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楚汉之一统天下 / 第三十二章 周伯的焦虑

第三十二章 周伯的焦虑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原来周伯看武侠小说,主人公总是有各种奇遇,而奇遇的关键便是某种武功秘籍。
  在现代,个人的武力值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个人的武力值却是王道。
  武家诀是一个精美的卷轴,让人看了就很有阅读的欲望。
  纸张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大部分的书籍都是竹简,携带很是不方便。周伯很想把纸给造成来,按道理来说,造纸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是遗憾的是,周伯对于造纸术从来没有研究过,也不知道怎么造纸。
  心中叹息一声,早知道自己会穿越,就应该潜心研究一下造纸术。
  用帛卷写的书籍那就是珍贵至极了,一定是很重要的东西。
  将小帛卷在桌子上摊了开来,长达二十尺,密密麻麻布满了图形和绳头小字。前半截是上卷“武家剑法”,下半截的下卷是“盗氏将法”,想来是用来训练战场中武将冲锋陷阵的秘籍。
  前些时间,周伯曾经跟随盗名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剑法,这套剑法他已经算是运用的较为纯熟,欠缺的是临场的历练,周伯现在更加需要的是将法,便是在战场上冲锋打战的本领。
  周伯随手翻了翻上卷,不想却看的入迷了。
  之前跟盗名学习了一段时间,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武家剑法的全部要义,看了书以后,周伯才发现自己错的离谱。这上卷的前半部分,盗名曾手把手的教过他,现在看了之后,对照书籍上记载的文字和图形,周伯有了更新的认识。
  武家诀每招至少有百多个图形,上面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而下半部分更是周伯还未来得及学习的内容。
  认真的研读了一个时辰,周伯无暇武技下卷的盗氏将法,拿着佩剑,来到园中,专心一志地练习上卷自己没有学过的剑式,研练起来。
  周伯边看边练,开始时停停看看,练到得心应手时,每剑挥出,或砍或劈,或刺或削,其中都隐含剑道的至理。不知不觉间他沉迷在奇奥巧妙的剑法里,浑忘一切,这种美妙的感觉,自由盗名处学懂剑法后,还是首次尝到。利剑在帛卷运力用劲的指引下,忽似轻巧起来,破空之声反收的干净,变成沉雄的呼啸,更增使人心寒胆落的威势。
  他又结合现代的击剑原理,再度演练,一时剑气纵横,生出亦静亦动,静时有若波平如镜的大海,动时则似怒海激涛,变化莫测,每一个动作都表现出人类体能的极限,既文静又激烈,形成惊天地泣鬼神的气势。
  不知不觉一天便过去了,周伯觉得自己的剑法已经到达了另外一个境界。
  到得将近日落,他的亲兵匆匆走来。
  “报!”
  周伯大汗淋漓,觉得畅快无比,点点头道:“说吧,有什么消息。”
  亲兵抱拳道:“禀报统领,接扶苏公子令,要求大人带大军十日后赶至陈城三十里外集合。”
  周伯淡然道:“知道了。”
  亲兵退了下去。
  是要攻打陈城了吗?
  时间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周伯不由得百感交集。
  这一瞬间,无数个念头在他脑海里飞旋。
  通晓楚汉历史的他,自然知道跟随陈胜、吴广打下陈城之后,已是这支起义军的巅峰。之后,便是陈胜开始变的骄奢淫逸,剪除异己,建立张楚政权,自己称王。
  而起义军各军就会开始分崩离析,各奔前程。
  很快,随着和章邯的战斗的节节失利,陈胜就会失去对大局的掌控。
  自己要带着大军和陈胜汇合吗?
  周伯被自己这个想法吓了一跳,是啊,明知道即将面临着失败,自己还要和陈胜一道进入陈城吗?
  周伯根本就不看好陈胜能够成功,虽然即将拉起几十万的队伍,而各路诸侯也纷纷表态加入张楚,但是一支没有稳固后方的军队,没有后勤保障的军队,全靠四处抢掠的军队,是难以成功的。
  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陈胜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辛辛苦苦积攒了一点实力,真的要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即将出现的乱局吗?
  或许,还有另外一条可走,就是将队伍拉走,自己单干,等待时机,建立彻底属于自己的政权。
  自己麾下现在已然有了近万人的队伍,加上还能从酂县以及流窜的流民中招募一些士兵,这已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要打下几个城池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这支挂靠在陈胜麾下的部队,真的自己不听号令,有多少将士会追随自己呢?
  至少在现在,整个大局仍然牢牢掌握在陈胜的手中。
  如果自己离开脱离队伍,根本不用思考,自己立刻会成为天下起义军攻击的目标。
  后来的武臣、宋留等人,也是借着执行陈胜的命令另起炉灶的。
  如果陈胜能战胜章邯,这些人依然会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
  就算自己能够摆脱被攻坚的命运,要另起炉灶在眼前也不是那么现实的问题。
  在楚这块大地上,很快项家军就将起事。项梁作为项燕的后代,作为亡楚贵族,其号召力根本就不是自己能够匹敌,加上还有一个万人敌的项羽,自己要么归顺于他们,要么就面临被他们消灭的困境。
  加入项家,和现在跟随陈胜有什么分别?
  难道自己要先和项羽争夺楚地吗?
  大将秦嘉做过尝试,他脱离了陈胜的掌控,自立门户,而且还立了景驹为楚王,结果呢?
  他的政权很快就遭到了其它起义军的疯狂围堵,被日盛一日的项家军击败,身死。
  事实证明,这种违背大义的举措,在现在根本就行不通。若是自己立起炉灶,很快自己的队伍就会分崩离析,楚人也不会再加入自己这支叛军。
  时和势都不在自己这边,要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然,自己也可以攻下六国的某个国都,打出哪个国家的旗号,可以偏安一隅。
  或者也可以北上,夺取赵地、燕地。
  就算真的夺取了,失去了大义的自己,不是被其它势力攻取,便会被章邯攻克,同样也不是明智的选择。
  历史已经无法次证明,大义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它确确实实左右了各方势力。过早的背负叛徒的名义,定然是难以走远的。
  一时间,周伯心乱如麻。这种受制于人的滋味实在太不美妙了。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