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三十一章 富有时代气息的‘坐忘战’!

第三十一章 富有时代气息的‘坐忘战’!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刘源的路走宽了。
  虽然他只是很真诚的向秦朗道喜——很真诚的感觉着秦朗这位少年郎前途远大,所以很真诚的要与之交好。
  可他却无意中达成了一成就——第一个没有蔑视秦朗的‘官人’。
  从邳州开始,秦朗遇见的官儿并不多,所以他这个‘官人’是一个泛指,泛指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比如曹文彬这号人。甚至包括此前张凌的老师。
  没人‘看得起’他的。哪怕表面上温文尔雅,态度亲和,可实际上呢?
  秦朗感觉的明明白白。
  刘源是第一个‘看得起’他的人,第一个初见秦朗时没有把自己放在秦朗之上的人,虽然这有着很多其他原因,可秦朗对之还是好感大升。
  刘源的路走宽了。
  接下的几天,颜集陆陆续续汇集了各路人马,总兵力从初开始的千人,一跃变成了五千还多。
  汪敏、刘源的兵连夜赶到,数量高达千余人,邳州的兵也开来了多达五百众,领头的是陈艾山的侄子陈珂。
  然后就是邳州的乡兵了。
  这些人之前时候一个个跟死人一样,连动弹一下都没有,现在却很是活跃,积极相应陈州官的号召,聚集了近乎三千众。
  沐阳清兵的压力似乎一下子就沉重如山来。
  可事实上,常格根本就不把颜集的这堆人放在眼里,如果双方摆开阵仗野战,他有足够的把握一举将之打的全军覆没。
  可是五千多人猥集在颜集,一个有着基本防御工事的地方,并且还有水路优势,常格可没心情去啃这根没啥肉的大骨头。
  清兵对之视而不见,一点都没有吃了亏后就必须搞回本来的意思。
  想来也是,清军入塞南略,一路上也没少撞墙,比如东昌,还有比东昌更早的德州,鞑子都是几次攻打,都没能拿下的。
  如果吃了一次亏后就必须搞回本,清兵早十几年就都撞死在辽东明军的防线上了。
  常格只要把地方以及人名牢牢记清楚就好,日后他认为自己还有的是机会来报仇。
  从大军第一次入塞开始,清军这一次次南下作战,其难度是一次比一次小。最初时候的燕京城下一战就不说了,只说上次,他们还碰到过卢象升这么个硬茬子,同时在京城和津门,也都在勇卫营手中吃了点亏。
  可这次大军入塞呢?
  一路上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
  不是说一路上战无不克,而是指没明军敢野地里与之交锋了。
  北直隶南部的十余万明军真的是比猪都不如。
  所以常格有绝对的信心相信,等下次大军再入关南略时候,行军打仗会更轻松,届时他一定向上头请命,再来一遭邳州,看那时这些个邳州尼堪的脖子还敢不敢跟刀口相碰撞了。
  如是沐阳就开启了一场极富有时代气息的‘坐忘战’!
  双方不需要言语,就十分的有了默契。
  你不来打我,我也不去打你。
  清军快快乐乐的收拾好行李打包回家,而明军就坐着等待忘记了战争。
  秦朗直想起了二战时期的西线无战事,可现在的大明不是那个时候的英法啊,战争本身就发生在大明朝境内的。但你要叫他一个人去追击去搞事情,他也不敢!
  在这个时代,有着骑兵优势真的就太无解了。
  清军哨骑遍布四野八方,秦朗怕是领兵前脚才出颜集,后脚消息就报到沐阳城了。
  他只能从心了。
  因为他的那些‘袍泽’们绝对不会跟着他去打清兵的,甚至在纪庄乡兵遭受危险的时候,都不会有谁去搭救。
  对于其他的所有人来说,‘胜利’就在眼前,‘胜利’已不可逆转,大家伙只需要静静的等着清兵开出城去,然后就能安心收割功劳了。大家何苦去犯险去送死?
  秦朗略作试探就放弃了劝说,大家思维上就有不同,再多的口舌也是白费力。
  “也不知道消息送到昫山没有?”
  事不可为,那就另起炉灶。
  秦朗立马转移目标,把眼睛盯向了海州。不是说服小袁营转移兵力来伏击沐阳清兵,那不现实,而是就海州城与袁时中再做一次py交易。
  小袁营不可能长时间逗留海州的。
  随着清军的北返,袁时中只要不是傻子,就肯定会顺着清军北返的线路,闯入齐鲁,趁机夺取地盘,扩充实力。
  当初他脱离李自成东去,那西边就再也去不得了,何况眼下明军在归德和徐州屯有重兵,已经把他与李自成部死死的分割开来。
  但南面有江淮明军,虽然战斗力薄弱,但一经动员,人数却会很不少。固守淮安等坚城足矣。长江之上亦有刘孔昭提领的水师,小袁营往南发展注定是打不开通道的。
  又还要防备归德徐州的明军来抄他后路,那般的数万明军一股脑杀来,小袁营可就被困在这处死地,再无回旋空间了,袁时中除非丧了智,是绝不会往南跑的。
  东面又是汪洋大海,小袁营唯一的出路就在北边。
  恰逢齐鲁一片大乱,总兵刘泽清一时间腾不开手脚,这个时候不趁机向北,夺取清兵离开后的大片空白区域,袁时中就是个棒槌了。
  秦朗就盯上了海州。
  他早就央中此地了。
  这地方多好啊,有海港,有土地,还有天险。
  后世大家所熟知的云港市,市区现在一半的土地都还在海平面以下呢,云港市海外的云台山,古名郁州,为《山海经》中的十洲之一。到明末也还在海中,“围亘三百里,筑三城”。
  也就是说,后世的云港市区,现在一半在海平面下,另一半还是个大岛。
  不过自明万历二十一年“开黄坝新河,分黄经五河(涟水东六十里)、灌口(灌河口)入海”后,这儿的海岸就迅速外涨。
  照这个架势,用不了几十年,这郁洲山岛就要跟大陆相连了。
  历史上海州的港口位置在二百年时光中不断的挪移,原因就在于此。
  黄河水带来的大量泥沙不停的淤积着港口。
  但现在郁洲山岛还是一个海上大岛,其上土地平坦宽阔,四周临海,秦朗是十分看重这么个地理优势的。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