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陈代明 / 第16章 困难重重

第16章 困难重重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中年妇女一个踉跄,瘫坐在地,不知所措。
  陈文强没有再理会许氏,轻轻的走过,只是例行告知,并不关心知县的生死。
  无他。
  永泰镇知县许白,从七品官员,不是自己人。
  许白来自陕西许姓豪门。
  兰县以西北至武威,西至西宁卫,北至沙碛,全都在兰县管辖范围,纵长五百里地。
  而永泰镇及皋兰至沙碛两百里地,控制范围极广,遂设镇假知县,其实就是陕西行都司为了控制永泰镇弱化陈家的权柄所设立专门的钦差大臣。
  一直以来,许白都想着如何将永泰镇掌控在手里。
  只不过。
  陈家树大根深,许白根本无法撼动。
  随后许白逐渐躺平。
  所以,陈文强并不关心这位知县的生死。
  已经不重要了。
  陈家此次洗白,要么掌控秦川,要么失去所有。
  若是掌控秦川永泰镇根本就不会出现知县这个官职。
  “见过七公子。”
  陈文强继续在寿麓山中巡视。
  寿麓山是由三条纵深十一里不等的山沟组成。
  平时看着奇大无比。
  可近五万人涌入寿麓山,已经明显的看到拥挤。
  但这只是其次。
  因为准备不足的缘故。
  避难之地并没有建设大面积的屋舍,多是沿着山脚搭建的大草棚。
  即便如此,也只够万余人居住,还有三万余人,连避雪的地方都没有,露天而居。
  粮食可以控制,只要勉强活着支撑一个多月,还可以做到。
  但是,已经没有过冬的衣物,再没有避寒之所,晚上真的要冻死人。
  巡视清楚具体的情况之后,陈文强再无二话,当即下令道:“召集所有乡主,里长,府中议事。”
  说罢,陈文强便坐上了马车,回到了一座庭院之中。
  陈府避难的人如今全部居住在这处庭院之中,乃是避暑山庄。
  即便是避难之地,也是一座又一座的宅院坐落。
  很快。
  五乡二十四里的乡主,里长。
  皇权不下乡,乡主,里长均是由乡里中名望高者担任,只需要在县衙登记造册便可。
  同样,乡主里长是没有品级的,不算是朝廷官员。
  县衙对于乡里的处置方式也非常的简单粗暴。
  县衙内有专门收税的税课司,会春秋两季派专门人前来收税,负责的知县会派官吏下来一年四季盯着,不负责任的连这都不管。
  派遣税课司的官吏在永泰镇的县衙里面一坐,开门让百姓前来缴纳赋税,收够了带着粮食走人,收不够就驱使着许白抓紧催收。
  根本就不管永泰镇是什么情况。
  而陈家控制永泰镇大小乡里的手段之一,便是赋税,作为拥有粮仓的陈家,以钱换粮,代缴税粮,以粮还钱等等手段,陈家都在干。
  听起来是陈家好心,可揭开一张张借贷明录,永泰镇八成的良田都能被陈家控制在手中。
  只不过,只要各乡里听从陈家号令,这些借贷名录不往出来拿而已。
  而这仅仅是其中之一。
  五花八门的手段,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若是站在穿越者的背景下,站在公正严明的角度上,地方士绅豪族就是彻头彻尾的毒瘤。
  “都来说说各自的情况吧!”
  陈文强往主位上一坐,权威无双的问道。
  长桌左右两侧坐着的乡主面面相觑,本以为这样的议事陈家会派一位年长稳重的长辈出来主事。
  却没想到,竟然真的只让一位年仅十二岁的少年来主事。
  虽是心中疑惑,但没有人质疑坐在主位上的陈文强。
  杏花乡的白胡子乡主从袖筒拿出来一份名册,轻轻递了上来,道:“七公子!”
  “按照七公子的吩咐,小的进行了统计,这是杏花乡此次逃难至此的名录。”
  陈文强示意,丁伯将白胡子乡主递上来的名录取了过来。
  而白胡子乡主也继续道:“经统计,杏花乡所辖七个里,总计六千五百人,一千二百户,至避难之地一千一百二十五户,五千八百人。”
  “其中,老人一千四百二十人,孩童八百八十人,妇女一千二百人,孕妇一百一十人,青壮两千一百九十人。”
  陈文强点了点头,示意白胡子乡主继续说。
  “寿麓山本就是避难之地,按照以前的惯例,杏花乡在寿麓山建有一百丈大草棚,可容纳两千人吃住。”
  “目前来说,还需要再建一座大草棚,另外就是粮食的问题。”
  “其他倒是没什么。”
  陈文强点了点头,没有直接决策什么,而是看向了黑渠乡乡主。
  “黑渠乡呢?”陈文强问道。
  黑渠乡的乡主稍微年轻一点,大概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听到询问,跟着递交统计的名录并道:“黑渠乡所辖八个里,总计九千二百人,两千二百户,至避难地……”
  陈文强一个一个的聆听五个乡近五万人的情况。
  结合自己亲自巡视,情况基本差不多。
  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缺粮食。
  第二,缺避寒草棚。
  第三,缺冬装。
  至于第四,第五。
  第四,中药材。
  第五,缺取暖的火炭。
  当然,主次还是要分清楚的。
  众多的乡主说完,一个个也眼巴巴的瞅着陈文强,想要知道陈府的决策。
  不管面前这个人年龄大小,作为陈家推出来的主事之人,就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也是担忧。
  毕竟陈文强年龄还小,不解人事,也怕这位胡乱决策。
  “多余的话本公子在这里也不多说了。”陈文强一向不废话,二伯将寿麓山之事全权嘱托于他,他绝不能让这里人的出事。
  “食物和避寒地是首要解决之事。”
  “这样,建草棚,捡松子,猎杀野兽,组建乡兵。”
  “诸位回去之后,立刻组织人手,就近砍树建草棚,搭建避寒之地。”
  “同时,各乡组织两百名好手,组成临时乡兵,由我们陈家统一安排,进山打猎。”
  “同时,防备鞑靼人进攻寿麓山。”
  “舅父,还要劳烦你维持秩序,对扰乱作恶,不听从号令者,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除了孕妇,八岁以下的孩童,生病的人,其余人明天全部在打猎队清扫出来的安全区域捡松子,所捡松子全部上缴,留作备用粮食。”
  陈文强没有半分商量的语气,直接下令。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