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玄幻奇幻 / 行摄漫记 / 第一章 梦系传奇川藏线 第四节

第一章 梦系传奇川藏线 第四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四)从新都桥到海拔5千米
  .
  .
  过了折多山垭口再行驶半小时,就到了大名鼎鼎的新都桥镇。可惜下了折多山以后云比较厚,看不到新都桥的绝美光影了,只有把运气寄托于第二天早上。经过一天的折腾,大家都累了,都睡着了,只有老蒲还在孜孜不倦地开着车,满腹激情扒拉着他那手动挡的挡杆。
  从康定到新都桥只有83公里,并不远,老蒲作为一个自驾摄影博主,为了多拍点作品,必然要在新都桥停留。这个季节的游客不多,定好两个标间,老蒲和木浅来到客栈的涂鸦墙上,写下了“行摄漫记下次还会再来”的文字,就去休息了。其他人也没豪言壮语,估计两位女同学第一次翻折多山,都累了。
  新都桥,海拔约3600米,地处于山坳之间,植被稀少,空气里氧气含量少。到了夜里,特别难受,尤其是第一天上高原,就算是老司机也会睡不着。老蒲临睡前对两个女生啰嗦道:“头一次高海拔过夜,晚上睡不着,容易口干,睡不着就多喝水,闭目养神。头痛如果不严重,尽量扛过去,别吸氧。你一旦依赖了,后面就戒不掉氧气瓶了。好了,各自回房吧。”
  这是个特别安静的夜,指针已到了凌晨1点,木浅翻来覆去睡不着,怕影响了老蒲第二天开车。但客栈是木地板,就算是标间,在这么个高原的夜里,翻个身也像是有着惊天气泣鬼神似的动静。就算木浅翻身特别轻,就好比枕着刀片似的,老蒲还是开腔了:“木浅,翻身动作小点,别搞得像地震似的。”
  “你也还醒着哪?”木浅轻轻问道。
  “嗯,睡不着。”
  “那……老蒲你说,你带过的女生出去旅拍人数也不少了,今天这两个女生,你觉得咋样啊?”
  老蒲也翻了个身,将手臂枕在头下面:“你就是想说佟晓卓是吧?那个伴娘?要问就直说,别他妈婆婆妈妈吞吞吐吐的。”
  “对啊,感觉咋样,几个月前是你先要别人电话的。”
  “感觉啊……感觉啊……反正有感觉……”
  “是啥?”
  “感觉是C,不是D。”
  “滚你妈的,咋啦?试过啦?”木浅噗呲笑出声来。
  “怎么可能!你从头到尾跟我在一块儿,我有机会吗?”老蒲也笑道,“在折多山上,不是撞了一下吗?就那啥……挤到了,反正是C。”
  木浅不屑道:“搞了半天你就说我是灯泡嘛!”
  老蒲侧起身来喝了口矿泉水,继续道:“灯泡个屁,我就是想明天拍点好照片,给我涨粉用,你又不是不了解我,尽他妈瞎扯。”
  “别瞎哔哔,有本事天亮了你当面问,是C还是D!”
  “那别人还不说我变态啊?”
  “真没劲!还想八卦一下你们呢!都不给机会!算求,睡觉!”
  “睡睡睡,赶紧的!”老蒲裹紧了被子,若有所思。过了几秒钟,又蹦出一句话:“其实应该是D吧,可能就是衣服穿厚了。”
  .
  清晨的新都桥迎来了它的第一缕阳光,当金色的色彩铺满远方的雪山的时候,大家就都知道,最远处的山尖就是蜀山之王——贡嘎雪山了。贡嘎雪山,海拔7556米,是四川第一高峰,所以被称为“蜀山之王”,曾经还没有发现珠穆朗玛峰的时候,世界上还一度认为贡嘎雪山是世界最高峰呢。贡嘎的身姿,在新都桥是可以看见的,只是需要一定的运气,也就是气候条件的允许,比如今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木浅一睁开眼,就看见老蒲不在自己的床上,他肯定又去拍摄日照金山去了。早晨7点,老蒲就已经在客栈楼顶小花园上架好了三脚架,伸了一个懒腰,任凭清晨的阳光洒在自己的身上。他永远精力充沛,昨天开了一天车,晚上还没睡好,早晨还能早起去追太阳,要知道昨晚的睡眠时间才3小时。这个世界有两种人最可怕,一种是坚持读书的人,另一种就是坚持早起的人。
  老蒲挂上他的另一个宝贝,就是70-200/2.8长焦镜头,贡嘎雪山的日照金山尽收眼底。楼顶小花园的门吱呀一声开了,看来有人也慕名上来拍日照金山。这个季节来跑川藏线的人不多,也不会有其他摄影爱好者,估计是木浅吧,毕竟只有木浅才知道老蒲的套路。
  老蒲专心盯着相机屏幕:“哎哎哎,你来看,运气太好了!”
