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乱清 / 第六十五章 赎买和底线

第六十五章 赎买和底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关卓凡说道:“还有,虽说是重修清漪园,但修好之后,许多地方和原来的园子毕竟不大一样。(Www.suimeng.Com)----无广告在线阅读-----4臣请旨,这‘清漪园’是否可以改一个名字?”
  
  慈禧、慈安都心领神会:清漪园规制宏大,“重修清漪园”,外面的各种猜测说法一定很多;改一个名字,就说在清漪园旧址修一个“小园子”,舆论的压力就会少很多。
  
  慈禧微笑着说道:“可以啊,不过,这上头我们姐俩可不大懂,你说叫什么好呢?”
  
  关卓凡说道:“臣以为,这个园子既为两宫皇太后悠游颐养之地,取‘颐养冲和’之义,就叫‘颐和园’如何?”
  
  好名字,又低调,又有“大义名分”——“太后以天下养”,修一个小小的园子,“颐养冲和”,天经地义。
  
  这个“和”字亦可理解为,太后“颐养”之后,自然内外相得,一团“和”气。
  
  于是两宫皇太后欣然同意。
  
  关卓凡准备跪安了,慈禧笑着说道:“这张图,就留在我们姐俩这里,明儿再还给你,成不成啊?”
  
  关卓凡说道:“是,当然要请两位皇太后详加指点。”
  
  关卓凡跪安退出,帘子放了下来。
  
  慈禧的眼光又回到图纸之上,身子里没来由地生起了一股活泼泼的躁动,令她微微地口干舌燥,不知道是因为这个还在图纸上的园子,还是刚刚出去的那个人?
  
  颐和园,就是关卓凡“赎买”两宫皇太后的“大计划”;也是昨天晚上。在恭王府,得到了几个大军机的“理解和支持”的那件大事。1
  
  所谓“赎买”。不仅要她们接下来支持改革朝政;还希望,她们能够尽早地、尽量和平地离开权力中心。----无广告在线阅读-----
  
  关卓凡认为,慈禧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女人。说得白一点,是一个“**强烈”的女人。这种“**”,包括了对生理、物质和权力的要求。
  
  如果她在生理和物质方面难以获得满足。自然就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对权力的追求。
  
  原时空慈禧对权力的执着,除了自保的要求外;关卓凡认为,生理需求的压抑,喜爱奢适生活的天性未得餍足,是很重要的原因。(网网友上传.)
  
  平心而论,除了晚年终于忍不住,和醇王“权钱交易”,修了个颐和园。之前的慈禧,真没花过什么大钱。
  
  做一件色彩鲜艳的袍子都跟做贼似的。
  
  她的权力,一直受到体制、舆论和爱新觉罗家族的相当程度的制约;在财政上,尤其如此。
  
  慈禧从来没有直接地掌握过财权。
  
  颐和园事实上是醇王给她修的,交换条件是:放弃垂帘,允许光绪自立,自个在这个园子里“悠游颐养,以尽天年”。
  
  慈禧基本上遵守了这个条件。如果不是光绪和康有为的事情办得实在二。真不至于走到那么一个几败俱伤的地步:光绪幽死;慈禧留下身后骂名;他们为之服务的家族,失去合法管理国家的最后机会。
  
  这个园子,既然早也得修。晚也得修,为什么不早一点修呢?
  
  物质上面得到满足,当然不会百分百消灭慈禧对权力的兴趣,但一定可以大幅度地转移她这方面的注意力。5特别是现在的慈禧尚未掌握最高权力,她自己也认为“垂帘”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安排,儿子成人后。“还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个园子,是促使慈禧离开权力中心的重要推手。
  
  在慈禧离开权力中心之前,获得她对于改革朝政的强力支持,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所以,关卓凡认为,只要财政允许,就应该给慈禧修这个园子。
  
  谁叫咱碰到的君主不是汉文帝呢?
  
  话说回来了,真碰到汉文帝,关卓凡想,大概未必轮得到我上下其手了。
  
  那么,财政允不允许呢?
  
