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你这是仙家店铺吗? / 第二章 第一次接触

第二章 第一次接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商品定价的困惑,没有难倒在各网站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老书虫文东。
  “客官真是好眼力,本店售卖的这些宣纸,都是精工细作,质量上乘的精品,售价不菲,今天小店是刚开门试营业,所有商品都优惠出售,像客官你手中的纸张,今天只需出其它店铺售价的八成就卖了……。”
  不知道商品在这陌生地界怎么定价,这会又不能跑出去考察市场,那就让购买者自己说出价格。
  经过文东跑过外卖做过销售的眼光判断,进店的长衫男子,和外面那些短衣路人相比,明显像是一名古代的读书人。
  再从年龄衣着上看,不像是不知五谷的年轻书生,作为一名经年读书人,至少应该知道笔墨纸砚的市场行情。
  文东自以为自己很机智,可话音刚落,长衫男子却没有露出惊喜,而是轻叹一声,恋恋不舍的把手中的宣纸放回货架。
  男子的举动,令文东很是疑惑,“怎么回事,你这个读书人,见到便宜的文房四宝,不应该是欣喜抢购吗?,这,看其表情,怎滴,难道这是一位传说中的‘穷书生’?……”
  文东还在看过的古代穿越小说中寻找答案,长衫男子开口了,“店家,贵店售卖的宣纸,虽做工精良,但却不像是本朝名坊所出,这些纸张,每张纸色泽不差分毫,看上去,看上去……。”
  男子一时词穷,不知如何形容了。
  文东当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大工业生产出来的科技产品嘛,不但量大价廉,还品质如一。
  进货时,文东也考虑过现代手工宣纸,可那价格…..,文东感觉不会有人写个告示会舍得用。
  “看来,这古人也不好糊弄啊!”
  文东心里感慨,嘴上却话语一转,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哦,是这样,客官好见识,小店商品都来自域外,这不刚开业,店内的商品还没标注本地的售价,客官如果想要,可以优惠……。”
  见对方听到自己的解释后,神色没有露出不耐,文东微微躬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客官,我还是称客官为先生吧,先生,小店备有茶台,还请先生移步,小可初到贵地,想向先生请教一些贵地的风土社情……。”
  顺着文东手指的方向,男子看到再货架和柜台之间,有一小小的方室,不大的方室内,只放了一个像是巨木根部打造的雕刻台子,台子上放的有一些小巧精致壶、杯,还有一些不认识的物件,台子周围,摆放着几个实木圆鼓凳。
  低矮的茶台和鼓凳,不但做工精细,看上去还甚有古意,很有古人率性围炉品茶的野趣氛围。
  可惜,不是在室外凉亭内围炉品茶,少了那种天高云淡的氛围。
  不过,见到这样精工的茶台,虽不知茶怎么样,也不是和好友高谈品茗,可也让他有了做一做的欲望。
  于是,稍微谦让了一下,长衫男子欣然入座。
  这个茶台,以及这个小茶室的布设,都是上任店主搞的,文东接手后,生意不景气,业务量减少,茶桌的利用率也减少了。
  对于茶道,文东连入门级都达不到,仅仅会依葫芦画瓢能把茶冲好,至于茶汤的火候什么的,也讲究不起来。
  可就是这装模作样的繁琐泡茶功夫,依然让长袍男子看的入神,内心产生了被重视的感觉。
  所以,借着泡茶的间隙,文东一些试探的询问,得到了男子详细的回答。
  古装长袍男子姓林,名长行,字路平,是京城本地的一名秀才。
  这座京城,正是天子守国门的那座明朝京城,还是正处于明末崇祯十五年的京城。
  文东的店铺,坐落在外城广渠门附近,文东抬头看到的那面墙,就是外城的东城墙。
  明清时期的京城外城,大部分都住的是贩夫走卒平民百姓,街道也不像是内城那样铺的有石板街砖,除了几条主街,都是像文东店铺外一样的黄土路。
  林秀才作为一名秀才,由于家境一般,亲族里没有啥起色的人物,在京城这样的地界,也是处于底层中的一员。
  比正真底层人好一点的是,拥有了秀才身份,生活多了一份保障,不用担心呆在家里被衙役抓了徭役,穿着长衫走在街面上,地痞无赖多少会有些忌惮。
  这也是林秀才一看到街道上原先荒废残垣之处,突然变成了一座店铺,胆敢好奇停下观察的底气。
  那些大多数的短衣路人,就算熟悉这段街道,对突然出现的店铺好奇,也只是偷偷瞅上两眼,就匆匆走开了。
  要知道,在京城这地界,能开这样一间店铺的,都是平民招惹不起的存在,兜里没钱购物,店铺是不能随便进出闲逛的。
  得知自己的店铺来到了明末崇祯十五年的京城,文东立马感觉不好了,感觉脖颈都凉飕飕的。
  “悲催了,还有两年闯王就进城了,接着就是辫子们的圈地……,这两拨人都是会明抢的……。”
  “怎么办?”
