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南唐从一个骄横皇子做起 / 029、良辰美景,终有尽时

029、良辰美景,终有尽时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杨飞花的演奏不是先前的垫场能比的,等到她一曲终了,宾客们没有欢呼叫好,倒是陷入到一种沉醉之中。她下意识地就抬起头,看向了二楼正中的雅座,因为她,不高兴!
  要问涟漪舫上的头牌杨飞花杨大家为什么会不高兴?那是因为耳聪目明的她,早就发现雅座中的那个贵客最开始并没有专心听她演奏,反而在跟他旁边的女伴窃窃私语,就算到了后面,她的琵琶已经渐入佳境,他也不像别人那样听得如痴如醉。
  要知道涟漪舫虽然也没有拒绝过女客,但前来消费还自带女伴,而且注意力还就在自家女伴上面的,杨大家这可是头一次见到!
  尤其是在她已经下场演奏的情况下!
  带着一种莫名怨气的杨大家抬头朝李弘茂看去,李弘茂也正好在看对方,他本能地觉得人家演奏完了应该鼓掌,于是就“啪、啪、啪……”
  掌声打破了还沉浸在杨大家的乐曲中的众人的沉默,一时间,让他觉得有点……尬。
  给人的感觉是,他的举动似乎有一丢丢的……嘲讽。
  好在这时坐在李弘茂身边的李煜不失时机地赞道:“杨大家的琵琶曲果然名不虚传,正所谓‘拔拔弦弦意不同,胡啼蕃语两玲珑’,杨大家已深得三曹真味。”
  周宪倒是在幂篱里撇了撇嘴,心说,倒不觉得……又忍不住想,他说,你能把《霓裳羽衣曲》找回来,他怎知我确有此心呢?这人真有意思。
  李弘茂鄙视了李煜一下,小小年纪,第一次来,就有种夜店小王子的风范了。老天作证,他鄙视的只是自己的弟弟而已,也不知道旁边的冯逸之冯公子怎么就解读成:“这位兄台,似乎对杨大家演奏不以为然啊。”
  不,我没有,我不是。#......杨大家出阁,可以不花一分钱,只要有一首应时应景的诗词就可以?
  之前大家确实觉得有点不尽兴,因为今天涟漪舫上的节目少了点,要不是被冯逸之挤兑了一场,杨飞花最后出不出来,或者出来多久,弹一首什么曲子都难说。今天能上涟漪舫的人,都是花了大价钱的,多少都有点花钱买了个寂寞的不爽。但现在这个消息爆出来,前面那些都不算事了。
  一时间,才子们有惊讶的,有兴奋的,有跃跃欲试的,也有捶胸顿足的。
  杨飞花的要求说简单也简单,一首应时应景的诗词而已,这些才子们在江宁这个繁华的南唐都城里混,这点急智还是都拿得出来的。但是要能一鸣惊人,让杨飞花力压群芳,那又极其不易了。要知道文人相轻,要拿出一首公认的佳作,还能和眼前的时间景物对得上,非有大才不可。
  李弘茂呵呵一笑,诗词他当然是有的。作为一个穿越者,抄诗抄词那都是出门旅行,杀人灭口的基本修养,何况他还是一个大学老师,积累本来就比较丰富,更何况元宵又是如此重要的大节……
  但是,他没兴趣。
  他又不是一楼那个桌子的东西都不敢动的底层文人,需要一个一鸣惊人的机会让自己咸鱼翻身,他是王啊,堂堂的一个亲王,拿那些虚名来做什么?
  杨飞花那个美人他也没兴趣,他现在脑子里只有周宪!
  李煜倒饶有兴致地说:“二兄,定是杨大家对你亲眼有加,这条件岂不就是为你量体裁衣的?”
  李弘茂哈哈一笑,说:“可别,谁不知道六哥你的文才才是全家最好的?你要是有兴趣,不如你做一首词,今晚你就不回去了。”
  李煜摇了摇头,蛮认真地说:“我若有周岁十二,今夜便作一首词又何妨?如今却是万万不可,娘娘若是知......道我留宿画舫,我今后都别想出……来了。”娘娘是这时候对母亲的普遍称呼,并不限于皇后,他倒是差点脱口说出“今后别想出宫”,好歹及时的圆了回去。
  但这两兄弟的一问一答,却让旁边的人很不满,敢情你们都是视旁人如无物是吧?
  那个陈枢密家的郎君陈懋倒是还好,他知道自己没这方面的本事,也从不在意。倒是那个冯宰相家的侄儿冯逸之,却十分的不爽。但是知道李弘茂的真实身份,冯逸之倒是忍住(不敢)没有找李弘茂的茬。
  但是他对面的孙公子却忍不住揶揄他道:“早就听说冯公子爱慕杨大家已久,今日机会难得,不如冯公子赶紧跳船游回家去,请冯相公即兴为你写一首词,说不定杨大家也是认的。”
  冯逸之怒道:“孙四郎!汝休要折辱于某,某便作出不这首词,难道汝便做得出?”
  孙四郎笑道:“我自也做不出,但以我观之,明日为杨大家梳拢之人,定在今日之船上。”
  这话说起来似乎很随意,像是个玩笑一般,但对于冯逸之来说,却又十分恶毒。因为对方明知道他是杨大家的头号粉丝,却故意拿梳拢杨大家来说事恶心他。
  所谓梳拢者,一夜春宵之后,为卿梳头画眉是也。
  偏偏还有继续煽风点火的,那杨飞花的侍女径直走上来,仰头道:“不知哪一位是作出《渔父》之人?杨大家说了,能做出‘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此等佳句之人,必能做出元夕佳作。”
  眼睛已然盯上了李弘茂。
  
  
  道我留宿画舫,我今后都别想出……来了。”娘娘是这时候对母亲的普遍称呼,并不限于皇后,他倒是差点脱口说出“今后别想出宫”,好歹及时的圆了回去。
  但这两兄弟的一问一答,却让旁边的人很不满,敢情你们都是视旁人如无物是吧?
  那个陈枢密家的郎君陈懋倒是还好,他知道自己没这方面的本事,也从不在意。倒是那个冯宰相家的侄儿冯逸之,却十分的不爽。但是知道李弘茂的真实身份,冯逸之倒是忍住(不敢)没有找李弘茂的茬。
  但是他对面的孙公子却忍不住揶揄他道:“早就听说冯公子爱慕杨大家已久,今日机会难得,不如冯公子赶紧跳船游回家去,请冯相公即兴为你写一首词,说不定杨大家也是认的。”
  冯逸之怒道:“孙四郎!汝休要折辱于某,某便作出不这首词,难道汝便做得出?”
  孙四郎笑道:“我自也做不出,但以我观之,明日为杨大家梳拢之人,定在今日之船上。”
  这话说起来似乎很随意,像是个玩笑一般,但对于冯逸之来说,却又十分恶毒。因为对方明知道他是杨大家的头号粉丝,却故意拿梳拢杨大家来说事恶心他。
  所谓梳拢者,一夜春宵之后,为卿梳头画眉是也。
  偏偏还有继续煽风点火的,那杨飞花的侍女径直走上来,仰头道:“不知哪一位是作出《渔父》之人?杨大家说了,能做出‘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此等佳句之人,必能做出元夕佳作。”
  眼睛已然盯上了李弘茂。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