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 第十七章 好像活在他的影子里

第十七章 好像活在他的影子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天明
  樊稠清点兵将,手下竟折了近两千士卒,粮草辎重也被焚烧殆尽。
  他不由得长叹一声。
  此时再望着那固若金汤的长安城,樊稠已没了攻城的心思,胸中退意萌发。
  只是他转念又想到李傕之兵,想到贾诩之谋,想到退兵的后果……
  樊稠重重吐了口唾沫,收拢将士,仍在原地扎营,伺机攻城。
  长安城中
  种平昨夜的战绩终于堵住了朝中某些人的口,获得了“勉强也算是个将帅之才”的青铜称号。
  当然,种平本人并不是很想要这个称号。
  他低头看着被五花大绑的张济,沉默了很久。
  “……这家伙的脑袋是不是变大了?”
  张济顶着一张青紫肿胀的脸,生无可恋。
  这个年轻人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我三十多岁的老武将,这好吗,这不好。
  士可杀不可辱,战场上要讲规矩,我劝你耗子尾汁。
  “介是俺们打滴,介龟孙儿嘴忒臭!昨个儿俺们心里头窝火咧!”
  种平: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谁在跟我说话?
  这熟悉的口音好像是王三?
  “王三?你人搁哪儿呢?”
  种平说完,一拍脑袋。
  完了,自己口音也被带偏了。
  “俺就在您边上啊。”
  王三有点委屈,他站在这已经很久了。
  合着刚才您不是在跟俺说话嘛?
  种平被吓了一跳,他这才注意到自己身边还有个大活人。
  这是什么被动隐身技吗?!
  “抱歉抱歉,我没……”种平转过身。
  ???
  人呢???
  王三默默伸出手。
  俺在您右边啊……
  您左转的动作是认真的嘛?
  种平很尴尬。
  怪不得王三在敌营如入无人之境,不仅能成功躲开樊稠的大刀,还能一个人就把敌方的粮草给烧光。
  我要是有这技能……
  呸,想啥呢。
  “这就是张济,啊哈哈,北地张济,名不虚传,哈哈。”
  种平干巴巴的转移话题。
  张济咬牙咽下一口老血。
  好狠毒的小子,杀人还要诛心!!!
  王三一双小眼睛幽幽的凝视着种平。
  少府,俺虽然不聪明,但您也不必这么糊弄俺啊。
  种平刻意忽视王三那幽怨的小眼神。
  唔,张济,他是不是有个侄子叫张绣?
  对,北地枪王张绣,武力值90啊!
  感觉以前看过的好多小说,都喜欢把张绣写成赵云的师兄弟。
  唉。
  为什么我以前看过的那些小说里,男主开局就能收获各种猛将神将,结果轮到我的时候,却啥也没有呢?
  我也想要个武力70+的武将啊……
  种平难得有些惆怅。
  张济被种平盯得头皮发麻,自从他知道那些计策都是眼前这个少年想出来的后,他整个人就陷入了一种被支配的恐惧中。
  总感觉不管是贾诩还是自己,都早就被对方看穿了。
  明明这奇袭之计无懈可击啊……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好像自己一直活在他的影子里。
  不知道此时他又在想什么阴谋诡计,莫非是想招降我?
  种平心想完全看不出来你个大胡子竟然能娶到邹氏那样的大美人。
  那可是一下子干掉曹老板长子和爱将的奇女子啊。
  张济:不知为何感觉脑袋上好像多了些什么……
  另一边
  李傕坐在营中,形容苦闷。
  他被吕布困在山上许久。
  虽然按照贾诩的计划,这段时日,他与郭汜或进或退,将吕布玩弄于股掌之上。
  但他二人牵制吕布的同时,自身又何尝不是也受制于吕布?
  如今破局之法全在张济樊稠二人身上。
  李傕明明知晓贾诩此计可谓是天衣无缝,可不知为何,从昨天晚上开始,他心中莫名一阵阵的发慌。
  难道是因为军中粮草不多了的缘故吗?
  李傕想着,那股不安感却笼罩在他身上,迟迟不散。
  “文和啊,估算时日,张济樊稠二人应当已到了长安城下吧?”
  贾诩见李傕坐卧不定,有心宽慰:“将军勿忧,张樊二位将军引兵数万,而长安守将不过数千。”
  “且又是奇袭之计,想来……”
  贾诩本想说,张济樊稠破长安还是不难的——
  长安城中王允等人,压根没有守城之能。
  但他生性谨慎,话从不说满,因此改口道:“想来引起动荡,迫使吕布回援还是做得到的。”
  李傕听了这话,非但没能松口气,反而心跳得更厉害了。
  他在营帐中来回度步,良久,才道:“不行,得差人送信给樊稠,让他与张济速速发兵,直接攻城!”
  种平站在城墙上发呆。
  一个时辰前,他将张济和昨夜俘获的那些敌军释放了回城外。
  这举动要是放在昨夜之前,种平肯定会受到重重阻力,别说是朝中那些人,就连守将们也不会同意。
  但现在嘛。
  种平一说我自有谋划,那些想要说点什么的人马上就乖乖闭嘴了。
  至于将士们。
  他们一个个情绪高涨,都期待着自家少府再搞出些新花样,自己也能挣一份功劳。
  没看见王三那傻小子误打误撞烧了敌军粮草以后,不仅得了银两,还直接升为伍长了吗?
  另外昨夜那些被少府大人先后派遣下去的士卒,也都领到一份赏银,听说战死的士卒还有抚恤送到家里。
  这要是还不卖命,咱都对不起少府大人的一片心意。
  士卒们斗志昂扬。
  种平心中十分愧疚。
  他本来想学着小说中的男主那样,给死去的将士们立一块英雄碑。
  可朝中几乎全是反对之声。
  就连王允和荀攸都不赞成种平这么做。
  他们认为可以给死去的士卒多加些抚恤金,这就足够了。
  种辑倒是觉得如果这能激励士气,那么做也无妨。
  种平很迷惑。
  只是想让这些战死的人留下姓名,可以让家人有一个纪念之所;只是想让这些牺牲的人获得该有的赞誉,不被世人遗忘;只是想让英雄见证这场战争得胜利……
  这没有触犯到任何人的利益,为什么不同意?
  下朝之后,种平一一拜访了王允和荀攸。
  种平以为自己可以说服他们。
  事实证明,他错了。
  王允和荀攸给出的,不能立碑的原因是:
  那些人是庶民。
  大夫公卿,举孝廉者,方可有碑。
  庶民,没有资格立碑。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