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从小作坊开始 / 第一百四十五章 采购

第一百四十五章 采购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随着闫俊把佳香粉条厂的事物都交给了田亚军,他在闫王庄好像一下子没事干了。
  
  范卫良一个电话把他招回了佳运淀粉厂。
  
  按照制定的计划,淀粉设备安装完成,再调试,试运行,九月初左右能全部完成。
  
  现在已经是六月中旬了,到动工之前,  厂子应该存储半个月左右的玉米,按照一天一百吨的淀粉产量,最少需要1500吨以上的玉米,也就是300万玉米。
  
  再加上,工厂的仓库已经建好通风了一个月,而且粮食许可证也已经办好了。
  
  所以范卫良想让闫俊负责一部分,  他意思是让闫俊锻炼一下,熟悉一下工厂原材料的采购。
  
  看着不多,  但是挺难购买的。因为,  六月份粮食收购点已经开始收小麦了,早前收的玉米大部分已经卖给了下游公司。
  
  还有农民家里的玉米也卖的差不多了,大部分人都是放到过年的时候就卖,能撑到这个时候还没卖的真不多。
  
  说实话是真不好收的,况且玉米收购还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是水分不要太高,现在马上用的一般不超过16%,放置一段的不超过14%。
  
  霉变粒不能多,一般要求在3%以下,并且不能有黄曲霉超标。
  
  和闫俊一组的是采购部的二级采购主管黄平,目标是108国道往南,大雷庄、闫楼镇、枫桥乡、乌山镇和宋山镇。
  
  范卫良给他们这一组的采购目标是80万,统一定价1.15元,要求不能高于这个数。
  
  而且是送货到厂。
  
  闫俊有自知之明,出发的时候就说好了,一切以主管黄平的意思为主,  他就是过来学习的。
  
  黄平三十多岁,在这个行业也干过几年,来公司这么久也知道老板是什么性格,在加上人家是干采购的,一路上也是谈笑风生。
  
  闫俊开着公司购买的大金杯带着他,不一会就到了大雷庄,一打听,路人就指着108国道西边不远处,“那就是。”
  
  闫俊他们到的时候,老板正忙着收小麦呢,等到黄平说明了来意,老板赶紧把活停了下来,让他媳妇守着。
  
  “早就听说了产业园新开了一家玉米淀粉厂,正想抽空去拜访一下呢,你们就来了。”
  
  黄平呵呵笑道,“我们来一样的,这次就是想和您合作收玉米的事,您看您接着忙,还是回头我们再来一趟?”
  
  大个老板哈哈一笑,  一把拉住黄平的胳膊,“哪都有时间,  走,进屋吃个西瓜,凉快一下。”
  
  进了屋里,大个老板一通忙活,开电扇,从冰箱里拿凉矿泉水,拿刀切西瓜。
  
  大家吃了一半西瓜,算是闲聊,也没收拾,直接说了正事。
  
  “黄主管,其实,我给你们也说实话,我这个粮食点离你们太近了,就怕你们直接向农户收玉米。这样的话,我这哪能竞争过你们?”
  
  黄平打开了一瓶冰镇的矿泉水,喝了一口,“这个您先放心,只要咱们合作,收购点玉米够我们用的,我们公司怎么可能还去收散户的玉米,麻烦,还浪费人力物力。”
  
  大个老板笑了笑,好像放松了点,“不知道你们公司能给我们这样的收购点多少利润点。”
  
  黄平也把水放在桌子上,看了一眼大个老板,“如果是14%的水,没有霉变的,公司给到1毛左右。要是超过16%,公司是不会收的。”
  
  “一毛的利确实不少了,水分这一块请放心,我们肯定会注意的。”
  
  黄平不置可否的笑笑,“因为我们买进来是不会存放太久,顶多半个月就会生产,所以,咱们丑话说到前面,水分太高我们是真不收的。”
  
  大个老板讪讪一笑,“你们放心吧,我们会注意的。”
  
  “我们从现在起到八月底开始收,先收300万斤,后续会一直收,宋老板要是有时间帮我们收就是,到时候收多少给我打电话。”
  
  最终,黄平给这个宋老板下了十万斤的订单,八月中旬交货。
  
  两人走到车上,闫俊才问道:“要是水分真的高于16%,高出一点点,咱们真不收吗?”
  
  黄平肯定地点点头,“咱们做玉米淀粉和做饲料做药物的不同,水分太大会影响淀粉的质量,所以这一块会把控的非常严。”说完他心里吐槽一句,“一般查收签字的员工,都是老板非常信任的人。”
  
  再往南走是闫楼镇,这个镇非常大,集镇东西都有一家粮食收购点。
  
  没想到,这次也挺顺利的,两家老板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黄平就给了每家十万的订单,也是八月中旬交货。
  
  在路上,黄平笑着和闫俊说:“闫总是不是觉得这生意很好谈?”
  
