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炎汉三兴 / 第4章 长安

第4章 长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多谢女郎。”柏论捧着那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然后轻声道了句谢。
  “不必客气。”蔡琰道。
  正两人说话的时间,她身后的侍从也拿碗帮着盛了几碗粥,再依次送到其他人手里。
  蔡琰要离开了。
  那的确是一位贵女。
  当她坐上轺车的时候,清晨的薄光照在她的身上,衬得她整个人明熠生辉。
  即使是她打扮已颇为简素,但她头上的钗环以及璎珞仍然在太阳的照耀下发出光芒。
  轺车渐行渐远。
  柏论目送着她离开。
  “那是哪家的女郎?”有人问了一句。
  不过这肯定是没人知道的。
  如果柏论不知道的话,那其他人就更不知道了。
  留下来负责收拾摊子的侍从听见了,他梗着脖子回头说了一句:“我家小姐是高阳乡侯的女儿。”
  呃……
  高阳乡侯是谁?
  高阳乡侯是谁,这个问题暂时先不用知道。
  不管她是谁家的女儿,柏论都知道她与他们不是一路人。
  收回目光,柏论道:“我们在谷城休整一日,明日继续出发。”
  “是,郎君。”
  ……
  ……
  越往后走,离开雒阳的时间拖得越长,这种百万人的被迫迁徙的残酷便更加凸显出来。
  柏论与大部队始终保持着一前一后的距离。
  距离不算太远。
  因此他可以默默观察前方的动向。
  越来越多的百姓落在他们后面,越来越多的百姓脸上浮现出麻木悲怆的情绪。粮食也越来越紧缺,前方也越来越荒凉。
  时间已至春天,但春日里初长出来的新叶和春草都被扯得差不多了,有些树的树皮也没了一大块。上面还有指甲锋利的划痕,瞧着有点渗人。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社会所默认形成的道德规范短暂失灵了。人的一面被剥离,他们短暂地成为了野兽。
  一路都有尸体。
  一路都在死人。
  一直到后面,就连尸体都很少见了。
  柏论亲眼看见有人趁着黑夜悄悄从地里挖出了新埋葬的尸骨,煮了一锅肉汤换了一顿饱腹。
  这让柏论想起了他今天晚上吃的一只兔子。
  他胃里翻涌,却还努力强忍着。
  【往好处想,】
  神剑开口了,【你和他们一样,吃的都是某种动物的尸体。这样想是不是就好多了?】
  呕——
  柏论再也忍不住了,下意识捂嘴飞快地跑去一侧大吐了出来。
  张渠夜里浅眠。
  他听到动静,又看见不远处弯腰佝偻的身体摸摸索索地从他们歇脚的营地里找了一罐水来。
  这是白天煮沸晚上晾干的。
  这位郎君饮食颇为精细,除非是煮沸过的水,否则宁愿渴着,也绝不喝一口。
  “郎君。”
  柏论转头看了一眼,道了声谢然后就咕噜咕噜吐出一大口水。
  他好受些了。
  “郎君看见什么了?”
  柏论白着脸将他看到的事大致说了一下。
  张渠只是脸色白了白,然后感叹了一句,“我辈百姓,命如浮萍。生无所恋,死无所依。”
  说着他又有些庆幸。
  “我等若非郎君护佑,只怕也悄悄进了别人的肚腹,或者成为那样枉顾人性的野兽了。”
  柏论没说话。
  张渠转移了话题:“到长安后,郎君将有什么打算?”
  呃……
  “没想好。”
  张渠:“……”
  微微顿了一下,张渠就继续开口问道:“郎君在长安里有亲戚投奔吗?”
  “……没有。”
  “那您有钱能暂租一所宅院?”
  “……你看我长得像不像钱?”
  哈哈。
  这真是一个不好笑的笑话。
  不过张渠的话倒是给了柏论一点启示。即便他不打算在长安城久住,他也需要一笔钱财来租房。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需要找一份工作。
  虽然他已经在汉末生活过几个月了,但他本质还只是一个大三学生。
  求职是怎么求的来着?
  柏论觉得有些头疼。
  张渠定定地看着他:“郎君可想好要做什么事了?”
  柏论:“您觉得我可以做什么?”
  嗯……
  张渠就真的为他想了一下。
  他身手不凡,若从军的话,别说什长伍长了,就连百夫长也能当得。
  更何况,如今的军队待遇也还不错。至少比普通百姓可好太多了了。
  于是张渠试探着问了:“从戎如何?”
  柏论:“我不想打仗。”
  张渠:“……”
  那还有什么事可做呢?
  他其实想找一份工作很简单。虽然长安城百废俱兴,到处都是想做工的人,但他气质不凡,又长相英俊,即使身穿粗布麻衣在人群里也颇为显眼。
  但问题来了,郎君出身不俗,他如何能忍受那些苦事呢?
  若是放在雒阳,他大可以托关系为他谋一份清闲又待遇丰厚的工作,比如记账本。
  但长安城里,谁会认得他呢?
  即便是他,想在长安城里找到自己的儿子儿媳也是需要一点时间的。
  “也没事。”
  柏论倒是很乐观,他看着张渠那为难的脸开口说道:“车到山前必有路,一路风餐露宿都过来了,难道到了长安城我还会饿死吗?”
  就算没有地方住。
  别人家的屋顶应该也是能住的……
  柏论心里琢磨着。
  过潼关后,离长安就不远了。
  人群攒动,各公卿和西凉将领已经先行住进去了。
  自从赤眉军攻破长安之后,在长安城大肆抢掠,致使长安城残破不堪。数百年里东汉朝廷从未修整过这座旧都,于是人烟罕至,当称的上是地广人稀。
  不过即便如此,在大批人涌入之后,长安城的房价还是涨得极快。
  董太师对雒阳百姓的谋算仅限公卿之上。
  最好的当然要留给他及他身边亲族。
  他的宅邸一定要修整得富丽堂皇,奢侈无比。
  好一点的留给公卿和他的高级将领。用来笼络朝廷及军心。
  再差一点的,就是西凉及并州的大小将领。总得划出一片土地来让他们有所容身。
  然后。
  然后就没了。
  从雒阳来到长安的百姓,只要你有钱,你仍然能买得起一座大宅院。
  没有钱的……
  呃……
  又不是我董太师叫你没钱的。
  没钱你不会想想自己的问题吗?在雒阳的这么多年了,有没有努力工作,工资有没有涨?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