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行摄漫记 / 第三章 记者既不好当也好当 第四节

第三章 记者既不好当也好当 第四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四)还是试驾车好开
  .
  .
  再过两天,国庆小长假就要到了。按照以往国庆7天假期出游,老蒲都要算算账,要带多少人才能赚回来,毕竟要还房贷。他现在住的房子,是当初不愿意住到三环外,老爸就给他在市内买了套二手房。首付是老爸掏的,自己还得还月供吧。在成都这样的城市,要本地人认同自己是“成都人”,首先得在五城区或高新区有套房子,这就叫做成都的“5+1”圈层。别看现在成都发展得好,周边不断撤县划区,但老成都人是有鄙视链的!按照当时的房价,老蒲在二环附近的二手房比三环外的期房还贵,这就是现实。按照首付一半,老蒲每个月起码得还5千,已经算便宜的了,对他来说不吃不喝就得每个月拿5千出来硬扛。
  不过今年老蒲不用太多为自己这个国庆带队多少人发愁,毕竟夏天给了他这么大一块蛋糕,可比他以前带队一次挣得多多了。
  .
  【小仙独白】
  Hello,聊斋小仙来也!下个月房贷又要给了,每个月老蒲都在皱眉这件事,但他似乎又很乐观,总觉得能够解决一样。其实事实证明,老蒲每次焦虑,最后都能得到缓解。但他从不动信用卡以贷养贷,这点是个好习惯。我也是觉得,多做点实事,比靠信用卡还贷有用。
  这次老蒲上高原,本仙决定再和他一起去。那天和张朝岳喝完酒回家,老蒲还收到了夏天发来的消息。她问:“你去拍摄车辆还缺不缺人啊?要不要我陪着一起去?”我心里一合计,甲方陪同,这不就是多了一个监工吗?而且女生上高原并不一定能吃苦,我还在担心老蒲又会带个类似佟晓卓一样的女生一起,没想到他就婉拒了。毕竟老蒲这次规划的目的地,虽然也是318国道川藏线,但要前往周边还未开发的秘境,路险难走,海拔又高,有女生还了得?岂不是多了一个包袱?
  啊……本仙也是女生,怎么能这么说自己?
  夏天的软磨硬泡,终究没有打败老蒲的执拗。不过夏天想去的心情,本仙也可以理解,25岁的小姐姐嘛,大概是毕业几年都在城市CBD里工作,没见过高原,这种想去的心态也正常。可出于安全考虑,最终老蒲没有答应一起同行。
  就这点,本仙对老蒲的印象又有所好转,看来他也不是那种随便带女生出行的人啊,以前不是喜欢在高原上给女生拍照吗?他是痛改前非了,还是因为复杂的甲方乙方关系呢?
  .
  按照此前老蒲每天晚上做攻略的计划,此次出行的仍然选择了川藏线。但他认为,今后川藏线必然会成为一条炙手可热的自驾线路,发现周边的小众旅行地更重要。于是,他将精力放在了新都桥周边。
  这个地方叫子梅垭口,是除了海螺沟景区以外,距离贡嘎雪山最近的高山垭口,而且比景区强的是,车能开上去。贡嘎雪山是四川第一高峰,而子梅垭口距离贡嘎雪山主峰的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但此处太小众了,除了户外驴友和贡嘎寺的僧人,几乎没有人前去旅游,据说路非常窄,宽度仅供摩托车错车,而且路很烂,必须越野车才能去,难度不亚于原始的牛背山。最关键的是高原,子梅垭口4550米的海拔高度令许多普通观光旅游者都望而却步。
  出发前一天,老蒲将这辆弗德翼龙试驾车检查了个遍——尽管是新车,仅仅只有临时牌照,但检查车况这个环节还是必不可少的。网上发帖征集的条件就限制了不少人,因为老蒲已经提前说明,不要没上过高原的新手。目前,仅有1人符合条件,于是两人约定出发当日再碰面。
  对于喜欢看地图的老蒲来讲,他现在客厅的墙上已经贴满了自己绘制的各种地图,都是根据驴友的攻略和捕风捉影的信息绘制而成的,就只差自己开着车去亲自验证了!
  .
