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乱清 / 第一三二章 可惜我不是男人

第一三二章 可惜我不是男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阅舰式"之后,是"海上分列式".
  
  "冠军号"驶过受阅编队,完成"阅舰式"之后,掉转船头,回到出发点.然后再次掉头,停车,恢复阅舰式开始前的状态.
  
  "射声号"打头,受阅编队按照战斗舰,登陆舰,后勤舰的先后排序,驶过"冠军号"面前,接受检阅.其中,战斗舰又按照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的顺序排列.各舰之间相距约三链,首舰"射声号"至尾舰"弗吉尼亚号",整个受阅编队,长近七海里几乎二十五华里.
  
  拟定海上阅兵计划的时候,杜立德,丁汝昌,乔百伦等人,按照关卓凡的意思,不论"阅舰式",还是"海上分列式",都适当地拉长了前,后两舰之间的距离这个时代的舰船,毕竟还只是风帆蒸汽混合动力,不比现代军舰,舰只之间,其实原本并不需要留出这么大的空间的.
  
  但关卓凡要用拉长前,后舰只距离的法子,来"拉长"整个受阅编队,以加深慈禧"坚船利炮,源源不断"的印象,加强乃至放大这支舰队在她脑海中的形象,达到在御姐身上实现这次"阅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效果非常之好.
  
  海上视野之广阔,远过陆地,受阅舰只在"冠军号"面前驶过的时候,前舰[长_风]文学"//cfwx"target="_blank">cfwx,后舰都在视野之中,军舰的航行速度又远过人之奔走,因此,观者既不会觉得队形疏松.也不会产生不连贯的感觉.
  
  圣母皇太后呢?
  
  从"阅舰式"开始.到"海上分列式"结束.超过一个半时辰.由始至终,慈禧都在前舰桥上扶栏而立,期间没有坐下来过一次包括完成"阅舰式"后,"冠军号"掉头回到出发点的过程中,亦如是.要知道,同样是长时间站立,在颠簸起伏的海船上,比之在平地上.可是累得多了何况是一个第一次乘坐海船的人?
  
  "冠军号"掉头之后,关卓凡曾请圣母皇太后坐下小憩回到出发点这段海程,不算在典礼之中,是可以坐下的.但慈禧说自己不累,依然站着听关卓凡为她讲解,行经各舰的名称,舰别,吨位,火力,等等.
  
  由始至终,全无倦意.
  
  非但如此,整整三个小时,御姐的腰板儿.始终挺得笔直;饱满的胸脯,始终高高耸起除了手扶着栏杆.整个姿势,简直可以算作"站坡"了.
  
  一连站三个钟头的军姿,可不容易啊.
  
  激情的火焰,一直在慈禧体内烧灼.精神上的极度兴奋,使她完全感觉不到身体上的疲惫.
  
  "冠军号"身型再巨,威力再强,也只是一条船,有道是独木不成林,恶虎难敌群狼,不可能就靠它和"射手号"两个包打天下.可现在摆在眼前的,却是一整支舰队如果当年这支舰队在手,英国人,法国人,还打得进来吗?!
  
  慈禧没有忘记,眼前这支舰队,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的船这些船,不会为自己和英夷,法夷开战.但身边的这个男人,已经让她深信不疑:在不久的未来,自己将拥有这样的一支舰队也许比眼前的这支还要强大!
  
  激动人心的前景叫她热血沸腾,"海上分列式"进行的过程中,她甚至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可惜我不是男人!
  
  咳咳,幸好您不是男人.
  
  "海上分列式"结束的时候,已近午正.关卓凡请圣母皇太后回舱,传膳,小憩,一个时辰之后,准定未正时分,开始"演阵"和"演炮"前者为受阅编队演练战斗队形,后者为海上实弹射击演习.
  
  下午两点正,"冠军号"的信号桅上,升起"按时展开行动"的信号旗,"演阵"正式开始.
  
  受阅编队演练的战斗队形,一共三种:"一字长蛇","双龙入水","大雁展翅".
  
  "冠军号"的舰桥,高度有限,站在上边,看海面上众多舰只"演练阵法",前进后退,左转右拐,如果不是行家,只好看个热闹,到底如何"变阵",又变成了什么"阵型",其实是看不大明白的.
  
  为了让圣母皇太后看懂各种"阵法"之里就不然,"演阵"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关卓凡专门找人,用磁石做了张围棋棋盘大小的"磁盘",又做了二十二只小小的舰船模型,每一只都插上了名牌,自"冠军号"以下,一一标注了舰名;模型船底下,嵌了磁铁,能够牢牢吸附在"磁盘"上,颠簸起伏,也不会滑落.
  
  海面上,各舰此来彼去;"磁盘"上,关卓凡随之摆弄移动对应的舰船模型.如此一来,"阵法"如何变化,圣母皇太后就看得明明白白了.
  
  慈颜大悦:真是太贴心了!
  
  首先出场的是"一字长蛇阵".
  
  所谓"一字长蛇",即"阅舰式"和"海上分列式"时使用的"单纵队",也即各舰排成首尾相接的一列纵队.不过,和"阅舰式","海上分列式"略有不同的是,战斗队形的"单纵队",舰只和舰只之间的距离要近许多.
  
  这个"一字长蛇阵",算是风帆战舰时代的标准战斗队形.
  
  风帆战舰的火炮,主要设.[,!]置在两侧船舷,因此,侧身对敌,是风帆战舰的自然选择.随着船只操控性能和火炮射程,威力的提高,早期的火攻,跳帮战术的重要性随之降低,最终,风帆战舰时代的海战,形成了标准的战列线战术:
  
  对阵双方在交战前,先将各自战舰排成一列纵队即"一字长蛇";然后,双方舰队同向并列而行,或对向交错而行,并在行进中以各自内侧舷炮对敌进行炮击.
  
  此时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叶,是一个风帆战舰向铁甲战舰过渡的时代,军舰的动力已经发展为蒸汽风帆混合动力,但火炮的设置,和风帆战舰时代依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舰艏炮,舰艉炮,虽然在某些舰只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的加强,但就整艘军舰而言,依旧是以舷炮为主包括最新式的勇士级的"冠军号".
  
  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中,依然明确规定:"一旦进入全面进攻,各分舰队应该尽可能地运用最有利的优势与邻近的敌人作战;各分舰队所有的舰只,都应尽力和其分舰队长官保持一线队列前进……"
  
  为演示"阵法",受阅编队离开演习海域,然后重新进入.
  
  第一个出现在海平线上的,是"射声号".接着,"海军中将号","马里兰号","杰斐逊号","密西西比河号"……次第出现.
  
  最后一只,是"弗吉尼亚号".
  
  "射声号"汽笛长鸣这不是喊给身后的同伴们听的,而是告诉圣母皇太后:俺们要"摆阵"啦.
  
  小爱德华发出"左满舵"的指令,"射声号"急速右转,湛蓝的海面上,庞大的舰身划出了巨大的白色尾流.
  
  等一下!"左满舵""急速右转"?
  
  喂喂,那个舵手,你搞错了吧?
  
  没有搞错.
  
  现代的舰船转向指令,以船头为准,"左舵"就是船头向左转,"右舵"就是往右转.但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舰船,执行着一种奇葩的"舵柄指令"以船尾为准:"左舵",船尾向左转即船头向右转;"右舵",船尾向右转即船头向左转.
  
  这套叫人精神错乱的东东,直到二十世纪初,保守的英国人才彻底放弃之,转而改用国际通行的船头转向指令.
  
  唉,改革这个事儿,真心是不容易啊.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