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武侠仙侠 / 主神图书馆 / 第十四章 赚大钱的机会

第十四章 赚大钱的机会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不过,看到这些英国人都看得很认真,而且都拿出纸笔记录各种商品的价格,赵大贵就明白魔都的这些商贩们即使能喊出高价,把这些英国人宰一下,也不见得能做多久。
  而且,赵大贵发现这些英国人希望自己帮忙买的并不全是米面等生活用品,还有布匹、大黄、苏木等并不紧缺的商品,看来是要为以后的生意做准备。
  逛了一大圈,买很多东西,又找个钱庄将一部分银元兑换成铜钱,最后还找个餐馆大吃一顿,一帮人才心满意足地回到领事馆。
  几个人的经历在留守领事馆的人们之间掀起一阵羡慕,当时就很多人跟赵大贵越好第二天要一起逛街。
  不是吧,我就是要逛街也不是你们这些大老爷们,外国美女还能考虑一下,赵大贵心里腹诽不已,但心里明白巴富尔花那么多钱雇用自己,就是要干这个工作的,当下笑哈哈地答应。
  而且,这些人之中不是历史上有名的传教士或政治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洋行大班,以后肯定有用得着的地方,何乐而不为呢。
  晚上,赵大贵跟着英国人一起大吃一顿,一起吹捧了一番,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领事馆,回自己的旅馆去,兜里当然揣着五十个哗哗乱响的正宗西班牙银元。
  说实话,赵大贵还是第一次见真正的银元。
  回到旅店,跟掌柜和陈小二说自己在领事馆里找了份差事,两个人都是一脸的震惊,并不是羡慕嫉妒恨的那种震惊,而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震惊。
  “我看客官其实识文断字,以后科举做秀才未必不能指望,就算走不了科举之路,到一些体面人家做西席老师好的,何必跟那些洋人厮混,断了自己的前程呢?”掌柜的一脸的不理解,还想劝说一番。
  掌柜眼光独到,早就看出赵大贵其实识字,将他归类为不如意的书生那一类。
  不过,掌柜的劝解虽然处于好心,赵大贵自然也不会放下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第一买办这样的有前途的工作不做,反而去考什么秀才,就算没有赚钱的压力,也不会干这无聊的事情了。
  “掌柜的是好心,我赵大贵心领了。可是我赵家十几年前开始就家道中落,这奔前程的心早就没了,也就多赚点钱糊口而已,其他就没法管那么多了。”
  赵大贵一副我有故事的模样,掌柜的叹气一下,也不再劝解。
  倒是陈小二看着赵大贵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说出什么。
  这时代的人以给洋人做事为耻,就是十三行的伍家和潘家,有数千万元身家的主,家里主事的人都喜欢用假名,担心被人耻笑什么的,盖有清一代风气就如此。
  一想到这些,赵大贵就有些叹气,这种做法固然有不对之处,但后世那种恨不得对洋人鞠躬尽瘁的样子,难道就好吗。
  第二天开始,赵大贵继续认真在领事馆工作。
  他的工作其实不难,就是带着样人们满大家逛街买东西,顺便打探物价信息什么的。
  赵大贵上街就遵守两条:一是不过分砍价可以,但东西质量一定要好;二是不管买的东西多么琐碎,账目一定要清楚。
  他这么一做,立即赢得大部分英国人的尊重,觉得他是个做事认真,绝不弄虚作假的好人,就是巴富尔领事也觉得赵大贵没有在买东西过程中露出贪婪的面貌,有些出乎意料。
  这时候,帮人买东西的时候中间取利,是件很常见的事情,别说中国人,就是英国人之间也很常见。
  领事馆这些人远渡重洋而来,几乎全部都是精明之辈,原先夸赞赵大贵也不见得是对其人品有多高估,此时却对赵大贵多了几分尊重,也开始真正地接纳他。
  在刚入职的五六天之内,赵大贵就带着这些来自英国的彪形大汉逛遍姚家周围的大街小巷,积累了很多经验,也获取了很多有用的价格情报。
