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乱清 / 第十三章 第一次进攻

第十三章 第一次进攻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关卓凡设计的堑壕防御体系,一般情况下,都是平行的三条。2《《全站无广告,更新快,无错章》》》
  
  第一条叫做“前敌堑壕”,平时只留观察哨,一旦“有事”,大部队从后方进入,是对敌的第一道防线。
  
  第二条叫做“转移堑壕”,如果敌人炮火过于猛烈,为减少伤亡,“前敌堑壕”里的士兵可以暂时撤到这条堑壕内;如果“前敌堑壕”失守,这里就是第二道防线。
  
  第三条叫“预备堑壕”,因为堑壕空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防守部队都塞进“前敌堑壕”,所以在战斗中,一部分部队在“预备堑壕”内待机,随时准备支援“前敌堑壕”。
  
  三条横向的主堑壕之间,用纵向的“交通堑壕”联通,士兵在三条堑壕之间的运动,全部通过“交通堑壕”。“交通堑壕”和主堑壕的交汇点,都修筑有坚固的工事,犹如一个微型的堡垒。
  
  “转移堑壕”的后部还有掩蔽所。掩蔽所深入地下数米,这是为防备敌人的重炮用的,小仓城后勤基地的防御完全不存在这个需求,就没修掩蔽所。
  
  在原时空,这套防御体系,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真正定型。经关卓凡之手,整整提前了五十年来到了世上。
  
  所以,在本时空,关逸轩才是“近现代堑壕防御体系之父”。
  
  小仓城基地地处前线,风险等级和“绿区”的长崎基地完全不同。小仓城基地完全按照“战区”标准进行防御体系的建设,工兵连的任务,除了基地本身——土墙内的建设外。23主要就是修筑这套堑壕防御体系。当然了。守备营也得“在工兵连指导下”一起干活。乱清13
  
  堑壕的长度、走向。都经过精心的设计,确保火力密度做最合理的分布,并且不留下任何射击死角。
  
  小仓城基地砍光了土坡上的所有树木——这是为了不在射界中留下任何障碍物,对此,小莅原长行和小笠原忠干两个,心痛得不得了,可也不敢说什么。不过,这些树木一颗也没有浪费。全用于修筑基地和堑壕了。
  
  长州藩知道中国人的“后勤基地”的具体位置,也知道“土坡上的树都被砍光了”,但却没有任何关于这些“壕沟”的情报。堑壕是在基地落成之后才开始修建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基地周围就成了“军事禁区”。而轩军修堑壕,完全是工兵连和守备营自己动手,没有抓一个日本人的差。所以,小仓藩自己对此都不甚了了,更别说长州人了。
  
  所以,高杉晋作和山县有朋。现在就只好皱眉头了。
  
  皱眉头归皱眉头,对这个“后勤基地”的进攻必须尽快展开。高杉晋作不晓得自己手上还有几天时间,两天?三天?
  
  长州藩部队在攻克大里和小仓城的战斗中,损失非常有限,建制完整,士气高昂。
  
  壕沟面前的地势平缓,但宽度有限,一次不能投入太多兵力,不然挤在一起,既增加伤亡,也反而降低进攻效率。山县有朋将进攻部队分成四队,轮番不停歇攻击,不给中国人喘息之机,直到攻入这个基地为止。5
  
  第一队由福田侠平率领,第二队由时山直人率领,第三队由三浦梧楼率领,第四队由交野十郎率领。1
  
  这几个人和山县有朋一样,出身都很卑微。山县有朋足轻出身,福田侠平等人连足轻都不是,有的是小商贩之子,有的是农夫之子,没有一个武士。高杉晋作改革制度,用人不问门第出身,他们迅速脱颖而出,正是最为热血锐气之时。
  
  福田侠平带队出击了。
  
  长州军队的进攻队形非常分散,士兵和士兵之间,虽然还不存在类似轩军“三三制”的配合,但已经基本没有“排队枪毙”的痕迹,这和还在使用密集冲锋队形的幕府军队,大相径庭。甚至比起他们的英国、法国的师傅们,长州军队的队形也要更分散一些。
  
