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都市言情 / 白衣沈浪 / 第二章 序幕二葛晓东

第二章 序幕二葛晓东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王天明看着葛晓东的眼神变得呆板,一副别人说什么都没有在听的样子,也扭头看向电视。屏幕上正播放一个白人女士发狂乱砸家具的场景,邻居们有人正在惊恐的尖叫,还有人正用颤抖的声音歇斯底里的叫喊着:“杀了她,赶快杀了她……”
  餐厅内本来就安静的用餐环境,现在只剩下了电视机的声音。
  王天明拍了拍葛晓东的肩膀。说道:“听着东子,那不是你的错,没有人想要这样的。Jessie都已经死了两年了,如果你真的为她好,你应该学会忘记她了。这样她在上面也许会更快乐一点。”
  王天明口中的Jessie是葛晓东的未婚妻,名字叫陈乔希,所以取了个Jessie的英文名。她也是王天明的同学,当年王天明和陈乔希研究生毕业后,一同被招募到了基地。后来陈乔希和葛晓东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让一直守在她身边的王天明后悔的捶胸顿足。
  可惜好景不长,亚马逊病毒爆发的次年国庆,葛晓东和陈乔希去美国旅行,在拉斯维加斯受到了亚马逊病毒感染者的袭击。葛晓东幸免于难,而陈乔希却因为感染了病毒没有能够挺得过来。让葛晓东的心里一直觉得,就是因为自己没用,没有及时破解病毒,才导致了陈乔希的死亡。
  而实际上,没有任何感染者能挺得过来。目前亚马逊病毒的感染致死率,依然是100%。
  全世界那么多人在努力的奋斗着,想要破解亚马逊病毒造福人类,但都没什么好消息传出。
  王天明依然在不停的劝导着葛晓东,但葛晓东一句都没有回。好半天后才嚯的一下站起来,自顾自扔下一句“我吃饱先回了。”转身就走了,理也不理吓得浑身一抖的王天明。
  电视上还在播放对洛杉矶疫情的现场采访,现场一片混乱。人们都是露出焦虑、担心、恐惧的神情,情况糟糕无比。
  王天明看着桌上吃了一大半的野山椒肉丝、番茄蛋花汤和只动了几筷子的水煮鱼,摇头叹息道:“唉!这个东子啊,你说你怎么就是走不出来了呢?”
  葛晓东回到实验室,关上门靠在门上痛苦的闭着眼睛,一个人静静地站着呆了很久。他在回忆和陈乔希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们的第一次见面,第一次约会,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接吻……
  “呜呜呜呜……”葛晓东的眼泪一滴滴流了下来,原本靠在门上的身体无力的滑坐在地上。今天的新闻只是个引子,让他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感情再也无法控制。在这个冰冷的实验室里,葛晓东一个人抱着头,放声大哭起来。
  “我要带你到处去飞翔
  走遍世界各地去观赏
  没有烦恼没有那悲伤
  自由自在身心多开朗
  忘掉痛苦忘掉那悲伤
  我们一起启程去流浪
  虽然没有华厦美衣裳
  但是心里充满著希望……”
  不知过了多久,葛晓东也早就由大哭变成了无声哽咽时,一阵手机铃声响起。这是陈乔希最喜欢的歌,葛晓东把它当成了手机铃声,从此就一直没有换过。
  掏出手机一看发现是王天明来电,葛晓东直接就挂断了电话,然后给他发了一条短信:我在做试验,有事没事都别来烦我。随后葛晓东就关机了。
  是了,我还有试验,就算乔希不在了,我也要把它破解出来。这是我要送给她的礼物。
  葛晓东摘下眼镜随手放在地上,使劲吸了一口气,再用手搓了搓脸庞才吐了出来。感觉自己的精气神都恢复了不少,再次来到隔离操作台面前。
  他在计算机面前一番操作,可能是晚上的情绪受了影响,看着庞大的参数库也觉得陌生起来。
  原本他想依着顺序一项项的试验下去,但现在却只是点了一下随机选择的按钮。不多时,计算机就给它提供了一组试验参数。然后他按照基地的相关规范,在试验日志中输入着一些既是指令又是日志的东西:
  第1020天,第3176次试验
  随即抽取第32625号标本尝试病毒培养,
  减少氧气80%,增加氮气30%,维持1.0个大气压,
  温度26度,湿度50%,等待时间……
  隔离操作台是这间实验室里最重要和最昂贵的设备。
  虽然这间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桌椅板凳等物品基本都是金属不锈钢制成,但地面和部分用品却依然采用了传统材料,比如:玻璃、皮革等。
  其实这间实验室的科技含量并不算高,很多东西都很稀松平常,也没有什么科幻大片里的自动门之类的智能化设备。唯一看起来具有黑科技的东西,就是这套三联的隔离操作台了。
  隔离操作台本来应该是一套一套制成的,每一套负责一项试验。如果想同时进行多项试验,就需要配备多套隔离操作台。所谓三联,其实也就是将三套隔离操作台设计制作在一起,使之看起来像是一个整体。
  这东西还是当年V计划大受支持的时候采购的设备,如果是放到现在,想也别想!