  其实论起对这些价格情报的生疏程度和渴望程度,赵大贵只在英国人之上,不在其下。
  其中有很多商品的价格很有意义,在这里就多用点篇幅,记录一下。
  棉花的消费量很大,毕竟是文明海内外的松江布的产地,而且本地也盛产棉花,远销中外,在供过于求时棉花价格为每担十五元左右,紧缺时则高达二十三到二十四元;
  麻的质量很好,每担八到九元,光是每年进出上海的七千多艘船只所需的索具就需要用很多麻;
  苏木价格长长很高,每担两块五元至三元;
  市场供应良好的时候,麦子价格为每担一块五元左右,在合宜的季节,面粉价格能达到每担两块至两块五;
  南京土布,一种使用黄棉花织成的布匹,每百匹价格四十元(每匹长21.5尺,这应该是英尺);
  魔都的茶叶价格比广州便宜百分之二十左右,特别是绿茶能便宜百分之二十五;
  大黄价格跟广东一样,也就是每担四十五元左右;
  每只五斤重的上等火腿,售价一元;
  上等绵阳,每头五元;
  小肥牛,每头十一元到十五元;
  大而好的野鸡,每头0.23元左右。
  (知了注:以上资料主要来自罗伯特.蒙哥马利.马丁于1847年撰写的“中国政治商业和社会”)
  这个价格信息,对了解这时代的商业交易,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同为五大通商港口之一的宁波的物价与上海相比,有一些差距,但相差也不大。
  赵大贵后来发迹之后对宁波也做了一番市场调查,特将其物价公布一下,以作比较(知了注:其实是知了发懒,不想到以后再把宁波的物价罗列出来,就直接一起发布)。
  本地生产的长24英尺,宽16英寸的头等白布,价格是每匹六百文(一英尺30.48厘米,一英寸2.54厘米,一英尺12英寸);
  长18英尺,宽12英寸的淡黄色漂白南京土布六百文;
  质量相同的本色南京土布四百文;
  羊的平均价格为每只三元半;
  大黄价格比广州和上海低廉很多,头等的每担三十五元,二等的每担十七元;
  (大)麻的质量很好,每担九元到十元,但本地需求量很大,不太可能出口;
  棉花质量很好,纤维长、清洁、颜色纯白,本地棉花的价格是每担二十元,织布者喜欢马尼拉棉花,质量较次的美国棉花和孟买棉花,几乎以任何价格都无法在这里出售;
  大米的价格每担两元到三元,在任何时期也很难想象宁波会进口大米,孟加拉的孟非米以每袋两元的价格,也很难在这里出售;
  糖从大员或福建运来,最便宜的每担六元到七元,白砂糖每担九元,最好的冰糖每担十一元到十二元;
  黑胡椒每担九元到十二元;
  燕窝上等的每斤八十元,二等的六十元,三等的四十元;
  檀香木需要量不大,价格为每担十三元到十五元;
  铅锭售价约在七元五角以上(可惜不知道多大的铅锭);
  呢绒幅宽三腕尺(cubit,约18英寸)半的好呢子,每腕尺只售一百八十文到一元;
  烟叶非常柔和,比美国烟叶次得多,每担七元;
  皮张(母牛皮和公牛皮)如果是熟皮,每担十元;生皮则每担七元以上;
  白铅每担十四元到十五元,主要用作化妆品;
  本地产的蓖麻油每担六元以上,用作漆料,不做药材;
  宁波的红茶质量不好,在外国市场不易销售,每担二十元到六十七元不等;
  宁波的绿茶,对外国人来说,比红茶受欢迎得多,只是叶子稍嫌大一些,每担价格二十七元到七十八元不等;
  宁波的丝织品和广州的产品很相似,平均价格为每匹(20码,每码91.44厘米);生丝的价格410元到450元;杭州府的绸缎按重量计价,平均价格为每两约四角五分。
  (知了注:以上资料同样来自罗伯特.蒙哥马利.马丁于1847年撰写的“中国政治商业和社会”)
  这些价格情报看似不重要,但赵大贵很快就会庆幸自己获取了这些价格资料,不至于在之后的生意中手忙脚乱,至少不会莫名其妙丢掉生意。
  在领事馆工作了一个星期左右后,主要是赔英国人逛街买东西,吃喝玩乐,赵大贵等待已久的生意机会终于到来。
热门推荐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