  当背后那人凑近时,传来一股淡淡的体香,这味道是女生独有的,还带着一股洗发水的薰衣草香味。老蒲突然明白了啥,猛一转头,哪是什么木浅,是佟晓卓。老蒲惊讶道:“你怎么上来了?……呃,昨晚上睡好了吗?”
  “呃……呃……睡好了,你拍得真好。”
  佟晓卓穿着冲锋衣和牛仔裤,画了点淡妆,看样子她已经收拾过自己了。冲锋衣没穿内胆,领口也不拉高点,还真不怕冷。佟晓卓刚刚洗过头,头发还有点湿润,脚下尽管穿着拖鞋,毕竟天气还是有点寒冷,拖鞋里也套着袜子。
  “老蒲?你这镜头很贵吧?”佟晓卓小心地用手摸了摸这支镜头。
  老蒲呵呵笑着说:“不贵不贵,我买的二手货,玩家一般都用二手,不想用了还可以置换。”
  “那,你可以给我多拍点照吗?”
  “嘿嘿……可以可以,义不容辞!”
  “几点吃饭啊?”
  “7点半吧……”
  “嗯……那我下去咯?”
  “好的好的,你先去,我等会儿还要热车。”
  “好的,那就一会儿见!”
  佟晓卓说完,就转身准备下楼。老蒲突然想起了啥,恍然道:“你等会儿,佟晓卓!”
  佟晓卓回头一笑:“还有什么事吗?”
  “呃……新都桥海拔高,这里3600多米,又是早上,高海拔的地方尽量不要洗头,感冒容易得肺水肿。咱们到了巴塘你再洗头,海拔低。”
  “哦,谢谢。”佟晓卓回道。
  .
  美丽的新都桥不愧为“摄影家天堂”,但注意这里有一个“家”字,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摄影是减法,要会选择绝美的光影,用有限的框架,构图出绝美的艺术,这才是新都桥吸引人的地方。因此一般的旅行者过来,有时候会抱怨新都桥也就一般般,其实就是不会取景构图。所以老蒲这种人,在微博上发出自己的作品,就有大批粉丝跟随,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尽管四月新都桥还是荒芜一片,但绝美的光影之下,炊烟袅袅的小屋,沐浴在光的拥抱之下。随着老蒲的指挥,佟晓卓和林琳摆出各种少女般诱人的POSE,两位美女来到新都桥,在老蒲的镜头下煜煜生辉,可谓是美景配美人。
  时间流逝,太阳升起,新都桥完全苏醒的时候,就是老蒲一行人又该上路的时候了。新都桥是传统意义上川藏南北两线的分叉口,继续走国道318线,即南线。下一个即将翻越的高山是高尔寺山,垭口海拔4412米[1]。
  显然经过一夜的适应,大家都对高原反应或多或少的习惯,林琳说有些头疼,但可以坚持。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昨晚大家肯定都没有睡好。今天老蒲继续坐在方向盘前开车,丝毫没有疲倦的样子,用木浅常常形容他的一个词,就叫“车霸”。别误会,不是车匪路霸的意思,是指他喜欢霸着车,不给别人开。
  高尔寺山的路非常烂,颠簸得很厉害,而且前车会扬起高高的尘土,遮天蔽日,车速几乎只有20码。小女生对第二天的景色已经有了“免疫力”,不像第一天那样大呼小叫了。
  按照老蒲的路书,今天的目的地计划是巴塘。相比第二天来说,第三天路程非常长,是出于海拔高度的考虑,毕竟不想在4100米的理塘过夜,于是,第三天的经历主要就两个字:赶路。翻过高尔寺山,即进入雅江县境内,随后是剪子弯山(4659)、卡子拉山(4718),就来到了世界高城——理塘,吃过午饭继续前行。慢慢翻山路,大家昏昏欲睡,貌似要补回昨晚的瞌睡,唯独老蒲一个人在那里自嗨,唱起歌来。老蒲一个人开长途的习惯,没人找他说话的时候,他就大声唱歌,若无旁人。
  .
