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将门 / 第八章 工匠 二

第八章 工匠 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日,一大早,李蔡和李宣就把李广给折腾起来了。然后在用过膳食之后,去县衙寻工匠。
  成纪县虽然没有官办的手工业,但县里的工匠有多少,手艺如何,都能做什么。这些资料,却是详实得很。秦汉编户齐民,县下面有乡亭里什伍,对人口的掌控严格得很。平时方便收税,爆发战争的时候方便征兵。工匠作为技术力量,自然是要被官府掌握在手中的。
  刚近县衙,远远便见得王松又呼喝着带了一群身着黑色劲装的人自县衙中行了出来。成纪县只有一个县尉,一县的治安全压在他身上,忙得很。所以作为诸曹掾的王松,也是整日里不得空闲。
  除了要维护城中治安,还要维持城市整洁,打击奇装异服者、胡乱传谣者……李广看到王松的时候,王松也看到了李广。便停了下来,转个身向李广这里行来,到得近前,作了个揖道:“大郎来衙中可是有事?”
  李广看了看王松,心道这家伙可真机灵。要知道,李广别看顶了个县令之子的名头,但在这汉朝,实际上却是没什么卵用。比起后世的县长公子来,那威风不知道要弱到哪里去了。汉法严苛得很,才不管你是县令还是县令之子,只要违法,立马毫不打折扣的严格执行。哪怕你是诸侯王和彻侯们,该死的一样死。作为县令之子,李广连吃个霸王餐,买东西不给钱都不行,更不用说强抢民女、欺行霸市了。真这么干了,官府还没反应过来,只怕百姓中的游侠义士们就操着刀子开干了。
  越是如此,便显得王松的会做人呐。李广心情大好,道:“王掾史,你这是要去巡街?”
  王松回道:“正是!大郎这是?”
  李广笑道:“我奉家父命,来衙中寻几个工匠。”
  王松心道,幸好幸好,没有假装视而不见,给大郎办事,不就是给县令办事?若能抱住县令的大腿,这成纪县上下,谁不得高看我王某一眼?
  于是王松便道:“大郎若寻工匠,来得却正是时候,松家便在成纪,后又为县掾史,对于县中工匠,正好熟悉。”
  李广笑眯眯的道:“那就有劳王掾史了。”
  两伙人就合作一处,径往街市中去了。王松边走,边为李广解说。中国的铁被发现得很早,但大规模的应用铁器,却比较晚。之前的铁器,甚至是作为一种比较的珍稀的金属用来给贵族们陪葬。到了战国时期,铁制兵器和其他器具,才大规模的登上历史舞台。饶是如此,限于工艺和生产力,到了西汉,铁器仍然没有能够彻底取代青铜器。
  不过在民间,锄头、铁铲、铁锤、铁刀等常见生活铁器,已经出现并流行很久了。说话间,王松就带着李广三兄弟到了市坊间的一处铁匠铺外,王松一挺胸膛,对着李广道:“这家铁铺,是陇西郡铁长麾下第一大匠的儿子开的。技艺高超,在这成纪县,就数他最厉害。”
  李广听着里面丁丁当当的打铁声,便笑道:“且进去一观如何?”
  王松听了,便让诸人散了,自己领着李广三兄弟便进了门。这是一个不大的铺子,墙壁上挂满了黑色的铁制品和铁块。炭炉烧得通红,工作台上,两个光膀壮汉正抡着大小铁锤,对着一块被烧得透红的铁块狂砸,敲出阵阵火星。
  这样的场面,李广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过。哪怕他是个农村人,等他懂事时,农村里也是没了铁匠铺的。传统手艺人,在市场化的大潮里,被无情的吞没了。
  王松正欲开口,却被李广止住了。李广看得津津有味。直到两个壮汉忙完,这才把已经变得黝黑的长铁块扔在一边,擦了擦满脸的汗,迎了上来,其中一个汉子道:“王掾史,怠慢了。”
  又把目光转向了李广三人。
  王松把身子一侧,介绍道:“赵二,这是李大郎,奉命特来寻你。”王松才不会把李广是县令之子的事到处去说。
  赵二刚忙活完,满身的汗气冲天,李广的少年,也是在农田里苦出来的,割禾,挑谷,砍柴,哪样没有做过。闻到赵二一身汗臭却也不以为意。
  赵二便行了个礼,道:“小郎君,寻我何事?可是要买铁器。小郎君尽可放心,我赵二的手艺,别处不说,满陇西也是数一数二的。”
  李蔡便从后面窜了出来,提着一块小木板,这是李广用木棍蘸墨汁,精心加工出来的。李蔡把这木板递给赵二,道:“赵大匠,这上面的物事,你能不能做?”