  一时之间,文东连交谈的欲望都没有了,又一壶水开了,盯着壶看的文东都没意识到,还是林秀才提醒,‘咳’了一声,文东才反应过来。
  回过神来的文东,慌忙从电座上拿下水壶。
  拿开水壶后,文东眼角扫过电壶底座,突然脑中疑问闪现,“我这店都跑到明朝了,不但电话能连通,怎么店里的电也没有停?,如果说无线电信号还可以用量子纠缠或镜面世界来解释,这电线也能连通两界?……。”
  这一发现,令文东精神一振,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从金手指设定来说,出现类似情况,一般都是好消息。
  回忆起自己博览的网文书籍,文东忐忑的心情安定了一些,对自己店铺穿越这件事,也有了一点底气。
  和文东对面而坐的林秀才,喝着香气扑鼻的铁观音茶,谈兴正浓,却发现对方注意力不集中了,面部表情一会忧一会喜的,好似犯了噫症一般。
  顿时,林秀才内心害怕起来,原先压抑在心底的怀疑又泛起嘀咕。
  “难道,这里真是由鬼怪变化的幻境……?”
  作为本地的土著,林秀才对周围的街道环境是很熟悉的,当然知道自己现在身处的店铺所在,原本是一处废弃庭院。
  前几天路过此处,还没有什么变化,这不过相隔几日的功夫,荒废的庭院就变成了一间店铺,整个店铺的房屋不但高大,样式也很特别,整个一面墙还是透明的琉璃,看上去富丽堂皇,不似人间的房舍。
  文东的店铺,是由小仓库改建的,房子结构是混凝土框架浇灌而成,墙面也都是一体防水涂料,没有常见的砖石缝隙。
  没见过纯钢筋水泥建筑的林秀才,还以为店铺房子是用整块巨石雕刻成的,很是震撼。
  这样的房子林秀才没见过,店铺内的商品,他更是闻所未见,还有店主人从穿着到言语,比京师内西方的番人还怪异……。
  这一切,令出身京城,也见过市面的读书人林秀才,理解不了,只能联想到神鬼之事。
  见到这样店铺,还敢进店,是因为,林秀才读的是圣贤书,书中有“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样的圣言,圣人弟子的身份,给了他一些底气。
  虽有胆气进店,但林秀才内心还是有嘀咕的,鬼怪的想法,并没有完全消除。
  明末时期,聊斋志异虽还没写出来,但民间却不缺少神鬼的传说,并且书生与神鬼互动的各种传说甚多,林秀才看过一些单行本的话本,心中也有遇仙的梦想。
  这种书生之间流传的传说,很有市场,几十年后,作为书生中的一员,蒲松龄写出了《聊斋志异》。
  对于文东的店铺,林秀才判断不会是鬼类所化,因为此时真是大中午,阳气正盛,传说中,鬼物不能在这个时间段出现。
  基于这样的判断,平时也有些胆色的林秀才,看到店内那琳琅满目商品,在加上大街上人来人往,鼓足勇气进店一观。
  进店后,虽感觉店主言谈举止异于明人,但举止有度,面色红润,不像似鬼怪一类,进店时的担心也就慢慢放下了。
  可这正喝着茶,聊得高兴呐,却发现,对方的神态有些不正常起来了。
  本来就心怀忐忑的林秀才,看到文东变换的脸色神情,放松的心情顿时又提了起来。
  “?……”,事情不对时,一般人第一时间应该做啥?。
  林秀才也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他感觉此时还是走为上计,先走为妙。
  “文东家,感谢文东家的招待,时候不早了,小生先告辞了。”
  说完,不等文东相送,林秀才起身疾步向店外走去。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