  这固然是因为长州军队也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后膛枪,武器对战术自然产生影响。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长州藩兵员有限,高杉晋作,山县有朋,还有协助高杉晋作进行军事改革的大村益次郎,几个人一天到晚想的,都是如何更高效率地使用兵力。这几位时代的天才人物,都敏锐地意识到:进攻的时候,密集队形增加伤亡,减低效率,已经不合时宜了,至少,不合长州藩的时宜。
  
  对面中**队的阵地上,十分安静,望远镜中,沙袋的缺口上,“空空如也”。
  
  高杉晋作和山县有朋都略觉不安,中国人肯定已经进入了壕沟,但他们为什么还不露出头来?乱清13
  
  福田侠平的第一队距壕沟已经不足一百米了,望远镜中,突然人影晃动,片刻之间,沙袋上所有的缺口,都被“填满”了。
  
  高杉晋作和山县有朋发现,这个时候,己方后方阵地的部队的射界中,进攻部队和敌人的壕沟已经部分重叠,很难从后方提供火力支援了。
  
  于是两个人都明白了,为什么中国人迟至现在才进入“射击状态”。两人对视了一眼,都在对方的脸上看见了不安的神色:长州军队可做不到这一点——这需要守军上下都有很好的“定力”。
  
  中国人并没有马上射击。
  
  八十米……七十米……长州军队愈来愈接近壕沟了。
  
  有的士兵一边前进,一边开始射击。
  
  中国人还是一声不吭。
  
  高杉晋作和山县有朋的手心都捏出了汗:他们从来没遇到过接敌如此之近还不开火的军队!
  
  他们都是行家,知道这么做对士兵的心理承受力和组织纪律性有多高的要求。许多军队,从指挥官到士兵,敌人还未进入有效射程,就会慌里慌张地开火。事实上,这么做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打中敌人——也根本打不中,而是为了给自己壮胆。看着敌人步步逼近,自己却不做任何反应,这需要极强的心理抗压力。
  
  但这么做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用。
  
  敌人尚远,就开始射击,基本没有命中率。除了浪费弹药外,连续射击,却不能阻止敌人的不断逼近,是对防守方的巨大心理折磨。敌人发起最后冲锋的时候,守军的心理防线也就差不多崩溃了。
  
  这么打法,火力密度、交叉覆盖什么的,自然更加谈不上。
  
  中国人的这种“定力”,高杉晋作、山县有朋都晓得:自己亲手训练出来的长州军,是万万做不到的。
  
  六十米……五十米了!
  
  福田侠平大吼一声:“冲锋!”
  
  话音未落,堑壕边沿的上百个缺口中几乎同时冒出了白烟,枪声大作,正要全力加速奔跑的长州藩兵纷纷摔倒。
  
  高杉晋作、山县有朋心里猛地一沉:好高的命中率!
  
  中国人用的应该也是后装枪。但即便是后装枪,也需要退膛、上弹,两次射击之间也有一定间隙,可中国人几乎马上就射出了第二排子弹,然后是第三排子弹,然后密如连珠,弹如雨下。
  
  没等后方阵地上吹响撤退的军号,第一队进攻的长州军就溃退了下来。
  
  高杉晋作、山县有朋的脸色十分难看。
  
  福田侠平一张马脸涨得通红,他头脑一片混乱——说实话,他被突如其来的密集火力打懵了,甚至记不太清楚,自己是怎么和乱作一团的士兵们裹在一起,稀里糊涂地退下来的。
  
  福田侠平呆了半响,大叫一声:“我要切腹!”
  
  山县有朋怒吼一声,一巴掌扇了过去:“混蛋,胡闹什么!”
  
  检点损失,死亡和重伤的,一共六十五人,第一队五百人,战损率达到百分之十三,按照英国人的标准,可以认为这支部队“暂时失去了战斗力”。
  
  这仅仅是第一次进攻。
  
  *(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