  从隔离操作台外面看,它就像是在金属的墙面上间隔着嵌入了三块长和高均为2米的巨大且厚实的玻璃。玻璃底部就是整合了一系列小设备的电子化控制台面。
  台面上有若干的显示屏幕、按钮和控制杆。控制杆自然是机械形式的,按钮则既有显示屏触控形式的也有机械形式的。
  而玻璃之后才是真正执行试验的空间。
  从表面上看,里面是一个密封的隔离环境。除了包含从顶部垂下来的两条机械臂和一台光学显微镜外,四周只剩下貌似整体的金属墙壁。当然,显微镜的目镜自然是通过金属体伸出了隔离环境之外。而且看起来目镜和金属外墙像是一个整体,完全不用担心会造成病毒泄露。
  实际上隔离环境的侧面墙壁隐藏了十多个暗格,标本、病毒株、培养皿、载玻片等试验物品就通过这些暗格中取出来。隔离操作台不仅仅提供了一个可安全试验的环境,它同时还配备了存放标本的智能处理设备。
  而隔离环境的顶部金属面上,还暗藏着多个探测器和四个喷射口。
  探测器负责探测温度、湿度、气压、大气环境、红外探测等数据采集工作,而每当试验完毕时喷射口就会打开,从其中探出可四处旋转调整的喷射头,喷射出或火焰或杀毒雾之类的东西,将试验残留物消灭的一干二净。
  病毒的研究是非常危险的,与其进进出出都要严格的消毒,穿着防护服。不如建造一个可完全隔离的安全系统。所有的物料都被隔离在其中,研究完毕系统还可以执行灭杀的指令以绝后患。
  当然,这些都需要在外面的操作台上输入相关指令才会执行。基本所有的核心过程,依然需要靠人工来操作。
  葛晓东输入完自己的指令后,再检查了一遍后才点击了“执行”按钮。
  只见隔离环境的中心,迅速升起一块直径30厘米,高10厘米左右的圆柱形金属块,它充当了放置培养皿的小工作台。这个工作台的高度其实是可以调节的,以便于做其他的研究工作,只不过葛晓东的病毒试验用不上调节而已。
  小工作台升起来后,左侧金属墙壁上缓慢弹出一个抽屉格,葛晓东通过操作控制杆,遥控机械臂取出了抽屉格里的培养皿并放置在小工作台上。等弹出的小抽屉格再缩回去,简直就看不出来这里原本有开口的痕迹。
  葛晓东就这样按部就班的进行着试验,时间飞快的过去。两个半个小时后,葛晓东又迎来了各式各样,新鲜出炉的失败案例,只留下声声叹息。
  算了,今天就到此为止了,明天再来研究吧。葛晓东准备回去了,他整理好东西,拿笔在挂在墙上的日历里划去代表着今天的小格子。
  试验日志则是这样写道:
  2022年8月17日,试验9次,尝试破解亚马逊病毒保护壳,
  失败……
  **************************************************
  第二天,凌晨3点30分。
  躺在柔软的大床上,正舒舒服服做着美梦的方舟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吵醒。
  “法克!”方舟一下子坐起身来,心中大为不满。
  他身为基地V计划研究负责人,除了要负责组内行政人事、团队管理外,还因为缺乏人手,时常得亲自上阵进行研究工作。每天干到凌晨两点半已经成了常态化的生活,人也被搞得疲惫不堪。一年到头下来,身体早就频频告警了。
  这种“轻伤不下火线”的日子真不是普通人能过得。
  昨天好不容易走了个早,心想着能美美的睡上一个好觉,却不想这么早就被吵醒了。唉,真是伤不起啊。
  基地有一个硬性的规定:凡是基地工作人员,从上至下不管是否在休假,每一个人的手机都不能关机,必须保证随时都能联系的状态。对于这一点,方舟是情感上可以理解,肉体上无法支持。
  电话接通后:
  “David?你知道现在是多少点吗?如果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你就死定了!”
  “噢,可怜的小舟舟,你一定还在哪个小姐的床上翻云覆雨,小心悠着点,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电话里传来一阵戏谑的嬉笑声,听着这人的声音就让方舟很不爽。
  “滚你的蛋,老子在自己家里,你以为我和你这个贱人一样饥不择食啊。有事说事,如果没事我挂电话啦。都三点半了,我可没工夫和你吹牛打屁。”
  “啊,等等等等。”David在电话那头喊道,生怕方舟一下子就挂了电话,尽管他还可以继续打过来。但他的嘴里依然在低声咕哝着:“切,搞得自己好像多正经一样……”
  “什么,你刚才说什么?你再给我说一遍!”
  “诶诶~行行行,一个玩笑都开不起,真是没劲。Boss突然通知要在早上六点半开个碰头会啊,如果你在基地,那就好说。如果不在,那你就自求多福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