  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Beyond《海阔天空》
  .
  其实老蒲的粤语发音并不标准,在他的口中唱出来,就变成了“多休起,羊这狼羊与找休,从买有放嘿锅桑中的累桑……”木浅听了掩嘴而笑。好在后面的两个妹子听不懂,但也无妨,老蒲不在意这些目光。倒是林琳提议了一句:“老蒲,要不要放点新歌嘛,太老了。”
  老蒲表示不同意:“这些歌是我从小听到大的,收集了很多年,我开车听它们才不会打瞌睡。”
  .
  【小仙独白】
  本仙睡醒了,基本上说是被老蒲的歌声吵醒的,神仙也要睡眠嘛。老蒲唱歌其实不难听,音准还不错,在KTV里是“麦霸”。只是在川藏线上,开车还有点驾驶乐趣,还能唱歌助兴;对坐车来讲,确实昏昏欲睡。再加上昨晚大家都没睡好,今天的行程就是典型的“下车打卡,上车睡觉”。不知道老蒲的精神气为何一直那么好,还不犯困,我借他那点灵气根本不影响他的精力,我才愿意继续呆在他身上,精力充沛,随便借。
  今天是第三天,昨天只翻越了一座折多山。今天不同,我算算,剪子弯山、卡子拉山、海子山,翻过“三座大山”才能到巴塘。海子山垭口海拔4776米,下山处有个姊妹湖挺漂亮,湖面上被冰雪封冻住了,如果是夏天,湖面肯定是蔚蓝色的吧。
  鉴于昨天老蒲帮越野车脱困的表现,本仙采集到了三倍于平常的灵气,而且还是正能量的,纯度很高。由于我们修行的buff是指数级的,套用公式计算,大概可以提升3的3次方倍,也就是27倍。别以为神仙修炼就只会用古人那一套“之乎者也”,现在也在用数学运算啦,而且有时候还会涉及微积分和统计学的运算。
  对于上述这一点,本仙相当开心,我就可以早点幻化人形,帮助老蒲了,我原来报答过蒲松龄老先生,现在也要感谢老蒲嘛。但我始终有一种担心就是他身边的女生,虽然有时候是本仙多虑了,可确实不放心啊。
  .
  到达巴塘已是傍晚时分,川藏南线已经走完了730公里,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巴塘县城海拔2560米,下车前老蒲特别对佟晓卓叮嘱了一句:“赶了一天路到巴塘,这里海拔不高,要洗澡、洗头啥的,今晚赶紧。”看来他还记得早上唠叨的那句话。
  “你那么关心我洗澡干啥?”佟晓卓掩嘴而笑。
  “我是担心你感冒!感冒!”
  又开了一天车,木浅都以为老蒲今天肯定是倒头就睡。然而事实却是,吃过晚饭,老蒲从酒店借来了一张川藏线详情地图,皱着眉头一直到晚上9点过。随即,他给佟晓卓打了个电话,得知两个女生还没睡的时候,就抓了地图拖着木浅去了隔壁房间,说是开个会。
  虽然是酒店的标间,女生的房间还是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这是和女生身上特有的一种体香特质有关。木浅正在幻想,被老蒲一句话拉回现实:“各位,我现在得到消息,海通沟修路。刚刚从酒店得到消息,上午7点单边放行对面车辆,封锁我们这边,我们只有在7点前赶过金沙江,进入XZ界,才能避开单边放行时段,否则就只有中午走,那就晚了。所以要辛苦各位的是,从我们住的地方巴塘县城要按时赶到竹巴龙哨卡的金沙江大桥,有30公里,路比较坑洼,那就意味着我们要4点起床,5点出发,才万无一失。”
  “明天我们到哪?”木浅问。
  “左贡。”老蒲斩钉截铁地说道。
  “左贡?在哪?”两位女生接过老蒲手里的地图翻看起来。
  老蒲继续道:“明天我们到左贡,路程260公里,首先要翻越觉巴山。觉巴山不算高,垭口还不到4千米,3900多米,但觉巴山的路非常险,靠着悬崖没有护栏,而且是土路[2],会不停掉石头的那种土路,而且路很窄,很多地方只有3米宽,只能过一辆车,错车也不好错,稍不注意就会翻下悬崖。”
  老蒲喝了一口可乐,这个时候可乐是他的必需品。他继续说道:“过了觉巴山,明天还有一座更艰苦的山,我们将要上海拔5千米,也就是东达山,你们要有心理准备。所以我把明天的行程设置成260公里,别看短,但不容易。海通沟、觉巴山以及东达山都是明天非常艰苦的路,晓卓,你们拍毕业作品的选题,我刚说的三个地方非常有代表性。”
  佟晓卓笑道:“好的老蒲!”