  在君臣对奏的时候,关卓凡算的那些帐,自以为**不离十。事实上,如果三百五十万两真的够用的话,即便全由国家财政支出,也是可以承受的,只是名声不大好听罢了。
  
  所以,还是一百万两好了。
  
  “余数由美国人报效”,只是关卓凡的一个幌子。两百五十万两银子,又不是一次性拿出来,哪儿匀不出这笔钱啊?
  
  左宗棠打一年仗,就花三百五十万两。而且,和原时空不同的是,陕西已经为关卓凡平定,左宗棠一出兵就可以进军甘肃。平定全回之乱,费时一定比原时空少,估计能比原时空省下近千万两银子呢。
  
  实在不行,这笔“余数”,俺自己掏腰包好了。存在美国的银子,溯本追源,也是美国人民奉献的,说是“美国人报效”,也不错吧?
  
  问题是,三百五十万两银子,真的够用吗?
  
  原时空,醇王修这个颐和园,后世的学者们,可是算出了“两千万两到三千万两”的天文数字啊。
  
  对于这个“研究成果”,关卓凡以一个历史系研究生的身份,表示怀疑。
  
  先不说算多了算少了——修颐和园,因为资金来源不好见光,所以账目极其粗疏,许多明细都刻意销毁了。不晓得这个“两千万两到三千万两”,是怎么算出来的?
  
  不过,关卓凡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否定这个数字。
  
  如果这个数字是真实的,那就太可怕了。
  
  高宗修清漪园,包括挖昆明湖、造万寿山在内,才花了四百八十万两;你不用挖湖造山,修个规模只有清漪园三分之二大小的颐和园,要花五倍的钱?
  
  事实上,颐和园的建筑,不论是质量还是面积,都比不上清漪园。
  
  为什么?还不是钱不够用?
  
  多花了五倍的钱还不够用?
  
  前文已经说过了,通货膨胀没那么恐怖,银价还在上涨。
  
  如果真花了“两千万两到三千万两”,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惊人的贪污、浪费、低效率。
  
  脸上身上,抹了几块洋务运动的红药水;但这个国家的里子,比起乾隆时期,其实要烂得多了,朽败不堪,药石罔效。
  
  因为没有确实记录,不论哪种结论,关卓凡都只好存疑。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原时空修颐和园,没有挪用北洋海军军费。
  
  慈禧挪用北洋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在原时空,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几乎已成的论,连颐和园的讲解词都这么说。
  
  真正冤枉啊。
  
  颐和园确实和清末的海军发生了关联,但不是和北洋海军,而是和海军衙门。
  
  这两者的区别,大致相当于北海舰队之于海军司令部。
  
  海军衙门的头是醇王,他弄了一个无比奇葩的“水师内学堂”——学员是满洲子弟,训练地点是——你再也想不到的——昆明湖。
  
  就是说,他要在一个人工湖里面,练近代海军。
  
  醇王的原意,是不甘心海军为李鸿章等汉员一手把持;于是,就像他当年练神机营一般,弄了一个更不伦不类的“水师内学堂”出来。
  
  在原时空,关卓凡第一次接触到这段史实时,真觉得吐槽无力;本时空和醇王交往多了,觉得,唉,不奇怪。
  
  从这个“水师内学堂”身上,醇王生发出一条为修建颐和园筹集资金的路子:在昆明湖里办“操典”,请皇太后和皇上过来阅兵。呃,阅兵要花钱;皇太后、皇上驻跸之地,也不能太简陋了,得稍稍修缮一下——各省督抚,看着给一点?
  
  督抚们心领神会,踊跃捐输。醇王化缘成功,到手二百六十万两银子。
  
  这就是所谓“挪用海军军费”。
  
  那个时候的慈禧,已经开始向着历史的反方向走去了。她如果能够用修颐和园的劲头去建海军,甲午年的中国,不会输得那么惨。
  
  但无论如何,她没有挪用公款,更加没有贪污公款。
  
  她还是有底线的。
  
  没有这条底线,爱新觉罗家族早就粉身碎骨了,根本拖不到1911年全身而退的那天。
  
  *
  
  ps:
  
  今明两天都是一更,明天的更新放在傍晚。
  
  *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