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 / 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东境之争 上

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东境之争 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content>
  
      一天之后,北境捷报送入洛京,皇帝随即召来霍云商议,霍云说道:“北境定,天下定。北境的捷报来了,想必东境和南境的捷报也快了吧?”
  
      事实证明霍云没有说错,又过了一天,来自东境的捷报也由快马送到了京城……
  
      在夏朝四境中,以东境诸国土地最少、实力最弱,但他们的民风剽悍程度却直追北境的游牧部族,这与他们农耕与游牧两种习性的混合有很大关联,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如东胡、靺鞨、乌桓、库莫奚及鲜卑等半农半牧的民族。
  
      早在禹朝,东胡、靺鞨的前身肃慎以及现在已经消失了的濊貊合称为东夷三大古国,虽然称国,但他们本身的制度却还是原始的部落联盟制,这种制度结构松散,缺乏凝聚力,为了寻找更肥沃的土地,各自迁徙是常事。
  
      比如说濊貊,他们曾经独霸东方,掀起了与禹朝的战争,在被重创之后,部分迁入禹朝、部分去了草原、部分去了更远的东方,濊貊就此解体。而这三部分最后的结局出奇的一致,迁入禹朝的被禹朝同化,进入草原的被其他游牧部落吞并彻底的变成了游牧民族,只有前往更远东方的经过了漫长的旅程最后到达了大海边,他们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真正的国度,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扶余”,这就是东境百济国的前身。他们不约而同的抛弃掉了原本的族名,濊貊二字正式成为了历史。
  
      再说靺鞨,他们也不再是曾经的肃慎,随着历史的变迁,这古老的名字已经不再为人所提起,靺鞨是肃慎各部打散之后重新聚拢起来的国家,所以也不能说他们就是肃慎,只是在血缘关系上是祖先与后代。
  
      东胡也是同理,他们在禹朝末年到炎朝初年的时候曾经强盛,后来为兴起的炎朝所败,部族四分五裂,乌桓和鲜卑便是在那时候从东胡中脱离出来的,这两个本是其中的大族,脱离后自立门户,也在东境闹出了不小的名堂,鲜卑更是曾经建立了能与夏朝和柔然抗衡一时的魏国。
  
      现在的东胡虽已今非昔比,强盛一时的乌桓和鲜卑也没有了昔日的荣光,但他们仍念着祖辈们曾一起打猎、一起耕种的时光,相互之间这些年也是和睦共处,联合起来还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现在东境最强者,莫过于渤海国,它是靺鞨的一支粟末部所建,尽管现在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但这次他们共同出兵想必也有这层原因在里面。
  
      渤海国建立之初,夏朝强盛,他们表示愿意归附,夏朝便按照炎朝的传统,赐封渤海国主为渤海郡王,允许他们自治,只要年年向夏朝进贡便可。
  
      因为国土紧邻夏朝,与夏朝的关系又是臣属,因此两国之间的交往相当密切,渤海国学习夏朝先进的生产和管理制度,国力迅速发展,很快就成为了东境一股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在国力迅猛发展的同时,渤海国的自主性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到第三任渤海郡王时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土地和财富,他连连对外征战、扩充实力,渤海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引起了夏朝的警觉。
  
      出于抑制渤海国力的想法,夏朝开始扶持与渤海交恶的靺鞨部落,渤海王感觉到了来自宗主国的掣肘,为了进一步取得本国的自主性,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一意孤行对夏朝开战,此举导致和平了几十年的夏渤关系正式破裂,渤海国也与夏朝解除了臣属关系。
  
      两国在东境连年征战,战况一时陷入胶着,向来与渤海不和的靺鞨诸部、乌桓、库莫奚等国亦发兵助夏,渤海国也因此战败,不得已向夏朝上书请罪。
  
      夏朝接受了请罪,渤海国才重归夏朝的臣属国之列,只是经过此役,两国仅能保持表面上的和睦,之后渤海国历经两代郡王的治理,国力蒸蒸日上,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获得了“海东盛国”的美誉。
  
      与渤海国的日渐强盛不同,夏朝则在走下坡路,一直不甘心做臣属的渤海国趁机发动了战争,这次他们打赢了,以胜利为要挟迫使夏朝将渤海郡王正式升格为渤海王,渤海国就此获得了真正的独立。
  
      虽然几十年后,夏朝依靠复振的国力再度击败了渤海国,却没有再要求他们降格,不过在那些年攻占的东境土地上建立了安东都护府,这些土地中也有曾经属于渤海国的,他们可是一直惦念着,过去的时间里,安东和渤海没有少为这些土地大打出手,这些土地在双方的争来抢去中不知轮转了多少次。
  
      江充当政的时候,夏朝国势倾颓,渤海国发兵抢夺了部分土地,本想再进一步时,安东大都护却换人了,新的大都护指挥军队连败渤海国,而且在这位大都护治下,原本已经兵无斗志、将无战心的安东军却爆发出了惊人的杀气,恨不得将任何敌人都撕碎。
  
      渤海军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就遭受了九次惨败,而且次次都是全军覆没,逃回来的人寥寥无几,询问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却都已被吓得失魂落魄,只顾瑟瑟发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在安东军的强大攻势下,渤海国很快就挡不住了,不仅占得的土地被抢了回去,自己还赔进去一片,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向安东军求和,战事这才宣告结束。
  
      这次渤海国可谓元气大伤,士兵和国力都损耗过度,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无法再发动任何战争,倒是安东军利用这几年功夫对外征战、战无不胜,就像这位新任安东大都护所言:“奔狼骑的铁蹄所到之处,群王俯首、诸国震动!”
  
      这位大都护的名字叫做杨宁,如今在东境说起这个名字,几乎所有人想到的都是那血海尸山之上唯一屹立的背影,擎着他杀人无数的长枪、昂首站立。在东境,这个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名字了,而是让人谈之色变的魔鬼、瘟疫……他只是一个人,却比任何的天灾都要可怕。
  
      为了消除这个“灾难”,东境诸国一次又一次努力做着尝试,他们甚至以此为理由鼓动百姓们参加军队,在渤海国,他们大声疾呼:“这是一次圣战!是一场消除邪恶的正义之战!为了我们的国土不再被践踏、为了所有孩子都能得到父爱、为了所有的妻子都有丈夫陪在身边,我们只有与这邪恶抗争到底!”</content>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手机站: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