  9月30日晨,美丽的朝霞映透了半边天,空气被阳光穿刺,无比通透。成都这座城市,是全国唯一一座在内陆就可以看见雪山的大城市,才有了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绝句,正是西岭雪山。不过还有运气更好的时候,还可以隐约望见四姑娘山的“幺妹峰”[1]无疑,它号称“蜀山之后”。不过老蒲这次要前往的,是“蜀山之王”贡嘎,完全可以把它理解成幺妹峰的“老公”——成都就是这么浪漫,两座雪山都要扯上爱情。
  早上7点半,老蒲赶在高峰期前接到了这次的同行者。在网上闲聊的时候已经基本了解过对方的情况,他叫魏远航,一听这个名字就有出发旅行的冲动。
  其实两人在之前的线上沟通,已经比较了解对方了,因此老蒲对魏远航也以“老魏”相称呼。老魏年龄大约比老蒲年长5岁,跟老蒲的3毫米寸头形成典型的区别的是,他留着披肩的长发,而且是大波浪,作为一位留长发的男性来讲,俨然一位艺术家。老魏其人,正如其名,他此前是《中国旅游报》四川站的驻站记者,离职后自己开了一所摄影学校。老蒲也是记者,于是就“情不自禁,惺惺相惜”了。再加上魏远航自己又在开设摄影学校,老蒲对他的称呼又换成了“魏老师”,从而逐步简化成“魏老”。
  “哟,老蒲!你这车是新车啊?还没上牌!”魏远航见到老蒲,刚上车,第一句话脱口而出。
  “厂家的试驾车,还没上市。汽车行业记者,跟你以前在旅游行业当记者类似,没开张的酒店叫你们去试睡,没开业的景区叫你们去试玩,这些套路都是一样的,你懂的。”老蒲呵呵笑着。
  魏远航哈哈大笑起来:“天下记者都一样!”
  “都是一家人嘛!”
  “我是纳闷为什么有人不收领队费带我去摄影,还仅仅平摊油费,结果是试驾车。油费厂家报销吧?你还赚一半!”
  “哈哈……”老蒲傻笑道,没有透露5万元拍摄实景用车图片的背景。
  两人闲聊着,趁着高峰期还没有到来,老蒲轻车熟路地就将车开出了绕城高速外,避开了每日必经的大拥堵。从成都到康定来说,他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经过荥经、天全,就是二郎山隧道。只是这次不必再专门向客人介绍二郎山隧道的历史,对方毕竟是《中国旅游报》前任驻站记者,说不定魏远航更能说出就连老蒲都不知道的历史背景呢。
  318国道在过二郎山隧道前,在崇山峻岭中蜿蜒,两旁郁郁葱葱,云雾缭绕,就像仙境一般。路过一个叫新沟的地方时,魏远航兴奋起来。他说:“你知道吗老蒲,我在当记者之前就是当兵的,是川藏线上的汽车兵,我一直想回来看看。这个新沟兵站在二郎山隧道通车以后,就已经废弃不用了,以前就是因为翻越二郎山至少需要一整天,有时候还要冻三天,才修的这个兵站。现在新沟兵站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你们听说的那些二郎山的传闻,都是真的。”
  “难怪你这次要跟着我来川藏线啊!”老蒲恍然大悟。
  “对啊,听说你是记者,我也曾经是记者,你发帖要上川藏线,我就来了。虽然你只到新都桥,我也想来,马上就要到最美的季节了。”魏远航像是找到了知己似的感叹着。
  过了二郎山老隧道,到了隧道那头,高原的地理特征就扑面而来。魏远航如数家珍似的向老蒲唠叨着当年汽车兵开车在这段路上的各种回忆,每一个公里桩仿佛都有一段故事。这次老蒲变成了听众,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前辈诉说着这条路上发生过的故事。
  到达折多山垭口,趁着夕阳西下的光影,老蒲给这辆试驾车拍摄了不少照片,幸好一路天气晴朗,车上还仅仅只有灰尘,没有泥垢。而魏远航则拿着相机一门心思搞风光摄影,他的相机是D4,上市时间和老蒲的D800一样,也是2012年推出的新机型,只不过D4要高个档次去了。有一点两人差不多的是,都喜欢去追求刚上市的新机型。老蒲虽然生活拮据点,平时很抠门,买设备还是大手大脚的,数十万元都花在了相机镜头上。有人戏称这叫“单反穷三代,摄影毁一生”。但老蒲不以为然,他又一次留言反驳粉丝道:“如果将摄影作为爱好,只追求设备的比拼,而不练习技术和技巧,‘穷三代’的确有道理。但如果摄影是你的职业,哪怕是第二职业,那相机镜头就是固定资产,你见过做实体生意不投入固定资产的吗?”老蒲总能想出不同维度的答案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还蛮有道理。
  “哟!魏老,D4啊!有钱人!”老蒲果然是玩摄影的,目光聚焦到了魏远航的相机上。
  “什么有钱人,D4不是刚上市不久吗,我开了一所摄影学校,和尼康官方有合作,出来拍点样张回去做测评的——说白了,就跟你们开试驾车是一个道理。都一样,半斤不说八两。”
  “你平常用啥机器呢?”