  散会后,老蒲和木浅回到自己的房间。木浅不解地问:“你以前做2天线路,最多跑到新都桥,你是怎么把地图上没去过的地方搞这么清楚的?”
  “你没发现我有个爱好,就是看地图和纪录片吗?”老蒲笑着回答。
  老蒲指的纪录片,是2009年成都电视台拍摄的一部《重走三千里川藏线》新闻纪实系列片,片子里路上偶遇并采访了一位退伍汽车连连长,就是在网上发帖、点击破750万的那位。成都台的纪录片2010年播出,反响不错,就连CCTV-7央视军事频道也在2010年来川藏线拍纪录片了,听说今年也就是2012下半年会播出呢[3]。于是,已上线的纪录片、论坛帖子以及地图就是参考,老蒲硬生生根据这些内容,归纳总结出了自己对川藏线的全部印象。
  .
  第四日清晨,天还未破晓,老蒲就急急忙忙去敲隔壁女生的房门,催促大家赶紧出发。木浅一看时间,凌晨4点半。
  火腿肠、酸奶、饼干和面包伺候,老蒲就催促上车了,边走边吃,大家呵欠连天。老蒲开车的速度有些迅猛,熟练切换着远、近光灯。路况果然不是很好,偶尔路上会遇到几个坑,他也会提醒后面正在扎马尾、勾眉毛的两个女生:“注意了,坑!要颠一下了!”后来干脆简化成:“坑!”每“坑”一次,车子随即就颠一次,老蒲还会配个音:“嘣!”于是整个开车节奏就变成了“坑嘣坑嘣坑蹦蹦,嘣坑嘣坑嘣嘣坑”。车内两个女生笑疼了肚子,佟晓卓更是笑得花枝乱颤:“哈哈哈老蒲你不要这么逗好不好,我唇膏都涂歪了……”
  临近7点,老蒲按计划到达了金沙江大桥,这是四川和XZ的分界处,过了金沙江,就正式进入了XZ地界。已经到了XZ,老蒲已经完全不担心他的纪录片了,他的索尼190P根本就是林琳在用。这个姑娘个子比较高,虽然是锥子脸的那种漫画美女,可一点也不矫情,说话嗓门也不小,端起摄像机来不比男生差。老蒲学的这类广电艺术专业现状就是,女多男少,男生反而是抢手货,所以女生不得不“内卷”。系里曾这样形容:女生当男生用,男生当畜生用。
  简单和哨卡的战士攀谈了几句,例行检查结束,老蒲继续前行。哨岗战士特别交代,进入XZ,川藏线上有些设施不让拍摄的,就一定不能拍,别问为什么。老蒲是个军事迷,秒懂,立马向林琳重复啰嗦了一遍。
  在迎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天空翻起了白色,而另一侧是深邃的蓝天,不用说,又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海通沟却是峡谷,两旁都是高山,怪石林立,可以说公路是在峡谷里硬生生凿出来的。海通沟的路况正如事先所说,在修路,山体岩壁又十分松垮,阳光照射不进来,在两旁的悬崖上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下面是老蒲在孤独地行驶,身后扬起了高高的灰尘。
  其实老蒲并不孤独,有时候会遇到虔诚的朝拜者,或独自一人,或三五成群,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老蒲会打开车窗跟他们打招呼,尽管谁也不认识谁。
  .
