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战争模拟器 / 第九章:大的改观

第九章:大的改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01年6月26日,晨。
  梁含英回电——已证实他们南线的对手,集中了约五个师又一个旅60000万余人的优势兵力,越过了罗戈马河,意图利用整备期,强取巴莱市。巴莱守军凭借主场作战及装备优势,依托有利地形抵挡住了进攻。目前两方暂时陷入了僵持。
  鉴于当前局势,建议改变先前计划,速调第1军南下,抢先拿下巴莱市,打乱对手的部署,伺机控制罗戈马河,迫使对手退出埃尔贡山。
  良机难得,时间紧迫,望统帅部速做决定!
  “你们怎么看?”
  面对陈时新的询问,秦方仪和顾平章齐齐看向陆鸣野。
  “我完全同意含英的意见,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良机。”陆鸣野语气中夹杂着一丝遗憾:“只可惜,整备期内我们不能主动攻击对手,不然我们完全可以借此机会,一战解决南线问题。”
  陈时新眉头微挑,心道陆鸣野的胃口还挺大,居然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仔细想想并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整备期内集中60000余人强取大型工业城邦,这种行为几乎就等同于梭哈,能拿下没什么好说的,可要是费尽心力没拿下,再被人截了胡,那基本上就可以退了。
  “确实可惜。不过,这样也不错。”陈时新倒是很知足:“最少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控制埃尔贡山和罗戈马河,为下一步作战行动创造出有利条件。”
  陆鸣野三人齐齐点头,均表示同意。
  陈时新见状当即下令:“好,那就这么决定了,调集第1军南下,由世杰和含英统一指挥。鸣野你来起草命令。”
  “是。”
  ……
  元朔市,第1军军部。
  此时,赵世杰正在与第1军的四位军事主官开会。
  得益于先前抢收、抢险工作,给民众留下了一个好印象,第1军的征兵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提前完成了整编,现下辖新编第1步兵师、第2步兵师、第3步兵师、第1炮兵旅。
  不过,由于补充了大量新兵,以及产能问题,部队战斗力下降的非常的厉害。赵世杰便想着组织一次实兵考核,摸一下部队的战斗力。
  正当几人讨论之时,第1军作战处主任罗子钧猛地推开办公室房门。
  “统帅部急电!”罗子钧第一时间将电报递给赵世杰。
  赵世杰接过电报快速浏览了一遍,随即命令道:“立刻召集团以上军官到军情室。”
  “是。”罗子钧转身快步离开办公室。
  “出什么事了?”原第1师参谋长,现第1军军长韩克成紧张地问道。
  赵世杰转手将电报递给韩克成:“统帅部命令我们即刻南下。”
  “南下?”韩克成起先还有些不解,因为按照计划第1军主要负责北线,南线则交由正在整编的第2军负责。
  “现已证实……”韩克成将电报内容念了出来:“命令第1军全军即刻集结,以驻扎在元封市的第3步兵师为先头部队,限29日零时之前赶到巴莱市外围,配合教导3团抢占巴莱市……”
  “两天之内赶到巴莱市外围,是不是太紧了?”第1军参谋长罗子钧在听完电报之后,担忧地问道。
  赵世杰闻言眉头微蹙,他明白罗子钧的意思,事实上元封市距离巴莱市仅有70公里,并不算远,正常来讲紧急出动,轻装急行两天完全足够。
  但问题是第3师刚刚成军,对于这样一支新军,能不能按时抵达,抵达之后能不能投入战斗,赵世杰心里是一点底都没有。
  同样的韩克成也是如此:“是不是请示统帅部,宽限两天?”
  赵世杰摇了摇头,他的直觉告诉他“29日之前赶到巴莱市外围”大概率不是统帅部要求的,而是他的老搭档梁含英要求的。
  “遵照统帅部命令执行。”
  “是!”