  闫俊摇摇头,“估计是离厂子近,咱们给的价格也可以,那肯定和咱们合作。”
  
  黄平点点头,“确实,离的近能给他们省不少路费,这次范厂长定的价格就是让给他们一毛的利润。
  
  但实际上,他们抛去车费,人工费,落到手里5毛就赚了不少。
  
  最关键的是咱们以后可能就是合作方,那他们就能一直大量收货,做的好的,他们都可以拿着和咱们的合同去银行贷款,再去收玉米。”
  
  接着是枫桥镇和乌山镇,都是一家粮食收购点,乌山镇的还是田楼村,和闫俊还有点亲戚,没啥挑战性,直接口头说了合同。
  
  黄平给了他们一家给了20万的订单。
  
  本来以为最后宋山镇不用去了,可黄平觉得既然来了,怎么也得把宋山镇打通了再说。
  
  正当闫俊以为这次也会很顺利的时候,没想到这个吕老板直接就拒绝了,人家也直接说了实话,“我这个点收的玉米都是卖给贡井镇那边的饲料厂,多少年的合作了。”
  
  黄平和闫俊对视一眼,也只能告辞了。
  
  算了一下,还有十万的额度没有达成呢,黄平的意思去虞城县再找一个乡镇就行,闫俊拒绝,说直接把这十万额度给乌山镇的粮食收购点就行。
  
  回到公司,其他三个组也回来了,合同是签了。
  
  但范卫良有点担心到时候出现意外,他还是决定先在仓库里补满100斤玉米,宁愿白白放在仓库里两三个月。
  
  闫俊也没意见,损失点钱没事,不能耽误了生产。
  
  现在公司的中层人员已经补齐了,唐珂珂现在只担任了两个公司的财务,和闫俊的助理。
  
  看到离下班还有点时间,闫俊老老实实坐在椅子上,认真的把需要他签字的签完,然后再交给唐珂珂。
  
  趁着办公室只有他俩,唐珂珂对闫俊说道:“闫俊,你这样经常不在工厂是不行的,到时候大事小事员工们都去找了范厂长,你不担心管理上被架空吗?”
  
  闫俊头也没抬,“珂珂姐,咱们是食为天公司全股份控股佳运淀粉厂,范厂长只有佳运淀粉厂的股份分红,不占一点股份的。”
  
  唐珂珂扶着眼镜点点头,“你说的这个我知道,可能是女人心眼小,总感觉你不在厂里,大小事都是范厂长说的算。”
  
  闫俊终于签完了字,伸了一个懒腰,“女人心眼小,但女人心也细,所以,珂珂姐,工厂财务这一块只有你管着我才能放心啊!”
  
  唐珂珂无语,给了他一个白眼。
  
  他心里并没有外面表现的那么心平浪静,也许是创业初期,不该有制度去约束员工,但后世也经常见到某某公司谁贪污挪用公款了。
  
  这个东西靠个人修养和领导魅力是杜绝不了,法律拿它都没有办法更何况道德!
  
  但现在闫俊不准备做什么,因为自己是刚进这一行,临阵换将是大忌,自己是多做多错。
  
  何况,闫俊也相信自己的感觉,他也并不是一个性格喜欢猜忌的人。
  
  还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吧。
  
  况且范卫良虽然人看着刻板,但其实也是一个感性的人,闫俊愿意相信他。而且从他加入闫俊的团队,明知道唐珂珂财务不是很专业,也依然没有建议闫俊去换人,已经是很有分寸了。
  
  相比佳运淀粉厂,佳香粉条厂是潜在问题最多的。
  
  因为厂子管理层都是闫俊亲戚,老爸还在里面干了一个人事部主管呢。
  
  明明知道厂子有很多问题,但闫俊依然不准备去改变,要改变也很容易,换人,可难就难在这里。要换人,关键是你找不到新人来填补过来。
  
  就比如说,许阳,确实有销售能力,可要让他留在乌山镇粉条厂,估计是不愿意的。
  
  自己培养人才又是猴年马月,那个徐清,四婶徐凤来的远房侄子,去了江浙省两个月了吧,至今一个客户没签下来。
  
  上次闫俊碰到四婶,就问了一句,结果,外出闯荡多年的四婶,脸皮已经厚如城墙了,也为她的侄子感到羞愧。
  
  这个人才真是难寻啊!
  
  他们光看到闫俊出去找客户,去了就有收获,就觉得自己也可以,真去了,往往有几个人能谈成?
  
  闫俊也就靠着前世的经验和这世的超前眼光,设计出了高产设备,降低了生产成本,才开始出去跑客户的。
  
  等到唐珂珂下班,闫俊还在思考,工厂管理中老板的定位,实际管理者的定位。
  
  一人计短二人计穷,看来得找莹莹学习学习。
  
  还有,是时候把去学校学习的事情提上日程了。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