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龙骑 / 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寿春之战 110 新

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寿春之战 110 新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郭嘉的眼光自不用说,能将问题看透就这一点就不是谁都能比拟的,曹操笑着看向下首的几员武将,对夏侯惇说道:“元让,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没有了!”夏侯惇当即回道:“末将完全支持奉孝先生的想法,对他的建议更是赞同,虽然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可如果白白将寿春送给刘澜,那宁肯玉碎,也决不瓦全。”
  
      “好!”曹操扶髯说道,夏侯惇没有意见,那其他人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当即说道:“那我们就继续在这里驻扎,同时派出斥候紧盯着刘澜的部队,如果他们退了,我军也立即返回许都,待秋季再出兵寿春,若刘澜不退,那我们就盯着他们,只要敢出兵寿春,我们也立即出兵。”
  
      “诺!”众将应诺一声。
  
      ……
  
      徐州,因为扬弘的强硬,文丑只能被破拖着,而在与诸将商议之后,文丑决定派大将牵招率兵前去接应,听闻此事以后的扬弘第一时间来见文丑:“将军,卑职觉得让牵招将军负责迎接之事并不妥当。”
  
      文丑看了一眼阶下的扬弘,一脸不满的哼了一声,道:“他不合适?那我倒想听听看他为什么不合适?”现在他身边的这些武将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没有谁比牵招更合适的了,而且他还是当年车骑将军何苗长史乐隐的学生,一直随师傅在雒阳,所以他是与袁术有些交情的,虽然不深,但总算是有数面之缘,派他去接袁术,总要好过连袁术张什么样都不知晓的其他将领吧,可结果他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居然在扬弘眼中不适合,这不就是在故意刁难他吗?
  
      “将军虽然此话不假,可是牵招当年如果是何苗的长史,那么他去接我家主公完全没有问题,可他只是乐隐的学生,如果他过去了,那一定会被我家主公视作这是大将军对他的侮辱,是刻意派牵招来羞辱他的,那时不仅牵招不会把我家主公接回来,反而还有可能会有生命的威胁。”
  
      “这么严重?”文丑将信将疑的说道。
  
      扬弘急的直跺脚:“将军别的事情上在下都不敢欺瞒,何况牵扯我家主公的性命,这事卑职怎么敢信口雌黄?”
  
      扬弘虽然是有些小人一点,可是在这件事情上量他也不敢为一己之私刻意刁难,他没有吭声,而是沉默了片刻之后才说道:“那你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或者有没有心仪的人选?”
  
      “任何人,这件事谁过去都可以,唯独就是不能派认识我家主公的人过去,哪怕只是有过一面之缘也不成。”扬弘很严肃的说道。
  
      今时非比往日,袁术如果没有称帝,或许情况还能好一些,偏生他称帝又遇到现在这般尴尬的处境,他现在最害怕的是什么,不就是觉得他就是全天下的笑柄,而这个时候如果是老熟人过去,他那么要面子一人,不管处境多危险,也会强撑,可如果是陌生人,那就简单了,他不会有任何其他的顾虑,反而能够离开的坦然。
  
      当然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发生,可能也不可能,一切都只是他的猜测,可既然是要带袁术离开,那自然要有十成的把握吧,别说只有五成把握,就是只有九成把握,也决不能贸然实行。
  
      其实现在连他自己也不确定袁术的态度,虽然他已经传书回去,可是袁术一直没有再传消息回来,这让他有点搞不清楚袁术的态度了。
  
      毕竟袁术还没有到真正山穷水尽之时,现在寿春最少还有上万人,再加上庐江的部队,最少有三万人甚至更多的部队,有这样一支部队,袁术会放弃现在的所有而前往邺城吗?
  
      他一定也明白,只要去了邺城,那么他就再无翻身之日,而在寿春哪怕只是坚持一天,他就还有一线生机,就如匡亭一战那般,是完全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但是,扬弘却明白现在早已经不比当年了,当年刘澜还未入徐州,南方并没有太大的诸侯势力,就算败了,去到南方也有希望,但现在南方有刘澜,寿春不过就一万人,就算加上庐江的两万多人,也很难在刘澜的眼皮子底下翻身。
  
      如果他能看清楚这一点,那么袁术一定会放弃现有的一切,可是他如果还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接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而这些就不是扬弘能够左右的了,尽人事听天命,最终袁术会如何选择,他在信中虽然说的很清楚,但做出定的毕竟不是他。
  
      就这样希望都不大,如果再派牵招过去,老熟人,那袁术不管如何都要表现出自己自己还有一战之力,绝对不会轻易认输,宁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这或许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可是如果真的因此而发生奇迹,反败为胜呢?
  
      他很仔细的想过,也跟认真的考虑几乎为零,所以他只能做最后的努力,至于袁术最终的选择,在他自己。
  
      ~~~~~~~~~~~~~~~~~
  
      辽东,张飞已经在比待了足足半年,故地重游虽然美好,可离开了战火的张飞,每一天都度日如年。
  
      金戈铁马入梦来,这就是这半年时间最真实的写照,他盼着渤海开河,可开河解冻之后,刘澜的一纸军令却又把张飞留在了辽东,这个时候确实不适合回来,毕竟也无路可回,回黄县,那不就是主动招惹袁绍吗,现在的局面说白了就是刘澜最想看到的结果,别说袁绍不来打他,就是来打他,他也不会调张飞回来。
  
      而如果不走渤海,直接南下到广陵或者是秣陵,路程相比黄县又太过遥远,毕竟这可是三国时期,海运并不发达,一旦发生意外,那可就都完了,刘澜不会冒险,而张飞也就这样就在了辽东。
  
