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乱清 / 第七十四章 百鸟朝凤,太后……圣明

第七十四章 百鸟朝凤,太后……圣明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两宫皇太后都很有些尴尬,她们的身份,无法臧否高宗的《圆明园后记》、《万寿山清漪园记》以及“过辰而往逮午而返”、“未尝度宵”的行为自不能说高宗写的不好、做的不对,可是,也不能说写的好、做的对,不然,岂非是说高宗修清漪园,确实是“背信”了吗?
  
  连“虚怀纳谏”什么的,也不能胡乱吹捧,一来,高宗并没有真的“纳谏”,清漪园到底还是修了起来且也不晓得,是否真有人“谏”过?二来,还是那个道理“纳谏”的前提是做错了,而她们不能指责高宗做错了。
  
  她们姐儿俩,作为皇家的媳妇、撤帘的太后,在这一类的问题上,“言论自由”的尺度,还比不上普通的大臣。
  
  慈禧尤其尴尬,原来,高宗临幸清漪园,晨往午返,原因并不是什么“朝佳”、“午佳”和“夕佳”一般赏心悦目呀!
  
  痛感这个亏,还是吃在了“书读的少”上头!
  
  就在这一刻,慈禧下定了决心我要读书!多读书!
  
  两宫皇太后的尴尬,还在于,颐和园既是清漪园的“复建”,如果清漪园之肇建,是“背信”之举,颐和园又该怎么说?
  
  特别是,修建颐和园的缘由,和修建清漪园的缘由,高度相似都是为了孝养“以天下养”的皇太后。
  
  当然,在这个问题,她们两个,并没有责任,可颐和园到底是为了她们“颐养冲和”而建的呀,这个
  
  唉,反正就是尴尬。
  
  另外,两宫皇太后都听出来了,关卓凡这一番长篇大论,隐约有“橘谏”的味道除了这个颐和园,您二位,就不要再想着修别的园子了。
  
  算是“借古讽今”吧。
  
  慈安是绝对没有再修别的什么园子的心思的;慈禧呢,也没有面对颐和园的湖光山色、桂殿兰宫,“心满意足”四字,尚不能描状她此时的心境,哪里会想到再修别的什么园子?
  
  不过,她是有“前科”的她想过重修圆明园的。
  
  因此,不论从哪方面来说,她都比慈安更加尴尬些。
  
  不过,又不能怪关卓凡,因为,这个话头,是她自个儿挑起来的,关卓凡只是被动的“回太后的话”。
  
  至于他“长篇大论”什么的这个事儿,你不“长篇大论”,不把《圆明园后记》、《万寿山清漪园记》都搬出来,还真说不明白。
  
  无论如何,气氛已经受到了影响,大伙儿都有些讪讪的,说话的声调也降下来了,脸上的笑容也有些勉强了。
  
  不过,这个小插曲对于好心情的影响,并没有持续太久,毕竟,吸引眼球、转移注意力的物事,一件接着一件。
  
  首先是宜芸馆正门宜芸门居然是垂花门的样式。
  
  垂花门不稀奇,但垂花门出现在宫里,可就稀奇了。
  
  垂花门是外宅、内宅的分际,进入垂花门,即意味着进入了内宅,不过,宫里头是不需要垂花门的如紫禁城,外朝、内廷,以乾清门为分际,进入乾清门,即进入了皇帝的“内宅”;如颐和园,因为其为皇太后专享的苑囿,因此,整个园子,皆可理解为“内宅”,不存在什么内、外分际的问题。
  
  宜芸门设计成垂花门的样式,两个作用:一是增强装饰性,使之更显温婉秀美;一个是通过垂花门这种区隔内、外的标志性建筑,强调玉阑堂的“进深”,也即强调玉澜堂独立的、自成系统的“组团”地位和玉澜堂正门三开间“仪门”的作用,异曲同工。
  
  反正,在母后皇太后眼中就是,“这个园子的门,花样可真多!”
  
  原时空,宜芸门也是垂花门的样式,不过,彼时,宜芸门勉强可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垂花门玉澜堂是德宗的寝宫,宜芸馆是皇后的寝宫,某种意义上,宜芸馆可以算是玉澜堂的“内宅”。
  
  宜芸门的“花样”,还不止于此。
  
  宜芸门是一座双卷棚式垂花门,正常情况下,这种格局的垂花门,该有两道门,进入大门之后,里头的“卷棚”,由两根檐柱支撑,檐柱之间,还应该有一道门,曰“屏门”,起“障景”的功用。
  
  宜芸门呢,檐柱是有的,不过,“屏门”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砖雕照壁同仁寿门两侧宫墙的砖雕影壁仿佛。
  
  当然,仁寿门宫墙的砖雕影壁是和宫墙连在一起的,宜芸门内的砖雕照壁是独立的,上头的图案也不一样:仁寿门宫墙的砖雕影壁,里外两面,都是“苍龙教子”强调皇太后和皇帝的关系;眼前的这座砖雕照壁,正面雕着“百鸟朝凤”非常符合主人家的身份;背面则雕着喜鹊和梅花。
  
  “回太后,”关卓凡说道,“这叫做‘喜上眉梢’。”
  
  慈安想了一下,反应过来了,“啊,对,‘梅’和‘眉’是谐音的!”
  
