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十三章 国际调停

第十三章 国际调停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几天后,在经过俾斯麦的鼓动和催促后,奥地利和普鲁士达成一致。
  奥地利军队继续连同普鲁士军队向丹麦人进攻,除非丹麦政府答应两个公国的完全独立。
  丹麦人当然不可能答应,失去石勒苏益格也意味着失去丹麦领土的三成还多,丹麦国内的民族主义者绝对会把内阁政府扣上卖国贼的帽子。
  相较于不战而降,战败明显更能打动丹麦人民的同情,不是政府不努力,是德国人太卑鄙。
  丹麦政府拒绝了德意志诸国的条件,于是,联军的战争机器再次发动。
  3月8日,在接到国内命令后的奥地利帝国陆军率先发动了战争,并且赢得韦伊勒战役的胜利。
  3月15日,丹麦海军宣布封锁普鲁士海岸,海军下场参战,新成立的普鲁士海军应战。
  双方海军舰队于亚斯蒙德海域开始了激烈交火,彼时的普鲁士海军建立不久,丹麦却是北欧地区的传统海军强国,双方交战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两天后丹麦海军在亚斯蒙德海战中取得了战术性胜利。
  羸弱的普鲁士海军根本不是丹麦海军的对手,丹麦牢牢掌握制海权,但是普鲁士海军保留了有生力量,没有被全歼。
  同日,普鲁士陆军也对丹麦军队设置在迪博尔的新阵地发起攻势,普鲁士首先调动炮兵对迪博尔阵地大规模炮击,随后陆军在炮火掩护下进攻。
  面对凶残的普鲁士军队,丹麦新指挥官自然不敢重蹈梅萨将军的覆辙,这次没有选择撤出战场,丹麦人靠着顽强的毅力一天内多次打退普鲁士人的试探性进攻。
  但是,这次的交火只是一个前奏,普鲁士军队的大招尚在蓄力。
  一个月后的4月18日,迪博尔战役爆发,在经过几十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普鲁士发动总攻,几百门火炮同时攻击迪博尔阵地,顶着丹麦海岸线附近......暗地达成统一意见的奥地利与普鲁士则表示,只要1852年协议不作为决议基础,而公国与丹麦只是以个人关系联系,两国就会同意决议。
  会议在4月25日的伦敦召开,英国代表帕尔姆斯顿子爵主持会议。
  英国指责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行为,威胁了欧洲的和平。
  但德意志一方代表只是表示出,有关问题是无可避免地混乱。
  同时代表德意志邦联的博伊斯特伯爵,要求各国承认奥古斯滕伯格对公国的主权。
  奥地利帝国虽然更倾向于跟1852年协议相同的方案,但普鲁士已经显示出希望得到公国的野心。
  普鲁士王国若要实现这一野心,首先就要令石勒苏益格公国彻底独立。
  所以普鲁士代表坚持石勒苏益格地区从丹麦彻底独立出来。
  这就使奥地利陷入两难之中奥地利若是反对,恐怕会完全失去帝国在德意志的影响,不反对,有恐怕普鲁士实力上涨。
  在权衡利弊之后,奥地利还是觉得德意志地区的影响力更加重要,统一整个德意志地区同样是奥地利帝国的愿望。
  于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支持普鲁士让石勒苏益格公国得到完全政治独立的主张,但应该由共同机构约束,至于下一步则尚不考虑。
  为了稳住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代表表示,普鲁士不会谋求除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之外的土地。
  这就满足了其他大国对于控制波罗的海出海的丹麦海峡不被其他大国掌控的要求。
  瑞典代表则没有发表意见,丹麦历史上是瑞典的竞争对手,如果普鲁士和奥地利可以削弱一下丹麦的实力,瑞典乐见其成。
  当然,前提是德意志联军没有不会吞下整个日德兰半岛,那样瑞典将直面比丹麦更严重的战略地缘危险。
  显然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没有考虑过丹麦人的感受,英国等国家也对普鲁士的条件达成了默许,丹麦政府对提议表示拒绝。
  这次伦敦会议没有根本解决日德兰半岛问题,但是暂缓了普奥两国的攻势。
  借助会议的召开的时间,丹麦人完成了最后的动员,丹麦军队在日德兰半岛上的大部分尝试都已经失败。
  部队转入阿尔斯岛继续抵抗,6月,普鲁士军队开始在阿尔斯岛对面集结。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即将进入到新的时期。
  利都没有考虑过丹麦人的感受,英国等国家也对普鲁士的条件达成了默许,丹麦政府对提议表示拒绝。
  这次伦敦会议没有根本解决日德兰半岛问题,但是暂缓了普奥两国的攻势。
  借助会议的召开的时间,丹麦人完成了最后的动员,丹麦军队在日德兰半岛上的大部分尝试都已经失败。
  部队转入阿尔斯岛继续抵抗,6月,普鲁士军队开始在阿尔斯岛对面集结。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即将进入到新的时期。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