  “无敌兔!”魏老大笑道。“无敌兔”是佳能5DMarkII的简写后再谐音。
  翻过折多山以后,老蒲和魏远航再次来到新都桥。看来魏远航也是新都桥的常客了,轻车熟路。老蒲提出要住扎西大叔的客栈时,魏远航表示同意:“扎西嘛,我认识,老熟人了,有时我带队也住他那儿。”老蒲会心一笑,看来魏远航也是户外旅行摄影圈内人士嘛。
  果然,老蒲开着车风尘仆仆到了扎西家的院子里,扎西大叔早早地就在门口迎接了:“哟!老蒲,老魏!你俩同时来的啊?看来这次必出大片!”
  “喝酒喝酒!今晚花生米和牦牛肉上起!”老蒲也来了兴致。
  扎西热情地招呼着:“来来,开进来,今天院子里车位空,随便停。明天就是国庆了,明天肯定没位置……哟,新车啊,还没上牌!”
  .
  第二天一早,魏远航比老蒲起的还早。和专业人士一起出行的好处就在于此,不用再苦口婆心地去告诉同行者一定要早起赶路,早上才有绝美的光影。魏远航已经在老蒲熟悉的那个平台架好了机器,看来稍微起晚了,位置就占不到最好的了。魏远航一见老蒲来了,热情招呼道:“快看,今天的贡嘎,除了山顶有旗云,其他啥都没有。今天去子梅垭口肯定是个好天气,马上出发!”
  所谓旗云,是在山峰顶上不断生成的对流性的积云,受高空强风的影响,随风飘动,波涛起伏;远望,宛如一面旗帜飘挂在峰顶,故曰旗云。果然,干这行的艺术家可以为了作品披星戴月,老蒲不由得想起如果是以前的木浅,他肯定要睡够了再出发,天边的一丝朝霞就没了。简单与扎西大叔告别之后,魏远航就催着老蒲出发了。根据老蒲事先做的地图攻略,以及扎西大叔的交代,从新都桥返回折多山方向不远处有一条岔路,就往甲根坝乡的方向去了。
  离开川藏线主线,沿着省道前行,风光一路旖旎。直到甲根坝乡,老蒲离开省道,找到了进入贡嘎雪山腹地的小路。这看似一条仅供一辆汽车通行的“单行道”,却要供双向车辆通行。进入小路不到10公里,道路变得全是碎石,颠簸不已。不过对于这种路况,老蒲已经见惯不惊了。汽车在铺满碎石的路面上不断跳舞,魏远航也早已习惯。他笑着说:“你把城市公路胎开出了越野胎的感觉,路上全是尖石头和深坑,小心爆胎啊。”
  “小意思,觉巴山和通麦也不就是这样吗?”老蒲自信地说。经历过川藏线上的觉巴山,还是“十三公里半”的通麦天险,在他看来,今天的路况也不过如此,大不了就是另一个觉巴山的翻版。
  “哟!你还知道觉巴山和通麦天险啊!那是我们当年汽车兵跑的路。”
  “那可不,川藏线我都跑通了,开的还是两驱车。今天是四驱的,所以更不用担心啦!”
