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都市言情 / 郡主说 / 第 18 章

第 18 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8
  几人快要追上李忠时,县衙的大门已经开了。
  
  即便阿柿在稍远处便被贾明逮住、不准她再靠近,但县衙门前停着的那辆贝珠围翠拥的华丽牛车,还是直直地映进了她的眼中。
  
  而那车侧的垂帘上,赫然挂着幅绣有“吴”字的红幡。
  
  贾明见此,轻声地倒吸了一口气。
  
  见阿柿面露不解,贾明边将她往一处假石后头拽,边敛声同她解释道:“看到那红幡了吗?那上面绣的,是一个大梁的‘吴’字。吴!是当今圣人的姓!”
  
  自吴皇后于东都改朝称帝后,“吴”这个在大梁较为普通的姓氏,便瞬间染上了层不一样的光彩。即便是个在田间耕作的贫穷农户,提起自己的吴姓时,面上也会露出种高人一等的荣悦。
  
  更有甚者,据说,一个低贱的吴姓商户,也在几年间靠着与当今圣人所在的吴家攀亲道故,一跃成了豪族,比许多落魄的刘姓皇室都要耀武。
  而这家商户,便是出身金川县,发达后靠山修建了吴府老宅,那真是香焚宝鼎,玉楼金殿,奢华得旁人根本不敢靠近。
  好在他们独居一隅,也从不欺男霸女,跟县里耕地养鱼的百姓也算互不相扰。
  
  正因如此,吴家今日这般阵仗地出现在县衙前,实在是桩稀奇事。
  附近的百姓陆续地围了上来。
  街道顿时变得混乱拥挤。
  
  见人群涌近,立于牛车四周的吴家护院们立马竖起棍棒,并不驱赶百姓,但也不准他们过于靠近。
  
  护院们的举动一时间唬住了百姓,但随即掀帘而出、站在牛车之上的那名华服女子,却令人群再次嗡地沸起。
  
  “是柳仙姑!”
  “可耳通鬼神的柳娘子?!”
  “难怪这几日寻不到她,原来是被请到了吴家供奉……”
  
  柳娘子双目微掩,似是未被世俗所扰。
  
  只见她身着蜀锦石榴袍,额挂金铃串珠,层叠白纱敷面,手中端着座鎏金鹿纹银香炉,身姿极美。
  
  而那炉中檀香烟气缕缕腾起,竟奇异地逐渐幻成神鹿逐日的曼妙烟景,将她本就掩于面纱之后的容貌,融得更加模糊神秘。
  
  李忠肃面不改,站于县衙阶上,沉声问道:“何人击鼓?!”
  
  他声若洪钟,一句喝问响遏行云,震得原本炸锅般的人群倏地悄然无声。
  
  柳娘子端丽答道:“是我请人击鼓,有冤奏与明府。”
  
  “你有何冤?”
  
  “有冤的并非是我,而是一名叫梨娘的女子。她的阴魂此时正在我的身边耳语,请我代她伸冤。”
  
  见李忠没有阻拦,柳娘子额间金铃晃动,偏首侧耳,仿佛开始聆听着什么。
  她的右边耳下,有一颗朱砂痣,落在她洁白如玉的脖颈上,鲜红得晃眼。
  
  “我本不叫梨娘,因是家中第六女,故被称六娘。十数年前,我的家乡横遭洪水,只有我一个人活了下来。”
  
  柳娘子说完这句,停住了。
  
  接着,她美目微凝,向右靠了靠,仍是那副侧耳聆听的模样。
  
  直到停顿的时间长得能令下面的百姓充耳都是自己紧张到砰砰的心跳,她终于又吐出了下一句。
  
  “一名路过的工匠收留了我,为我取名白梨,还收留了一个同样无家可归的男孩,为他取名青蟹。”
  
  “虽然生活清贫,但恩公从未短过我们的吃穿,如亲父一般照料我们。”
  
  所有县民都能看得出来,她此时说话的感觉跟之前很不相同。
  一句一顿,不停侧耳,完全是一副先听耳边人将话讲完后,再把这些话重复说出来的样子。
  可在他们的眼中,她的身边并无旁人!
  
  “一年后,恩公接了桩大买卖。我们的生活一下子富足起来。”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我收到了恩公的死讯,紧接着,那男孩便同家中所有值钱的家当一起消失了。”
  
  “恩公死后,我身无分文,无亲无故,很快沦为奴仆,被辗转卖到富户、酒肆、艺馆……”
  
  “直到两个月前,我被卖进尤记杂耍班。”
  
  炉上烟气已经浓烈成雾,烧得牛车前白腾腾如云中仙境。
  檀烟后的柳娘子仍是一句一停,怪异至极,听得围观众人惊异战战,又崇敬万分,不敢呼出一声重叹。
  一条数人大道,竟静得针落可闻。
  
  “数年不见,我们改名换姓,音容都已大变。靠着他手臂上的一处烫伤,我才怀疑起了他的身份。”
  
  “如今的他,叫做杨褐。”
  
  “我留意了他数日,最终还是决定要当面从他口中听一个回答。我一定要知道当年的真相。
  那日,在看到他照常进入库房清点后,我端去了一壶茶,开门见山,问他是否为当年故人。
  杨褐矢口否认。
  我举起茶盏,直言若他不是,便请喝了那杯茱萸茶。”
  
  “多年前,被恩公收养后,我与那男孩在寺中喝过一次由葱、姜和茱萸沸煮的香茶。
  不久后,他的皮肤上就起了成片的红色斑鳞,紧接着喘息呼哧急促,如被扼颈,险些丧命,很是骇人,被寺中僧人及时灌药才勉强救回。
  那僧人告诫他,他此生都要对茱萸一物极为小心,一旦误食,便会有生命之忧……”
  
  柳娘子的声音仍在一句一停地继续着,李忠的面色却在此时骤然一变。
  他急招手下衙役,悄声吩咐几句,令他速回衙内核查。
  
  “……见到茶中茱萸,杨褐自然不敢喝。
  他深知自己已经暴露,便恫吓于我,问我独身来此与他对质,难道就不怕不能活着回去吗?
  我只能撒谎骗他,说我来之前,已经将我要与他见面的事告诉了杂耍班子里的某个人,如果我此时遇害,最先被怀疑的人便必定是他。
  我以为我的话足以震慑于他。可没想到,我刚一转身,他就将我拉回,对我利器相向。
  好痛。
  好痛。
  好……”
  突然,柳娘子的声音停住了。
  她不适地蹙了下秀眉,像是在强忍着什么。片刻后,她抬手盖住右耳,似是要将梨娘的尖叫隔绝于耳。
  
  她不再说话,炉上的檀气却因为她的动作颤得缭乱了许久。
  
  这时,一直端手侯在牛车“吴”字红幡下的男子悠悠走上了前。
  
  “见过李明府。”
  他叉手行礼道。
  “如明府所见,有一女子亡魂正附在柳仙姑耳畔,求她代为伸冤。此等积大功德之事,我们金川吴家愿意作保,请明府开堂,令二人对质,以求真相。”
  
  男子的礼节滴水不漏,嘴角甚至还含着笑,但他眼底那股赤、裸、裸的轻慢却丝毫没有遮掩,分明就是不容李忠拒绝。
  
  这时,方才得了李忠吩咐的衙役从县衙内跑出,手捧验状,在李忠的耳边低语了两句。
  
  李忠听罢,登时双目威严睁圆,肃面而立如衙前镇邪石狮,不再与吴府纠缠,:“速前去公堂,将杨褐提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