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闲来试笔 / 说《芳华》

说《芳华》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冯小刚的这部戏从去年就开始炒作,因为档期的缘故,拖后展出,因为是炒作的缘故,网上又叫好的,也有咒骂的,到底这部剧是个什么样?没看过,只能看看过的人聊了什么。
  左派们反右立了大功,中国的天空没有黑下去,居功自伟,冯小刚因为档期推辞哭了一鼻子,之前还因为《我不是潘金莲》给王健林还是他家公子隔空发电子邮件,成为网络热点,许多看过《芳华》样片的左派就在群里说了他们的观感,说是冯和作家严刻意玷污文革期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家相处的关系明明很好,却被他们说的漆黑一团,许多左派大咖都号召左派人士抵制这部片子。反正自己也没看到这部片子,反正这部片子也推后档期了,抵制和欢迎都是空对空,最后因为别的事,不了了之了。反正帽子还在,就像一场台风过后,虽然还是那片广场,但是一片狼藉,乌烟瘴气,让人心情很恶劣。
  后来,《芳华》上映了,没想到一下子轰动了,效果非常好,任左派大咖再怎么说文革时期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好的,人们还是涌进电影院,接受冯氏电影严氏编剧的洗礼。看一场,回忆一场,哭一场,看完之后,回味悠长,于是再看,再看,拉动了冯氏电影的JDP,冯的宣传也做的好:老兵聚会、抗越老兵探班、参加央视、其他卫视的综艺访谈节目,带着走红的演员到处跳《草原女民兵》,掀起一阵又一阵的念旧浪潮,从各地返回的信息调查,好像《芳华》演出的很成功,,并没有因为左派的抵制,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左派大咖沉默不语,他们再一次感受到***的一句话“群众是需要教育的”,任重道远,他们不说话,有人好,也没人被拉黑,也没人被踢,也没人被骂,这次左派做的很到位,也值得为其“无为”的态度点赞。
  网上发的文章都是那些当年的老兵为冯氏电影点赞的报道,许多人都在回味当年的芳华岁月,说来说去,都是说那时候的好,没有人说那时候的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是真的当年那么好?还是因为怕搅了气氛,刻意隐藏了那段纠葛?我当年可是喝了“狼奶”长大的,当年的书都在讲文革期间的各种勾心斗角,许多人现在还抓着余秋雨当年的琐事不放,就想整死他;文艺圈里乌烟瘴气,拉帮结派,利欲熏心,争名夺利,你死我活的闹剧时不时轮流上演!文艺界就是一个大酱缸,搅一搅动,苍蝇、蚊子、臭虫、老鼠、臭味就翻涌而上,臭不可闻。现在的文艺界不像当年“穿小鞋”的年代,还有点自知之明,还知道收敛一下,现在“礼义廉耻”挂在嘴上,背后都在干着“下三滥”的勾当。前几年看过韩国的电影,讲艺人被公司出卖,被政治势力玩弄,最后悲哀自杀的事件,这是真有其事的,如果我国的文艺圈还是这样走下去的话,韩国的事说不定还要在国内上演一次!
  到底文革期间人与人的关系怎么样,我们都没赶上,争来争去也解决不了什么大事。我只相信古人的一句话: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冯严二人花这么大的力气,不可能是没有任何用意的,至于像左派们说的想翻天,我感觉他们说重了,新中国的文艺大军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在批判人性,至于事件都是外套,左派批评冯氏电影不真实,没有回源历史,其实是吹毛求疵,鲁迅先生早就批判这样的腔调了,要真实,还要什么文艺?文艺就是夸张的东西,你要从文艺片里学历史,《三国演义》你也不要看了!看来左派们中毒太深了,记得当年许多人说文革初期,在文艺界里也是苛意批评文学作品描写的不真实,许多人想通过文学作品做宣传,把文学作品当教材,弱化了文学作品的作用,弄的文学作品萎缩化了,许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写了,动则得揪,最后只能弃笔不写了,文学创作枯萎了十年。现在许多人都是那时候过来的,没念几年书,好日子没过几天,现在又想走回头路,也是叫人反感,叫人胆寒。
  有些人是有政治目的的,他想拉你走回头路,你也不傻,许多右派想翻天,许多人就不答应。但许多左派就是不让你做事,这不行那不行,你行你还不上,也是让人气不公的。《芳华》刚出档期,又一部片子出场了,左派们又在重复同样的腔调,给人家扣帽子:他们想抹黑政府和共产党!就好像他们做的就是在维护共产党的尊严似的,好像他们自然红似的!如果“万马齐喑”的时代到来了,还是成年的八个样板戏轮番上演,达到了“愚民”“娱民”的效果,失去了“育民”的效果,他们自诩的“左派”自己也会遭殃,因为有前车之鉴!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