  ……
  元封市,第3步兵师第7步兵团驻地。
  此时,第7步兵团1营3连,正在连长郑先的组织下进行射击训练。
  郑先原是第1师第1团3营的一名步兵班班长,借着扩编的机会,他从一名班长越级升至了连长。
  按理说升职应是一件高兴的事,可郑先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一号靶,15环。”
  “二号靶,27环。”
  “三号靶,6环。”
  “……”
  听着报靶员报出的数字,郑先一脸愁容。
  一旁郑先的搭档,3连军务长周从明见状出言安慰道:“别心急,我们当初不也是这样,你得给他们时间去适应。”
  郑先自然知道其中道理,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真的放平心态又是另一回事。
  周从明非常了解搭档的脾气,就像其名字一样,凡事都要“争先”,想让其放平心态,硬劝是劝不动的,得换一种方法。
  “最近师里正在组织狙击手培训,团里让我们报名单,你觉着谁比较合适?”
  “没有。”
  周从明笑了笑:“是真没有,还是不想放人?”
  “……”被戳中真实想法的郑先一时间没了话。
  “我看2排2班的陶嘉阳就不错,是个好苗子,你觉着呢?”
  郑先瞬间急了:“不行,不行。”
  “为什么不行?”
  郑先刚要回答之时,营里的通信员匆匆跑到郑先面前。
  “郑连长,团部命令,各级作训任务全部取消,即刻带回,所有连级主官立即赶往团部,有紧急任务!”
  郑先有些摸不着头脑,一旁的周从明一把拉住想要离开的通信员:“知道是什么紧急任务吗?”
  “不知道。”
  一句不知道,瞬间令郑先和周从明意识到出大事了。
  不敢耽搁郑先立刻将队伍交给周从明,自己则朝着团部方向狂奔而去。
  ……
  6月26日,傍晚时分,第7步兵团赶在太阳落山前,先第3步兵师其他两团一步完成了全军出动准备。
  作为一个完成准备的单位,第7步兵团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第3步兵师的开路前锋,先一步出发。
  27日,晨,大雨倾盆而下,第7步兵团停下脚步休整。
  “情况怎么样?”
  “掉队了8个。”
  郑先闻言长舒一口气,夜间急行军只掉队了8个人,对于他们这样一支新军来说,已经算不错了。
  随即郑先又对周从明嘱咐道:“告诉大家抓紧时间休息,一定要注意保温。”
  “放心,我已经嘱咐下去了。”
  “那就好。来,搭把手。”
  中午时分,大雨转为小雨,7团再次出发。
  ……
  28日,下午5时许,第3步兵师比预定时间提前了6个小时,赶到指定地点,与梁含英所率领的教导3团(原第1师第3团)合兵一处。
  “报告!”
  “进来。”
  第3步兵师师长贺一鸣与军务长曲向荣应声走入指挥部。
  “广生,向荣!”看到来人,梁含英异常高兴。其本身就是原第1师副师长,对于贺一鸣与曲向荣二人非常熟悉:“来来,快座。倒水,倒水。”
  贺一鸣与曲向荣刚一坐下,梁含英便迫不及待地问道:“你们师来了多少人?”
  “一万人出头。”贺一鸣随即解释道:“我们接到的命令是急行军,所以……”
  梁含英摆了摆手:“不用解释,我知道,急行军是我要求的。”
  贺、曲二人闻言不禁面露疑色。
  梁含英转头对自己的警卫员喊道:“绍文,把地图拿来。”
  “是。”
  片刻,梁含英接过地图:“来的时候,对情况应该有所了解吧。”
  “了解。来之前老师长特意嘱咐过我们。”
  “了解就好。”梁含英也不啰嗦:“本来我是想让你们好好休整一下的,但现在情况发生一点变化,我们南线的这位对手,已经发现了我们的存在,非常果断地与巴莱守军脱离了接触,主动向后退去,但并没有退多远。”
  “意思很明显,这是要放巴莱守军主力回防,一方面阻止我们捷足先登,一方面想利用我们削减巴莱守军实力。”
  “所以我们现在要和敌人抢时间,我现在需要你们拖住敌军主力,为攻占巴莱市争取时间。”
  贺一鸣看了一眼老搭档显得非常为难。
  “怎么,有困难?”
  曲向荣替贺一鸣答道:“您也知道,我们师刚成军不久,大部分都是新兵,这又是急行军,我怕……”
  “这些我都知道!”梁含英暗自一叹:“你们师最后战斗力的是哪个团?”
  贺一鸣犹豫了一下:“应该是7团。”
  “什么叫应该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
  “是第7团!”
