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宋缔 / 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归来

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归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十月初八,是宗正寺为赵妙元挑选的大婚吉日,佛经上说这一天是达涅槃日,一句祝福的话相当于千百句祝福语,当然一文的香火钱相当于千百文的香火钱……
  
      宋人信佛的人不在少数,但因为赵祯这位官家对佛教的厌恶,使得很多人开始以讨吉利的方式信仰佛教,再加上朝廷对佛教的管理甚严,已经有不少和尚还俗躲避考核,毕竟真正侍读佛经通篇背诵的人没有多少。
  
      赵妙元是赵祯唯一的妹妹,即便不是同母所生也不影响两人的关系,谁不知道官家疼爱自己的妹妹,不惜把晏殊出外应天府?
  
      在许多朝臣的眼中官家对晏殊的处罚过重,不就是打掉内侍的门牙吗?
  
      即便是打掉一口牙又有什么关系!
  
      宦官在大宋的地位可是不高,即便是三才见了两府相公依然要躬身行礼唱一声肥喏。
  
      但在有心人眼中赵祯的贬斥晏殊的举动就成了简在帝心,出任应天府知府事这一年的肥差,即使政绩平平也能攒下足够的政治资本。
  
      何况晏殊在应天府的政绩斐然,极其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甚至力邀辞官守丧的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范仲淹主持修建的堤坝历时四年已经修缮完毕,但他在母亲去世之后便上疏辞官,誓为母守孝,在此期间顶不住晏殊的软磨硬泡无奈的前往应天书院讲学。
  
      范仲淹的学问无疑是极好的,而且他最大的好处是不排斥其他学问,就连格物之学也是极为看重的,不分亲疏内外一视同仁。
  
      这使得应天书院一跃成为与白鹿洞、石鼓、岳麓齐名的书院,宋人现在合称他们为四大书院,比之国子监也毫不逊色。
  
      最难能可贵的是晏殊的眼光长远,不光重视书院的发展,即便是武学也跟着开办起来,这是大宋除了夷山上的军武院意外第一所武学,当然虽不能与军武院相媲美,但也为很多投笔从戎的人提供了进修武学的终南捷径。
  
      从应天武院学成的学子在参加军武院的招生时要轻松许多,这也是赵祯最为欣慰的地方,毕竟武将的培养不能光靠军武院的传承,这也使得大宋的基础武学教育得以开始,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民间的口碑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极其有利于提高武人的地位。
  
      四年的时间足够晏殊理解赵祯的苦心,这么多年每次勘磨之时,赵祯都会把晏殊按在应天府的位置上不动,身为曾经的伴读,晏殊岂能不明白赵祯的用意,如今他可以自豪的说应天府就是精简版的东京城!
  
      应天府是赵祯除东京城以外唯一的实验城市,晏殊明白它的重要性也是他迟迟不肯离开的原因,谁希望自己四年的努力仅仅成为自己向上爬的垫脚石?在没有挑选出适合的接任者前,晏殊不愿意离开。
  
      官道上飞驰的马车在碰到了石子剧烈的颠簸把思绪还留在应天府的晏殊拉回了现实,看了看日头,再有一个时辰就能到东京城了。
  
      想起蔡伯俙的书信,晏殊微微一笑,这小子在信中满是威胁的口气,一句不见汝面割袍断义让晏殊啼笑皆非,蔡伯俙咬牙切齿的胖脸跃然于纸上。
  
      两人虽然都是赵祯的伴读,但发展的方向却完全不同,一个从商一个入仕,都是赵祯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晏殊知道自己的位置,所以从不焦急的渴求政绩,不像有些州府的官员为了获得向上爬的政治资本,不惜大肆征用劳役修建根本用不上的堤坝,工厂甚至城防,一个大宋腹地城镇根本没必要修建那么高的城墙和护城河。
  
      当晏殊的马车到达封丘门的时候却发现原先的封丘门根本就无法通行,狰狞的城防看的他毛骨悚然,门口的铁刺拒马,手持棘轮弩的军士,城墙上如林的八牛弩……这哪是城门完全是一副吞噬敌人的巨口。
  
      赶车的车夫已经被吓得瑟瑟发抖,舌头打颤的问道:“大……大……老爷,咱走其他的门进去吧?”
  
      晏殊微微一笑:“那就绕远从南熏门进城!”
  
      难怪大宋的西征能夺取党项的两州之地,训练有素的军士,精良无双的军械,哪一样都看的人热血澎湃啊!堂堂的刑部侍郎,应天府知府居然就这样在封丘门前绕道而行,这不是出于恐惧而是尊重。
  
      刚刚从门口站岗士兵的眼神中,晏殊看到了军纪的凛凛不可侵犯。
  
      到了南熏门之后晏殊更是被地上的水泥道路惊呆,马车行驶在上面简直是如坐云端,平缓而安稳,一点颠簸的感觉都没有,舒服的觉得马车似乎都没有晃动。
  
      城中的道路变得极为宽敞,原本在道路上摆摊的小贩不见了,都在道路的两旁划出的专门摊位叫卖着商品,木质的桌椅板凳都是一模一样的,晏殊仔细的观察着东京城的改变,取其长处的借鉴东京城的变化,等会了应天府之后便可推广,晏殊越想越兴奋,他已经把应天府当成自己的家来建设了。
  
      道路上的百姓瞧见一驾马车缓缓的在大街上前进,但速度却奇慢无比,车中的年轻人不断的伸头探脑,惹得不少载有女眷的车辆频频赶超,还有些小娘子伸头瞧见晏殊的模样满面羞红的叫了一声:“登徒子!”也不知是生气还是害羞。
  
      一路上晏殊都在感叹东京城的变化之大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就连原先脏乱的西水门都变得干净整洁了许多,街面上蓬头垢面的乞丐不见了,这时候怕是都去城外的工厂找活了吧?
  
      现在的东京城中,只要有手有脚的人便饿不死。
  
      街面上出现最多的便是那些闲汉,逢人就问是否需要活计,把胸口拍的山响保证跟他一定能找到个好东家,中人这行也变得热闹了许多。
  
      按照蔡伯俙在信中的地址,晏殊的马车很快就到了大货行街的蔡宅,高大的宅门前是一对方底的石质门墩,门墩上雕刻着的不是文官的狮子,而是两只活灵活现的貔貅……
  
      果然是什么人用什么东西镇宅,这只进不出的貔貅恰好和蔡伯俙的贪财对上啊!
  
      感叹一声晏殊便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他是访友自不用官家报上名帖之类的繁琐事情,只是整理了一下衣物便对门房道:“通传你家主人,旧友晏殊来访!”
  
      仆从一听晏殊的大名哪里还敢懈怠,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满脸堆笑的唱了个肥喏:“原是晏侍郎,老爷自有交代,晏侍郎前来务必要请到花厅用茶,小人这就去通报老爷!”
  
      晏殊微微点头便跟随官家进入宅邸中,宽阔的前庭,雕梁画栋的建筑无不显示这座即将成为驸马府宅邸的高大上,作为驸马府这地方也算不得多奢侈,但院中的奇花名卉倒是不少,看来蔡伯俙那小子精心准备过了,否则以他的性格如何会在院中种植这么多没用的东西?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