  适时四驱,虽然没有分时四驱那样可以具有强大的脱困能力,但在通过性方面,确实要比两驱车强。人们常说,摄影最大的配件不是滤镜和脚架,而是一辆车,车的性能越好,就能带你去越不容易去的地方,从而拍回一般人没有见到过的角度和构图。而高原的好处就是移步换景,只要不下雨,蓝天白云哪里都是,差的就只是一个好角度了。
  这次老蒲去的子梅垭口,就是人迹罕至的周边小路,毕竟位于国道318上的新都桥大家已经都拍烂了,没有任何新意。经过大约1小时的颠簸,渐渐地没有了手机信号,便来到了户外圈里有名的钙华滩,老蒲和魏远航一路小心翼翼,不敢用脚去踩这些脆弱的天然钙华,拍摄照片时也只能从旁边蹑着脚经过,生怕破坏了生态环境。毕竟钙华滩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礼物,流水潺潺和碳酸钙沉积形成了这片土地最原始的地理环境,弥足珍贵。苍茫的深蓝色天幕下,棕黄色岩石的地面被一道道涓流分割开,就像如丝般的绸缎,配合着潺潺的水声,仿佛在演奏一曲有着视觉舞美效果的交响乐。
  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路况愈加艰难。路面起伏不平,汽车就像在海浪中行驶,但还有不少碎石。老蒲小心地抡着方向盘,绕着路面上每一个有可能刮底盘的坑——尽管是SUV,底盘够高,但太深的坑也未必能过。魏远航带着海拔表,数据显示海拔已经超过4600米了,眼前仍旧是黄土地和驶过的黄土路盘旋在脚下。有些审美疲劳的老蒲打着哈欠说:“怎么周围还是一个样,说好的雪山呢?”
  “前面应该是雅哈垭口。”魏远航端着老蒲打印的简易地图,但在这样的路面上太颠簸,他睁大眼睛看着老蒲标注的每一处数据,“雅哈垭口,你标的海拔高度数据是……啊,是4658米。”
  “对啊,应该快到今天的第一个垭口了,但……怎么连垭口的味道都闻不出来?还在毫无休止地往上爬。”老蒲自语着。
  正说着,车辆拐过一道弯,眼前突然出现的景象让老蒲呆住了——没错,是突然。刚一拐过弯,眼前一排雪山可以说是迎面扑来,从左到右一共7座山峰。老蒲知道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贡嘎七仙女,分别是:日乌且(6376米)、勒多曼因(6112米)、无名(5960米)、无名(5962米)、达多曼因(6380米)、朗格曼因(6294米)、贡嘎主峰(7556米)。也就是说,老蒲和魏远航已经到达了今天的第一个垭口——雅哈垭口。两人抑制不住兴奋,下车拍照,全然不顾这是海拔4658米的高山垭口。
  天色苍茫,群山傲视大地。当两人颤颤悠悠翻过雅哈垭口,告别了壮美的贡嘎七仙女景色以后,前方是近30公里的烂泥路,在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的荒原上穿梭。老蒲开着车,胃和肠肠肚肚被晃荡得翻天覆地,魏远航也似乎昏昏欲睡。就在这时老蒲的微信响了,而且接连响了好几声。
  “呀!有信号了!”魏远航兴奋地睁开了眼睛。
  “对对,前面好像有村子。”老蒲也乐道,在这样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想找到一个村子,仿佛就像遇见了外星村落似的稀奇。
  说是村子,其实就是几座小石屋组成的院子,门口歪歪斜斜地耷拉着两扇大铁门。老蒲看了看里程数,斜着眼瞅了瞅魏远航手里的地图,将车辆靠边停住说道:“估计这里就是玉龙西了,地图上就这个名字。”
  “你确定?”魏远航又仔细看了看老蒲绘制的地图。
  “确定!”
  这个时候老蒲才有时间看微信,毕竟刚申请新号不久,朋友还不多,全是工作上的。发送列表清一色的名字都是“夏天”,好几条都是“到哪里了”“你现在在哪啊”之类的问候。老蒲暗自揣度,看来甲方妹妹还挺关心老蒲的动向的嘛,也许是更关心她的车辆安全呢。
  老蒲回了个:“刚刚没信号,一切安全,放心。”突然发现夏天换了个微信头像,点开大图一看,是一张穿着吊带裙在海边照的,还真如同她的名字一样非常的“夏天”。此时魏远航把头凑了过来:“哟,在看妹子啊!女朋友?”