  【小仙独白】
  觉巴山,又名脚巴山,其实本仙觉得还是叫“脚板山”更确切,就如同它的其中一段路,公路蜿蜒的形状从上面看下去就像是脚板一样,短短一公里之间竟有9个回头弯。
  觉巴山垭口海拔3911米,过了竹卡,就正式开始翻越觉巴山。正如老蒲出发前所形容的路况,本仙用我自己所见给大家形容一下,毕竟我不像老蒲那么唠叨。翻越觉巴山的路有多险?这么跟各位说吧,老蒲专心开车,拒绝了一切闲聊,包括骚聊,他反常的行为能说明问题了吧?路毕竟太窄了,只有3米宽,只能过一辆车,但又是双向车道,而且到处都在落石。路面是那种土路,一过车就扬起巨大灰尘的那种。
  在过一些塌方路段的时候,老蒲让木浅、佟晓卓、林琳下车步行通过,自己独自一人开车通过塌方区,平安通过以后,三人再上车继续前行。这是为了他们的安全,免得车轮突然悬空摔下悬崖,尸骨无存,自己没了,好歹还有三条命活着。别怪本仙说话不好听,这就是事实,旁边的悬崖没有护栏,站在旁边往下一望,腿都是软的。
  这个时候,木浅就在靠山体一侧帮老蒲看着车轮的方向有没有可能偏出路基,两个女生就拍摄和记录。本仙也下了车,骑着貔貅去了山体上方,看见有哪块石头可能松动,就略施法术顶一下,以保证他的车顺利通过这些塌方路段。顺利通过每一个塌方路段,都是一身冷汗。
  觉巴山这段山路,足足走了有3个多小时。如果海通沟修路单边放行可以理解,但觉巴山并未限行,是双向通行的,遇到对向来车的时候,尤其是迎头遇上大货车,老蒲还要提前找个宽点的豁口,一头将车扎进去。毕竟咱们是靠着山体行驶,礼让规则是,避让靠近悬崖一侧的车辆,让他们先行。否则迎头顶上了,就只有倒回宽敞的地方,依旧得让行。
  不得不说,老司机毕竟是老司机,这种关键的山路,就能看出开车的手艺了,而不是高速公路上穿梭有多快。令本仙欣慰的是,许多司机对老蒲的礼让行为,都会轻轻鸣一声笛以示感谢,老蒲也会回一声——不敢长按喇叭,连声波的震动都有可能把山体的石头震下来,轻按即可。这个小细节,本仙记住了,陌生的司机之间还是挺有默契的。
  .
  在一片尘土飞扬中翻越过觉巴山,已经是中午,不知不觉来到了荣许。看得出来大家都风尘仆仆,满身的尘土就能说明问题了。荣许,这个小镇的海拔居然有4046米,不宜久留。一个小镇的海拔高度居然已经超过了前一座觉巴山的垭口,说明大家已经在翻越东达山的路上了。东达山,垭口海拔5千多米,是今天要啃的又一块硬骨头。
  “这里海拔高,午餐很简陋,大家凑合着吃吧,”老蒲说,“下午是东达山。”
  “老蒲……”林琳拖着疲惫的眼皮,仿佛是要睡着了似的说道,“过了荣许是不是有个邦达机场啊?”
  老蒲没有搭腔,倒是木浅补了一句:“啊对,1995年就通民航了。不过你要到邦达,中间还隔了一个左贡。”
  “我想回去了,太艰苦了嘛,这!”林琳都快哭了。
  佟晓卓一把把林琳拖到一旁:“你想啥呢你!”
  林琳抱怨道:“你看我这皮肤,都快成千年老树皮了!我的妈呀!”
  “你不是自称女汉子吗?咋蔫儿了呢?”佟晓卓把林琳推到一边,往餐馆外走去,但也大致能听清她俩说了啥。
  “佟晓卓!我还不知道你想啥!你想跟你的老蒲出去溜达,我没意见,但你要让我活命啊!你把我拖着垫背干嘛!今天觉巴山太辛苦了!后面还有啥,你晓得不?”林琳说这句话声音很大,虽然她俩在餐馆外面,但字字清晰。
  木浅转过头看看老蒲,眼神充满疑惑。老蒲愣了几秒,故作镇静,清了清嗓子也走出餐馆大门:“二位,想回成都是不?就算是你要去邦达机场,也还是要先翻过东达山的。最近的芒康今天路过了,也只是听说要修民用机场呀!而且我刚刚查过了,邦达机场军改民,航班是有,但很少。今天没有航班起降,明天也没有,后天还是没有。邦达海拔多高?4300米啊!你想在那儿住几天么?”
  “对啊,林琳!”佟晓卓也插话道,“我们的毕业设计,上次是因为采访对象泡汤,这次不能因为你泡汤啊!你算算,我们已经被导师打回来一次了,这都几月了!你想毕不了业吗?”
