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十九章 黑兴根军事学院

第十九章 黑兴根军事学院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短短几个月时间,黑兴根军事学院就完成了草头班子的建设,恩斯特招募的教师还没有开始教学。
  因为从远东招募来的五百多少年体质太弱了,需要休养了一段时间,他们大多面黄肌瘦,营养不良。
  对于跨海刚刚来到欧洲的少年,恩斯特不敢让他们吃的太多,本来就身体羸弱,还在大海上漂泊了如此长时间,船上的颠簸正常人都受不了,何况是这些孩子。
  而且从前他们长时间处在饥荒的状态里,肠胃的状态不用多说,贸然弄太多油水,恐怕第二天厕所都不够他们糟蹋的。
  所以在他们上岸后,恩斯特只准备了一些蔬菜,面包和土豆给他们缓冲一下,每次份量也不多,害怕他们狼吞虎咽增加身体负担,即使这样他们的眼里也充满了光,那是对食物的渴望。
  对于这个时代东方的孩子来说能每天吃上饭已经是很幸福的了,有些人甚至连树皮和泥巴都吃过,恩斯特准备的那些食物对于不挑食的他们来说简直是山珍海味。
  对于这些可怜的孩子,恩斯特还是能保证他们吃饱饭的,甚至愿意自掏腰包给他们增加些荤腥。
  近年来,受到战争影响,本就腐朽的清国政府,更是加重了对底层的剥削,列强的赔款,镇压南方叛乱的战争经费,都是从底层手里扣出来,至于北方频发天灾,无数流民,清国政府视而不见。
  由此也可以知道东方古国的人民生存有多么艰难,对于这些土地都没有的农民来说,除了白白付出自己的血汗供养上层,不仅得不到回报,还可能身背巨债。
  地主老爷们动动嘴皮子,朝廷摊派的赋税就要加倍从佃农手中拿回来,一但遇到天灾人祸,就有无数个家庭破产,幸运者一路乞讨,远走他乡,不幸者在路上就曝尸荒野。
  所以恩斯特的远东商业联络处在清国的招工极其顺利......然选择。
  首先,东亚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最擅长调动民力,通过下层官府把民众组织起来挖路俢渠,或是搞大工程,所以华人普遍具有服从性,而且好管理。
  其次,近代华人过够了苦难的日子,而且整个社会还极度内卷严重,吃苦内劳精神说是世界第一也没问题,这一点经历过黑死病人口锐减的欧洲人感受不到,加之欧洲漫长农奴制的影响,欧洲民众和领主反而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毕竟农奴是领主的资产,过度使用导致意外死亡,那岂不是亏本了,毕竟受到黑死病影响人力成本被拉高了。
  不仅如此,黑死病还使得整个欧洲人心惶惶,就像抽签一样,说不定哪天人就没了,所以欧洲的贵族都纵情享受,反而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上面的贵族专心享乐,折腾就少了,下面的民众反而过的更好了。
  所以欧洲人难以理解当前华人那种拼命工作的态度,没有足够工资和充足的休息时间,他们是会造反的。
  最后,恩斯特压根不需要太过高端的劳动力,至少目前不需要,恩斯特是个掌控欲极强的人,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华人,没有欧洲人的眼界,那追求也就不高,也就比欧洲人容易满足,更好管理。
  恩斯特目前只是在东非开荒,需要的是会种地的人,恩斯特认为任何地区都不可能直接跳过农业现代化直接实现工业化,现在恩斯特就是要用公司的形式把华人农民组织起来,在非洲种地。
  从远东雇佣的那些民众本来就是要混口饭吃,那工资自然就没有了,大规模协作生产也不需要他们付出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而且他们还可以使用本地土著来耕田。
  没错,恩斯特只是一个利益熏心的贵族罢了,又不是什么圣母,那帮部落里的土著,恩斯特不仅要将他们的土地征收过来,还要将桑给巴尔苏丹国不需要的奴隶暂时......利用起来。
  桑给巴尔苏丹国从阿曼帝国时代开始贩卖奴隶到阿拉伯各地,他们也不需要体质不合格的本土土著。
  目前恩斯特没有能力和精力把这些土著运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以只能把他们当做生产工具来开荒。
  本来这些土著大多就是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想让他们去种地那难度就大了,农民也是需要经验的。
  所以恩斯特只打算让这些土著承担拉犁和开挖水渠这种简单的重体力工作。
  毕竟现在没有拖拉机和挖掘机,就算有恩斯特也用不起,整个东非开荒只能依靠人力来完成。
  作为恩斯特最后的一点良心,那就是这些土著活够的久,熬过恩斯特对人力的依赖阶段,恩斯特会想办法把他们输送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而眼前这群少年就是未来协助恩斯特管理东非华人的储备人才,总不能给那些华人都配上翻译,整个德意志会说华语的恐怕都没多少。
  至于在往后,恩斯特在东非普及了德语就不需要这么干了,问题是那需要漫长的时间,之少也要等到华人的下一代。
  这一世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德意志人,恩斯特不会做自毁根基的事,所以未来的东非必须是德语的天下,前期德裔必然是统治阶层,后期则重点任用混血,直到民族融合完毕,一丝后患恩斯特都不会留下。
  利用起来。
  桑给巴尔苏丹国从阿曼帝国时代开始贩卖奴隶到阿拉伯各地,他们也不需要体质不合格的本土土著。
  目前恩斯特没有能力和精力把这些土著运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以只能把他们当做生产工具来开荒。
  本来这些土著大多就是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想让他们去种地那难度就大了,农民也是需要经验的。
  所以恩斯特只打算让这些土著承担拉犁和开挖水渠这种简单的重体力工作。
  毕竟现在没有拖拉机和挖掘机,就算有恩斯特也用不起,整个东非开荒只能依靠人力来完成。
  作为恩斯特最后的一点良心,那就是这些土著活够的久,熬过恩斯特对人力的依赖阶段,恩斯特会想办法把他们输送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而眼前这群少年就是未来协助恩斯特管理东非华人的储备人才,总不能给那些华人都配上翻译,整个德意志会说华语的恐怕都没多少。
  至于在往后,恩斯特在东非普及了德语就不需要这么干了,问题是那需要漫长的时间,之少也要等到华人的下一代。
  这一世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德意志人,恩斯特不会做自毁根基的事,所以未来的东非必须是德语的天下,前期德裔必然是统治阶层,后期则重点任用混血,直到民族融合完毕,一丝后患恩斯特都不会留下。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