  “哪有,甲方妹子而已。”老蒲淡淡地关掉手机屏幕。
  “还可以嘛,看来你喜欢小清新啊,你还好这口?”
  老蒲微微笑了笑,以前常常给女生拍照,每次有人问他这种问题的时候,他已经学会了用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来回应,早已习惯。后来有人开他和佟晓卓的玩笑,老蒲的内心是甜的,如今佟晓卓的微博已数月没有更新过了,老蒲曾经给她发过私信,没有回复。忽然想起境外似乎用Facebook比较多,又不知道账号昵称,只好作罢。这才过大半年,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玩笑归玩笑的心境,只不过那种失落感还是油然而生。
  收好手机,目光回到这个坐落在荒野之中的小村子,老蒲把车停在院子门口,去敲了敲铁门,似乎有人应答——这样的荒郊野外还有个被网友们标注为“村子”的地方就已经很意外了,更没想到的是它居然还有名字叫“玉龙西”。趁这个时间,老蒲将这个小院落打量了一番,是个很普通的小院子,里面有一辆摩托车和拖拉机,墙上挂着几个废旧的摩托车轮胎和汽车轮胎。院子的主人拎着个小塑料袋,咬着冒着热气的白味土豆就从小石屋里出来了,是一位脸上布满沟壑、饱经风霜的康巴汉子,操着浓重的藏式口音的汉语问道:“你们……啥事?摩托车小毛病可以修,汽车只能补胎,其他修不了哈!”
  “不是不是,我就是想问一下,子梅垭口还有多远呢?”老蒲解释道。
  康巴大叔朝前方指了指:“不远了!再走10公里不到,看见一座桥,拐进去就上山了!你们是驴友么?今晚住不住这里?客栈有空房间。”
  “我们往子梅垭口去了就不返回了。”魏远航一看表,才下午两点过。
  “哦哦,好嘛。那土豆要不?刚煮好的,袋子里还多。”
  老蒲也看了看手机,两点过了还没吃午饭,光吃泡面也不行啊。他闻了闻康巴大叔的白水煮土豆,还没剥皮,没有任何调味品,泛着一股清香味。老蒲点了点头,康巴大叔伸出五个手指:“5块钱一个。”
  .
  【小仙独白】
  一路上本仙昏昏欲睡,毕竟高原景色我也跟着老蒲见过不少了。但听到他们说“贡嘎七仙女”的时候,本仙来精神了。我要看看雪山仙子和我们桃花仙子相比,谁更漂亮。呃……还是不必了,人家是真仙女,本仙……哦不,小仙小仙,嘿嘿,小仙还在修炼中呢。
  几个小时前,小仙在雅哈垭口就瞻仰过贡嘎雪山的风采了,距离还算远。我掐指一算,雅哈垭口离贡嘎主峰的直线距离大概是30公里,难怪旁边都是卫峰,清晰可见。出发前就听老蒲说,最壮观的是子梅垭口,毕竟它和贡嘎主峰的直线距离仅有5公里,我倒想看看这5公里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效果。
  康巴大叔的白土豆挺香,看他俩吃得津津有味,估计比城里的山珍海味还要珍贵。吃完过后他俩就又出发了,过桥以后,前往子梅垭口的路比之前走的更窄,硬石头更多。但……说实话,走过觉巴山和通麦,确实这条路对老司机来讲,也就那样吧。至少子梅垭口的路还没有跨石头嘛,本仙记得当时我在觉巴山还帮老蒲提前顶住路边的石头来着。
  哼!老蒲你看本仙对你多好,你就知道佟晓卓!现在你还忘不掉她!
  .
