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四百九十六章:人从何处来

第四百九十六章:人从何处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话带着几分戏谑,朱祁钰能听得出来,吴氏在竭力缓解上一个话题带来的沉重氛围。
  不过,他的脸上却没有玩笑之意,反问道:“若是选秀能让太上皇安分待在南宫,有何不可呢?”
  吴太后愣了愣,没想到随口一说,朱祁钰竟然会点头。
  惊诧之下,她有些哭笑不得,道。
  “这怎么可能,且不说他从迤北方归,此刻选秀必会遭到唾骂,便是选了,区区几个女子,又如何能让他安分?”
  “哀家记得,你曾说过,朝中有的是人在等着他回来,他们,岂能坐视太上皇安分待在南宫?”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谓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方是男儿志向。
  朝野上下,之所以一直都有人在鼓动舆论,说朱祁钰不愿太上皇归朝,是因为这种舆论,本身具有生长的空间。
  大明从没有过太上皇,自然也就没有前例可循。
  礼法当中,虽然有尊卑上下,但是在具体的典制中,却是空白一片,所有人都只能摸索着前进。
  空白就意味着含糊,就意味着,在不违背礼法的基本原则下,很多事情,都有着极大的可操作空间。
  就拿这次的迎归仪注来说,因为没有先例,所以,天子在宫中迎候无可厚非,要大张旗鼓,京郊祭天,隆重到极处也不不可。
  甚是说,哪怕是简薄到拿一顶小轿直接送进南宫,也最多是被骂不尊上皇,想要拿出切实的成例和典制来反驳,是没有的。
  这只是一个开始,往后这样的事情,必然会多的很。
  太上皇归朝之后,逢年过节,百官是否要朝拜见礼,皇帝是否要晨昏定省的去请安。
  朝政遇不决之事......应的规格,都是比照东宫来的,其后,宣宗皇帝登基,又翻修扩建过,其占地足有小半个后宫那么大了。
  这样的一处地方,久未住人,一时之间,又要整修,洒扫,布置,安排侍奉,事务自然是千头万绪。
  所以,吴太后让杭氏协理,的确也是有担心皇后忙不过来的因素的。
  不过,她却没想到,皇帝竟然会亲自干预此事。
  毕竟,这段时间朱祁钰的精力,一直都放在外朝当中,对后宫事务基本从不参与。
  更重要的是,吴太后之前清洗孙太后在宫中的人手,有意无意的,自然是要换上一批自己的人手替补。
  所以,对内宫的风吹草动,她不能说是了若指掌,但大略的消息,也都能第一时间得知。
  在今天之前,她只知道皇后一直在忙着安排往南宫侍奉的仆役内宦,可从没听过皇帝也在内宫选了人。
  要知道,南宫那么大,需要的人手很多,太上皇的妃子迁居过去,最多也就是带走自己的贴身侍女,不可能将整宫的人搬过去。
  即便是普通的妃子,只要能够占据一宫主位,那么侍奉的宫女内宦,林林总总的加起来不下百人。
  但是,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轮值的,隶属于内宫二十四衙门,受皇后管辖。
  每过一段时间,这些内侍宦官,都要视情况在各宫及各衙门当中来回调整。
  真正固定在各宫当中的,也就是贴身服侍的那么十几个而已。
  孙太后说她来安排服侍之人,实际上也就是说的这些人。
  再多的,安排了也没有意义,因为随时都有可能被调走。
  何况,她也找不出那么多的心腹之人。
  这也是吴太后最疑......惑的地方,即便仅是安排服侍太上皇的人手,除开孙太后揽下的贴身侍奉之人,剩下的也得上百。
  可问题是……
  “你什么时候点的人,这件事情要办起来,动静不会小,哀家怎么一点风声都没听说?”
  看到吴太后疑惑的眼神,朱祁钰也没继续卖关子,开口道。
  “母妃没得到风声,是正常的,因为这些人,本不是从内宫点的。”
  吴太后的脸色沉了沉,声音也变得有些不悦,问道。
  “难不成,你因为南宫之事,又命人在外头征召宫女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且不说一再扩充后宫的人数,会招致朝臣弹劾,单说是选宫女入宫,本身就是一件容易挨骂的事。
  在宫中的侍奉宫女宦官,除了少数是因罪没入,更大的一部分,是从平民之家选取。
  原则上来说,是不强迫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官员在做的时候,就容易变成强抢民女。
  这些恶名,最终只会反馈到皇帝的身上。
  上一次选秀结束的时候,吴太后特意下旨,将所有参选的秀女,全都给了银子,好好的送回家中,重新婚配,就是怕给朱祁钰的名声,带来不好的影响。
  面对吴太后沉下的脸色,朱祁钰倒是不慌不忙,道。
  “母妃莫急,人的确不是在宫中点的,但也不是另征的。”
  吴太后也没心思再开玩笑,直接便问道。
  “那你告诉哀家,人是打哪来的,总不会是凭空变出来的?”
  朱祁钰神色依旧淡定,轻轻的吐出了几个字。
  “教坊司。”惑的地方,即便仅是安排服侍太上皇的人手,除开孙太后揽下的贴身侍奉之人,剩下的也得上百。
  可问题是……
  “你什么时候点的人,这件事情要办起来,动静不会小,哀家怎么一点风声都没听说?”
  看到吴太后疑惑的眼神,朱祁钰也没继续卖关子,开口道。
  “母妃没得到风声,是正常的,因为这些人,本不是从内宫点的。”
  吴太后的脸色沉了沉,声音也变得有些不悦,问道。
  “难不成,你因为南宫之事,又命人在外头征召宫女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且不说一再扩充后宫的人数,会招致朝臣弹劾,单说是选宫女入宫,本身就是一件容易挨骂的事。
  在宫中的侍奉宫女宦官,除了少数是因罪没入,更大的一部分,是从平民之家选取。
  原则上来说,是不强迫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官员在做的时候,就容易变成强抢民女。
  这些恶名,最终只会反馈到皇帝的身上。
  上一次选秀结束的时候,吴太后特意下旨,将所有参选的秀女,全都给了银子,好好的送回家中,重新婚配,就是怕给朱祁钰的名声,带来不好的影响。
  面对吴太后沉下的脸色,朱祁钰倒是不慌不忙,道。
  “母妃莫急,人的确不是在宫中点的,但也不是另征的。”
  吴太后也没心思再开玩笑,直接便问道。
  “那你告诉哀家,人是打哪来的,总不会是凭空变出来的?”
  朱祁钰神色依旧淡定,轻轻的吐出了几个字。
  “教坊司。”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