  顿了顿,果然“喜上眉梢”了,“好,好,这个‘意头’好!”
  
  至此,因为“太爷爷”食言而肥引起的小小尴尬,烟消云散了。
  
  在这里,狮子再替关卓凡啰嗦一句:“原时空”,宜芸门内,就是一道普通的四扇绿漆木屏门,并没有这座“百鸟朝凤”加“喜上眉梢”的砖雕照壁这亦属于关卓凡对历史的改变的“成果”。
  
  正殿宜芸馆、东配殿道存宅、西配殿近西轩,皆面阔五间,雕梁绣户,画栋飞甍,不过,慈安的注意力,却在连接正殿和配殿的转角抄手游廊上。
  
  “每边儿都开了两个角门?”
  
  “是一个朝北开,另一个,东北角的,朝东开;西北角的,朝西开。”
  
  “我就说玉澜堂里门多!”慈安笑道,“真真的叫‘四通八达’了!”
  
  顿了顿,“用得着这么多门么?”
  
  “回太后,”关卓凡说道,“还是要方便些的譬如西北角的两个角门,出北角门就到了‘后庭’,也即玉澜堂的第四进最后一进;出西角门,即入‘后庭’西边儿沿墙的抄手游廊。”
  
  顿了顿,“玉澜堂‘后庭’之西墙,即为乐寿堂东跨院之东墙,两位皇太后的寝宫共用一墙,嗯,可以之示天下两宫皇太后二位一体、亲密无间。”
  
  “两宫皇太后”都微笑点头,对“二位一体、亲密无间”的说法,表示赞同。
  
  没有人留意到,皇帝的面上,似乎略现异样。
  
  “说到这条抄手游廊,”关卓凡继续说道,“确实可谓‘四通’”
  
  微微一顿,“第一通乐寿堂东跨院南墙抄手游廊的尽头也即东墙的尽头,开了一个角门,既然玉澜堂、乐寿堂共用一墙,这个角门,自然就开在了玉澜堂‘后庭’西墙的抄手游廊里头,所以,经此抄手游廊,可直通乐寿堂此谓第一通。”
  
  “第二通还是通乐寿堂既然是西墙的回廊,自然连接玉澜堂‘后庭’西门、亦即乐寿堂东跨院东门此门亦为垂花门。”
  
  “第三通通万寿山此回廊一直绵延至‘后庭’的北门、亦即整个玉澜堂的北门此门为三开间回廊门,出门即可上山。”
  
  说到这儿,慈安“哎哟哟”的笑了起来,“这左通、右通、前通、后通的,我已经听糊涂了!还有,‘三开间回廊门’那是什么门?”
  
  “等一会儿母后皇太后一看就明白了”
  
  顿了顿,关卓凡继续说道,“还有第四通通昆明湖边沿回廊左行、亦即南行,出一道小小角门,即到湖边大致就是近西轩西门的位置。”
  
  “还通湖边儿?”母后皇太后兴致勃勃的,“好,咱们这就去看一眼!”
  
  于是,也不进什么正殿、配殿了,一行人斜穿过院子,到了西北转角抄手游廊,一出西侧门,果然,又是抄手游廊:沿近西轩的北墙向西,然后折而北去,顺着“后庭”的西墙,一直延展到“北墙”关卓凡说的“三开间回廊门”的封闭式回廊。
  
  后庭中的假山水池草木什么的,就不细表了,眼前光景,最为慈安以及慈禧注意的,还是这个“三开间回廊门”从所未见。
  
  首先,这是后门,不是前门,即便规制宏大如恭亲王府者,也未将后门造成三开间的格局,不论玉澜堂怎么“自成一格”,到底不过一个四进的院子,怎么会弄出一个格局如此宏大的后门呢?
  
  不过,玉澜堂不是王府啊,是皇太后的寝宫啊,格局神马的,岂是王府可以比拟?
  
  嘿嘿。
  
  其次,大门两侧,不是耳房,不是墙壁,是极罕见的封闭式的回廊的设计西接西墙的抄手游廊,东
  
  咦,这条大回廊,一路向东,好像……越过了东墙?
  
  这是跑到哪儿去啦?
  
  莫不成
  
  “这条回廊”看着东墙外高耸的殿阁,慈安试探着说道,“是不是伸到德和园大戏楼那头儿去啦?”
  
  “太后圣明!”关卓凡说道,“正是如此!”
  
  在方位、方向的问题上,慈安难得清楚一回,心下不由得意,笑道:“哟,这么说来,就算是下大雨,也不必撑伞,顺着这些个游廊、回廊,就可以一直走到德和园那边儿了,是吧?”
  
  关卓凡再次颂圣,“太后圣明!”
  
  *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