  前往子梅垭口的路,千篇一律——这里指的是千篇一律的烂,也是那种临着悬崖的单车道碎石颠簸路。老蒲明显比刚上雅哈垭口那阵放肆了一些,显然是开熟练了。但不同的是,比起过桥之前的路况,子梅垭口的路面似乎更硬,没有那种泥泞的土路,而是石头棱角分明。
  此前据老蒲对子梅垭口的了解,子梅垭口海拔4550米,这条路就是供摩托车走的,山下那位玉龙西的康巴汉子就做这个生意,骑着摩托车送探险的驴友上垭口,或者送贡嘎寺的僧侣去寺庙。车辆在狭窄的临山道路上跳着踢踏舞,渐渐地在驾驶舱一侧就能看见雪山的踪影了。
  老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就是距离贡嘎雪山主峰直线距离仅仅5公里的子梅垭口!在这里观望贡嘎,没有任何卫峰的遮挡,别无他山,海拔7556米的贡嘎主峰就是唯一。抬起头看这座三角形的山峰,呼呼的大风时不时变幻着风向,雪山压顶的气势让你既兴奋又喘不过气。如果说海螺沟冰川是供普通游客修建前往贡嘎雪山的旅游索道,那子梅垭口就是原始的户外圣地,难怪众驴友们为之疯狂。
  .
  子梅垭口,两人在此处折腾了近2小时。这天运气特别好,平常来此地,如果遇到云雾较厚,贡嘎也会深深把自己隐藏起来,资深驴友会搭个帐篷等好天气。似乎老蒲和魏远航不需要这么做,他们遇见的贡嘎,山腰间仅仅漂着几朵丝绸似的浮云——这是最好的拍摄场景,有少量的云,还可以拍摄延时摄影,让云朵如海浪般动起来。
  等到下山的时候,老蒲才发现临近天黑了。他催促着魏远航赶紧收拾相机,向贡嘎雪山说了拜拜。毕竟在这种没有信号、荒无人烟的地方,老蒲不愿意开夜车,尤其是临着悬崖的狭窄碎石路,他要赶着在天黑之前逃离蛮荒之地。
  天色渐暗,视野里对路面的判断也随着光线的减弱而减弱,老蒲打开了车灯,用近光灯专照地面,但也不如像白天里开车那样从容。魏远航不放心地问道:“能行不?要不然我来开?”
  “没问题!这种路我开惯了!”老蒲自信心爆棚,车霸再一次附体。
  老蒲是一个胆大心细的人,这条上山路——现在是下山,也就不到10公里,紧贴着山崖,老蒲足足开了有1小时。海拔4500多米的高度,山崖全是光秃秃的岩石,天空盘旋着不知道是秃鹫还是老鹰,用翅膀划破着夜幕降临的天空。而天边还残留着一丝金色的晚霞,慢慢消散,只剩下鱼肚白,越来越淡。不久,秃鹫也淹没在了黑暗的天幕里,已经有少量星星开始懒洋洋地上岗了。
  天色完全暗了下来,老蒲时不时切换着远光灯,见到了那座来时的桥——子梅垭口是断头路,必须原路返回,到了那座桥,就到了来时的分岔路口。小桥是钢制的,旁边还有一座小石屋。
  “哈哈!”老蒲长长舒了一口气,“你看,下山了!没事了吧。”
  正在老蒲得意的时候,突然“咣当”一声,车头重重地像载进了什么坑里。有着多年驾驶经验的老蒲并没有大惊小怪,因为这辆车是四驱的,猛一踩油门,车头向上一跃,弹跳了出来。两人的五脏六腑却受到了惊吓,仿佛要把十年前吃的饭吐出来似的。正当老蒲庆幸车子还能正常驾驶的时候,方向盘好像没对劲,总向着一边偏过去,油门也显得吃力起来。
  “完了,爆胎了!”魏远航猛地一拍大腿。
  “你怎么知道?”老蒲松开油门,车辆随即停下。拉手刹,解开安全带。
  “我以前是汽车兵!我怎么不知道,早就说过给我开的嘛。”魏远航也解开安全带,打开门下车,顺着手机手电的光线顺着车轮胎检查过去。果然,右前轮瘪了,就像饿着了一样,有气无力。
  老蒲也用手机照了照刚才走过的路,只见一个大坑横在路中间,坑底部有几枚尖锐的石头,就是在这里爆胎的无疑了。
  “没事!不严重!换备胎!”魏远航收好手机,取出了事先准备的强光手电。玩户外的人总是会提前准备这么多装备,就是防止路上遇到突发事件,有备而来才踏实。老蒲打开后备箱的夹层,几经搜寻,摸摸索索寻觅着几样必备的车辆维修物品。
  突然老蒲爆发出一声惊呼:“完蛋!这车出发前没给我装千斤顶!”
