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匪徒 / 第二十八章 《新闻报》

第二十八章 《新闻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你就知道心疼小莲,这小莲可就真的一点都不懂事。”卢氏抱怨道。
  听到卢氏的话,小莲低着脑袋一声不吭地替王浩加了一件衣物,王浩微笑着说:“妈妈,我和小莲的事情你就不要操心了。”
  “小莲,等下跟我去找李铁匠要两个石炭炉子来。”卢氏没好气地说。
  “妈妈,身上的钱还够不够?”王浩问道。
  “你的石炭炉子可让李铁匠赚了不少的钱,我去拿他两个石炭炉子,他还敢跟我要钱?”王浩设计的煤炉子非常实用,现在已经在新封丘门这一带慢慢流行开来了,李铁匠每日光是销售石炭炉子都能赚上好几贯钱。
  “但买石炭可是要钱的,另外家里草料也不够了,还需要给马匹准备一些草料。”在宋朝,已经有专门销售宠物口粮的商铺了,草料、狗粮、猫粮等等这些都有专门的商铺销售。
  “草料,今日就会送来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在这个时代也是非常发达了,快递、美团什么的都不是事。
  ……
  安排好家里的事情,王浩便骑着马出门了,他赶到印书坊的时候,印书坊里已经聚满了人。
  “二郎来了,快到里面坐,里面暖和。”沈长卿见王浩赶来,立刻就迎了上来。
  “事情安排得怎么样了?”王浩边走边问道。
  “一切都安排好了,不知二郎可还有其他的吩咐?”沈长卿道。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求,文伯可要放宽心。”王浩安慰沈长卿道。
  “这第一期《新闻报》虽然准备的时间不长,但却是费了我一番心思的,我可经常吃住都在印书坊。如果这一期不成功的话,我都不知道怎么跟子华交代?”沈长卿叹了口气道。
  “子华有钱,他不会在乎的。而且我可是花了一百贯钱买了《新闻报》三期广告的,这怎么都要办下去,不然的话,我可就亏了。”王浩看了一眼王康,微笑着打趣道。
  “文伯,你放心,只要我能撑得下去,无论如何,我都会支持你的。”王康鄙视地回敬了王浩一眼。
  “今天来,我还真有事情要吩咐卖报郎的。”王浩主动转移话题道。
  “小儿早已经到齐了,二郎有什么吩咐尽管说。”沈长卿以为王浩有什么套路能刺激《新闻报》的销售,他现在心中充满了期待。但王浩实际上关心的却是他的彩票。
  “在这里我有两件事情要吩咐,第一件,今日下雪,京师路滑,你们要注意安全;第二件,《新闻报》的封面广告你等都看见了吗?”王浩大声问道。
  王浩的声音虽大,但下面却无一人反应,众人面面相觑,好像没听懂王浩的话一样。
  王康在王浩耳边轻轻地提醒道:“二郎,在这数十人里,几乎就没有几个识字的人,你这问了也是白问。”
  王浩这才醒悟过来,他尴尬地笑笑,继续大声道:“封面广告的内容用一句话来说:只需十文钱,你就有机会扑得在京师价值一万缗的住宅一处……”
  王浩的话音未落,下面顿时炸开了锅,这群小孩虽然年龄不大,但已经承担起赚钱养家的责任,对钱财已经有了概念。
  “静一静,静一静……”王浩试图让人群安静下来,但并没有任何作用,众人不管身边的人认不认识,都在热烈地讨论着王浩刚才的话。
  王浩只得看向王康,这个时候只有王康能镇住场子,他是金主。王康也不迟疑,他大声吆喝道:“静一静,静一静,你们都不想干了吗?”王康这一嗓子,场面顿时安静了下来。
  “记着我刚才说的话,你们去卖报的时候,一定要将‘只需十文钱,你就有机会扑得在京师价值一万缗的住宅一处’这句话大声喊出来,大家记住了吗?”王浩接着大声道。
  “记住了!”下面的人稀稀拉拉地回答道。
  “记住,这次卖报最多的五个人,不但会有额外的钱财奖励,而且我会出钱安排这五人去读书识字。”王浩继续道。
  王浩的激励政策不一定对所有人都起作用,但总有一部分人会把王浩的话当真。
  ……
  卯初时分,在沈长卿等人期盼中,卖报的、送报的人冒着风雪出门了。
  “二郎,刚才我还以为是教小儿们如何卖报呢?可没想到你居然是为你的的彩票。”沈长卿抱怨道。
  “文伯,此话差矣。你主编的《新闻报》我仔细看了一遍,我发现一个严重问题……”王浩停了一下,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什么问题?”沈长卿立刻问道。
  “你《新闻报》太过正统,缺乏噱头,缺乏话题,我记得文伯曾和我说过,京师小报卖得最好的一期是因报道了蔡相被贬的消息,虽然这是一个假消息,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一期小报卖疯了。”王浩解释道。
  “二郎的意思多报道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王康恍然大悟道,“怪不得我总是觉得《新闻报》里少了点吸引我的东西……”
  “二郎的意思我懂,只是我们现在缺钱缺人手……”沈长卿无奈道。
  “广告不止是我一个人能做,其他人也可以做,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新闻报》的广告作用就在于此。”王浩提醒道。
  “现在整个大宋除了你之外,恐怕暂时无人会花钱在《新闻报》上做广告。”王康在商业上很有天赋,他一点就透。
  “这是大宋百姓不了解广告的作用所致,如果商人们能像子华这样了解广告的话,肯定会有人愿意出钱在《新闻报》上做广告。”跟聪明人聊天总是很愉快,王浩接着提醒道。
  “二郎的意思,我算是彻底明白了,待年节之后,这件事情我去办。”王康高兴地点头道。在京师的路子,王康比王浩以及沈长卿都要广。
  “子华准备如何做?”沈长卿虽然大概明白了王浩的意思,但对接下来应该如何做,他现在是一头雾水。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