  赵二接了过来,眯着眼,就着光亮,就看了过去。只见这木板之上,奇奇怪怪的画着一个细长的弧形物状,上面还开了几个孔。
  赵二看了半天,完全摸不着头脑,他打铁几十年,从未见过如此奇怪之物事,不由就喃喃道:“此是何物?”
  旁边的那个打铁汉子也围了过来,两个人围着那块木板开始研究。李广等赵二看够了,便笑道:“赵大匠,你能打出来否?”
  赵二还没说话,旁边的那个汉子就道:“此物虽怪,却易耳,我等当然能造。”
  李广就开始提要求:“我要此物用上好精铁打造,能耐磨损,能长久使用。另外,要打造些铁钉来。”
  这下,那汉子就粗着嗓子道:“上好精铁,便用来打这物事?还要铁钉?”心中却是想这是哪家的败家子。上好精铁先别说,这铁钉,自有铁以来到现在,还真没有几个人用过。为何?
  因为中国古代都流行榫卯结构,这可比铁钉要好用多了。又美观又耐用,铁钉能干嘛?也是赵二和这汉子都是陇西郡铁官麾下干过活的,也算见过世面的,不然你去随便找个铁匠,人家兴许铁钉是啥都不知道。
  赵二这会脑子里已经转过了无数个念头,却还是没法把这物事想明白。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虽然是层窗户纸,但这层窗户纸不经捅破,就永远弄不明白。
  所以赵二压根就没想到这个破东西,其实是个马蹄铁。
  精铁,再炼炼,指不定就成钢了。这会钢已经出现了,或许锻造出钢的铁匠并不知道这是钢,但无疑,它的品质要比一般的铁要好得多。
  当然,李广没仔细研究过中国古代钢铁的发展史,他也不懂工业。不过不懂没关系,会提要求就行了。只要你钱给够,工匠们是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你的要求的。
  李广见那汉子说话,便笑道:“对,上好精铁,只要能达到我的要求,钱不是问题。”终于能装一把土豪了。
  赵二听了,眼中光芒大盛。这个时候,个体户也是不太好混的。这会私人可以开山采铁,但赵二这种个体户和那种承包了铁矿的大商人比起来,差得实在是太远了。大铁商们又采矿又鼓铸,左手捏着生产资料,右手捏着销售渠道。迅速的积累起了无数财富。蜀地的卓氏,也就是卓文君的老爹,后来司马相如的便宜岳父,就是家赀千万的大铁商。像卓氏一样的,天下还不止一个。
  也就是赵二手艺过硬,离蜀地也有点远,这才能够在这成纪县生存下来。就算是如此,家里但凡有点钱的地主们,也想方设法的买那些大铁商的器具。一是好用,二是便宜。赵二开个铁匠铺,也就做点自耕农的小生意,想要发家致富,也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了。
  这会听着李广说不差钱,赵二的眼中,瞬间就只剩下半两钱了。当下就毫不犹豫的道:“好,小郎君,赵二保证选好料,绝对满足你的要求!”
  李广听了,心中满意至极,于是又让李宣把另外一块木板也抱了出来,上面画的是马蹬,这个要求就低了。能用就行。赵二是个爽快人,既然如此,那就把马蹬也给他一块造了吧。
  谈好了取货的时间,李广就笑道:“赵二,若你能使我满意,日后自然有生意照顾于你。”
  赵二也听明白了,要是这位不满意,自己的铺子虽然不至于开不下去,但口碑坏了,这生意只怕就要一落千丈了。当下忙道:“小郎君但放宽心。赵二必竭尽全力。”
  话都说明白了,李广便拿出二百钱来,道:“这是定金,你给我写个契来。”
  赵二接了钱,递给另外一个壮汉,自己便在一个柜子里翻了翻,取出一块木板来,拿了削刀,在木板上戳了好一会,便双手拿了,递给李广。
  李广看了无误,就把这木板放入怀中,与赵二告辞。出了门之后,李广便笑道:“一事不烦二主,还要麻烦王掾史,带我去寻木匠。”
  王掾史一脸笑容,道:“无妨,大郎且随我来。”麻烦得他越多,他越喜欢。
  见到了木匠之后,李广这会就没有拿图出来了。再没常识,他也知道,以现在的条件,是没有办法造出花洒出来的。没这生产技术,也没这工艺水平。而且他画的那图,实在是惨不忍睹,他就不拿出来献丑了。
  不过很快,木匠就明白了李广要干嘛。他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设计。搞一个大木桶做为水箱,这个木桶,上窄下宽,有利于增压。然后又在桶底凿了无数个小孔,用来排水。还别出心裁的根据李广的描述,造了个小机关,左右一旋,则可以控制小孔的数量,从而改变出水量。
  光听这设计,李广就觉得很不错,虽然还没有见到实物,不过心里也是很满意了,于是又扔下了定金,然后这才与王松告辞,带着李蔡、李宣两个,径自回府去了。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