  “啥?没带千斤顶?”魏远航一个箭步奔了过来。
  “就是没有千斤顶嘛,你看这个位置原来就是放千斤顶的,空的。狗日的,啥都检查了,套筒扳手都有,就是没检查千斤顶。”老蒲无奈地苦笑着。魏远航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出话来,估计是一下子懵了。半晌,老蒲问道:“我们来的时候,那个吃土豆的康巴大叔那儿是不是能补胎呢?”
  “好像是可以……”魏远航思索着,“可是这里距离玉龙西,好像也不止10公里啊,你就这样开过去?”
  “那可不行,这是试驾车,弄坏了我得赔,一个轮毂都好几千。”
  “都这时候了,你还在心疼轮毂!”魏远航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老蒲急忙安抚道:“唉唉……别急别急……想想办法嘛,办法总会有的。补个胎是小事,但如果硬着头皮继续开,轮毂被路上的石头顶坏了……这车还没上市,轮毂也是最新设计的,根本没配件,弄坏了我无法向厂家交代啊!”
  “嗯……”魏远航想了想,“去那个桥边的小石屋看看。”
  过桥的时候,桥边确实有一个小石屋来着。老蒲像找到了救星似的,二话没说就与魏远航朝着小石屋奔去。然而现实的情况却让老蒲又失望了,小石屋的大门紧锁,门前有一堆早就燃尽的篝火,用手电照一照,碳火还是湿的,显然很长时间没人来过了。只是旁边横七竖八堆放了一些木柴可供生火做饭用,木柴呈圆柱形状,看长短,已经劈过了,估计这个屋子是守山人居住的吧。
  “唉!屋子没人,有个屁用!”老蒲重重的一脚踹在这一堆碳火上,“我看啊,咱们就睡车上,明天看有没有驴友的车经过,去借个千斤顶就行了。我们是9月30日出发的,国庆假期已经到了嘛,今天10月1日,川A大军陆陆续续应该到新都桥了,明天是10月2日,应该会有驴友来的!”
  魏远航似乎没太在意老蒲的建议,他拾起一段比碗口还粗的木柴,就像是在研究稀世珍宝一样认真,还在用手比划什么。
  “魏老!你在听吗!”老蒲皱眉道。
  “这截木头长度合适……也够粗……”魏老自言自语着。
  老蒲苦笑道:“魏老,莫非你是想在这里生火做饭吧?这么粗的木头点不着的,要选那些细枝的再加上干草来引火,后面再放粗木头,那……那你也得选劈开了的啊。”
  “老蒲,你忘了我以前是干啥了的吧?”魏老嘿嘿笑出了声。
  “旅游报记者?”
  “汽车兵!转业后才当的记者,以前是汽车兵!还是‘一毛三’呢!”魏远航拿着那段木头,在手里掂了掂,得意地笑道,“别小看我们汽车兵,今天我给你露一手。来!好好看着!”
  魏远航说的一毛三,指的是一杠三星,上尉军衔。这是军队里对军衔私底下的别称,看来老魏以前还是个连级干部,起码也是个连长或是指导员吧。老蒲不知道魏远航要玩什么神奇的法术,唯唯诺诺地跟在后面。只见魏远航又选了几块木头,仍然用手掂了掂,交给老蒲抱好,他自个儿举着事先选好的第一块圆木,径直走到车前。
  好奇心驱使着老蒲想仔仔细细看个究竟,掏出手机拍照记录。按照魏远航的吩咐,老蒲用手电筒帮着照明,魏远航就将半个身子钻进了汽车下面。他将那块圆木斜着顶在爆胎那个轮子的悬挂下方,靠近地面的一端抵住地上硬邦邦的石块,看样子非常熟练,平时没有少练过。魏远航钻出车底,拍了拍手上的灰,给老蒲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我去启动发动机了。”
  老蒲恍然大悟:“你该不会是想……用木头顺势把车子顶起来吧?”
