。李广心中那片柔软就已经被触碰到了。之前李蔡、李宣宁可不要自己的爵位,也要让李广爵位更高一些,让李广更是感动。都决定了以后要带他们一起飞,所以,分点钱算什么?
  听到李蔡和李宣都说不要,李广就咧开嘴笑了:“傻不傻?这点钱,在你我兄弟之间,值什么?以后只要兄弟齐心,功名富贵又算得什么?”
  李广是绝对不相信历史上李蔡之死,是和李广没有任何关系的。李广自杀后,先是李敢击伤卫青而被霍去病当众射杀,后是李蔡以丞相之尊侵占汉景帝陵园空地而被问罪自杀。前后时间不到一年。李氏因此而一蹶不振。要说这中间没有人兴风作浪,那才是见了鬼。
  既然陇西李家本来就是绑在一起的,既然历史上你都受我的影响而身死。那么这辈子,也是我这个大兄该补偿、照顾你们了。
  李广话说到这里,李蔡也就不矫情了:“好,我都听大兄的!”
  李宣继续捧哏:“我也听大兄的!”
  李广哈哈大笑,痛快至极。三兄弟分了钱,便各揣了一千钱在褡裢里,打算出门去逛逛街。口袋里有了钱,就总是有股想要买买买的冲动。
  刚出门,就被王延年等人给堵住了。王延年这些幸存者,是来感谢李氏兄弟的救命之恩的。见到李广之后,王延年率先就跪了下去:“感谢小郎君活命之恩。”这救命之恩,自然是值得他大礼相拜。身后呼啦一下,就全都跪了下去。
  李广被王延年给吓了一跳,忙忙去扶。王延年等执意不肯,非得行完礼之后,这才爬起来。王延年起身后,又伸手往后招了招,只见后面,几辆大车就缓缓驶了过来。上面堆满了各色礼品。
  王延年道:“活命之恩,我等没齿难忘。些许物事,聊表心意。还望三位小郎君不要嫌弃。”身后的一群人也同时附和称是。他们被李广兄弟所救,现在想起来,还是一阵阵后怕。同行之人许多已经尸体发臭了,这些礼物比起他们的性命来,又值得什么?
  李广盛情难却,只好收下这几大车礼物,然后,就一点逛街的兴致也没有了。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