      清晨,徐晃、张飞、阎志以及从幽州回来的田豫一行四人飞奔出城,身后则是一队约五十人的骑兵紧随其后。
  
      这四人绝对是现如今辽东身份地位最高的四人了,他们此行也是春猎,游猎能不能有所收获还在其次,关键是一个憋了冬天,也是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这可以说是今年对张飞的特别安排,往年他们可不会只是狩猎这么简单,而是会深入草原,拿东部鲜卑练兵,只不过今年因为徐州的战事,他们必须要有所收敛。
  
      比起其他三人,有着深深的刘澜的烙印,田豫则的情况就要有些特殊了,和张飞还好,毕竟有过交集,但徐晃和阎志也完全是陌生人,但他的脾性正直,能力也强,再加上他为人低调,很快就得到了徐晃的赏识,之前对于他的到任,出任副都督,与阎志平级还有人不服气,但是经历几仗之后,这样的声音彻底消失,而经过了奔袭幽州之后,没有一个人再敢在背地里说三道四,觉得田豫是把属于自己的副都督给抢走。
  
      这样的声音曾经一度出现很多,下面的将领都不服气,这个副都督一直空悬着,虽然徐晃也几次上书进行建议,到却一直没有得到刘澜的回复,最后却突然空降了田豫,这让那些摩拳擦掌想着当上副都督的将领能服气不服气又无法去找刘澜和徐晃抱怨,只能摆脸色给田豫看,最初的时候,他遇到的困难别提了,好在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不然的话刘澜就是想不调走他都不成。
  
      但没有人能够知晓,刘澜用田豫驻守辽东,首先因为另一个时空,他本身就对东胡做出了非常大的成绩,他与牵招的组合保证了了曹魏北方的安全,正是因为这一点,刘澜在设立辽东都督与副都督的时候,特意留下一个空缺,说白了就是一直给当时还在公孙瓒帐下的田豫留着,当然假如田豫没有来,那么最后再补也不迟,但是肯定是不会再从辽东考虑人选了,这个人必须要空降。
  
      这一点说白了还是刘澜对辽东并不放心,你说既然不信任徐晃为什不换人,首先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把关羽或者是赵云任意一人与徐晃对调?
  
      刘澜有想过,但是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并不可行,其次他对徐晃也不是不信任,这完全是因为刘澜用人,向来是用人要疑的同时还能做到用人不疑。
  
      怀疑归怀疑,毕竟他在辽东多年,真要发生些什么,他对辽东也这就束手无措了。
  
      可用人不疑,又是同样的道理,既然用了,就不会去怀疑,看起来很矛盾,又一点都不矛盾,只不过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他需要确定徐晃的忠诚度,所以用一名空降的太守孙乾,而再降一名副都督,从而来看他的反应。
  
      这一点与很多帝王在临终时会把一些亲信或者有能力者刻意打下的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为的就是留给继承者来施恩使用,而之前的打压说白了就是看他是不是真的忠心。
  
      徐晃经过了刘澜一系列的试探之后,可以确定他的忠心,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之后,徐晃也很难轻易在辽东掀起巨浪,如果之前徐晃是辽东真正的土皇帝,那么现在徐晃就是辽东负责军事的大都督,能调的部队依然是全境的部队,可是现在辽东的部队却被分成了四大部分,他们分别是孙乾的郡国兵,以及阎志和田豫率领的本部,而他除了能够直接调动本部之外,还有调动阎志与田豫的权利,可这要是对付胡人或者是袁绍,只要有刘澜的军令和虎符,那完全没有问题,可晚上想干别的,诸如造反,那他要同时让田豫和阎志追随他就太难了。
  
      更何况他还将他们的家眷都接到了秣陵,这可不是刘澜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而是有大汉朝就有,不管他在哪为官,家属是不会随他上任的,只不过刘澜稍作变通,可以带一名侍妾,但家人就在秣陵,可以更好的照料,远比在辽东和老家强。
  
      这个情况对辽东的将领或者说刘澜帐下的将领还好,毕竟之前都是普通的百姓,没有几个人是家大业大不舍得离开原籍,但是也有一些特例。
  
      之前刘澜一直不能理会落叶归根,不明白为什么一些老人会对这个念念不忘,直到当他从陈果和田豫口中才得知了这一点情况。
  
      陈宫的父亲,冬天的时候故去,而他在抵达秣陵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之后,每日里念念不忘的就是落叶归根四个字,最后他连人都不认识了可是只要清醒过来,虽然还是认不得人,但他嘴里念叨的还是要把他葬在故乡,埋在祖坟中。
  
      这样的情况,田豫的母亲、陈果的母亲包括徐庶的母亲都一样,用他们的话说他们没有别的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落叶归根,埋到故乡与他们的父亲合葬。
  
      这是他们的心愿,也是他们无时无刻都会对他们儿子念叨的事情。
  
      如果之前刘澜不能理解他们这样的想法,那么当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越来越多,甚至连甄姜都有提到他母亲同样的想法时,刘澜知道,他还是太年轻,或者身为后世人对这些传统观念嗤之以鼻,不当回事,那么现在,他就不得不重视起来了。
  
      甚至也有些理解田豫、徐庶为母亲离开刘备的原因了,如果一个田豫发生这样的事情或许刘备能同意,可是出现两次,虽然情况不大一样但是刘备为什么不去想一些办法来解决,而是眼睁睁看着这样的事情接二连三的上演呢?
  
      孝道与传统,这些无法改变,哪怕生活地发生变化,可他们的根不会变,他们最后还是要回到最初来的地方,而这就是中国人。
  
      而要满足陈宫父亲的遗愿还简单一点,毕竟就在徐州,就算现在没有这个机会,以后也能有,可是其他人呢?
  
      这是刘澜现在最头疼的问题,这件事如果得不到解决,那后果将会变得非常严重。
  
      本书来自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