  “说对了!这叫不用千斤顶换轮胎,汽车兵必备技术,打起仗来可没那么多现成的千斤顶给你用。去,把备胎取下来!顺便检查一下换胎那个套筒扳手,那个如果再有问题,我就只有疯了。”
  “那个有,我看过了。”老蒲说完,打开尾箱,用吃奶的力气抬出了备胎,滚到爆胎的位置。此时的魏远航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一溜烟窜上了驾驶室,那笑容仿佛在表达:终于让我开了!好在这辆弗德翼龙是适时四驱,四个轮子都有动力,一踩油门,发动机一阵轰鸣,车子往前挪动了数十公分,底盘下方撑着的木头就这样顺势就被车辆带着,竖直了起来,底盘就这样被顶起来了。老蒲不停地用手机拍照,抠着头皮笑道:“我开了那么多年的车,第一次看见这技术,还是你们汽车兵牛啊!”
  魏远航跳下驾驶室,搓着手道:“还没完!现在车子不稳,你敢换胎?要是掉下来,砸死你!去,先把那个备胎垫在底盘下面,砸下来也有个支撑,安全多了。多余的木头呢?”
  “在这儿,在这儿!”
  魏远航拾起木头块儿,催着老蒲将备胎推进底盘爆胎这一侧,他继续往车辆悬挂处添加支撑,直到他认为这辆车已经稳稳当当不会有掉下来的可能性,才将备胎拖出底盘,开始换轮胎。老蒲张大着嘴巴看着,脸上写满了佩服两个字,幸好四周漆黑一片,除了天空中的星光,就只剩下车灯和手电的光柱在不停摇弋,不会让人看见老蒲尴尬的表情四溢得到处都是。
  当魏远航拧完最后一颗螺丝,他将套筒扳手咣当一声扔在地上,如释重负地说:“换完了!可以开了。现在才8点过,还早着呢,咱们开到康巴大叔那里去补胎!补完了换回去,不就行了?不过要开慢一点,这个备胎不是全尺寸的,但坚持个10公里土路到玉龙西还是没啥问题。”
  “好的好的,我慢慢开!”老蒲立起换下来的轮胎,滚着往后备箱走去。
  “什么你开?我开!”魏远航语气坚决地说。
  .
  【小仙独白】
  呵……小仙今天也累了。跟着他俩回到玉龙西,在康巴大叔家补完轮胎,也就是晚上10点左右,老蒲和老魏决定就住在康巴大叔的背包客栈。说实话,本仙也没见过不用千斤顶换轮胎的,老魏这套行云流水的操作确实惊煞了我。以前老蒲的路上有许多同行者,比如佟晓卓——呃,好吧,我不提她了——又比如木浅。但本仙印象最好的,就是今天这位魏远航。当过兵果然都是铁血汉子,换轮胎啥的二话不说,自己能动手就自己换,一点也不矫情。
  他俩的晚餐又是白水煮土豆,闻起来挺香,这两人吃土豆简直吃上瘾了,害我也想尝尝。
  子梅垭口,贡嘎雪山最原始的观景台,这些疯狂的驴友们不去海螺沟景区看贡嘎,偏来此地。今天本仙也是见识了,但是更见识了它的路况。尽管我没少跟老蒲跑过这种路况,但是以前都是翻过一座山后就是平整的水泥路面了。这回一整天全是这种路,可见这个地方的原始。再加上海拔又高,身体不好的人还真别来这种蛮荒之地,再加上漆黑的夜里爆个胎,如果不是有个当过兵的老魏,一般人还真就搁浅了。
  曾经我也质疑过,为什么他们这么喜欢折腾,而景区的栈道、索道、小卖部,甚至宾馆都建设地十分完善,他们就是不喜欢去,偏要来小众蛮荒之地。本仙的理解是,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修行而不是享受,和我现在的修行,不是也一样么?
  .
  .
  .
  .
  [注1]四姑娘山一共四座山峰:大峰5025米,二峰5276米,三峰5355米,幺妹峰6250米。——作者注。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