  梁含英以一种不容置喙语气对贺、曲二人讲道:“留下7团与侦察营组成攻击集团,负责攻取巴莱市。另外两个团与教导3团组成阻援集团,由3团担纲主力,由3团长负责指挥,你们两个负责协助,阻敌增援。还有意见吗?”
  “没有。”
  “回去准备吧。”
  “是。”
  贺一鸣与曲向荣屁股都没坐热,杯子里水一口没动便匆匆离开了指挥部。
  待二人走后,余成绮一脸担忧的对梁含英问道:“是不是太急?”
  梁含英揉了揉眉心:“是急了一点。”
  “不能等一等吗?”
  梁含英摇了摇头:“来不及了,敌主力据此已不到30公里,如果不拦,明天一早就能赶到,到时先前所有规划都将前功尽弃。”
  话已至此,余成绮也不好说什么。
  ……
  29日凌晨3时许,一早就被梁含英派出去教导3团与敌前锋发生接触。
  这个时间比梁含英所预想的时间晚了两个小时,如此也就让第3师多休息了一段时间,某种意义上讲也算是个好消息。
  与此同时,梁含英亲率由第7步兵团与原第1师侦察营所组成的攻击集团,离开临时营地,向巴莱市挺进。
  29日晨,7时许,攻击集团抵达巴莱市外围。
  在等待第3师这段时间里,梁含英这边已经摸清了巴莱市的情况,目前城内仅有一支负责维持治安的守备部队,约一个旅6000余人。
  好消息是巴莱市没有城墙,有利于他们展开进攻。
  坏消息敌人占据着兵力、地形优势,并且在发现他们之后,临时修筑了大量工事,正以龟缩姿态以逸待劳地等着他们呢。
  梁含英倒也干脆,借着敌龟缩之姿,直接命令第7步兵团在敌前展开,三个步兵营一字排开全部部署在了敌正面,也就是城西方向。
  如此一幕落在敌军指挥官眼里,直呼“昏了头”。
  三个步兵营兵力一数便知,不过3000人,仅凭这点兵力就想强吃一座有6000人驻守,且工事完备的城市,无异于自杀。
  这么浅显的道理连敌人都明白,难道梁含英不明白?
  当然不是,作为一名老将,梁含英非常清楚仅凭她上这点兵力,根本不可能拿下巴莱市。
  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吸引敌军注意力,牵制敌军行动,掩护真正的杀招——侦察营行动。
  事实上,早在天亮之前,梁含英就让侦察营秘密运动到了巴莱市城北,隐蔽了起来。
  这个方向地形比较复杂,不利于大部队展开,敌人的防守相对也比较薄弱,如此也就给了梁含英充分发挥侦察营单兵能力强、善渗透作战的机会。
  当正面打的火热之时,一直担纲第1师先锋的侦察营1连在营长许义山的指挥下成功在敌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
  其余两个连顺着1连撕开的口子,成功突入城内,而后就犹如一柄尖刀,直直朝敌人真正的命脉所在——兵工厂与弹药库插去。
  这个时候敌军指挥官也反应了过来,可单是反应根本没用,因为兵力不足,其将所有兵力都部署在了一线,导致城内基本上就等于是不设防的状态,这个时候再从一线抽调兵力回防根本就来不及。
  如此敌军指挥官只能眼睁睁看在自家弹药库在一声惊天巨响之后,化为一团烟火。
  当然,巴莱市作为一座大型工业城邦不止一个弹药库,炸掉一个并不致命,真正致命的是兵工厂,一旦被破坏,那怕只是破坏一小部分,短时间内也很难恢复。
  而这就是梁含英真正目的——让敌主力的枪炮“断粮”!
  破坏兵工厂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彻底切断敌主力与巴莱市的联系。
  要知道敌主力刚刚经历一番大战,其弹药储备基本见底,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即使兵力占优也不过是梁含英眼里的一盘菜。
  当然,前提是她能挡住敌人的反扑。
  所以,当侦察营攻击得手之后,梁含英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指挥攻击集团开溜,与阻援集团合兵一处。
  接下就没什么好讲的了,总的来说就一个字“撑”,撑到第1军另外两个师赶到。
  第1军也没有辜负兄弟部队的努力,在赵世杰的指挥下及时赶到了战场,彻底斩断了敌主力与巴莱守军会师的希望。
  巴莱军投降。
  然而,这场行动并没有结束……
  ……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