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读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十九章:太后懿旨

第十九章:太后懿旨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成敬虽然还没从天子被俘的消息当中醒过神来。
  但是朱祁钰开了口,他便紧着收了收纷乱的心思,继续道。
  “外间议论纷纷,但是谁也没个准信,有些说是皇上大胜了,有些说是也先一路大胜,皇上打不过,说不准连京师都保不住了,总之,各种各样的都有。”
  “六部的郎官大人们,瞧着也是人心惶惶的,据说这大半日都没怎么处理事务。”
  “不过王爷您进宫没多久,六部的几位老大人就出了宫。”
  “紧接着便传出了消息,说是大军遭了偷袭,损失惨重,几位老大人正在紧急商讨对策,让大伙各守本位,不要胡乱揣测。”
  “有几位老大人在各部里头坐镇,流言渐渐倒是平息了,不过兵部那头,还是有不少官军值守着。”
  “臣见没什么大事情,便在宫门和六部外头,各留了些人守着,自己回来候着您回府。”
  虽然心中依旧还震惊着,但是成敬早就打好了腹稿,说起来倒也还算有条理。
  朱祁钰沉吟着。
  这也是意料当中的事。
  消息是肯定封锁不了的,但是该控制还是要控制的。
  今天的这场非正式朝会,算是初步定下了固守京师的大方向。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得先细细的定下驻防的方案,然后待详细的军报入京之后,再向群臣公布事情的始末。
  换句话说,等上层的大佬们把态度和方案都统一了,才会向下传达。
  时间还是太紧了啊……
  朱祁钰叹了口气,抬头看了一眼天色,忽然问道。
  “如今什么时候了?”
  成敬略愣了愣,还是答道......“太后懿旨,郕王祁钰接旨。”
  “臣接旨。”
  朱祁钰拜倒在地,道。
  “皇太后敕曰……”
  “前者虏贼犯我边境,皇帝亲帅六军出征,已有诏命,令郕王祁钰留守京师,监国理政。”
  “如今皇帝出征已有月余,尚未班师回朝,国家庶务不可久旷之,今特命尔郕王祁钰,暂且总摄百官,监理一应朝政国事。”
  “尔尚夙夜秪,勤以率中外,毋怠其政,毋忽其众,钦哉。”
  “臣郕王祁钰,谨奉太后懿旨。”
  朱祁钰接过绢帛,展开一瞧。
  只见其上盖着太后的宝印,心中略略放松下来。
  虽然这诏书说是“暂且总摄百官,监理国政”,但是只要有了这道诏书,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金英在一旁候着,待朱祁钰收起懿旨,才开口道。
  “郕王爷容禀,太后娘娘还有吩咐。”
  “这第一桩事,便是这些太医院的老大人们。”
  “太后娘娘念着王爷大病初愈,便要监国理政,怕您再有个闪失,特命了太医院的这二位太医,接下来这段日子,他们会住在郕王府,照料王爷。”
  朱祁钰起身拱了拱手,道:“辛苦诸位了。”
  那几个太医院的官员,起身忙回礼不迭。
  随即,成敬便将这些人带下去,先行安顿去了。
  待他们都离开了前厅,金英才继续说道。
  “第二桩事,是为了方便王爷总政,太后娘娘已经命人将集义殿打扫了出来,日后一应政务,王爷可在集义殿处置。”
  朱祁钰点了点头,示意他知道了。
  这又是和前世......不一样的地方。
  前世的时候,一应政务是直接送到郕王府来的。
  毕竟入宫处置政事,向来是皇帝和太子的特权。
  这回孙太后倒是大方。
  于是金英继续说道。
  “最后一桩,便是您既要总政,身边想来少不了人,咱家不才,暂时掌着司礼监诸事,对朝政国事还算了解,太后娘娘有命,接下来这段日子,咱家会待在集义殿里,随侍王爷身旁,协助王爷处理一应政务。”
  听了这话,朱祁钰抬头,饶有兴趣的望了金英一眼,开口道。
  “这是太后娘娘的意思?”
  这话听起来有些无理。
  金英是堂堂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内臣当中数得着的大珰,他亲来传旨,还能有假不成?
  但是朱祁钰却面不改色的问了出来。
  他相信,金英听得懂他在问什么。
  按理来说。
  他以宗室的身份监国理政,即便是手中有太后的诏命,也总是威望不足,金英作为内臣中的大珰,帮他撑场子是足够了的。
  何况他一个“闲散王爷”,平素没怎么接触过国政大事,自然需要一个熟悉政务的内臣来协助。
  合情合理,但是不合孙太后的风格。
  她老人家连下个诏,都小气巴拉地非要加个“暂且”二字,会这么大方,让人来帮他撑场子?
  金英倒是淡定,拱了拱手道。
  “太后娘娘之意,本是要王爷将处置过后的一应政务,都送往慈宁宫!但臣以为不妥,一来娘娘如此劳心费神,二来也会招致外朝物议。”
  “于是臣向娘娘谏言,建议由臣随侍在王爷左右,一来合情合理,二来臣熟悉政务,跟......随在王爷左右,每日自会挑拣重要的回禀太后,若有紧急事务,臣还可直接出手干预。”
  随在王爷左右,每日自会挑拣重要的回禀太后,若有紧急事务,臣还可直接出手干预。”
  
热门推荐
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