  老蒲继续缓缓说道:“坐车回去也不是不可以,现在的情况是,川藏线已过半,你如果要回去,还要再翻一遍觉巴山,我们来的时候是靠山体,回去是靠悬崖。你数数,倒回去就要翻觉巴山、拉乌山、宗拉山、海子山、卡子拉山、剪子弯山、折多山——没错,你都要再倒着顺序翻一遍。我们再往后数,后面就没那么多山了,那就还剩东达山、业拉山、安久拉山、色季拉山、米拉山,数量还少些,倒回去的话很不划算哟!”
  “你记那么熟啊?”木浅也走了出来。
  “那可不,我做的路书。”老蒲再次掏出地图。
  看地图之际,老蒲刻意瞟了佟晓卓一眼,刚好发现佟晓卓也在瞟着他,两人很快就把视线移开了。折好地图,老蒲回餐桌时斩钉截铁地扔下一句:“大家吃饭,没意见就继续上路!”
  .
  不得不说老蒲很会做人的思想工作,在翻越东达山的路上,他一面开车,一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叨念着继续前行的好处。林琳似乎也想通了,不再抱怨,只是两个女生之间依旧没有理睬对方。
  “晓卓,你们的毕业设计是咋回事啊?咋现在才做呢?”老蒲安抚完林琳,又问佟晓卓,略微尴尬的空气似乎得到了缓解。
  佟晓卓叹了一口气:“老蒲啊,你也是过来人,毕业设计早在大四刚开始的时候就规划了,我们设计的题目是生活在雪区的一位筑路人。那个男生太懒了,天天玩游戏,最后问到谁能做个采访,结果给我找了个托儿。你想想,托儿能说出什么话题,这不是欺骗吗?
  “今年年初,导师把稿子打回来了,说是要补镜头,正好给我推荐了你,你要跑川藏线嘛!反正已经有了一些素材,不如以你为主!我一看导师给我的电话,居然是那天在我朋友婚礼上认识的!老蒲,你还拍婚礼啊?”
  老蒲哈哈说道:“哈哈没有没有,我是帮木浅老师的……”
  “那你是……”佟晓卓想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的确切身份是一个汽车自驾游摄影领队兼博主!”老蒲坚定地说。
  木浅嘿嘿笑道:“不是摄,是色!”
  “看!垭口到了!”忽然老蒲又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打断大家。他顺手指向前方,顺着这个方向,正前方数百米处矗立着熟悉的白塔,周围飘扬着经幡,还有一块蓝色的牌子,不出意外便是垭口了。
  老蒲都不敢相信,自语道:“这么轻松就到垭口啦?这是海拔5千多米啊,就这?就这?”
  “是啊……”车上的人也都发出感叹,仿佛忘却了翻山之前的小插曲。
  车行驶到蓝色的牌子下面,老蒲将车靠边停好。牌子上非常明显地用汉、藏两种语言写着几行刚劲有力的字:
  .
  东达山海拔5008米[4]
  .
  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
  保通川藏天堑,锻造救援尖兵。
  .
  没错,确实是东达山垭口无疑了。老蒲寻思,看来是一路上都只顾着说话了,完全忘了翻越东达山面对过的路况。当然,一步一喘的典型特征,是东达山送给老蒲一车人的礼物,高原缺氧在警告着他们:我这可是海拔5008米。
  的确,从海拔4046米的荣许开始,实际上翻越东达山只有900米高程。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就是4千米以上,本来基数就高,再上升一点也差别不大,唯独数据在告诉大家:这个高度我来过。东达山的翻山路况偏平缓,弯道不多,用“不知不觉”这四个字来形容到达垭口的感觉,也不过分。只有车辆发动机的轰鸣和人的呼吸急促来告诉你,不要小瞧这个高度。
  “你们,没事吧……呼吸有没有事?头痛不痛?”老蒲转过头问。
  “没事!”“还行。”两个女生同时回答道。
  “你呢?木浅?”老蒲回过头,准备开门。
  “我还好。”木浅回答。
  “那就下车拍照!切记别乱跳!”
  .
  .
  .
  .
  [注1]如今,高尔寺山隧道已通车。——作者注
  [注2]现如今,觉巴山道路已铺设柏油路面,宽阔平坦。——作者注
  [注3]央视军事频道CCTV-7在2012年6-7月已播出该节目,《新川藏线传奇》共10集。——作者注
  [注4]2016年,东达山垭口海拔标高更正为5130米。——作者注
热门推荐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 道缘浮图 天行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