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二十八章:最新军报

第二十八章:最新军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集义殿内一片安静。
  外头的雨越发的急了,豆大的雨珠打在窗棂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听到朱祁钰的话,在场的众臣不由得眼皮一跳。
  不会吧,这还没完?
  于谦显然也看到了众臣的神色,开口道。
  “这是本官进殿之前,收到的最新军报。”
  关键词,最新……
  意思是,这是最后一份,没别的了。
  于是众位大臣重新绷紧了弦,仔仔细细的听着。
  于谦自袖袍当中,再度拿出一份军报,念道。
  “臣宣府守将杨洪,纪广,朱谦,罗亨信等上禀朝廷。”
  “本月十六日酉时,也先遣数百精骑至宣府城下,中有身着青色龙袍者,言,吾为大明皇帝,速开宣府城门……”
  “我宣府守将难辨真假,恰逢总兵官杨洪巡视别处,故守城将士对曰,所守者皆皇上城池,天暮不敢开门。”
  “盏茶后,虏贼拥身着龙袍者退去,过宣府河,往北而去。”
  “次日,虏贼再遣二人,自称为中官喜宁,同通事岳谦,持书求金珠彩币,以赐也先。”
  “事涉重大,臣等不敢擅专,以将二人送回京师,请朝廷决断。”
  于谦冷静的声音,回荡在大殿当中。
  待读完了军报,朱祁钰淡淡的开口道。
  “此为宣府最新军报,虽已被守将应付过去,但也先掳劫天子,虽然此事不成,也必会再次挟天子以令诸关隘守将。”
  “若再遇此事,守将当如何决断,吾等当速速商议,明令边境诸守将,以免人心动荡,酿成大祸。”
  底下一干群臣听了,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然没有人开口说话。
  这种事情,实在是不好说啊……#b......完整的边防体系,是在弘治朝才完整构建出来。
  但是当年太宗皇帝迁都北京,便是为了征伐漠北。
  这些年来,朝廷在边境上的布置,一直在不断的推进。
  具体来说,便是据险以守,连点成线。
  以固原,大同,宣府,广宁为基本点,在沿边各个隘口建立城池,驻以重兵,号为边镇。
  至弘治朝,最终形成了所谓的“九边重镇”。
  虽然现在还只是雏形,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于谦也起身道。
  “俞大人所言甚是,虏贼本为游牧之民,虽骁勇善战,但后勤难以支撑持久。”
  “也先一路进军,越逼近我大明境内,其粮草运输线路便越长。”
  “然则,若尔等据我边镇作为转运点,则粮草辎重绵延不断,必成心腹大患。”
  事实上,在冷兵器时代,打仗打的就是粮草辎重。
  大明这次出兵,号为五十万大军,但是实际上能战者,不过二十余万。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就是为了供应大军的辎重后勤。
  对于大明来说,是这个道理,对于也先来说,自然也是!
  瓦剌大军一路南下,看起来势如破竹。
  但是实际上,他每进一步,后勤的压力就大一分。
  这也是瓦剌大军,每到一处,必定大肆掳掠的原因所在。
  若不靠掳掠补给,凭他们的转运能力,根本不可能供应十万大军这么长的时间。
  在场的大多数都是文臣,对于兵事并不熟知。
  虽然他们心里知道,这等事情不能答应,但是却并不知其所以然。
  然而作为兵部侍郎,对于边镇形势,自然是了然于心。
  一番解释下来,众大臣心里也明白了七七八八。
  ......于谦说完之后,又有人站了出来,道。
  “于侍郎言之有理,边镇为我大明边防重中之重,断不可失,况我大明寸土之地,皆是社稷之本,祖宗基业,岂可言弃?”
  朱祁钰打眼瞧过去,说话的是个给事中。
  他倒是有印象,此人名为李侃,现在应当暂掌礼科。
  身为风宪官,这番话倒也符合他的身份。
  不过朱祁钰还是没有开口。
  因为还不够……
  焦敬那边,身为勋戚,如今地位岌岌可危。
  眼瞧着朱祁钰这位郕王爷没有帮着勋戚的意思,看样子是打定主意要跟着太后走到死了。
  正是因此,他才会冒着被一众文臣攻讦的风险,说出这番话。
  这一点,单看他说话的时候,一直瞄着金英的脸色,便可以看出。
  不过勋戚这边,朱祁钰其实不甚在意。
  前头说了,如今的勋戚,经此一役元气大伤,算得上是青黄不接,能出来说话的就那么几个,根本不可能抵挡文臣的打压。
  何况他们本就是靠着天子的,朱祁钰就算帮了他们,也不可能真正取得他们的信任。
  所以没有必要……
  他心里清楚,他的基本盘在文臣这边,至少现阶段是这样。
  所以他首先要探明的,就是文臣这边的态度。
  刚刚于谦等人的一番话,算是大略表明了态度。
  但是还不够……
  果不其然,没过片刻,翰林院学士陈循便出言道。
  “话虽如此,但边镇虽重,天子安危亦是社稷之本,臣以为,若那也先提出的要求并不过分,如金珠财帛等物,可酌情答应,以安抚其心,若全然拒之,恐其羞怒之下,对皇上不利!”
  于谦说完之后,又有人站了出来,道。
  “于侍郎言之有理,边镇为我大明边防重中之重,断不可失,况我大明寸土之地,皆是社稷之本,祖宗基业,岂可言弃?”
  朱祁钰打眼瞧过去,说话的是个给事中。
  他倒是有印象,此人名为李侃,现在应当暂掌礼科。
  身为风宪官,这番话倒也符合他的身份。
  不过朱祁钰还是没有开口。
  因为还不够……
  焦敬那边,身为勋戚,如今地位岌岌可危。
  眼瞧着朱祁钰这位郕王爷没有帮着勋戚的意思,看样子是打定主意要跟着太后走到死了。
  正是因此,他才会冒着被一众文臣攻讦的风险,说出这番话。
  这一点,单看他说话的时候,一直瞄着金英的脸色,便可以看出。
  不过勋戚这边,朱祁钰其实不甚在意。
  前头说了,如今的勋戚,经此一役元气大伤,算得上是青黄不接,能出来说话的就那么几个,根本不可能抵挡文臣的打压。
  何况他们本就是靠着天子的,朱祁钰就算帮了他们,也不可能真正取得他们的信任。
  所以没有必要……
  他心里清楚,他的基本盘在文臣这边,至少现阶段是这样。
  所以他首先要探明的,就是文臣这边的态度。
  刚刚于谦等人的一番话,算是大略表明了态度。
  但是还不够……
  果不其然,没过片刻,翰林院学士陈循便出言道。
  “话虽如此,但边镇虽重,天子安危亦是社稷之本,臣以为,若那也先提出的要求并不过分,如金珠财帛等物,可酌情答应,以安抚其心,若全然拒之,恐其羞怒之下,对皇上不利!”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